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禪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劉禪,字字公嗣,人稱“扶不起的阿斗”,卻在位四十一年。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劉禪開門投降。在劉禪投降曹魏后,他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下面分司馬昭和司馬炎兩個時期,依據(jù)演義和《三國志》,分析如下。
晉公司馬昭時期:
高平陵之變后,世人皆知,皇帝雖然還是姓曹,國家還是魏,其實天下已經(jīng)是姓司馬了。公元263年,名義上是曹魏滅蜀,其實是司馬家族滅蜀。本來劉禪已經(jīng)放棄抵抗,投降曹魏征西將軍鄧艾,萬事大吉。卻發(fā)生了意外,鐘會和姜維意圖作亂,反被眾多魏將所殺。經(jīng)過這次動亂,蜀漢不少大臣遭受池魚之災(zāi),如蜀漢前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guān)彝也被亂軍所殺。
劉禪經(jīng)歷了這次事件,僅有樊建、張紹、譙周、郤正數(shù)人跟隨他去洛陽。劉禪一行到了洛陽后,先受到了晉公司馬昭的恐嚇,后被其封為安樂公,還是可以世襲的爵位。我國古代爵位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由此可知安樂公乃是“公爵”,已經(jīng)是爵位制度中最高的了,在它之上就是“王爵”了。當時司馬昭因滅蜀之功,才從晉公進位為晉王。
劉禪受封為安樂公后,受到了晉公司馬昭的盛情款待。席間,奏完魏樂,接下來奏蜀樂時,蜀國大臣樊建、張紹、譙周、郤正等人皆哀傷流淚,唯獨安樂公劉禪喜不自禁。此種情景被司馬昭看在眼里,他故意詢問劉禪道:安樂公,還想念蜀國嗎?
劉禪隨口答道:在這兒過得很好,并不想念蜀國了。后司馬昭又問劉禪還思念蜀國嗎?劉禪將郤正所教之言一字不差敘述而來。司馬昭捧腹大笑,認為劉禪愚蠢誠實,胸?zé)o大志,對其徹底放心。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昭曰:“何乃似卻正語耶?”后主開目驚視曰:“誠如尊命?!闭鸭白笥医孕χ?。昭因此深喜后主誠實,并不疑慮。
其實,這正是劉禪的高明之處,此時,蜀漢已成歷史,如果自己表現(xiàn)得不服不忿,還想和司馬昭掰手腕,這必然會引起司馬昭的猜忌,后果很嚴重,自己身死是小,連累家人和蜀漢子民是大事。他以不輸于其父劉備的“精湛演技”,安全過關(guān),消除了司馬昭的猜忌。
如后來投降的東吳末帝孫皓,在司馬炎面前不服不忿,被封為歸命侯。無論是從爵位上,還是待遇上,他比劉禪都差多了。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皓曰:“人臣弒君及奸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帝封皓為歸命侯,子孫封中郎,隨降宰輔皆封列侯。
晉武帝司馬炎時期: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世子司馬炎繼承晉王之位。不久,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登基為帝,建國號“晉”。洛陽發(fā)生了改朝換代的大事,此時的安樂公劉禪看到這一樁樁、一幕幕,想到了兩年前自己剛到洛陽時的情景。那時,自己小心翼翼,生怕哪一件事犯了司馬昭的忌諱,招來殺身之禍。
現(xiàn)在,主持滅蜀、取笑劉禪“樂不思蜀”的晉公去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心狠手辣的司馬炎。司馬炎在其父司馬昭去世后,剛剛繼承晉王爵位幾個月,就迫不及待逼迫曹奐禪讓給自己。
陳留王曾是漢獻帝劉協(xié)登基為帝前的封號,司馬炎故意將曹奐封為陳留王,這極具有侮辱性。司馬炎對待司馬家族曾經(jīng)的老板曹魏皇帝都是這樣的,對待曾經(jīng)的敵人蜀漢后主劉禪和東吳末帝孫皓自然不會客氣。
如東吳孫皓,在歸降晉國后,不服不忿,僅僅四年就病逝于洛陽。他去世時年僅42歲,正值壯年,這其中或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未可知。
劉禪結(jié)局:劉禪雖然在孫皓歸順前就已去世,不知道司馬炎是怎么對待孫皓的。但是他知道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期,比之前要加倍謹言慎行,才是生存之道。他將“大智若愚”修煉到了最高境界,在歸順司馬家族8年后,安全度過余生。劉禪去世時64歲,這在古代也算長壽了。
安樂公國結(jié)局:劉禪去世后,第六子劉恂繼位為安樂公。西晉永嘉之亂時,劉恂及劉禪子孫幾乎被殺完,只有劉禪之弟劉永的孫子劉玄逃往了成漢。成漢李雄封劉玄為安樂公,直到公元347年,東晉桓溫攻入成都,滅成漢,順便滅了安樂公國。安樂公國歷三世84年。
古代的亡國之君,國破家亡,妻離子散算好的,更多的是身死族滅?!度龂尽分杏涊d:
值永嘉大亂,子孫絕滅。唯永孫玄奔蜀,李雄偽署安樂公以嗣禪后。永和三年討李勢,盛參戎行,見玄于成都也。
劉禪及其子孫作為亡國之君,能得善終,沒枉費劉禪“樂不思蜀”的一番心思。
