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砬匚渫跤惺裁垂?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秦國奮六世之余烈,終成就一統(tǒng)天下之霸業(yè)。所以說這六世君主中,沒有哪一個是吃干飯的。秦昭襄王嬴稷的哥哥秦武王嬴蕩便是其中之一。
在我們的印象當(dāng)中,秦武王是一個赳赳武夫,雖然力能扛鼎,卻因為缺少頭腦,最終扛鼎而死。他死后秦國一度陷入奪嫡內(nèi)亂,險些亡國。那么這一位荒唐的國王,對秦帝國的建立,是否一點功勞都沒有呢?恰恰相反,秦武王是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關(guān)鍵所在。
01宜陽之戰(zhàn)勢在必得,秦國得以東出。
東出一直以來都是秦國所倡導(dǎo)的國策,因為秦人只有東出才有希望和未來。所以秦國一直以來都在打通東出的通道。
秦孝公時期,通過商鞅變法,提升了秦國的經(jīng)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終于從魏國手里奪取了河西五百里土地。
秦惠文王時期,滅亡蜀國,使得義渠臣服的基礎(chǔ)上,又擊敗了楚國,戰(zhàn)敗魏國,使得魏國割讓上郡15城給秦國。甚至將黃河以西魏國的所有領(lǐng)土占領(lǐng),并且在黃河?xùn)|岸建立軍事基地。
秦武王時期,戰(zhàn)敗韓國,攻取宜陽,使得秦軍東出有了最為重要的基地。為后來秦國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所以說秦武王時期,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攻占宜陽。那么宜陽到底多重要呢?為什么這一戰(zhàn)的地位如此之高?
其實宜陽這個地方,不僅秦國想要得到,楚國魏國也想要得到,而擁有該地的韓國,拼了命都想要保住。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dāng)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戰(zhàn)國策》
因為這塊地屬于四戰(zhàn)之地,從宜陽出發(fā),不管進攻周圍哪個國家,都非常方便。這里既是韓國的西大門,也是秦國、魏國包括楚國所擔(dān)憂的戰(zhàn)略要地。
秦國占領(lǐng)了宜陽,其實就是徹底宣告自己擁有了東出的基礎(chǔ)。從此秦國徹底涉足中原戰(zhàn)事,也在中原地區(qū)擁有了重要的軍事基地。
02秦武王并沒有得到魏國真正意義上的幫助。
韓趙魏三國都是晉國分裂出來的諸侯國,他們在一定意義上,其實是有聯(lián)盟關(guān)系的。也就是說任何一方受到其他諸侯國的欺負(fù),其他兩國都會出手相助。
這個時候魏國和韓國的確還真的有聯(lián)盟關(guān)系,如果秦國要攻打韓國奪取宜陽的話,必須要同時對付兩個對手。
當(dāng)時的魏國十分強大,這是非常不劃算的,所以秦武王只能通過挑撥他們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派甘茂出使魏國,與之結(jié)盟,答應(yīng)事成之后一起分享利益,魏國大喜并且表示愿意出兵相助。
那么魏國到底有沒有出兵呢?其實是沒有的,但是他也沒有出兵相助韓國。當(dāng)時的魏國采取了作壁上觀的做法,它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而真正幫助韓國的其實是東西周,宜陽不僅是韓國重要的屏障,也是周王室的屏障。他們通過宜陽與韓國聯(lián)合在一起,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這才得以存活下來。
所以說動了宜陽,不僅是將弱小的韓國給分裂了開來,更是將周王室至于生死邊緣。而整件事對魏國并沒有什么壞處。
秦武王出兵宜陽的時候,其實壓根沒指望魏國動手,只要魏國不出手幫助韓國,那他就已經(jīng)非常滿足了。
秦武王三年,謂甘茂曰:“寡人欲容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备拭唬骸罢堉海s以伐韓,而令向壽輔行?!备拭?,謂向壽曰:“子歸,言之於王曰‘魏聽臣矣,然原王勿伐’。事成,盡以為子功?!毕驂蹥w,以告王,王迎甘茂於息壤。---《史記》
那么在秦武王拿下宜陽以后,他又該如何面對魏國呢?其實他也根本不用對魏國做出任何交代,畢竟彼此心里都清楚。
要說魏國真正對秦國相助的地方,那就是甘茂了。甘茂本人就是魏國人,所以他能夠在兩國之間來去自如,本身就肩負(fù)著兩國國君的期望,他就是處理兩國關(guān)系最好的紐帶。
03秦武王是如何拿下宜陽的?
