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碇鞲纲认聢龅奈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主父偃被殺的時候,估計滿朝官員多少有點吃驚。這位俸祿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雖然職位不高,但實際權(quán)勢蓋過三公,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朝中大事,漢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議,而是找主父偃。
當初,主父偃一封奏疏達到漢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漢武帝召見。一番詳談后,漢武帝感慨相見太晚,立刻任命他為謁者,一年四遷,官至太中大夫。
憑一封奏疏就咸魚翻身,看來主父偃肚子里有貨。有兩件重要的大事,跟主父偃的建議有關(guān),第一件事是遷徙全國豪強落戶茂陵邑。
茂陵是漢武帝的陵寢,西漢自高祖劉邦起,就有在皇陵周邊建陵邑,遷徙全國富戶充實陵邑的制度。主父偃建議:“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nèi)實京師,外銷奸滑。”
主父偃的建議跟慣例略有不同,他瞄準的目標是豪強大戶。豪強一直是令西漢朝廷頭疼的群體,漢武帝在位期間,就多次打擊豪強勢力,可是豪強就像野草,風頭一過,又野蠻生長。主父偃的強行搬家計劃,很得漢武帝賞識。
第二個建議讓主父偃名垂青史——推恩令。所謂推恩令,就是打破嫡長子繼承制的規(guī)矩,給諸侯王的所有兄弟和庶子們都加以分封,皇恩沐浴每一位劉氏子弟。
這個建議表面看起來一副欠揍的模樣,西漢初年,為了解除諸侯王的威脅,已經(jīng)鬧出了“七國之亂”,怎么還能繼續(xù)“推恩”?
其實主父偃的這個“推恩令”,核心在于“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弊龇ň褪前阎T侯王的封地,強行切割成若干份,分給一窩一窩的劉家后人,封地越割越小,當那些諸侯王被割成“海蜇頭”后,再也無力對抗中央。
原來是拿別人家的私產(chǎn)康概,不掏自己的腰包,反而落得“推恩”的美名。等這些“海蜇頭”碎得慘不忍睹時,漢武帝再抄起大網(wǎng),把他們一網(wǎng)打盡,他們連反抗的聲響都發(fā)不出來。
漢武帝一朝過后,西漢宗室子弟乖順得比綿羊都可愛,“推恩令”功不可沒!
難怪漢武帝那么喜歡主父偃。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dǎo)致漢武帝翻臉,誅滅了主父偃三族呢?
第一個原因,主父偃太貪,大肆受賄索賄。因為在漢武帝跟前走紅,諸侯王和大臣們紛紛獻媚,金銀財寶不斷流入他的府中,一年時間,他收受賄金達千金(一千斤黃金)。
連身邊的人都看不下去,提醒他別太專橫放肆,主父偃竟然如是回答:
“臣結(jié)發(fā)游學(xué)四十余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p>
我困厄一輩子,受盡苦難,大丈夫要么獲“五鼎食”的榮耀,要么就下五鼎被烹殺,我的未來不多了,所以必須要倒行逆施!倒行逆施這個成語,就從他這里來的。
能給自己定下這么一個行為準則的人,做事的方式有多極端,攫取利益的貪婪有多粗俗,就都不難理解了。
有一天,他聽說有個叫徐甲的內(nèi)官,替王太后去齊國保媒,想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齊王劉次昌為后。主父偃靈機一動,找到徐甲,請他幫忙將自己的女兒,順便一并送入齊王宮中為妃。
嫁女兒也想搞夾帶,主父偃的專營心思,為自己打開了通往地獄的門!
徐甲到齊國,找到齊王太后商議婚事,結(jié)果齊太后大怒,根本沒給王太后面子,直接把徐甲哄走了。原來,齊太后有私心,她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次昌。假如接受了王太后的外孫女,自己的侄女不得降為妃?
徐甲的差事泡湯了,自然主父偃的夾帶沒成功。主角王太后倒沒說什么,配角主父偃卻不干了:好你個齊王,竟然不給我面子,你等著!
