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恪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代的政治舞臺上,諸葛氏是一個異常活躍的姓氏,非常引人注目。如蜀漢的諸葛亮、諸葛瞻,東吳的諸葛瑾、諸葛恪父子,曹魏的諸葛誕等,他們各自都在各國擔(dān)任丞相、將軍、重臣等重要角色。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恪是他的兒子,諸葛誕與他們是出生于同一個家族的族親。當時的人們對他們有“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钡恼f法。
下面小編就專門探究一下諸葛瑾的天才兒子——諸葛恪。
令父親隱憂的天才少年
諸葛恪與其備嘗世上辛酸的父親諸葛瑾不一樣,他是一個受過典型的名門貴族子弟教育的貴公子。而且,諸葛恪自幼就顯露出才氣橫溢的氣質(zhì),似乎是一個從眼睛到鼻子到渾身都抖著機靈的孩子。首先講幾個與他有關(guān)的顯示他特別機靈的小故事。
有一次,孫權(quán)宴請群臣時,忽然興起,想在酒席上調(diào)侃諸葛瑾助興酒宴氣氛,他悄悄讓人把一頭驢牽到庭院中。大家一看,驢的脖子上還掛有寫著“諸葛子瑜”的牌子,子瑜是諸葛瑾的字。諸葛瑾感到受了戲弄,拉長了臉,在座位上顯得很不自在。類似這種有點過分的惡作劇,在三國時代比較常見的。
就在諸葛瑾非常難堪的時候,他身邊只有幾歲的兒子諸葛恪起身跪到孫權(quán)面前,請求允許他在牌子上添寫兩個字,孫權(quán)好奇,點頭讓他去寫,他在名字下面添寫了“之驢”兩個字,瞬間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
眾人見了人人稱奇,繼而哄然大笑,諸葛恪的周圍響起了一片贊譽之聲,孫權(quán)見諸葛恪這樣一改,驢子竟換了主人,于是順水推舟干脆將驢子作為賞賜品賜給了諸葛恪父子。
還有一次,孫權(quán)又想考驗諸葛恪,就問他說:“你認為你的父親和叔父諸葛亮哪一個更聰明”。
諸葛恪見問毫不遲疑地回答說:“當然是父親”。孫權(quán)聽了問:“你為何這樣認為呢?”
諸葛恪回答說:“因為我的父親知道應(yīng)該輔佐誰,而在這一點上,叔父卻顯得缺乏見識”。
諸葛恪雖然年少,但這馬屁拍得孫權(quán)是相當?shù)氖娣?,聽完大為開心 。
另外,還有這樣一個傳說。一次,諸葛恪與太子一起玩鬧時,不知為什么,太子生氣地大罵道:“元遜可食馬矢”。元遜是諸葛恪的字。諸葛恪卻并未相讓回罵道:“愿太子食雞卵”。
孫權(quán)在旁聽了 二人的爭吵,問諸葛恪說:“他叫你吃馬糞,你卻說他吃雞蛋,這是怎樣回事呢?”
諸葛恪回答說:“因為它們是從同一個地方出來的”。
孫權(quán)聽了,禁不住大笑起來。孫權(quán)喜歡諸葛恪年少而又才華煥發(fā),常常對他的父親諸葛瑾說:“藍田生玉,真不虛也!有其父必有其子,因此,孫權(quán)對諸葛恪寄以很大的期望。
世上大多數(shù)父親,如果生有這樣聰明的兒子, 一定非常安慰,并希望他趕快長大。但是,諸葛瑾的反應(yīng)卻恰恰相反,他對這個兒子卻有獨道的看法。
“瑾子恪,名盛當世,權(quán)課器異之,然瑾常嫌之,謂非保家之子,每以憂戚?!?/p>
性格醇厚、老于世故的諸葛瑾每次看到兒子那閃爍的才華都擔(dān)心不是好事,因此,他常皺著眉說:“這小子將來會毀了我一家啊!”。沒想到,過不多久,他這個擔(dān)心就成了事實。
一次失敗埋大禍
諸葛恪長大成人后,憑借天生的才氣,同時又得益于父親建立的聲望,在仕途的道路上一 帆風(fēng)順。最初,孫權(quán)任命他為管理軍糧的官職。因文書往來繁縟,他很不喜歡。不久,機會終于來了。當時吳國在平定山越地區(qū)的問題上束手無策,一籌莫展。諸葛恪自愿請求去平定山越地區(qū)的叛亂。結(jié)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從這里可以看到諸葛恪是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能的。
諸葛恪因為這個功績,被任命為威北將軍,封都鄉(xiāng)候。大家都向諸葛恪表示祝賀,唯獨他的父親面帶不悅,嘆日:“恪大不興吾家, 將大赤吾族也!
