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唐朝太平公主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歷史上,公主作為皇帝的女兒,她們天生就與政治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不過在男權(quán)社會,女子無法真正影響到國家,更多是通過她們的婚姻,公主們往往是皇帝拉攏臣子的一種手段,利用聯(lián)姻搞好關系。
可也有一些公主,不甘心一輩子都做棋子,想要自己來掌握命運,她們也就開始在政壇變得更加活躍,還真有人做到了這點,那就是唐朝的太平公主,她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
太平公主是天之嬌女,她的母親是著名的武則天,不過早先太平公主確實顯得比較平常,除了得到父母的寵愛,她也沒有涉足政治。
一直到太平公主的丈夫被母親殺掉,她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她雖然很快就有了第二任丈夫,但太平公主的心思已經(jīng)不在家庭上了,她開始涉足政壇。
可武則天也看出了女兒有著不凡的政治才能,心里不太舒服,太平公主也不敢怎么樣,只能想辦法去討好自己的母親,她其實處處要效仿母親,甚至在私生活上也是一樣,自己和母親都養(yǎng)了不少男寵,甚至她還把自己的男寵推薦給母親,那就是著名的二張兄弟。
得到了武則天的寵愛,太平公主就不斷在暗中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她開始越來越喜歡參與朝政,神龍政變中,太平公主為了李顯復位也出了極大的力,她也因此得到了鎮(zhèn)國太平公主的封號。
李顯對她非常感激,更是在朝中不斷給太平公主增加權(quán)力,她在朝中扶持了不少官員,后來太平公主又協(xié)助李旦,順利除掉了韋后一黨,還幫助李旦登上皇位,這讓她在朝中的權(quán)勢變得更大了。
當時的唐朝,雖然名義上的皇帝是李旦,實際上權(quán)力掌握在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手里,朝中大事小事,李旦總是先問太平公主,隨后才問兒子李隆基,國內(nèi)的大小官員,太平公主一句話就可以隨意任免,雖然她只是公主,但她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與皇帝非常相似了。
太平公主確實很有政治手腕,在幾次政變中都能站對地方,可太平公主輕視了李隆基,她一開始并不認為這個小子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威脅,沒想到李隆基抓住機會,掌握禁軍發(fā)動政變,順利除掉了太平公主的勢力,至此玄宗才徹底掌握權(quán)力。
太平公主的一生確實非常精彩,真是大起大落,她無比接近成為第二個女皇,可她始終還是差了一點。
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太平公主的政治手腕確實有些稚嫩,武后曾經(jīng)扶持了一個強大的寒門官僚勢力,而太平公主就不具備這點。此外,太平公主在意識到李隆基有威脅的時候,處理起來非常猶豫,這也給李隆基先動手的機會,在優(yōu)勢的局面下被李隆基給翻盤,武后在打擊政敵的時候,是干凈利落,從來不會給對方反擊的機會。
當然,太平公主心里也一直有著一些顧慮,她先后扶持了兩位哥哥登基,自己以公主的身份參政,很多方面不太方便,比如對禁軍的掌握,就有些無力,她的識人用人的能力更是非常糟糕。
武后好歹是提拔了大量出色的官員,可太平公主自己生活奢侈腐化,任用的官員也大多是平庸之輩,作風不好,在關鍵的時候派不上用場,要真讓她做了皇帝,可能大唐的天下就要出問題了,經(jīng)歷了她的事情之后,歷代皇帝加強了對于公主們的管理,之后公主再難有什么參政的權(quán)力,太平公主這樣的人就徹底成為了歷史。
點評
歷史上盡管太平公主很厲害,可也只能是幫助李旦李顯等人恢復大唐的稱號,想要做大唐的女皇,擁有和自己母親武則天一樣的權(quán)勢,太平公主缺乏外在支持,也沒有侄子李隆基那樣的手段,畢竟她和當時的主流社會已經(jīng)格格不入了。
來源:《各界》2017年第08期總第287期
大明宮詞劇照
