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諸葛亮坐輪椅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一般來說,輪椅這種東西,是給腿腳不便的人使用的,能夠正常行走的人是不會用的,也不會想要去用,但是在很多三國題材的影視劇、游戲或者動漫當(dāng)中,諸葛亮出場的時候卻經(jīng)常會坐著輪椅,可是他的腿腳明明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為什么給諸葛亮這樣一個設(shè)定?諸葛亮坐輪椅還能夠體現(xiàn)出什么,為何要做這樣的安排?
諸葛亮身高八尺,經(jīng)常以管仲樂毅自比,人家說堂堂七尺男兒,諸葛亮比人家還多了一尺,為何打仗的時候不騎著高頭大馬,反而要坐著“輪椅”呢?
首先我們來看諸葛亮坐上輪椅的時間,大約是從劉備死后,他開始坐上輪椅的,而且平時也不見他坐,只有在兩軍對壘打仗的時候,諸葛亮偶爾會坐著輪椅來到陣前。
這個時期對諸葛亮來說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劉備托孤,眾所周知,孔明忠心耿耿,劉備臨死前將整個蜀國的未來托付給他,他自然是感激涕零,竭盡所能的完成劉備的遺愿,這樣一來,其操心的程度何止比之前多了一倍?畢竟之前還有劉備做最終決策,劉備死后,蜀國是好是亡全系在他一個人身上。
此外蜀國基本上面臨著無將可用的地步,以前的五虎上將死的死老的老,面臨這樣的情況,諸葛亮又得多操一份培養(yǎng)新人的心,他本就是文官,日夜操勞,又缺乏鍛煉,身體每況愈下,經(jīng)不起騎馬的顛簸也是正常,坐“輪椅”乃是他保持身體的方法之一。
這是從諸葛亮實際的身體狀況上來考慮,其次是“輪椅”的象征性作用,演義中的諸葛亮明顯帶著神話色彩,其實說到做輪椅打仗的,除了諸葛亮以外我們還能想到一人,此人就是孫臏。
諸葛亮對孫臏推崇備至,而孫臏足智多謀,卻因為遭受臏刑后半生只能坐在輪椅上,諸葛亮同樣坐著輪椅,不排除借助孫臏的象征振奮軍心,鼓舞士氣,畢竟有一位和孫臏一樣的謀士指揮,士兵們打仗也會安心,最起碼不會讓他們中圈套白白送死。
最后一點就要看看諸葛亮那“輪椅”的顏色,事實上諸葛亮的“輪椅”是沒有經(jīng)過任何粉飾的,據(jù)說是以純槐木制作,前后有四個輪子,并沒有電視劇中演的那樣華麗。
而這種“輪椅”在古代叫做“素輿”,也叫素車,意思是未經(jīng)過油漆裝飾的車子,而素車還有另外的一層含義,是“兇車”,所謂的“兇”指的是喪事,即喪事用的車子,用來拉亡者的尸體。
諸葛亮什么車不坐,偏偏要坐拉尸體的車子?筆者認(rèn)為這正是諸葛亮的聰明之處,他本來身體就不好,坐素車的意思是把每次的仗都當(dāng)做最后一次來打,實際上是告訴手下的將領(lǐng)士兵他的決心,也表明了對死去劉備的態(tài)度:他要死在戰(zhàn)場上。
因此他每次坐車,都是在兩軍對陣之前,為的就是鼓舞勢氣,試想連我們最高的統(tǒng)帥都將生死置之度外,那些身后的士兵們又有什么好怕的?正所謂一鼓作氣,有時候勢氣的重要性,確實能扭轉(zhuǎn)一場戰(zhàn)爭的局面。
諸葛亮深謀遠慮,將所有能利用到的有利點都利用到了,不愧為我們眼中的諸葛孔明。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直是智慧忠義的象征,就算是問起五六歲的小毛孩三國中最喜歡的人物是誰?很多都會說是諸葛亮! 在關(guān)于三國的書籍中,特別是現(xiàn)如今一些電視劇中,諸葛亮的“裝備”都是一把羽扇,還有一輛“輪椅”。
關(guān)于羽毛扇,很多人應(yīng)該都能理解,羽毛扇在古時候的軍師一類的才士中用的比較普遍,在蘇軾寫周瑜的《赤壁懷古》中就寫道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句子。
但是坐“輪椅”,卻是極為罕見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會奇怪,在三國書中或是電視劇中都沒有講過關(guān)于諸葛亮腿受傷的事跡吧? 那他為何經(jīng)常坐著輪椅呢?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孔明引一隊不整不齊軍,過金雁橋?qū)﹃噺埲?。孔明乘四輪車,綸巾羽扇而出,張任揮槍大小軍校齊殺過來,孔明棄四輪車,上馬退走過橋?!?
