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砉蔚降子卸鄥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時期是一個混亂紛爭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曹操、孫權這樣的梟雄,也出現(xiàn)了諸葛孔明、周瑜這樣的智星,無一不受人贊嘆。但在三國時,有一個人的評價竟然高得出奇,那就是郭嘉。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還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么這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夠得到這種評價?
郭嘉在三國時期是怎樣一個角色?
郭嘉,字奉孝,年少時就飽讀詩書,可謂是才高八斗,而且他還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年少時便對時局有所預見,他認為天下大亂已在眼前。于是便隱居于山野之中,積極結交一些英雄名士,不僅可以潛心讀書,還可以避免世俗雜務,待到時機成熟之時便可以一展身手,建功立業(yè)。
郭嘉二十一歲時選擇出山,他想要跟隨一個英明的主子,成就一番事業(yè)。他起先選擇了當時勢力龐大的袁紹。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了一段日子,他看出袁紹能力不足,而且優(yōu)柔寡斷,并不是一個追隨的好的人選,于是毅然辭別了袁紹,回到了家鄉(xiāng)。
二十七歲時,郭嘉經(jīng)人舉薦來到了曹操身邊,當時正值曹操的謀臣身死,曹操正需要一個有才之人來輔佐自己,兩人一拍即合。經(jīng)過一番深切的交談,兩人都對彼此頗為滿意。曹操說,能夠成就我的大業(yè)的人,一定就是郭嘉了。郭嘉也認為曹操這樣的人才是他真正的主人。此時的曹操還沒有稱王,為了郭嘉還特地上表為他請求了一個官職,可見曹操很重視郭嘉的。
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讓人用恐怖來形容?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郭嘉的恐怖之處那就是“算無遺策”。根據(jù)《三國志》中記載的關于郭嘉的幾個事件就可以看出郭嘉的可怕之處,比如說,當時屬于東吳派系的孫策東征西討,基本上完全占領了江東一帶,正趕上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孫策便想要前去偷襲。
曹操陣營的眾人得知了這個消息都有些擔憂,但郭嘉卻推測道:“孫策剛剛吞并了江東一帶,殺了不少的英雄豪杰,他是一個能讓人付出性命刺殺的人,而且孫策此人輕率,并不善于防備,他身邊就算帶著百萬大軍也和他只身一人沒什么區(qū)別。如果有刺客去刺殺他,他就必定要死在一個平常人手中了?!惫婢腿缤嗡A料的那樣,孫策還沒有渡江,便被許貢派出的刺客殺死了。
郭嘉跟隨曹操攻打袁紹,袁紹戰(zhàn)敗后不久就去世了,留下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盤踞在黎陽一帶。曹操手下的將領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打敗二袁。郭嘉卻不同意,他認為,袁紹對這兩個兒子都很看重,一直沒有決定誰是繼承人,如今袁紹身死,他們必定會因為爭奪繼承人之位而內斗,但我們若是急于進攻,便會迫使他們二人聯(lián)手,我們不如先暫緩進攻,等到他們內斗之后再一舉拿下他們,定會節(jié)省不少兵力。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暫緩進攻。
情況也正如郭嘉所料,袁譚、袁尚二人開始陷入了了內斗,袁譚的軍隊被袁尚打敗,袁譚為了打擊袁尚,派人向曹操表示投降。曹操大軍一舉進攻拿下了袁氏的地盤,還節(jié)省了不少的氣力。
這樣的事例在郭嘉身上并不少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郭嘉若是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憑借著他的算無遺策,必定能得到一個“大預言家”的稱號。
為什么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這個說法其實不僅是對郭嘉才能的一種極大地夸贊,其實也是一種假設。
因為郭嘉智計超群、深謀遠慮,而曹操又是難得一見的亂世梟雄,若不是因為郭嘉在跟隨曹操征討烏丸時不幸英年早逝,他們二人聯(lián)手,很有可能就可以順利打下所有地區(qū),一統(tǒng)天下,這樣一來,或許也就不會有后來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xiàn)了。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假設,其實也是因為郭嘉的能力實在是不可小覷,他在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過程中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他逝世之后,曹操對他很是懷念,曹操連打了敗仗之后,也會感慨:“若郭奉孝在此,絕不會使吾有此大敗!”這句話也算是曹操對郭嘉的能力的最大的肯定了。
至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其實是因為郭嘉病逝與諸葛亮出山正好是在同一年,所以對追捧郭嘉的人就有了郭嘉不病死,諸葛亮就不敢出山這種說法。兩人相較而言,郭嘉在軍事上似乎格外有造詣,而諸葛孔明的能力似乎更加傾向與政治方面一點。畢竟兩個人沒有交集,實在是難以對比。
史書上稱贊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這樣高的評價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別的不說,就是郭嘉“神預言”這一點已經(jīng)是很讓人贊嘆了,這可是妥妥的“天選之子”的金手指啊!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他輔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掃滅北方諸侯,奠定曹魏基礎。有人說:“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還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多恐怖?難道他能幫助曹操統(tǒng)一三國嗎?
