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備借荊州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劉備是三國著名的仁義君子,然而這個君子在德行上也有虧損——借荊州!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當初被曹操追得東奔西跑,借助東吳的力量才得以對抗曹操,打退曹操后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駐軍??蓜淠?借了從來沒有想過還!如果剛開始沒有地盤也就罷了,后來奪了益州、占了漢中依然死皮賴臉,孫權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能自己動手搶回了荊州……
以上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版本,然而演義不能當成正史來研究,真實的“劉備借荊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明確一下荊州的歸屬問題,曹操南下以前荊州的主人是劉表,赤壁之戰(zhàn)后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瓜分……因此可以明確,孫權并不是荊州的原主人,至于赤壁之戰(zhàn)后當然是誰搶到就是誰的了!
其次我們看一下赤壁之后荊州的瓜分情況,荊州是一個很大的區(qū)域,東漢將荊州劃分為:南陽(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東部)、長沙(湖南東北)、桂陽(湖南東南)、武陵(湖南西北)以及零陵(湖南西南)七郡。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占據(jù)南陽郡、江夏小部分以及南郡的襄陽地區(qū),劉備占領了長沙、零陵郡、桂陽郡和武陵四郡,孫權占據(jù)江夏郡大部和南郡的江陵地區(qū)。按照《三國志》的說法劉備確實借了孫權一部分地盤,借的是孫權占據(jù)的江陵(記住一點,僅僅是江陵并非荊州全部)!
再爆一個料:荊州江夏原本是劉琦(劉表之子)的地盤,赤壁之戰(zhàn)并沒有被曹操占據(jù),赤壁之戰(zhàn)后則被孫權強行攻占;再有公元208年11月孫權命周瑜攻江陵,結果苦戰(zhàn)不下,還讓駐守江陵的曹仁打出了“天人之公”的美稱。后來劉備拿下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桂陽和武陵),主動派兵北上,在劉備的幫助下周瑜才拿下江陵……
公元210年,劉備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東吳借江陵,當時活著的周瑜還想著扣押劉備,后來周瑜病死,親近劉備的魯肅接任,劉備才得以借到江陵。當然也不白借,劉備將長沙郡的部分地區(qū)送給孫權,至此孫劉對荊州的瓜分告一段落。事實上即便劉備不借江陵,孫權也很難守住,按照當時的形勢江陵處在曹操和劉備兩股勢力的夾擊下,孫權的大本營在江東,真要發(fā)生戰(zhàn)事孫權極有可能腹背受敵。
孫權將江陵借給劉備,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孫劉聯(lián)盟的關系,更重要的則是想借助劉備的力量對抗曹操,某種程度上屬于利益的妥協(xié),根本沒有借不借的問題。那么劉備為什么那么想要得到江陵呢?從地圖上看江陵位于長江中游,向北與曹操接壤,向西可進益州,東邊則與孫權相望,是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也是劉備實施“隆中對”計劃的關鍵所在!
不否認劉備確實不想把江陵還給孫權,所以在拿下益州后面對孫權索要南郡(江陵)采取拖延戰(zhàn)術,甚至一度劍拔弩張,如果不是曹操突然進攻漢中孫劉聯(lián)盟可能提前破裂。為了抵抗曹操,同時徹底解決關于荊州的糾紛維護脆弱的孫劉聯(lián)盟,劉備以湘水為界,將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以及桂陽郡劃給孫權,西邊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于劉備。也就是說劉備用零陵郡和武陵郡以及之前長沙部分地區(qū)換了江陵,至此孫劉在荊州的問題上已經(jīng)兩清。
雖然孫權高高興興地接手了劉備讓出的荊州地盤,卻并沒有得到滿足,他的胃口很大,其目標是將劉備趕出整個荊州。果然到了公元219年,孫權趁著關羽北上討伐曹操之際,派呂蒙偷襲關羽負責鎮(zhèn)守的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關羽因為后方失火導致軍隊土崩瓦解,其本人被東吳擒殺,劉備勢力徹底退出荊州地區(qū)。
縱觀整個荊州爭奪戰(zhàn),劉備其實一直盡量處在講道理的位置,為了鞏固孫劉聯(lián)盟不惜犧牲在荊州的利益,而真正做出背信棄義行為的其實是孫權。劉備丟了荊州實力大幅度受損,失去了同曹操爭天下的能力,可是得到荊州的孫權依然只能困守一方。當然,或許孫權的志向僅僅是坐守江東,“見小利而忘命”……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那是曹操沒有這樣的兒子,如果真的有孫權這樣不顧大局的后代,曹孟德不知道是笑還是哭了!