她真正的生活是非常奢華的,遠遠超出了一國公主可以享受到的榮華。她的男女仆人有1000多人,她所享受的封戶最高達到1萬多。這個意思就是有1萬多戶的人家要把租金交給太平。這是什么概念呢,一戶按平均計算大約有七個人,假設每個人的租金是兩匹絹,那她一年能得到14萬匹絹。而當時的國家一年總收入最多不過百萬匹 ,太平一個人就占了總收入的十分之一二。她的這種生活足夠危害到國家的經(jīng)濟了。當時正直的人就看不過去,譴責了太平。不過懾于太平的權(quán)勢,也只能逞口舌之勇。太平的園林遍布京城郊外,有很多人為她收羅奇珍異寶,這又浪費了不少錢,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史學家認為太平公主的死結(jié)束了唐朝女人干政的時代。因為不能預測太平公主登上皇位會怎么治理大唐,但知道李隆基實打?qū)嵉恼儭H藗兙鸵岳盥』膭倮麃矸穸颂?,也否定了在那個時代女人干政的能力。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個時候她在好幾次政變中取得勝利,謀略與膽識不輸于男人 ,最起碼比她那兩個皇帝哥哥強。
太平公主圖片
有專家認為大唐以胖為美,并拿出了幾點證據(jù)。第一論點是大唐經(jīng)濟繁榮,百姓有條件吃飽穿暖,吃得好了,身體就自然胖了。第二個論點是李氏皇朝有鮮卑血脈,而鮮卑崇尚的是驃悍強壯的體魄。第三個論點是唐朝的包容性較強,使唐人對自己的身材很有自信。因為說得頭頭是道,這樣的言論使很多人相信了,并認為唐代的絕世佳人在現(xiàn)代來說是丑女。
但其實這是被誤傳了,肥胖不是大唐美的標志。唐代遺留下來的宮廷畫中,里面的女性形象看起來豐滿,但富有曲線,不肥不胖。史書上也從來沒有誰說過武則天肥胖。從唐玄宗賜給兒子的美女形象中分析,也知道身材細長,皮膚白皙才是選美標準。唐玄宗寵愛的女人也絕不只有豐滿的楊貴妃,還有清瘦的梅妃。而在唐代的詩句中,與美好事物相對應的都是細,窈窕一些詞,這也佐證了大唐不是以胖為美的。大唐雖然不像現(xiàn)代以瘦為美,但現(xiàn)代人認為的丑女是絕對不會變成他們眼中的傾城佳人。按照現(xiàn)代的審美標準,太平應該是個絕對有料的性感女人,擁有最讓人喜愛的微胖身材。
王維塑像
這個王爺是太平的侄子 ,他讓王維準備幾首詩,并帶著他去了公主府。對于這位公主,王維是有所而聞的。王爺把他介紹給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賞王維的詩才。王維明白這個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王維畢竟是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如果沒有點節(jié)操,他也就不會被后世推崇了。王維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職 ,便想要告辭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會放過這樣一塊美玉。她腦子一轉(zhuǎn),要換一種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歡做詩嗎,好,就用詩打動你。公主給王維講了個故事, 一個貴族子弟搶了一個美貌的燒餅店老板娘,可她終日不開口說話,那位貴公子就把她的燒餅老公叫來,她一見到她老公,就不說話,開始哭,場面非常動人。公主讓王維以這個故事為主題賦詩一首。王維不慌不忙寫了五言絕句,并對太平講訴了楚國息夫人與這個老板娘同樣的遭遇。聰明的太平聽出了弦外之音,問王維是否有舊情,王維大大方方地承認了。公主還是不死心,給王維看畫在名貴紙張上的春宮圖,可王維仍然不為所動。公主對于崇高的王維漸漸開始欣賞起來,可恨自己怎么不早點遇到這樣的人物。
后來,太平見王維意志堅決,實在打動不了他,又不想逼迫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就放他離開了。
《美人制造》太平公主影視形象
太平玩得男人越來越多,漸漸玩出了心得。開始告訴母親應該怎樣才能讓自己更愉悅。太平公主見母親的男寵雖然長得很帥,可是沒有內(nèi)涵。太平對男人的挑剔度還是挺高的, 對于只有一副好皮囊的男人是玩幾天就能玩膩了的。所以她不懂母親為什么能容忍他這么久。
有一次那個男寵擅自去了只有宰相才能去的地方,受到了宰相的訓斥。他立馬向女皇帝告狀。女皇不是真的昏庸無道,她告誡男寵,不要去惹宰相,因為連她也惹不起。 太平知道了此事,所有的情緒爆發(fā)。去質(zhì)問她的母親。為什么偏偏這個男人,他的所為受到了大臣的譏諷 ,連累了皇室尊嚴。一個這樣粗鄙的男人卻得到帝皇如此寵愛,她都不好意思面對那些好一萬倍的男寵了。她把自己曾經(jīng)用過的男人推薦給了母親。認為那個男人有名士風范,而且出自簪纓世族,一定不會被大臣看不起。那時的女皇已經(jīng)有70多歲了,而那個男人正處于最好的年華,他旺盛的生命力讓年邁的女人臉上出現(xiàn)了年輕女人才能有的嬌羞。
武則天圖片