在這段話中,可明顯的看出,諸葛亮的腿沒毛病,且他是會騎馬的,那為何他卻獨愛坐輪椅呢?關(guān)于這一點,翻遍三國書籍也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還是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 、 “效仿孫臏”
有野史記載說少年時期的諸葛亮甚愛讀《孫子兵法》,而他的偶像就是孫臏。都知道孫臏?zhǔn)芡T迫害,被挖去膝蓋,后來只能坐輪椅指揮三軍,而諸葛亮沒有腿疾,卻也有坐輪椅的習(xí)慣,就是在效仿孫臏,同時這也體現(xiàn)了他自喻自己是“孫臏”一樣的軍事奇才。
二 、 “諸葛亮所坐并非輪椅,而是戰(zhàn)車”
諸葛亮所坐的“輪椅”并非我們現(xiàn)在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種兩個輪子的,而是古代打仗時候的一種四輪戰(zhàn)車。在宋代的《類說》這一書中記載道:““乘素車,葛巾,持羽毛扇指麾三軍?!彼抉R懿嘆曰:‘真名士也?!薄?/p>
所謂素車,就是一種簡便輕巧,而沒有過多裝飾的車子,就是沒有裝備刀槍的戰(zhàn)車,諸葛亮坐的車也是而是戰(zhàn)車中的一種,之所以給人留下輪椅的印象,這是應(yīng)該是受到現(xiàn)代影視劇為了塑造諸葛亮形象所致。
三、 坐“輪椅”,鼓舞士氣
關(guān)于坐車出戰(zhàn),還有一深層的含義就是鼓舞士氣,古代打仗士氣高低能夠決定勝敗,諸葛亮作為軍事,坐車出戰(zhàn),能夠讓三軍將士看到,表明“我作為軍師,穩(wěn)坐后方,你們還怕什么?”士兵自然就有了打仗的勇氣和信心。
對于以上三種觀點,你有什么看法呢?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為神秘的一個人。他不僅在軍事、政治上的手法神秘莫測,而且還喜歡搞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用來運送糧草的木牛流馬,就一直讓曹魏和東吳摸不著頭腦。而他本人的裝束也很有特點。一年四季拿著一把羽扇,每逢作戰(zhàn)必乘四輪車。他拿羽扇的原因已經(jīng)有人找到了答案。說是他的老婆黃月英給他的建議,拿著羽扇擋臉,可以喜怒不形于色。那他為何打仗時要坐輪椅呢?小編整理了流傳最廣的四種說法,下面一一介紹給大家。
第一種,轉(zhuǎn)世說。相傳諸葛亮是由戰(zhàn)國時期的軍事家孫臏轉(zhuǎn)世。孫臏同魏國大將龐涓師出同門,龐涓在魏國混得風(fēng)生水起,便讓孫臏跟他一塊兒混。孫臏想著天下諸國,哪都一樣,還不如就答應(yīng)龐涓的請求。畢竟自己人還能互相照顧。而孫臏到了魏國后,也很快受到了魏王的重用,并隱隱有取代龐涓的趨勢。
龐涓心里后悔萬分,感覺自己就是引狼入室。他也清楚自己的才華不如孫臏。為了扳倒孫臏,他設(shè)計將孫臏下了大獄,還讓孫臏遭受了臏刑和黥刑,砍掉了孫臏的雙腳。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到了齊國,后來還殺了龐涓報仇。但他失去雙腳,終生只能坐在輪椅上。而諸葛亮是孫臏轉(zhuǎn)世,坐輪椅是前世的習(xí)慣,一直改不掉。
第二種,正統(tǒng)說。傳說諸葛亮乘坐的四輪車都是“素車”,即沒有油漆過和未加裝飾的四輪小車。諸葛亮乘坐素車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表明自己的正統(tǒng)地位,是在為漢室掛孝討伐逆賊。這樣一來師出有名,也容易讓人相信他發(fā)動戰(zhàn)爭的正義性。
第三種,操勞說。諸葛亮在蜀漢創(chuàng)立前便一直為劉備殫精竭慮,設(shè)計了三分天下的路線。劉備去世前,將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看管。諸葛亮為了對得起先祖的托付,五伐中原、六出祁山,蜀漢國內(nèi)的事情也是事無巨細都親自過問。長時間的操勞下來,他身體已經(jīng)垮掉,不能再騎馬。為了在士兵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還可以”的狀態(tài),便坐上了四輪車。
第四種,撫軍說。大家都知道,士兵們在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時,一定要有主心骨。如果領(lǐng)兵的大將中途撤離或者被殺,那士氣就會渙散。諸葛亮坐在四輪車上,就是要告訴士兵,我就在大家身后,與你們共存亡,肯定不會先行撤離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0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