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曹操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割據一方,征戰(zhàn)不休。此時,一代梟雄曹操脫穎而出,“挾天子以令諸侯”,以黃河中下游為根據地,削平群雄,統(tǒng)一了整個北方地區(qū)。然而,許多人感到意外,因為曹操至死也沒有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建立新政權。那么,曹操為什么沒有至死也有稱帝呢?
應該說,曹操最初起兵的時候,或許沒有改朝換代的想法,但隨著現實的轉變,開始有了建立新政權的想法。應該說曹操不是不想稱帝,而是遇到了一系列現實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他個人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還有政權內部的問題。我大概總結了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曹操個人的因素
219年,曹操與孫權聯合,取得襄樊之戰(zhàn)的勝利。這時候,孫權向曹操勸進,曹操拿著書信,對手下人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群臣也趁機勸說曹操稱帝。不過,曹操明確拒絕了,“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曹操當年已經命不久矣。就在220年正月,曹操就病死于洛陽,終年六十六歲。
曹操開始部署篡漢的行動,是從212年開始的,不過他遇到了一系列的阻力,期間發(fā)生了不少事,這讓他感到篡位并非易事。曹操向來是精打細算的,做事往往務實不務虛,對于他來說,皇帝只是一個虛名。如果篡位,就要觸發(fā)一系列的政治反應,比如說社會輿論上的問題。所以司馬光說曹操“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
其二、政權內部問題
曹操雖然沒有篡位,但并不是不想篡位,因為他政權內部阻力重重。自212年,曹操就開始進行篡位的行動,首先是“進國公,加九錫”,不過他的行動很不順利,遭到了政權內部重量級官員的反對,這些人就是以荀彧為首的擁護漢朝的士族集團。這些人有的出言反對,有的加以諷刺,甚至還有人發(fā)動政變。
由于荀彧反對“進國公,加九錫”,曹操免去其尚書令的職務,并將其逼死。曹操稱王后,楊訓上書稱贊曹操的“盛德”,冀州名士崔琰出言諷刺,結果也被迫自殺。崔琰之死引起了毛玠的不滿,最后也因“毀謗”曹操,被免去職務。218年,侍中耿紀“同丞相司直韋晃、漢太醫(yī)令吉本等起兵謀誅曹公”;219年,相府屬官魏諷甚至計劃偷襲鄴城。
其三,政權外部因素
曹操征戰(zhàn)沙場三十多年,基本統(tǒng)一了北方,但仍然有兩個對手,他們就是孫權、劉備。曹操曾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江湖未靜,不可讓位”,其實應該解讀為“吳蜀未平,不可篡位”。曹操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他肯定想統(tǒng)一天下,開創(chuàng)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然而,現實卻是吳、蜀割據一方,他幾次用兵,都無功而返,甚至以失敗告終。
曹操畢竟是優(yōu)秀的政治家,他擔心稱帝后,會引發(fā)政權內部的問題,一旦與外部勢力聯合,會威脅他的統(tǒng)治。219年,在桓階等人勸曹操稱帝時,大將夏侯惇也提出了意見,“宜先滅蜀,蜀亡則吳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軌”。曹操對此表示贊同。由曹操至死沒有稱帝這件事,可以看出他不愧是一代梟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9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勇猛絕倫的趙云,揭秘有誰打敗過他
下一篇: 呂布和趙云相比,兩人究竟誰更加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