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有問題劉邦為什么不棄用?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秦朝的崩潰就意味著郡縣制的失敗,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六國貴族就已經紛紛復國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很快就控制了自己原來的地盤。到陳勝吳廣死后,就更加如此了,連首先舉起反秦大旗的楚國也恢復了原來貴族為王的狀態(tài),原來一些陳勝所立的諸侯王也很快紛紛被殺,大體上就回到了秦滅六國之前的狀態(tài)。
到劉邦和項羽奉命北上救援趙國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是六國之前的格局了,章邯在擊敗楚軍,擊殺項梁以后,大體上就是沿著之前秦滅六國的路線,繼續(xù)向東進攻,只要擊敗當時相對實力比較強的趙國,關東各國抗秦就沒有主力了,只是在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破釜沉舟,擊敗了秦軍,又迫使章邯的二十萬人投降,情況才逆轉了。
之后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者為王,項羽率軍與章邯的秦軍對峙,劉邦則率兵直接進攻秦國關中故地,最終成功突破秦軍的防線,進入關中,秦王子嬰出降,秦國滅亡。按照之前楚懷王的約定,那么就應該劉邦為秦王。項羽卻表示不服,率兵擊敗了劉邦派到函谷關的守軍,并且拆毀了函谷關,進入關中,大肆焚掠,之后又大會諸侯,調整了各國封地。
因為項羽調整各國封地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其它各國,所以原來各國都被拆分了,而他留給自己的是楚國比較核心的地盤,他自己為西楚霸王,所以導致他剛一回到都城彭城,其它各個諸侯國就開始相互攻擊,天下再次大亂,而項羽則先率兵北上進攻齊國,劉邦乘機從漢中返回關中,消滅三秦,派韓信率兵進攻趙國和齊國故地,他本人則率兵直奔彭城。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各國諸侯也在項羽和劉邦之間選邊站隊,劉邦一邊拉攏那些反對項羽的諸侯,一邊消滅仍然站在項羽一邊的諸侯,最終連項羽自己分封的九江王英布等諸侯都背叛了項羽,眾叛親離的項羽最終在垓下之戰(zhàn)中被韓信擊敗,他本人在逃到烏江邊后自殺。楚漢相爭最后以劉邦的勝利告終,而這時候仍然保留了大量之前的諸侯,以及他自己冊封的齊王韓信等諸侯。
所以,在擊敗項羽之后,劉邦接著就開始進攻異姓王,最終消滅了韓信,英布和彭越為代表的異姓王,而將他自己的子侄派到各地作為諸侯王鎮(zhèn)守,并約定非劉氏不得王,否則就天下共擊之。這時候劉邦分封的諸侯王,越往東南,地盤越大,而大多數(shù)諸侯王的地盤都是只有之前項羽分封之后的地盤大小。
劉邦定都關中之后,能夠直接控制的關中地區(qū)和中原大地上的一些地區(qū),主要是韓國和魏國的一些地方,能夠直接控制的基本上都采取了中央直轄的管理方式,也就是郡縣制,而其它那些中央當時還鞭長莫及的地方,則保留了分封制,但是諸侯王都是劉氏子侄,以保持全國的穩(wěn)定。也就是說,漢初分封制和郡縣制并存的局面并不是劉邦設計的,而是歷史遺留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8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