主父偃得到齊王的一個花邊消息:跟親姐姐亂倫!于是主父偃向漢武帝進諫:齊國這地方太重要了,富過長安,非皇帝的至親不應(yīng)該封在那里。如今的齊王,血緣關(guān)系跟你很遠了,又聽說有淫亂事件,您讓我去整頓整頓。
漢武帝一聽,好啊,去吧,就去齊國當相國,順便調(diào)查調(diào)查。
主父偃掐著圣旨,到了齊國施展雷霆手段,很快把齊王亂倫事件調(diào)查得水落石出。面對咄咄逼人的主父偃,劉次昌一咬牙自殺了。因為劉次昌無后,齊國被廢,改為郡縣,收歸中央直屬。
出趟差,不光報了私仇,還替皇帝收回一個富得流油的齊郡。主父偃志滿意得,正做著飛黃騰達的美夢時,一道枷鎖套上了他的脖子。
原來,以趙王劉彭祖為首的劉氏宗室子弟們,聯(lián)手把主父偃告了,罪名兩條,收受賄賂和逼死齊王。
齊王的死,讓漢武帝既高興又被動,高興的是齊國落到自己口袋了,被動的是諸侯們集體反抗了,不能不管。為了安撫宗室子弟們,漢武帝下令逮捕審訊主父偃。
面對指控,主父偃承認了自己的受賄行為,但是拒不承認逼死齊王。漢武帝也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準備給主父偃一點處罰就了事。御史大夫公孫弘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他提醒漢武帝,齊王的死,你不殺了主父偃,沒法跟宗室子弟們交代。
公孫弘這話的分量很重,他其實在提醒漢武帝,你已經(jīng)多次損害諸侯們的利益,他們敢怒不敢言,如今這把火你要是不讓他們?nèi)龀鋈?,恐怕會釀成大?趁著他們把矛頭對準了主父偃,趕緊舍了他自保吧!
于是,主父偃被滅三族!
很顯然,主父偃雖有罪,但是罪不至死,滅三族更是赤裸裸的大冤案。問題是,宗室子弟們?yōu)楹我ё≈鞲纲炔环?朝中的大臣們,為何明知是冤案,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主父偃說話?更讓人心寒的是,主父偃一死,他的數(shù)千門客一哄而散,只有一個叫孔車的人,幫他收斂了尸體。
世道寒涼固然可惡,可是主父偃經(jīng)年積累的“倒行逆施”之舉,才是悲劇的根!
趙王劉彭祖為何要把主父偃往死里咬?因為主父偃游歷燕國期間,不受燕王劉定國厚待,結(jié)果他狀告劉定國亂倫,導(dǎo)致劉定國自殺滅國。同樣,劉彭祖的兒子也存在亂倫行為,主父偃在趙國游學(xué),也受到了劉彭祖的冷遇。劉彭祖實在害怕,自己會成為第二個劉定國、劉次昌!
朝中的大臣們不光不會去救主父偃,恐怕巴不得他早點死,因為這個家伙太專橫,太貪婪,經(jīng)常在漢武帝面前詆毀同僚,賄金就是這么來的(大臣皆畏其口,賄遺累千金)。
主父偃還曾經(jīng)干過一件事,差點讓一代鴻儒董仲舒蒙難。有一天他去董仲舒家里做客,董仲舒正在寫一篇奏章,大概是借天災(zāi)說漢武帝失政的地方。主父偃趁董仲舒不留意,偷走了奏章,送給漢武帝。漢武帝勃然大怒,差點殺了董仲舒。
這太可怕了,主父偃幾乎做到了逮誰咬誰,六親不認。漢武帝要的就是他的這個勁,我們仔細分析主父偃給漢武帝的建議,推恩令咬宗室諸侯,遷徙令咬豪強士族,閑暇咬同僚,如同一頭發(fā)了瘋的動物!
主父偃回到家鄉(xiāng)齊國的時候,還曾經(jīng)做出過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散金斷交。
聽說主父偃榮歸故里,家鄉(xiāng)的親朋故舊夾道相迎,有人甚至跑出千里之外相迎。主父偃一聲不吭,將所有人召集在一起,說:
“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nèi)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fù)入偃之門!”
