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四大機構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相信通過影視劇的傳播,很多人對于明朝的廠衛(wèi),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明朝的廠衛(wèi)到底有哪些?又分別負責什么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明朝的廠衛(wèi)組織。
一般不太了解的人說起明朝廠衛(wèi),可能會以為就是指東廠和錦衣衛(wèi)。但實際上的明朝廠衛(wèi),主要包括四個機構:東廠、西廠、內廠和錦衣衛(wèi)。這四大機構直接服務于皇帝,得到特許,獨立于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之外,具有獨立審判并處罰犯人的權利,這也構成廠衛(wèi)權勢過大,從而令人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筆者將對四大機構一一做介紹。
錦衣衛(wèi)
朱元璋登基后,設立了“拱衛(wèi)司”,后來更名為“親軍都尉府”,主要負責皇帝的依仗和侍衛(wèi)工作,這就是“錦衣衛(wèi)”前身。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開始編織各種罪名,對功臣下手。要清算大臣,手下就要有好用之人。于是,朱元璋便將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撤掉,正式設立了“錦衣衛(wèi)”。
錦衣衛(wèi)長官是指揮使,為正三品,其下有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鎮(zhèn)撫使(從四品)、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等。
錦衣衛(wèi)設立后,就主要負責“掌直駕侍衛(wèi)、巡查緝捕”等事宜,直接對皇帝服務。短短幾年的時間,在皇帝的主持下,錦衣衛(wèi)發(fā)展十分迅猛。不僅廷杖的執(zhí)行由錦衣衛(wèi)負責,如果皇帝想清算某位大臣,也會交給錦衣衛(wèi)用“特殊”手段解決。
雖然好用,但朝中大臣都對其望而生畏。加上錦衣衛(wèi)多是屈打成招,又仗著權勢多行不法,這讓疑心很重的朱元璋開始不安。因此,朱元璋便下令撤了錦衣衛(wèi),將其手頭上的案件,全部交給三法司處理。
朱棣即位后,認為錦衣衛(wèi)很好用,于是又恢復了。這時候錦衣衛(wèi)的特權更多了,不僅可以私自逮捕皇親國戚,還參與到軍事情報當中。錦衣衛(wèi)下有十六個所,在編人數(shù)多達六萬,遍布全國各地。除此之外,錦衣衛(wèi)還直轄經(jīng)歷司、南、北鎮(zhèn)撫司三個部門。
這三個部分各司其職。經(jīng)歷司掌管收發(fā)公文;南鎮(zhèn)撫司掌管本衛(wèi)刑法事務,主要就是管理內部人員;北鎮(zhèn)撫司負責偵查、逮捕、審問等工作,還掌管著臭名昭著的“詔獄”,所以北鎮(zhèn)撫司,也是最讓人生畏的一個部門。
東廠
東廠的成立比錦衣衛(wèi)要晚一些,不過設立的原因,卻與錦衣衛(wèi)有關。
朱棣恢復錦衣衛(wèi)之后,還是漸漸感到給他們的權利過多,加上遇到一些緊急事務,傳召錦衣衛(wèi)不是很方便。于是,朱棣便成立了東廠,開始培養(yǎng)一些忠誠度較高的宦官。
永樂十八年,東廠正式成立,它的全名是“東緝事廠”。東廠同樣直接歸皇帝管轄,首領一般都是皇帝親自任命,是皇帝最信任的宦官。東廠首領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jiān)”,不過大家更熟悉其簡稱“廠公”或是“督主”。
東廠剛成立的時候沒什么人,所以朱棣就從錦衣衛(wèi)調派高手,讓他們訓練一批太監(jiān)。等這些太監(jiān)合格后,就可以自己培養(yǎng)下一代太監(jiān)。東廠負責的事務和擁有的特權,與錦衣衛(wèi)差不多,不過東廠沒有自己的監(jiān)獄,如果抓到犯人,還是要交給錦衣衛(wèi)北鎮(zhèn)撫司處置。
雖然東廠成立的時間,要比錦衣衛(wèi)晚一些,但出于設立的根本原因,是朱棣想要讓其監(jiān)督錦衣衛(wèi),所以東廠一直凌駕于錦衣衛(wèi)之上。錦衣衛(wèi)指揮使見到東廠廠公,甚至都要行跪拜禮。