在歷史上,劉禪投降曹魏之后是如何度過余生的?曹偉后劉珍,他的生活怎么樣?從許多歷史記錄的記錄中,劉繼忠依靠魏國,司馬家族很快將圍繞魏國,并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劉禪由于投降,也有一個相對較高的標題。雖然劉珍沒有做一個皇帝,但這很舒服。標題也帶來了10,000戶,有數(shù)百只奴隸。劉珍抵達魏國后,他的歷史書上沒有多少紀錄。畢竟,他的最后一個皇帝,歷史書不適合他的行為。歷史上,劉禪投降曹操,而后的生活又是如何,曹操如何對待投降后的劉禪。
已經(jīng)看到三個王國的讀者知道劉禪是三個主要后代最無用的。這個人會稱之為Zhuge梁,因為在諸葛亮北伐期間的戰(zhàn)斗中的關(guān)鍵點。諸葛亮去世后,鄧艾萬偷走了建筑江偉的綜合征,目前,他看到了鄧艾達阿在城市,劉珍依靠沒有反叛選擇投降。
雖然法院沒有實施,但至少沒有缺乏問題。還允許劉禪參觀祖先寺廟,這種投降治療仍然很好。劉禪也是一個大師,玩耍是安全的,他正在晉平的一天玩。此外,司馬趙故意安排了以前的麥芽,為劉禪服務(wù)。
劉珍沒有遭受全國,但它仍然在不斷享受。司馬趙也很好奇地對劉禪,劉禪回答說:這是快樂的,不思考。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雖然劉琴沒有權(quán)力,但它非常好。然而,劉珍人獨自無憂無慮。然而,畢竟,它是該國的皇帝,司馬家庭每天監(jiān)控他,并需要免費訪問。后來,在晚年,劉禪的兒子在戰(zhàn)爭中死亡。他的妻子也被別人殺死了。雖然其他兒子也是一個,但他們也在戰(zhàn)爭中死亡。你可以死,但他的未來一代是非常悲慘的。
因為出了一個劉禪,"阿斗"這個名字有了"扶持不起來的人"的含義。因而有了劉禪,"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才會出現(xiàn)。作為一位有名的亡國之君,劉禪一生,有著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色彩。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是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而劉禪被立為王太子。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蜀漢章武元年(221),封劉禪為太子的詔書就寫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tǒng)。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
為了讓自己這個兒子能夠擔(dān)負起蜀漢這個重擔(dān),劉備為劉禪做了不少準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諸葛亮作為托孤大臣。不僅如此,劉備還在留給劉禪的遺詔中說:"汝父德薄,勿效之??勺x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以督促劉禪以史為鑒,學(xué)習(xí)如何從政。
可見,劉備希望自己的繼任者是個擅長經(jīng)營政治,能夠像諸葛亮一樣平衡各方關(guān)系,最終將政治帶到有利于蜀漢和皇室的路上的人。然而當年劉備所期望的,并沒有實現(xiàn)。
章武三年(223)四月,劉備在永安宮辭世,五月劉禪即繼位,然而此時劉禪不過十七歲。當時諸葛亮尚且在世,因而劉禪即使毫無作為,蜀漢也還在正軌上。
然而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和姜維,卻遠不及諸葛亮,沒能在皇帝缺席,甚至搗亂的情況下,讓蜀漢繼續(xù)大踏步向前。諸葛亮一死,蜀漢朝中就出現(xiàn)了激烈的奪權(quán)斗爭?!度龂尽な駮ず笾鱾鳌酚涊d,"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quán)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
這場斗爭,劉禪最終給出的處置方式就是先斬殺魏延,后貶斥楊儀,然后再無其他調(diào)和朝中矛盾,穩(wěn)固自身統(tǒng)治的舉措。之后,面對蔣琬這個國相,劉禪大多數(shù)時候也只是撒手不管。蔣琬掌權(quán)的幾年間,我們現(xiàn)在能得知的劉禪參與過的蔣琬的重要政策,僅有蔣琬想造船走水路北伐時,劉禪聯(lián)合費祎、姜維等阻止了蔣琬。
而在蔣琬死后,劉禪對姜維這位繼任者,更是難以把控。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意志,掌權(quán)期間發(fā)動了十多次北伐戰(zhàn)爭。而劉禪此時不但沒能注意到國家式微,還任由姜維組織北伐。不僅如此,他還開始寵信宦官,讓黃皓成為了朝中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在蜀漢從帝王到朝臣的輪番折騰之下,劉禪于景耀七年(即魏景元四年,263年)向魏國投降,蜀漢就此被滅。而作為亡國之君的劉禪,被魏軍帶到了曹魏都城洛陽。相比于崇禎皇帝那樣以自戕結(jié)尾的亡國之君,劉禪算是非常幸運的。
劉禪到達洛陽之后,就立刻收到了這樣的詔令:"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zhì),以愛民全國為貴,降心回慮,應(yīng)機豹變,覆信思順,以享左右無疆之休,豈不遠歟!朕嘉與君公長饗顯祿,用考咨前訓(xùn),開國胙土,率遵舊典,錫茲玄牡,苴以白茅,永為魏藩輔,往欽哉!"