你們這群勢利眼,從此咱們斷交,拿著金子滾吧,他撒下五百金,將這群人全部轟走。
主父偃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人生經(jīng)歷,以至于他做事如此極端,如此絕情?說起來,也真讓人心酸。
主父偃出身貧寒,在家鄉(xiāng)游學(xué)期間,就遭遇當?shù)貢鷤兊募w排擠,甚至連他的父母和兄弟都不認他。要錢沒錢,要溫暖沒溫暖,主父偃在家鄉(xiāng)實在呆不下去了,就北上燕趙之地碰運氣??墒墙Y(jié)果依然一樣,他到哪里,哪里的書生們都排擠他,弄得生活異常窘迫潦倒。
無奈之下,他只好再次流浪到關(guān)中。這一次,他得到了衛(wèi)青的賞識,衛(wèi)青多次向漢武帝推薦他,可是始終沒有得到漢武帝詔見。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主父偃輾轉(zhuǎn)王公大臣門下當食客,可是他到哪里,哪里的食客們都討厭他。
當所能投靠的門路都用盡了后,主父偃窘迫到幾乎流落街頭。最后一咬牙,冒險給漢武帝寫了一道奏疏,也不知道托誰的門路,居然送到了漢武帝手中。
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主父偃說自己“結(jié)發(fā)游學(xué)四十余年,身不得遂”,嘗盡了人間的寒涼。結(jié)果,把自己熬成了一個心理極度扭曲的患者。
從少年時代起,人見人嫌,甚至連父母兄弟都不相認,主父偃難道是天生的惡魔?當然不是,從主父偃的生平里,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
“主父偃者,齊臨菑人也。學(xué)長短縱橫之術(shù),晚乃學(xué)易、春秋、百家言?!?/p>
主父偃自幼學(xué)習縱橫術(shù),很晚之后又改學(xué)儒家及百家之學(xué)。西漢早年,還未確立儒家思想治國的理念,所以百家之學(xué)紛雜,尤其是黃老之學(xué)一度獨占鰲頭,法家之學(xué)緊隨其后。
主父偃不知道出于什么考慮,以縱橫學(xué)入門,后來又把自己弄成了“大雜燴”,尤其是對縱橫學(xué)的入門,恐怕是造成他一生悲劇的始發(fā)端。
縱橫家是戰(zhàn)國鬼谷子創(chuàng)立的一門學(xué)派,它培養(yǎng)的是一群呈口舌之能,游說于諸侯之間的謀士,代表性的人物有蘇秦、張儀、公孫衍、陳珍等,其中蘇秦、張儀就是鬼谷子的學(xué)生。
既然如此,主父偃選擇縱橫學(xué),怎么就誤入歧途了呢?原因有二。
其一,到西漢時期,縱橫學(xué)說已經(jīng)式微,不適應(yīng)時代的要求了
縱橫家的興盛時期,正是戰(zhàn)國烽火連天,諸侯國國際關(guān)系風云變幻之際。那時候,各國都需要杰出的縱橫家,游說他國與本國結(jié)盟,共同對付敵國。由于七國關(guān)系復(fù)雜,所謂的聯(lián)盟又往往靠不住,所以又需要縱橫家不斷穿梭期間,維護脆弱的關(guān)系網(wǎng)。
那段縱橫家最美好的時光,創(chuàng)下了蘇秦一人佩戴六國相印,張儀、公孫衍“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神話。
主父偃卻“生不逢時”,西漢已經(jīng)是大一統(tǒng)帝國,縱橫家早已經(jīng)成了過去時,劉姓諸侯國,遠不是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了。主父偃選擇了一個衰微的行業(yè),注定路難行。他還不死心,一路北上燕、趙、中山,希望找回縱橫家的春天,實在是緣木求魚。
其二,縱橫學(xué)說把握不好,很容易墮落“詐諼”之器
對縱橫學(xué)說,歷來就存在很大爭議。由于縱橫家的基本手段是,“動以利害、巧辭服人、謀詐用”,只論目的,不限制手段,所以,導(dǎo)致各種欺詐、蒙騙層出不窮。
比如張儀使楚,許楚懷王六百里地,誘惑楚國與齊國斷交,結(jié)果,該兌現(xiàn)承諾時,六百里變成了六里,讓貪心的楚懷王氣急攻心,又接連犯下一系列錯誤。
這種欺詐手段,用在敵我雙方未嘗不可,可是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變成“壞人”的工具。所以,劉歆說:“(縱橫術(shù))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p>
主父偃恰恰墮落其中!
他能一次面試就讓漢武帝傾心,說明他的縱橫學(xué)水平相當了得。后來“大臣皆畏其口”,說明主父偃的這張嘴,毒性很大!
主父偃為何早年“萬人嫌”,走到哪里都令人討厭,連父親兄弟都不相認?這只能說明他為人過于刻薄狠毒。一位少年讀書郎,沒有復(fù)雜的利益關(guān)系,哪里來的刻薄狠毒基因?縱橫術(shù)讓他劍走偏鋒,學(xué)得一口辯才,卻用來時時攻擊身邊的人!
漢武帝一朝,人才輩出,群星燦爛,主父偃算是最獨特的一個。他在漢武帝身邊一共不到兩年時間,憑一封奏疏改變命運,又憑借個人才華,迅速獲寵。然而縱橫術(shù)給他早年帶來的過多磨難,和心理扭曲,導(dǎo)致他親手把自己推向毀滅,可惜了!
