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硖菩谧顫M意李滋為何傳位給李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九月,此時的長安依然壯麗、繁華,坊市中依然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外面喧囂的聲音越不過皇宮高大的宮墻?;蕦m中是安靜的,安靜中又似乎透著幾分冷清、凄惶。在這安靜之下,宣宗的大限即將到來,這一點宣宗本人是清楚的。
唐宣宗原名李怡,后改為李忱,時年虛歲五十。做了十二年皇帝之后,宣宗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階段?;实奂磳Ⅰ{崩,太子之位卻沒有明確,這是在場的人們所最為著急的。
宣宗也知道這個時候必須立即確定太子之位。他在還清醒的時候,召來了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和宣微南院使王居方幾人,草擬遺詔。宣宗平日對三子李滋最為中意,此時要他們擁立三子繼承帝位。眼看大事已畢,宣宗帶著些許壯志末酬,未能完全恢復大唐風采的遺憾而終了。
宣宗由于長期服食仙丹,于公元859年生了重病,宰相和大臣們一個多月都見不到他,整個朝廷都惴惴不安。宣宗自知來日無多,必須迅速把立太子的事情定下來,于是就出現(xiàn)了開頭的那一幕:他派人密召樞密使王歸長、馬公懦和宣微南院使王居方入宮,口頭囑咐三人在自己晏駕后擁立三子李滋為帝。
宣宗既薨,三子當繼位。但事情的發(fā)展出人意料,李滋并末當上皇帝,而是長子李凗繼承了帝位。
李凗原名李溫,是宣宗長子,原封為鄆王。宣宗在位時并不太喜歡這個長子,覺得他難承大業(yè),而對三子夔王李滋寄予厚望,一直希望能把皇位傳給三子。但如果廢長立幼,又擔心會招致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引發(fā)動蕩。宣宗不甘心就這樣把大位傳給自己所不喜歡的兒子,所以終其一朝,都沒有明確太子之位。這一點在后來被歷史證明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李凗最后能夠成功繼位,還是費了一點周折的。歷史不能假設(shè),但是歷史會在偶然中走向必然,必然中又會發(fā)生偶然。唐朝的滅亡并不是在哪一刻突然結(jié)束的,但一定是在某一刻緩慢開始的。
這一刻也許就是宣宗在駕崩前沒有指定太子;也許就是在他駕崩的時候,本應(yīng)在場的人不在場,而不應(yīng)在場的人卻偶然出現(xiàn)。李凗能夠繼位多少就有一些偶然的中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宣宗平日很信任王歸長、馬公懦和王居方以及右軍中尉王茂玄四個人,所以在這重要時刻首先召見這幾個人,交代后事。按理說,宣宗考慮得很周到了,在場的有宰相,有掌握部分御林軍的將領(lǐng),有重臣傳旨,有御林軍保駕,傳位之事應(yīng)當是萬無一失。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因為雖然右軍中尉與幾位宰相的關(guān)系好,也得宣宗的信任,但不要忘記宮中還有左軍。
唐朝朝廷樞紐在長安城正北的宮城和東北角的大明宮。歷代皇帝為保證皇宮安全,特地設(shè)置了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策軍等,這些軍種設(shè)立的時間并不統(tǒng)一,有先有后,一般都籠統(tǒng)地稱之為左軍、右軍。民間演義習慣統(tǒng)稱這些軍隊為御林軍。
左右的區(qū)分是以皇帝面南背北的方向來區(qū)分的,從地理方向來講,左軍位于東面,右軍位于西面。左右軍各設(shè)中尉一名。那個時代的中尉可不是今天軍隊里一道杠兩顆星那個連級中尉,而是權(quán)力很大的高級軍官,負責統(tǒng)領(lǐng)左軍或右軍,直接擔負著保衛(wèi)皇帝和皇宮安全的重任。誰要想在皇宮里搞點什么事,非得做通左軍或右軍中尉的工作不可。