劉備借荊州的故事很有名,以至于使歇后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家喻戶曉,這當然是《三國演義》和三國戲曲的功勞。歷史上是怎么回事,有沒有過借荊州這回事嗎?是值得探討的。為此先說清楚《三國志》上有何記載。在該書中,提到孫權將土地借給劉備事全部皆在五十四卷中。(下面凡只提卷數(shù),未說書名的都引自《三國志》。)
在該卷《魯肅傳》中有:“(劉)備詣荊州見(孫)權求都督荊州,惟(魯)肅勸(孫)權暫借之共拒曹公?!保ㄟ@里可以解釋為借重劉備抗曹,也可解釋為將荊州借給劉備。這應是記赤壁之戰(zhàn)后建安十五年。為簡略,下稱此魯肅這一段話為魯一說法。)
此傳中還有“(魯)肅邀(關)羽相見,......(魯)肅因責數(shù)(關)羽曰:‘國家區(qū)區(qū),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 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這稍含糊,沒有說借的是哪塊地方,但明確說是出借土地。這是建安二十年,魯肅和關羽“單刀會”時說的。簡稱為魯二說法。)
在同一卷《呂蒙傳》中,孫權評價周瑜、魯肅、呂蒙時說:“.......(魯肅)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這是在呂蒙死后所說,應在建安二十四年以后。這時孫權占了荊州,已向曹丕稱臣。這話簡稱孫說法)。 荊州的地域。按《后漢書》卷三十二所說,荊州包括湖北湖南兩省及重慶市東部,河南省西南部以及江西省北部。全州分為七個郡。下面是各郡名稱及大致所在位置:南陽(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東部)、長沙(湖南東北)、桂陽(湖南東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
赤壁戰(zhàn)后,曹操占南陽,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陽等地。
孫權占有江夏一部分及長沙一部分(都是它們的東部),另外還占有南郡首府江陵(即現(xiàn)荊州市)。
劉備則占有零陵、武陵、桂陽全部,長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由此可見,荊州絕大部分是由劉備占領的。這一點也不奇怪,赤壁戰(zhàn)后,劉備支持劉琦為荊州牧,劉琦死后,劉備被眾將推為荊州牧,他占有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什么是“借”?按《辭源》上的解釋是:“暫時使用別人的東西,或把自已的東西暫時給別人使用?!惫沤褚饬x相同。這樣,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其前提條件則是荊州本是東吳的。否則借荊州就不能得到落實。既然孫權本來并不據(jù)有荊州大部,那么,說把荊州借給劉備就只能是無稽之談。
在前面所引魯一說法中暗示是魯肅勸孫權將整個荊州借給劉備,這絕無道理。魯二說法中說劉備無家可歸,孫權可憐他才借土地給他的,這也毫無道理。當時劉備已實際占有了荊州大部分土地。魯二說法的背景是劉備占領了四川,孫權派魯肅出兵爭搶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其目的當然是說孫權搶奪三郡是合理的。但是,此前,孫權從沒有控制過這三郡,根本就談不到把它們借給劉備。魯肅的兩說法都是沒道理的,不能以此為根據(jù)說孫權曾將荊州借給劉備。
在建安十五年前后,南郡首府江陵的統(tǒng)治權確是由孫權轉(zhuǎn)入了劉備手中。在曹操失敗后,退回北方,留大將曹仁守江陵,樂進守襄陽。周瑜指揮孫劉聯(lián)軍攻打江陵,圍攻近一年后,曹仁退走,孫權任周瑜為南郡太守,據(jù)有江陵。
有不少學者認為所謂借荊州就是借江陵?這樣說恐怕也是不妥當?shù)摹?關于江陵控制權的轉(zhuǎn)移的原因,在《三國志》蜀漢方面記述沒有查到,只是在《張飛傳》中說到,張飛先任宜都太守,后“轉(zhuǎn)在南郡”,因江陵是南郡首府,這應意味著江陵已由劉備控制。
在東吳方面的記述中,除前引的魯一說法也可解釋為把江陵借給劉備外,在卷五十五《程普傳》中說:“周瑜卒,(程普)代領南郡太守,(孫)權分荊州與劉備,(程)普復還江夏?!边@里的“分”字用的十分有趣,好象天下都是孫權的,他可以把他沒控制的地方分給別人。這應該是孫權稱帝后,吳國史官用了以孫權為真正中國皇帝的口氣。
如果說江陵確是孫權借給劉備,劉備只有暫時使用權,那么,在此后孫權就有權要求劉備歸還江陵,但是,后來從未見孫權這邊提出這樣的要求。在建安二十年孫權搶奪三郡時,魯肅并未向關羽提出歸還江陵,也沒有說你如不歸還江陵,那么就拿三郡來抵償吧之類的話。既然沒有這樣說,只能認為,當初并沒有只暫時讓劉備用江陵的說法,也就是說不是“借”。
既然不是借,那么江陵怎么會轉(zhuǎn)到劉備手中呢?沒有確切記載,只能試著猜一猜。
一種可能是劉備當時已經(jīng)為此作了些補償,也就是劉備交給孫權一些他自己占領的土地,以換取江陵,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也符合情理,但史書上沒這樣記載,只能存疑。