說到主父偃其實這個人還是比較的有意思的一個人了,他的身世什么的非常的傳奇,他從一位出生貧寒的人最后竟然做到了大夫這樣的高職位,他最為著名的著作就是“推恩令”,就是這個推恩令對漢武帝來說真的是非常的實用了,鞏固了中央皇權(quán),但是主父偃最后還是被誅殺了九族了,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主父偃他的功過是怎么評價的呢?下面就著這些問題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主父偃是齊地臨菑(今山東臨淄)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卻得到了漢武帝的破格重用,最后官至中大夫之職。他一生最大的功績莫過于向漢武帝進言實行“推恩令”,鞏固了漢帝國的中央皇權(quán)。
漢高祖劉邦認為秦朝之滅亡的原因在于秦沒有分封同姓為王,導(dǎo)致中央失去屏障。為了確保劉氏江山的穩(wěn)固,劉邦在開國初期大肆分封同姓為王。然后這種做法很明顯是錯誤的,如此大肆分封的結(jié)果就是諸侯國的勢力大增,并且嚴重威脅到了中央朝廷。
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諸侯國的勢力一直都是朝廷所面臨的巨大難題。
漢文帝在位時,賈誼有鑒于淮南王劉安、濟北王劉興居的叛亂,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漢文帝雖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賈誼的建議,但是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漢景帝即位以后,采納了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但是卻直接導(dǎo)致了諸侯國中的實力派強力反彈,最終爆發(fā)了“七國之亂”。漢景帝雖然迅速平定了叛亂,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來削弱諸侯國的實力,但是問題仍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漢武帝初年,一些大的諸侯國依舊擁城數(shù)十、轄地千里,且這些諸侯國驕奢霪逸,不聽從中央的號令,對朝廷產(chǎn)生了嚴重的威脅,而“推恩令”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漢武帝,他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上施恩,實則是將各個諸侯國進行肢解以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個建議既迎合了漢武帝鞏固皇權(quán)的需要,同時也避免了諸侯起兵反抗的可能,因此很快便被漢武帝所采納。
主父偃的計策順利解決了漢武帝所面臨的難題,因此他也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一個人一旦得勢便容易得意忘形,主父偃也不例外。除此之外,他自身還有一個致命缺點——不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在這種情況下,爬得越高就意味著隨時有可能會摔得越慘。
漢武帝時期齊國的諸侯王齊厲王與自己的姐姐亂倫,主父偃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對方,但是結(jié)果吃了閉門羹。主父偃便由此記恨上了齊厲王,他向漢武帝建言說齊國早在七國之亂的時候就有謀反的意思,現(xiàn)在又搞姐弟亂倫,這里頭得好好查查才行。于是乎漢武帝派他到齊國為相,齊厲王知道這位武帝跟前的大紅人肯定會公報私仇,最后居然自個兒服毒自殺了。
這案子還沒有水落石出當事人卻死了,之前就與主父偃不對付的趙王借機落井下石向武帝進言稱主父偃謀害齊王同時還存在受賄的問題。漢武帝隨即將主父偃下獄,就這樣這位朝廷中的大紅人一下子淪為了階下囚。
主父偃喜歡揭發(fā)別人的隱私,因此得勢的時候朝中的大臣們都向他行賄攀關(guān)系以求自保,據(jù)說賄賂他的金錢達數(shù)千金之多。正所謂“墻倒眾人推”,在他落難之后御史大夫的公孫弘勸說漢武帝誅殺主父偃,而其他大臣們也巴不得他早點死紛紛落井下石,最終主父偃被族誅。
他的死與其說是命運不公,倒不如說是他的性格使然!
主父偃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一生,在前期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手中有著非常大的權(quán)力。但是權(quán)力也讓主父偃迷失了自己,主父偃任性行事,最終也是葬送了自己的權(quán)力之下,最后也搭上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
年輕時候,主父偃的是一個貧困人家的孩子,中年的主父偃仍然過不好,他雖有著很大志向,但是始終沒有遇到能夠賞識自己的貴人,這為他最后的結(jié)局埋下了很深的伏筆。衛(wèi)青倒是看到了主父偃身上的潛力,多次上書給漢武帝推薦這個人,但是漢武帝沒有太多的理會,最后孤注一擲,直接給漢武帝上書,得到了君主的信任。
主父偃很快達到人生的巔峰,主父偃對西漢王朝最大的貢獻就是“推恩令”,推恩令的實行大大的分化了地方的勢力,加強了中央的權(quán)力,主父偃的“推恩令”就是讓這些大諸侯國王施行“推恩”,允許諸侯國可以分封給自己后代土地,這個舉動一方面符合大多數(shù)劉姓貴族的利益,但是同時地方的勢力越來越小。
主父偃解開漢武帝的心頭大患,但是隨著推恩令的逐步實現(xiàn),主父偃的被利用的價值也越來越低。主父偃利用自己的權(quán)勢,大肆受賄,得罪了很多的朝中權(quán)貴,這也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推恩令”客觀上得罪了很多國王,很多的諸侯王在主父偃被處死的過程中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3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