左軍駐扎在大明宮東側(cè)的左銀臺門附近,右軍駐扎于西側(cè)的右銀臺門,距離稍遠。左右兩軍的統(tǒng)領(lǐng)們經(jīng)常合不來,除了個人原因外,皇帝也不希望他們太合得來。這種平衡之道古人掌握得非??茖W。
左軍中尉王宗實與這幾個人關(guān)系并不好。所以王歸長、馬公儒和王居方在接受了宣宗的旨意后,當場就商量先把王宗實弄出長安,控制住他的左軍,然后再擁立李滋為帝,以為這樣萬無一失。其實這幾個人的計劃倒是沒錯,只不過步驟不對。他們應(yīng)當先立三子李滋為帝,然后再動王宗實,控制住左軍。這樣的話,新皇既立,已成事實,任何人再想立別人,就屬于謀朝篡位,后果就會嚴重得多。但當時太子之位不明,新皇末立,那些接近皇帝且手中有兵、有權(quán)者都可以借機立自己選中的人。
這三人以宣宗的名義發(fā)了一道圣旨,讓王宗實到淮南去任監(jiān)軍。監(jiān)軍在唐朝是一個很高的職位,代表皇帝對外藩軍隊和將領(lǐng)進行監(jiān)控。王宗實有一個多月沒有見過宣宗,一聽有圣旨,就急急忙忙地趕到宣化門外接受旨意。圣旨中講得很明白,令王宗實前住淮南任監(jiān)軍,馬上赴任。王宗實接旨后,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道突然而下的圣旨暗藏何意,便準備離開皇宮。然而轉(zhuǎn)折就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不該出現(xiàn)的人出現(xiàn)了,不該多嘴的多嘴了。
身為左軍中尉的王宗實接旨后,便準備從離自己左軍近的左銀臺門出宮了。當王宗實從左銀臺門就要離去的時候,其副手亓元實拉住他悄悄地說:“皇上病重已經(jīng)一個多月了。您這么久都沒有見過皇上,今天突然下令讓您去外地做監(jiān)軍,這道圣旨還不知是真是假。何不先見過皇上,然后再赴外地,也為時不晚!”
亓元實的這番話一下點醒了王宗實,在關(guān)鍵時刻不能貿(mào)然離開長安,應(yīng)以辭行為名先入見宣宗,驗證一下這道圣旨到底是不是皇帝真實的意思。
亓元實立即帶領(lǐng)左軍武士護著王宗實徑直來到宣宗寢殿。當他們到達時,宣宗已經(jīng)駕崩,王歸長等人正痛哭不已。王宗實一看這個局面,心中便明白了幾分。此時,雖然外界還不知道誰將即位,但宣宗一向喜歡三子李滋,大家都看得出來。
然而,由于宣宗一直沒有明確李滋的太子之位,這就給王宗實制造了機會。他認為朝廷的規(guī)矩一向是立嫡以長,況且這是非常時刻,一定要先下手為強,控制住局面。由于他的誤打誤撞,左軍的武士們正好在身邊。于是,王宗實立刻大聲斥責王歸長等人假傳圣旨,意欲何為?他帶來的武士們也都怒目相向,扣刃欲發(fā)。
在這種局面下,王歸長等人一籌莫展,只好低頭請命??刂谱讉€重要人物后,王宗實立刻派遣大臣趕快迎長子鄆王李溫入宮。隨即命人草詔立李溫為皇太子,全權(quán)處理一切軍國政事,并且為避諱的方便把李溫的名字改為凗。
就這樣,李凗繼承了帝位,是為懿宗,后來的史實證明懿宗并不是一個能力挽危局的好皇帝。宣宗一朝的德政結(jié)束了,此后一直到唐朝滅亡,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像他這樣的皇帝。以至于唐末數(shù)十年間,人們還不時想念起宣宗,稱他有“太宗李世民之風”。
唐朝由這一刻起,其滅亡便由偶然走向了必然,原來積累下來的一系列的導火索慢慢都變成了炸藥,終于將唐朝炸飛。懿宗之后是僖宗,由于僖宗年少,朝政繼續(xù)由宦官把持,國家的形勢日益不妙。自懿宗時起,宮中奢侈日甚,各地用兵不息,征收的賦稅也日漸沉重。到僖宗時,各地又連年洪澇災(zāi)害不斷,各州報喜不報憂,救災(zāi)不力,大批百姓流離失所,導致變亂四起。
也就是在僖宗即位的當年——公元874年,山東人王仙芝聚眾起義。到了第二年,公元875年,一個曾經(jīng)的走私販、屢試不第的半知識分子——黃巢加入了王仙芝的隊伍,登上了歷史舞臺。唐朝走向滅亡的大幕正式拉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1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高湝是什么人北宋名探高湝有哪些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