另一種可能是孫權為了自己的大利益,而放棄了江陵。當時,孫權為了抗曹,不得不依重劉備。孫權自己就說過,“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保ň砣澹斆C對孫權說過:“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孫權)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劉)備使撫安之。”(這里的“借”字是借重的意思。見五十四卷)劉備成為荊州牧后,孫權把自己的妹妹給了劉備。在《先主傳》中說是:“(孫)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卷三十二)說是孫權的一種討好行為。當劉備到孫權處時,曹魏那邊很多人都認為孫權會殺劉備,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卻說:“(孫權)所憚者曹公無敵于天下,........(孫)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卷十四)事實證明了這預測是對的。當初,孫權借重劉備這是不爭的事實。(劉備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作用在拙作《曹操究竟因何而失敗?——赤壁之戰(zhàn)勝負真象透析 》已有分析)。
孫權應該知道如果動粗,他是保不住江陵的。當時劉備駐公安,在長江南邊,距江陵很近;張飛是宜都太守,在江陵西邊;關羽為襄陽太守,駐長江以北。這簡直是對江陵三面合圍之勢。江陵東部的土地,也并不盡在東吳手中。原劉琦駐夏口(現(xiàn)漢口、漢陽一帶),并未見有孫權派兵取得此地的記載,按理還應在劉琦的繼承人劉備手中。這樣,劉備則對江陵可以四面合圍。東吳雖可用長江水道與江陵聯(lián)絡,不過,相對于東吳主力軍隊駐地,江陵頗為窎遠。
所以,逼于形勢,為了抵御曹操,孫權將江陵交給劉備的可能性還是有的,按常理,劉備必然為之要付出代價,可惜史書沒有具體記載。
總之,由于后來孫吳從來沒有以江陵為理由向劉備要求什么,可以說江陵也不是借給劉備的。
三國時期的荊州不是指一座城市,而是指一個地區(qū),由戰(zhàn)武嶺、零陵、貴陽、長沙、江夏、襄陽、南陽等幾個縣組成。漢末三國時期,荊州縣的數(shù)量多次變化,從七個到十二個不等。在《三國演義》中,它通常被稱為?京鄉(xiāng)九縣?。漢末三國初,荊州屬漢朝朝廷。三國初期,荊州牧人劉表在此居住。他在這里努力工作了很多年,后來分道揚鑣。事實上,他成了荊州的第二個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劉表就在這個時候去世了。他的兒子劉聰主持了荊州戰(zhàn)役。劉聰完全是一個廢物,所以他落到了曹操手里,荊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曹操頭腦發(fā)熱,發(fā)動赤壁戰(zhàn)役,統(tǒng)一江東。孫權和劉備與曹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斗。最后,他出人意料地扭轉(zhuǎn)了戰(zhàn)局,用弱者打敗了曹操。曹操的勢力范圍被迫向北收縮,撤出荊州。劉備和孫權都是赤壁戰(zhàn)役的勝利者。作為孫劉聯(lián)盟的雙方,他們顯然有權獲得荊州的無主土地。但是,戰(zhàn)前雙方?jīng)]有就荊州的歸屬達成協(xié)議,因此需要對荊州的歸屬進行詳細分析。雙方在荊州問題上各有優(yōu)勢。
劉備的優(yōu)勢在于他是劉表指定的荊州新主人?!段簳酚涊d,劉表在危難時,他知道自己的兒子沒用,所以他對劉備說:?我的兒子沒有天分,但將軍們分散了。我死后,清占領了荊州。?。然而,劉備拒絕接受,因為他害怕被冠以不公正的名義。漢代以后,劉表被認為是荊州的真正主人。他的遺言是劉備擁有荊州的最有力證據(jù)。孫權一方的優(yōu)勢是,曹操北上后,荊州重鎮(zhèn)南郡仍在曹軍將領曹仁的控制之下,周瑜經(jīng)過一年的艱苦斗爭,率領全軍人馬占領南郡。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周瑜并沒有單獨為征服南軍的戰(zhàn)斗做出貢獻。根據(jù)吳的記載,劉備和張飛參加了這場戰(zhàn)斗。
赤壁戰(zhàn)役后,劉表的長子劉淇仍在那里。劉備從大局出發(fā),建議劉表的后裔劉淇繼續(xù)擔任荊州總督。劉淇不久就去世了。?齊死了,這群人把劉備推倒為荊州的牧羊人?。荊州學者主動推薦劉備為荊州之主。因此,劉備并沒有通過孫權獲得荊州。他完全有資格占領荊州,而且問心無愧。由此可見,荊州問題完全是孫權所為。劉備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占領荊州,而不是依靠孫權的禮物。相反,孫權反復無常。起初,他想讓劉備守衛(wèi)荊州,為他把守城門,充當?shù)谝坏婪烙懿俚姆谰€。局勢穩(wěn)定后,他后悔蜀國占領荊州會對他構成威脅,于是一再向劉備要荊州。
劉備可不是借荊州。有借有還,才能再借不難。可是劉備真的是有借有還的嗎?當然不可能了。荊州本來就不是劉備的,談何借荊州呢?