當(dāng)時甘茂已經(jīng)穩(wěn)住了魏國,而秦武王也已經(jīng)讓甘茂帶兵進攻宜陽。不過因為這里是韓國的門戶,所以韓國在這里派遣了重兵把守。
秦武王圍城五個多月,都沒辦法打下宜陽城。眼看著秦軍的士氣已經(jīng)低落了,這個時候右丞相樗里疾開始潑冷水了,希望秦武王撤軍。
無奈之下秦武王打算讓甘茂班師回朝,可是甘茂寫了一封信給秦武王,提醒秦武王秦魏息壤之盟的事情,當(dāng)時秦武王可是說好了要堅定不移地支持甘茂的。
想到這里,秦武王終于再次增兵五萬支援甘茂。得知秦軍有了增員,韓國這邊也不敢小覷,立刻也派去了大將公叔嬰支援宜陽。
大戰(zhàn)再次爆發(fā),秦軍這一次終于擊敗韓軍,不僅拿下了宜陽城,而且還斬殺了6萬多韓國的士兵。秦武王在這里建立軍事基地,從此擁有了爭霸中原的地理資本。
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癯?,羈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蓖踉唬骸肮讶瞬宦犚?,請與子盟?!弊涫关┫喔拭瘜⒈ヒ岁枴N逶露话?,樗里子、公孫奭果爭之。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币虼笙て鸨垢拭瘬糁?。斬首六萬,遂拔宜陽。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史記》
這個時候韓國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求和,送去了無數(shù)金銀珠寶,這才換取了秦武王的滿意。不過宜陽已經(jīng)是秦國的領(lǐng)地,這是不可更改的了。
總結(jié):強大的軍事實力之下,弱國毫無血性可言。
秦國的歷代君主都是比較有戰(zhàn)略眼光的人,秦武王為了奪取宜陽,不惜增兵五萬,舟車勞頓,不遠千里。目的很簡單,只是希望秦國在中原地區(qū)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
除了這個目的以外,秦武王還在布局。為了能夠東出,秦國必須要一點點積攢自己的實力。宜陽這塊地方現(xiàn)在來看,可能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將來秦國要東出的時候,至關(guān)重要。
秦軍通過強大的軍事實力,迫使韓國承認(rèn)喪失宜陽的控制權(quán),從此也將秦國這條狼給放進了中原地區(qū)。
秦國一旦殺進中原,那天下的局勢可就難以預(yù)料了。畢竟對天下而言,這只是一小步,但是對秦國來說,卻已經(jīng)是邁出了一大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秦國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去積累,這才在最后擁有了奪取天下的能力。秦武王的宜陽之戰(zhàn),或許會被我們給忽略掉,卻永遠不會在秦國的歷史上,被人遺忘。
宜陽對秦國來說不過是一個舊都,但是對于韓國來說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城市。所以韓國肯定會誓死保護宜陽,而秦國也一定會努力爭奪這塊土地,這樣一來他們兩個國家就有了戰(zhàn)爭,當(dāng)年的韓國其實不弱,秦國自然也要非常努力。這時候楚國的將領(lǐng)甘茂就出現(xiàn)了,而我們也都知道楚國的實力也非常的強大。
當(dāng)年甘茂是楚國的一員大將。后來楚國公主羋八子在秦王面前十分受寵。就被楚懷王派到了秦國去為秦國效力,但同時也能保護楚國的公主羋八子,這樣一來秦國的主副將都是為楚國服務(wù)。所以秦國將會更加信任楚國,而楚國也可以暗暗練兵從而打敗秦國。
況且當(dāng)時春秋戰(zhàn)國的時期,正是大家爭奪天下的時候,這時候大家也都廣納賢才。所以秦國也不例外,見到有才華,有謀略的人來投靠自然會委以重用,而此次派楚國的大將出兵也是出于以下兩點考慮,一是看他忠心不忠心,如果他對自己不忠心派他上戰(zhàn)場,他自然不會出力,就會戰(zhàn)敗,這樣剛好就把他殺了,而如果他對自己忠心,他自然會把這場仗打的非常漂亮。
秦國重用楚國大將,一是因為有層所謂的親戚關(guān)系,二是因為想要考慮到楚國對秦國的忠心。所以說秦王非常聰明,一箭雙雕,也正是因為啟用了楚國大將,秦國才會大破韓國,攻占了宜都。同時奠定了秦王一統(tǒng)天下的基礎(ch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6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