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它關乎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每當有關于休假制度的改革時,大家都會各抒己見。今天和小編來看一下古人的假期都是怎么休的。
先說漢朝。在大漢王朝,官員們每工作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這個假期被稱為“休沐”,也就是休息和洗澡的日子。這樣看來,漢朝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到了隋唐,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稱為“旬休”,看起來比漢朝差了不少,但其實不是這樣的,隋唐時已經有了類似于今天的黃金周的假期,每逢新年、冬至都會休息七天,而且這七天是帶薪假期。除此之外,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等這些日子都會放假,還有皇帝的生日。最讓人驚訝的是如來佛祖的生日、孔子的生日、老子的生日也要放假,這和唐代帝王尊崇佛教以及認為自己是李耳的后代有關。隋唐時期是放假最多的一個時期。
宋代稍微差一點,沒有佛祖生日、老子生日這些假期了。但一年的假期加起來還是有幾十天的。
到了元朝,假期制度發(fā)生了大變化,元朝統(tǒng)治者認為生命在于運動,不需要什么假期,法定節(jié)假日只有十六個。
明朝是最狠的,節(jié)假日比元朝還少。朱元璋規(guī)定,一年休息三天,分別是過年、冬至、朱元璋本人的生日,倒真是簡單易行。有官員要求恢復前朝的休假制度,朱元璋看都沒看就給拒絕了,還想一年休息幾十天,做夢吧!
清朝沿襲明朝的制度。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人進入中國,他們每周休息一天,國人認為這是極大的浪費。1902年,朝廷頒布的欽定學堂章程中,首次以法規(guī)的形式規(guī)定了全國實行星期制度。
有些朝代還有探望親人的假期。比如唐朝,規(guī)定:父母在三千里以外者,每三年有三十天的探親假;父母在五百里以外者,每五年有十五天探親假。兒子的及冠禮有三天假;親戚的有一天假。子女婚事有九天假,旅途所需時日除去不算;其他近親婚事有五天、三天或一天假。父母喪事,朝廷官員必須強制性的退職三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丁憂三年或者守制三年。其他近親喪事,放假三十天、二十天、十五天或七天;遠親的喪事放假五天、三天或者一天。官員的老師的喪事,放假三天。祖父母和父母的忌日放假一天。在第五個月時有十五天的“田假”,第九個月時還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不過,古代歷代王朝都只規(guī)定了官員的休假制度,對于其他階層并沒有什么規(guī)定。那時候的農民、商人等階層的人們只能按照慣例放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7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雍正在位13年,他為什么從來不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