郭嘉是三國時期的奇才,而這個奇才主要顯示在郭嘉的腦回路上。
我們拿一個經(jīng)典案例來進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后,面臨兩個情況,第一點就是直回許昌大本營,第二點就是繼續(xù)追擊將敵軍全部剿滅。
而在這個時候,曹操的四大謀臣分別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其中有三位謀臣都表明曹操必須立刻回到許昌,否則整個曹魏政權將會有很大的危險,只有一個人表示反對他就是郭嘉,郭嘉認為既然已經(jīng)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絕,不能夠給任何敵人以喘息時間。
并且他建議曹操此刻必須立刻率領自己的全部軍隊前往內蒙的烏桓地區(qū),并且在烏桓地區(qū)徹底擊潰袁氏家族。就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之下,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徹底剿滅袁氏集團,鞏固了自己的大后方,平定了多年的隱患。
后來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敗,曹操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 斷然不會讓自己有這樣損失慘重的失敗,說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時這話也是說給帳下謀士聽得!曹操此舉是在讓自己帳下謀士羞愧,埋怨沒人勸自己不要渡長江。
郭嘉獻計有一個特點,對敵人內部洞若觀火。孫劉聯(lián)盟的內部矛盾定然逃不過郭嘉的眼睛?;旧鲜悄軌蚪o曹操點明孫權和劉備面和心不和的本質,并以此為根據(jù)告訴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時間,孫劉火拼可能極大。后來的歷史,已經(jīng)證明了孫劉聯(lián)盟只要沒有共同的外敵,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為難,并且無法看到未來發(fā)展前景的時候,郭嘉才會提出個人的建議,并且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個人建議全都會被曹操所采納。而且郭嘉的腦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很多情況之下是被所有謀臣和謀士所反對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中,郭嘉用實際行動表明了這句話有一定的理論實際操作性。
郭嘉為曹操獻計評定了河北地區(qū)。可以說沒有郭嘉的話那么曹操很有可能在和袁紹的大戰(zhàn)中敗下陣來,而曹操敗了的話那么天下也就袁紹一家獨大了,畢竟在當時袁紹不但軍事能力強大甚至連聲望都要比曹操高,據(jù)說袁紹有四世三公的美名,尤其是在河北地區(qū),當?shù)赜忻娜藥缀醵紩渡硇Яτ谠B。
一.算無遺策的郭嘉
讀過三國的小伙伴們都知道,郭嘉在三國中被稱為?鬼才?,還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樣的話,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郭嘉確實很有才華。在曹操兵力只有袁紹十分之一的時候要決定和袁紹決戰(zhàn),這個時候很多謀士都主場曹操投降,甚至還有的人都已經(jīng)去投降了,而這個時候郭嘉獻計并且和曹操分析了著名的?十敗十勝?之論,而就他的論點讓曹操明白后,曹操也下定了決心要和袁紹決一死戰(zhàn),并且將士們聽到后也非常備受鼓舞。結局大家都知道郭嘉的計策成功了。
二.隱忍了七年
實際上大家可能不知道郭嘉在早期的時候也去過袁紹那邊想找一個真正的主公來輔佐,可惜郭嘉說袁紹雖然有識人之才但是卻不會用人,并且優(yōu)柔寡斷絕對不是天下雄主,所以后來郭嘉也就辭官了,這一辭別就是七年,這七年里郭嘉韜光隱晦暗自摸清了很多人的心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成為了一個?讀心專家?,而這一技能也成就了郭嘉的?鬼才?之名。
三.見識超前
在劉備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曾經(jīng)和關羽張飛一起去過曹操那,曹操當然也發(fā)現(xiàn)了劉備的雄心壯志,所以就問謀士是否要殺了劉備,后來就有人說最好殺了劉備,可是郭嘉沒有同意,郭嘉的意思是殺了劉備容易引起謬論,畢竟他是皇叔而且還是為十八路諸侯戰(zhàn)呂布出過力。如果殺了他怕天下人不服,所以最后獻計讓曹操軟禁劉備,這樣既不傷害他也可以避免劉備成長,可惜的是曹操這次沒有聽從郭嘉的建議,因為曹操想用劉備甚至還想得到關羽和張飛兩員大將。
所以根據(jù)上述所說可以看出來郭嘉的見識還有計策都是超前的,倘若當時曹操采取了郭嘉的意見也許今后就不會出現(xiàn)三分天下的局面了。
另外讓人遺憾的是天縱英才,郭嘉在三十八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如果他還在的話相信三國一定會更精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8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