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碇T葛亮的真實實力解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眾所周知,在三國時期,蜀漢麾下有一位謀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陰陽八卦,足智近妖。而此人說的正是被司馬徽稱之為"臥龍"的諸葛亮。在演義中,羅貫中對諸葛亮的描寫,十足十的將其夸張化了。
但是正是因為其對諸葛亮的神化,才讓世人都覺得諸葛亮本領通天。但是畢竟這只是在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描述,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影響我們對諸葛亮的正確認識。那么,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有這么神嗎?是否和演義中描寫的一樣足智近妖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諸葛亮本身能力不俗,配得上"臥龍"之稱。
在演義中,羅貫中塑造了一個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死而后已的諸葛亮的形象。在演義中。諸葛亮又是"火燒博望",又是"借東風",又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三氣周瑜",簡直把諸葛亮寫成了神。但是在正史中,諸葛亮卻遠非如此。
據(jù)《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父圭,字均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鎖屬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據(jù)史料記載,諸葛亮的祖上出過司隸校尉,父親當過太山都丞。叔父當過豫章太守。而后來,自己和弟弟也是跟隨著叔父去走馬上任。
除此之外,《三國志》中還記載了諸葛亮的言行:
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喜好吟唱《梁父吟》,常自比于管仲樂毅。就連陳壽都如此評價諸葛亮:"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平虈烂?,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
由此可見,諸葛亮確實是有令人矚目的地方。
第二,諸葛亮雖然本領不小,但也并非是什么神。
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其實遠沒有演義中吹捧的那樣神化,但也有不小的本領。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真假難辨。但可以確定的是,諸葛亮確實向劉備獻策《隆中對》。諸葛亮提出了盡可能地避開強大的曹操,占據(jù)荊州,再圖益州,尋求三分天下的計策。而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的此番謀劃的正確性。
而當時的諸葛亮,想必就已經(jīng)有目的地了解天下的局勢了。若非如此,諸葛亮又怎會對曹操、孫權等各路軍閥勢力有如此清晰而準確的認識?又怎會做出如此正確的謀劃呢?不過可惜的是,蜀漢最終并未按照諸葛亮的計劃順利開疆拓土。反而節(jié)節(jié)敗退,落得個三國中首先衰敗滅國的下場。
而演義中所提的借東風,在正史中也并未存在。不過諸葛亮在正史中,確實為蜀漢的發(fā)展做了不小貢獻。就比如其曾抓住荊州大量涌入外來人口的問題,提出了充實荊州財源的建議。這一措施不僅增加了劉備的軍糧和兵力,還擴大了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并完美地展現(xiàn)出諸葛亮對局勢的把控。而陳壽也評價諸葛亮:"可謂治世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第三,諸葛亮的"足智近妖"也是存在的,但并沒有夸張到神的地步。
上文也提到了,諸葛亮在初見劉備時,便提出了聯(lián)吳抗曹的政策。而這也一直是諸葛亮重要的外交策略。在劉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可見諸葛亮對于孫劉聯(lián)盟的信任。而且在第一次與孫權的聯(lián)合中,劉備所得到的利益也為入蜀奠定了基礎。而在劉備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被東吳大敗,孫權稱帝后。
蜀中有人稱應與孫吳斷絕結盟,諸葛亮分析到:"權有僭逆之心久矣,國家所以略其釁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顯絕,仇我必深,便當移兵東戍,與之角力,須并其土,乃以中原。"而后,諸葛亮更是指出"若就其不動而睦于我,我之北伐,無東顧之憂,河南之眾不得歸西,此之為利,亦已深矣。"也正是諸葛亮對三國局勢的形勢的正確的分析,直至三國歸晉,蜀吳兩國再無戰(zhàn)事。這也更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足智近妖。
由此可知,歷史上的諸葛亮其實遠沒有演義中描寫的那樣夸張與神化,但是諸葛亮本身也還是很有能力的,也配得上"臥龍"之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8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