不久,吳國政治、軍事上的最大支柱陸遜去世了, 諸葛恪成為繼承者,被任命為大將軍,掌握軍事大權(quán)。繼而,孫權(quán)也于七年后去世了,諸葛恪接受遺詔,在政治方面也得到了最高責(zé)任者的地位。這時,他已五十歲了,差不多可以說是度過了順風(fēng)順水的五十年。
諸葛恪總攬國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策,如廢除特務(wù)機關(guān),免除債務(wù),廢止關(guān)稅等。這些改革使他如愿以償,聲望扶搖直上。據(jù)說,當時的吳國人民一看到諸葛恪外出遠行,就群集在他周圍送行。
諸葛恪主導(dǎo)的新政權(quán)就這樣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正當新政權(quán)面前展現(xiàn)了一條光輝燦爛的道路時。卻發(fā)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即,公元252年冬,魏國利用吳國守制的機會,向吳大舉進攻。諸葛恪親自率軍迎擊魏的大軍于東興。結(jié)果,全面擊潰了魏軍的進攻,大獲全勝。他因這次功績而深負眾望,自己則更加得意,此刻他的聲望也達到了巔峰。
沉浸在東興勝利中的諸葛格,剛一過年,就著手再次主動進兵攻打曹魏。但是,這次出戰(zhàn)卻遭到了吳國內(nèi)部各位重臣的一致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吳國這樣屢屢用兵,只能使軍隊疲勞,而且徒勞無功。但急于求成的恪卻無視那些反對意見,堅持下達了出兵的全國動員令。
諸葛恪親率二十萬大軍包圍了魏的新城。但是,想不到敵人的防守意外地堅固,兩個月也沒能攻下來。這期間,吳軍的士卒日漸疲勞。又因受不了當時的酷暑炎熱,士卒只得喝生水解渴。因此,士卒中腹瀉,腿上長膿皰等患病者一個接一個。
諸葛恪的部下幾乎天天都來報告士兵病倒的情況。但是,諸葛恪卻申斥這些部下是胡說八道,甚至把那些報告者斬首。因而嚇得再沒有人敢報告了。因小城久攻不下,作戰(zhàn)失敗了,諸葛恪感到有傷大將軍體面,常常滿臉怒氣申斥部下,當然,這樣是挽回不了敗局的。
諸葛恪久拖不起,只得下令全軍撤退,傷病士兵東倒西歪堵騫道路,或倒在溝壑里,或被敵人俘虜、到處都是呻吟聲、呼救聲,慘不忍睹。盡管如此,諸葛格卻仍然滿不在乎,自此大失人心。
以“驕”掩敗自取滅亡
這次出征戰(zhàn) 敗的結(jié)局,給了諸葛恪致命一擊,損失了大部分士卒,煞費苦心建立起來的聲望也一下子歸零,受到朝廷內(nèi)外嚴厲的批評。控制近衛(wèi)軍的武衛(wèi)將軍孫峻看到諸葛恪的失敗,燃起了爭奪權(quán)力的野心。他強行說服皇帝孫亮后,由朝廷宴請諸葛恪赴宴,然后,在宴席間擊殺了諸葛恪。
諸葛恪掌握國政實權(quán)僅一年多就自取滅亡了,并且,其整個家族全遭誅殺。父親諸葛瑾的擔(dān)憂竟成了事實。
諸葛恪之功業(yè)因一次失敗就傾覆了,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我們可以看到,他最主要是因為恃才得意忘形而最后栽倒的,而且其結(jié)局之慘,使他竟然連補償一次失敗的“德行"都沒有積累到。這種只有才氣,而不諳人情世故的第二代,在順利的時候是很好的。一旦碰過一次壁,就可能十分脆弱地徹底失敗,諸葛恪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
陳壽評價諸葛恪是:
“才氣干略,邦人所稱,然驕且吝,周公無觀,況在于恪?矜己凌人,能無敗乎!”
“然驕且吝”一節(jié),是用了《論語》里的話。在《論語,泰伯篇》里,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周公是孔子常常作為一個十全十美的現(xiàn)想人物來當作標桿樹立的。所以,即使賜給你如周公那樣的才能,而你卻只會因此而自大起來,又不愿意用自己的才能幫助別人,縱然你還有別的什么長處。那么也將是毫無價值的。
諸葛恪是因驕而自掘墳?zāi)沟淖畹湫头蠢?。他的失敗,對于持才傲物,而且只管自己出風(fēng)頭的人,無疑也是一個深則的教訓(xù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99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