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荀彧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古之謀士,智計百出周濟大事不足為奇,但腹有高世之才,舉止清雅坐處留香,唯有荀彧荀令君者也。毋庸置疑,荀彧是曹操座下至關(guān)重要的首席謀臣,但他的晦澀結(jié)局卻出人意料。《三國志·魏書》記載,荀彧起點不俗,其家門父輩皆是東漢名士,祖父荀淑、叔父荀爽、父荀緄歷事東漢,荀彧耳濡目染,少時精通典籍計略,聲名鵲起。
永漢元年公元189年,26歲的荀彧應(yīng)漢廷征召,入宮中侍奉君王筆墨。然而不久之后,西涼董卓奔入洛陽,荀彧厭其粗莽跋扈,憤而歸鄉(xiāng)。后入冀州,與其弟等諸多潁川名士都被納入袁紹麾下,彼時袁紹雖然勢大,遠遠勝過曹操,但荀彧與其相處2年,察覺袁紹并非可托之主,故而離去。
正如蟄伏隆中的諸葛亮等待劉備三顧茅廬一樣,荀彧也分析了彼時逐鹿天下的各路人馬,他慧眼識人,認定了曹操。彼時的曹操尚未成氣候,荀彧的到來令其萬分欣喜。從公元191年開始,荀彧追隨曹操,或隨從出征南伐北討,運籌帷幄化身智囊。或留守城池,倚為守土屏障,荀彧為曹操崛起點亮綠燈。
公元196年,被董卓擄往長安的漢獻帝,歷經(jīng)九死一生后,跌跌撞撞逃回了洛陽。漢獻帝歸去何處,要不要奉迎,成了曹操難以抉擇的命題。彼時曹操于左右心腹商議,眾人皆目光短淺,認為迎了漢獻帝就得受制于人,皆不肯,曹操也有此意。荀彧高瞻遠矚,深知其中利害,遂獻金石肺腑之言,力勸曹操迎漢獻帝。
正是有了荀彧的指點,曹操才迎漢獻帝并遷至許都,獲得了奉天子以令諸侯的絕佳契機,開始迅速壯大超越諸侯。建安十七年,荀彧已經(jīng)追隨曹操整整21年,曹操風(fēng)頭正盛,一意孤行要加九錫,荀彧堅決以為不妥,勸阻無果惹曹操生厭,被遣至壽春。是年,曹操行賞,荀彧得到的卻是一個別有深意的空食盒,遂悲懷不已,服毒自盡。
荀彧死后,并未能回到故土許昌,而是就地埋于壽春,其墓具體位置就在安徽淮南壽縣。《壽州志》記載,荀彧墓修建的十分肅穆,封土堆寬闊如山丘,整個墓冢上皆是郁郁蔥蔥的柏樹。當?shù)乜脊艑W(xué)者介紹,60年代,荀彧墓冢仍保存的相對完好,但當?shù)剜l(xiāng)人在平墳期間,砍掉了大半土堆,使墓冢逐漸變小,周圍開墾成大片的麥田。
彼時荀彧墓墓室并未被開啟,但不久之后人們在澆地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段墓道??脊艑W(xué)者聞訊前往勘測,確認墓冢年代確實為東漢末年,沿著墓冢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由于麥田澆水的緣故,墓道內(nèi)積滿泥水,并且發(fā)現(xiàn)青磚壘砌封堵的墓門早已被鑿毀,由此可見墓室已被盜墓賊先一步光顧,見到如此情況,學(xué)者也未再深入。后來鄉(xiāng)人都認為荀彧墓風(fēng)水好,將自家墳?zāi)惯w往墓冢,時間一長竟圍繞成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3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