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劉伯溫和朱元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元朝末年劉伯溫考取到了功名卻不滿元庭而選擇四處游歷,在游歷到朱元璋家鄉(xiāng)的時候,看到這個地方大有一飛沖天之勢,必有人中龍鳳的存在,于是乎劉伯溫格外關(guān)注這個地方。
一日,劉伯溫偶然的機會遇到了還是放牛娃的朱重八,此時的朱重八畢竟是一個少年,雖然有心為了生計給地主放牛,可少年偷懶的本性并沒有消失,朱重八把牛拴在一旁,自己躺在草地之上進入了夢鄉(xiāng)。
開始劉伯溫并沒有太在意,當劉伯溫走到朱重八身邊之時大為震驚,原來朱重八睡覺的姿勢是仰面朝天,在觀朱重八的面相,劉伯溫預(yù)測朱重八定是人中龍鳳,睡姿成大字形也就預(yù)示著朱重八是那種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朱重八突然無意識的將手臂枕在身下,劉伯溫此時看到了一個天字,讓劉伯溫更加震驚,沒多久朱元璋又做了一個動作讓劉伯溫認定朱重八將來能成為一代帝王。
原來朱重八把手臂枕在身下沒多久,其在睡夢之中腳部發(fā)癢,于是朱重八就用手去撓腳底板,這樣勢必是弓著身子進行,此時朱重八的身體現(xiàn)在依然成為了一個子字。劉伯溫在短時間看到朱重八從大字變成天字,又出現(xiàn)子字,劉伯溫斷定朱重八將來能成為一代帝王。
雖然這個故事在訴說著朱元璋是天命所歸的天子,可是正史中劉伯溫早年根本沒有遇到過朱元璋,另外在正史中,朱元璋曾經(jīng)請劉伯溫輔佐自己成就霸業(yè),被劉伯溫直接拒絕,后來朱元璋以威脅的方式才讓劉伯溫得以輔佐自己。劉伯溫在早年的理想抱負其實就是報效元庭,只是劉伯溫在入朝為官之后看到了元庭的腐爛,隨即才辭官歸隱。其次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對劉伯溫的態(tài)度我們可見一斑,如果劉伯溫在朱元璋早年就能預(yù)測其能成為天子,想必朱元璋也不會那樣對待劉伯溫吧。綜合種種,劉伯溫預(yù)測朱元璋將來成為皇帝的說法只是一個民間故事,更深層次的來說個人認為這個故事杜撰者就是朱元璋自己。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小明王韓林兒才是天下義軍的共主,雖然這個韓林兒沒有實權(quán),可義軍基本上名義上受韓林兒管轄。但后來小明王韓林兒意外身亡,形成了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三方爭霸,最后勝出者乃是朱元璋。
雖然朱元璋勝出并建立大明王朝,可是歷代王朝皇帝要么是皇室血脈,要么是天命所歸,朱元璋本身就不是皇室血脈,只能以天命所歸來彰顯自己皇位的正統(tǒng)。劉伯溫本身在民間有著很高的威望,又是天下才子的榜樣,杜撰出這樣一個故事就能顯現(xiàn)出朱元璋成為皇帝是天命所歸。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明白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實這么做也是為了讓天下安定,如果杜撰一個故事可以讓天下安定的話,杜撰故事也是可以的不是嗎?
劉伯溫可謂是明朝的諸葛武侯,自幼聰穎,熟讀經(jīng)史,通曉天文,還精通兵法。在民間傳說中,他的神機妙算,不亞于三國時的諸葛亮。諸葛亮留下了預(yù)測未來的《馬前課》,而劉伯溫也留下盡人皆知的《燒餅歌》。
只是,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時,隆中一對幫劉備定下了天下大計,從此得到劉備重用,順風(fēng)順水,一度掌控了蜀漢大權(quán),可謂是青年得志,一飛沖天。而劉伯溫卻有點慘,可謂是大器晚成。劉伯溫雖然20來歲就已經(jīng)考中了元朝的科舉進士,入仕為官,可因為他的性格使然,雖廉潔正直,成績非凡,卻屢遭排擠。最后,劉伯溫干脆棄官還鄉(xiāng),游學(xué)四方。
據(jù)史料記載,劉伯溫出生于1311年,而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劉伯溫整整大朱元璋17歲。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正是在棄官還鄉(xiāng),四處游歷時,偶遇了當時還是少年的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農(nóng)家,其父靠租種地主劉德家的土地為生。朱元璋為了幫助家里多些收入,從小就幫地主劉德放牛。雖然生活不富裕,朱元璋總算有口飯吃,不至于餓死,再加上放牛時,還有一幫同村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耍,此時的生活還能有些許快樂相伴。
這一天,已經(jīng)長成了少年的朱元璋放牛困了,就將牛留在山坡上吃草,而自己在坡下一棵大樹的樹蔭里躺在地上,枕著一根長木頭呼呼的睡著了。恰巧,游歷路過此處的劉伯溫趕路累了,準備找一個陰涼處歇歇腳,遠遠看到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不由自主地直奔樹下陰涼處。
劉伯溫走到了大樹前,一眼看到了正在睡覺的朱元璋。只見朱元璋頭枕一段木頭,仰面朝天,四肢張開的躺在那里呼呼大睡。走路累了的劉伯溫,不免心頭一陣輕松,突生戲謔之意。劉伯溫一臉的笑意,撿起旁邊的一根草枝,蹲在朱元璋一只腳旁,搔弄朱元璋沒有穿鞋的腳心。
朱元璋只覺得腳心癢癢,側(cè)身抬腳,迷迷糊糊中用手撓了撓腳底板,一只手在前,撓腳的手在后,蜷著腿又睡著了。劉伯溫站起身來,正想哈哈大笑,然后叫醒朱元璋聊兩句,可是,當他看到地上朱元璋的睡姿時,表情凝固了。原來朱元璋此時睡覺的姿勢,就像一個“子”字。劉伯溫再聯(lián)想到朱元璋之前的睡姿,那不就是一個“天”字么。
劉伯溫突然頓悟了,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天子”的意思,這個睡覺的少年就是未來的天下之主呀。劉伯溫想到這里不由得心中一驚,然后,細細一想整個過程,劉伯溫又笑了。原來,這是上天的暗示呀,朱元璋要成大事,需要劉伯溫相助,沒有劉伯溫用草棍搔弄得一臂之力,朱元璋也難成大業(yè)呀。所以,劉伯溫知道他的前途已經(jīng)和這名睡覺的少年綁在一起了,而他也必然是開國重臣,才由衷地笑了。
劉伯溫想到這里,沒有再去吵醒酣睡的朱元璋,而是暗自打聽了放牛少年朱元璋的情況,默默地離去了。
根據(jù)史料記載,十余年后,已經(jīng)48歲在家鄉(xiāng)隱居的劉伯溫,同當時的名儒宋濂等人,一起被朱元璋招募。朱元璋邀請劉基相助,被伯溫拒絕;朱元璋又讓總制孫炎兩次邀請劉伯溫,劉基在“三邀”之下,始出。
劉伯溫出山之后,立刻向朱元璋獻了“時務(wù)十八策”,指明了朱元璋起義的大方向。之后,又獻策幫朱元璋先后平定了陳友諒、張士誠等部,隨即北伐中原,輔佐朱元璋統(tǒng)一了天下。
自此之后,民間有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的美譽,劉伯溫同諸葛亮一起,成了古代智慧的化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0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