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別是劉瑾、魏忠賢等大宦官掌權之時,錦衣衛(wèi)指揮使的任命,甚至都要經(jīng)過他們的允許。因此后來的錦衣衛(wèi),也不得不依附東廠,成為其手下爪牙。
值得一提的是,東廠這樣一個壞事做盡的組織,其總部大堂竟然懸掛的是岳飛的畫像,實在是諷刺。
西廠
西廠的成立時間就更晚了,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后,漸漸對東廠的工作感到很不滿。有一次,道士李子龍潛入皇宮,差點傷了明憲宗,所以明憲宗認為,光有東廠保護自己還不夠。
于是,明憲宗讓自己的親信太監(jiān)汪直,從錦衣衛(wèi)中挑選高手,專門負責保護自己。除此之外,還讓他們到民間去刺探動向。為了與東廠進行區(qū)分,所以明憲宗就將這個有汪直帶領的團隊,命名為“西廠”。
由于汪直是明憲宗的心腹,加上他也很努力表現(xiàn)自己,立下不少“功勞”,所以西廠的在編人數(shù),漸漸超過了東廠。如此一來,汪直就更有干勁了,只要民間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就要大動干戈。有時候沒有案子,他也要設法制造一連串案子出來。
明憲宗見汪直如此能干,就給他更大的特權,就是可以不用匯報,便能直接抓人,并且進行審訊。史書記載汪直當時:
“氣焰熏灼,凡西廠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請。”
時間一長,冤假錯案就越來越多,群臣對于西廠的反對聲也越來越大。汪直一時間成為所有人的公敵,也就這樣慢慢退出政治斗爭的舞臺。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由于寵信宦官劉瑾,所以西廠又得以重開。不過隨著劉瑾的倒臺,西廠也正式宣告關閉,此后再沒有重啟過。
內廠
內廠又叫大內行廠、內辦事廠,它是明朝廠衛(wèi)中,權力最大的一個機構,東廠、西廠、錦衣衛(wèi)加起來,都敵不過它。為什么會這樣呢?
朱厚照登基后寵信劉瑾,而以劉瑾為首的,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八虎”。當時八虎中的馬永成提督東廠,谷大用提督西廠,劉瑾掌管司禮監(jiān)。一開始這些人狼狽為奸,一同蠱惑皇帝,鞏固自己的地位??蓵r間一長,他們都想站在其他人之上,所以漸漸形成對立。
在這三人之中,朱厚照最信任的無疑是劉瑾,所以在他的慫恿下,朱厚照便成立了內廠。內廠的特權比東廠、西廠、錦衣衛(wèi)都要大,同時還有監(jiān)視這三個機構的特權,因此凌駕于三者之上。
雖然內廠存在時間并不長,僅僅只有五年時間,隨著劉瑾的倒臺,內廠就和西廠一同被撤了。但是在這五年之中,劉瑾憑借內廠不斷擴張勢力,做盡壞事,將朝堂搞得烏煙瘴氣。內廠和西廠的裁撤,無疑是值得慶幸的事。
這就是明朝神秘的廠衛(wèi)組織,其實了解之后,發(fā)現(xiàn)也并不是很神秘。這四大機構之所以能夠活躍起來,還是因為皇帝的怠政,以及過度縱容有關。
朱元璋和朱棣,他們統(tǒng)治時期的錦衣衛(wèi),因為在兩位雄主的控制下,根本沒有機會擴充勢力,所以不足為患。像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這樣的中興之主,本身執(zhí)政能力出色,又勵精圖治,所以這期間的廠衛(wèi),也不敢胡作非為。
而像明憲宗、明武宗、明熹宗這些皇帝,由于本人比較懶惰,不愿多處理政事,才會讓汪直、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宦官鉆了空子。
到了崇禎時期,魏忠賢權傾朝野,錦衣衛(wèi)只能依附在他之下。而隨著魏忠賢的倒臺,東廠也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加上崇禎皇帝的心腹太監(jiān)王承恩,是一個忠誠正直的人,他最后也追隨崇禎帝,自縊殉國。在明朝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的廠衛(wèi),就這樣隨著這個王朝的滅亡,一同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7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