曹魏這話說的什么意思呢?大體就是先"表揚"一下劉禪的識時務(wù),主動投降,再給劉禪許諾一下他可以從曹魏得到的好處。曹魏不僅許諾可讓劉禪永遠都享受俸祿,還給他封地,允許他去建藩國。曹魏朝廷甚至還賜給劉禪祭祀祖先用的黑公牛,其他金銀財寶更是無計其數(shù)。
不僅劉禪本人在曹魏受到了優(yōu)待,跟隨他北上的家人和蜀漢舊臣,不少人都在曹魏有不錯的發(fā)展。劉禪的后代中,先后有三人擔(dān)任都尉,五十多人被封侯。就連原蜀漢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都被封為曹魏列侯。
在很多人眼中,劉禪沉醉于北方的榮華富貴而不思復(fù)國,實在是太過不思進取。因而"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從一出現(xiàn),就飽含人們對劉禪的痛心疾首。不過后來有學(xué)者認為,劉禪主動投降為擄,其實是在為原蜀漢軍民爭取生機。畢竟再打下去,遭殃的還是普通百姓。
其實,對于劉禪到底是樂不思蜀,還是為民犧牲,我們都缺少足夠的證據(jù)。相比于國相諸葛亮的政績,劉禪這個君主反倒是亡了國,這確實是他為政不善。但長久以來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影響,劉禪也不至于是一個真正的傻瓜。他當初去洛陽,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他之后有怎樣的生活,便是曹魏說了算,他也只能隨波逐流了。
劉禪被俘的余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樂不思蜀”。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直奔成都。而后,在成都的劉禪拒絕北地王劉諶、南中監(jiān)軍霍弋等忠臣良將的力戰(zhàn)請求,聽從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舉城向鄧艾投降,蜀漢遂亡。
最初,投降后的劉禪是留在成都的,被鄧艾拜為驃騎將軍??墒呛髞黼S著鄧艾、姜維的舉兵造反,司馬昭覺得讓劉禪留在成都始終是一個隱患,于是不久就派自己的心腹賈充將劉禪接到洛陽,后又借著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五十余位大臣也都一一封了侯。
同時因蜀漢被滅,再加上鄧艾的那場叛亂,此時蜀漢的大臣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跟隨劉禪到洛陽就只有郤正和劉通這兩位臣子。而在洛陽的日子,因劉禪不懂事,或者說是傻乎乎的,所以平時一舉一動都得靠郃正指點,他才能做的像模像樣的。
這里說句題外話,當時跟隨劉禪來到洛陽的兩位忠臣(誰都知道跟一個亡國之君來到敵國的都城大多都是九死一生的,能跟隨,就說明他對于這個君主真的是死忠)在蜀漢未亡前一直是不受重視的,平時劉禪連正眼都不瞧一下,但恰恰就是這兩位在劉禪還是皇帝的時候不受重用的臣子,卻是成為了劉禪最后的依靠,成為了蜀漢最后的忠臣。
最初在洛陽的日子,劉禪可以說是時刻被司馬昭提防著,深怕他會干出點什么事情,如果勾踐臥薪嘗膽那般,隱忍著伺機而動。但是從之后的一些事情,司馬昭看出來,劉禪就是一個沒心沒肺,胸?zé)o大志的糊涂人,于是自此之后,司馬昭對于劉禪是不再提防,他想干嘛就讓他干嘛,如此劉禪也就幸幸福福的做他的安樂公,享盡齊人之福,直到老死,終年64歲。
那這里很多人都不明白了,劉禪到底做了哪些時期讓司馬昭如此放心呢?
第一件事、某一日,司馬昭大擺酒宴,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期間,司馬昭還特意叫了一班歌女來表演蜀地的的歌舞。此時,一些懷念蜀漢的大臣看到于此,都是見景生情,想起了亡國之痛,暗地里都在偷偷的抹眼淚??墒亲鳛槭駶h曾經(jīng)的君主,劉禪卻表現(xiàn)的是一點都不傷心,反而是看的是喜笑顏開,就好像根本就沒有亡國這件事一樣。
司馬昭在觀察了他的神情后,頓時就是大笑不已,宴會過后,就對賈充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就是說劉禪這個人居然沒心沒肺到了這般田地,此時即使諸葛亮還在,恐怕也沒辦法讓蜀漢活下去,更何況是姜維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7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