在古代社會,女兒是外人,人們無法忍受一個外嫁的女兒來管娘家的事。太平少一個合乎情理的插手李家皇朝的理由。對于武則天來說,幫丈夫兒子管理朝堂,是家事,是份內(nèi)事。
第二個原因是她的實力不如母親。女皇帝在成為皇帝前當了二十幾年的皇后,數(shù)年的太后,朝堂已經(jīng)牢牢掌握在她手里了。而太平參政只有幾年,雖然權(quán)傾朝野,但根基不穩(wěn),做事也沒有母親成熟。
第三個原因是兩人對手水平不同。武則天的對手是兩個兒子,而他們都是庸才。自己還是他們的母親,占著名分上的優(yōu)勢。
而太平的對手是李隆基。李隆基一手打造了開元盛世,是繼唐太宗后又一名垂千古的帝王。而且他合乎正統(tǒng),太平不能以姑姑的身份逼迫他。
在太平死之前,她連皇帝都不能掌控,當一個攝政公主,更不用說登上皇位了。
其實,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華并不遜于她的母親,在用人的方面也很有一套??墒撬阉恼尾湃A用在了朝堂的勾心斗角上,沒有像她的母親一樣表現(xiàn)在治國上。
總的來講權(quán)勢都很大,也不好講了。不過安樂公主 不是一個聰明的人
安樂公主開府置官,勢傾朝野。她把國家官爵分別標定價格,縣長若干,刺史若干,公開兜售,價款繳足,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為他人當奴婢的人,只要納錢三十萬,便由公主立降墨敕授官。一時所授官職竟有五六千人。安樂公主常常自寫詔書,拿進宮去,一手掩住詔書上的文字,一手卻捉住了中宗的手在詔書上署名。中宗愛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寫些什么,簽名了事。因此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樂公主的門路,忽然詔書下來拜了高官,不但吏部衙門不知,中宗也莫名其妙。
唐中宗復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詔免她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中宗朝,韋后與安樂公主亂權(quán),唯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景龍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謀反。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遂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御史中丞蕭至忠對中宗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羅織害之乎!”,太平公主與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也有野史記載稱,上官婉兒因崔湜的原因,與太平公主成為情敵,并投入韋氏陣營)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后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后黨羽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并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三子封王,為唐朝公主權(quán)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在協(xié)助李隆基政變除掉韋后以后,與李隆基發(fā)生權(quán)爭。她曾經(jīng)要求睿宗廢掉太子李隆基,并積極培植黨羽。此時,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經(jīng)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數(shù)人外,大多數(shù)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則試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尋求政治平衡,以避免傷害到任何一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6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