荊州不是劉備的也不是孫權的。荊州是人家劉表的好不好?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借荊州是怎么回事吧。赤壁之戰(zhàn)結束之后,荊州七郡就被瓜分了。劉備瓜分到的公安實在是不利于自己的長久發(fā)展,所以劉備就像孫權要地去了。孫權一想,把荊州借給劉備,可以很好的抗衡曹操,所以就同意了??墒侵髮O權想要回自己這塊地的時候,劉備拒絕了,于是雙方又要開打了。但是說來說去,荊州不過是兩個人都想要的別人劉表的地盤罷了。所以,劉備借荊州確實少了一些仁義。
那么劉備借荊州到底有什么難言之隱呢?其實剛才也說了,就是不利于自己發(fā)展,荊州地區(qū)自己的威望更大,所以想要通過借這一手段來占有己有罷了。所以,劉備沒什么難言之隱,戰(zhàn)爭本來就是如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關羽當時所說的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這句話真的毫無道理可言,就是強詞奪理。
劉備向來以仁信著稱,可是卻有借無還。這還有什么可以狡辯的,根本沒有任何難言之隱。孫權當初借給劉備也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罷了,劉備借荊州也是如此。最凄慘的不是劉表嗎?莫名其妙丟了地,又修學校,又修禮樂的,對老百姓還特別的好。雖然疑心很重,但是歸根究底,荊州是劉表的地盤啊。
綜上所述,孫權和劉備不過在互相傷害罷了。劉備借個荊州,孫權就像借個南郡。
劉備是蜀國的君王,他在赤壁之戰(zhàn)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但是歷史卻有這樣一句諺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難道歷史真相說劉備是一個偽君子?帶著疑問,下面就跟隨我一起去了解下詳情吧。
眾所皆知的是,曹操在與那時的大梟雄冀州袁本初官渡大戰(zhàn)后,除了東北角的烏丸之外,算是真正統(tǒng)一了北方,成為了雄踞一方的絕對霸主。世界有多大,曹阿瞞的野心就有多大,于是乎,“銅雀春深鎖二喬"就成了曹操的下一個目標,赤壁之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荊州就這樣進入了歷史的潮流之中。
荊州位于長江的中游,往下就是孫吳的江東,往上就是劉備的全部家底益州,往北則是虎視眈眈的曹老板,所以這樣的戰(zhàn)略地位無需多說了。荊州有七郡,分別是治所所在地南陽郡,以及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后來還分出了一個襄陽郡,這里的介紹不影響,故不提及)。
赤壁之戰(zhàn)曹操的魏軍落敗,曹操軍隊在退還北方的路途中,還不忘鞏固自己先前得到的南陽郡,由曹仁駐守。戰(zhàn)勝的周瑜則是大舉進兵,廢了很大的勁,得到了靠近江東地帶的南郡,江夏郡以及武陵郡,由我們熟悉的黃蓋統(tǒng)領。在整場赤壁之戰(zhàn)近乎是打醬油的劉備,則是在諸葛亮的精密安排下,不費吹飛之力拿下了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當然了,劉備得到的三郡算是荊州的貧困地帶了,但是終歸是有了自己的一個棲身之所,也算是大大的成就。
在周大都督死后,老好人魯肅成了吳國的新一任軍事統(tǒng)領,它是一個極力推崇孫劉友好的人,也是在他的大力幫助下,孫權借出了南郡,以來維持已經(jīng)岌岌可危的孫劉聯(lián)盟。當然了,這樣涉及國家領土完整的大型交易,肯定是有著明確的借據(jù)條例的,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若得益州,必還荊州”的這個條件了。
最終決定,雙方以荊州境內(nèi)的湘水為界,孫權拿走長沙郡,江夏郡以及桂陽郡,劉備獲得南郡,零陵郡以及武陵郡(沒錯,就是那個桃花源所在地)。所以呢,總體來說,劉備不僅還掉了一郡,還主動讓出了一郡,真是“大方”啊。
綜其這樣的歷史現(xiàn)實,我們是不能說劉備是一個有借無還的人,但是他的人品也就可見一斑了。不過在那一個分地必爭的年代,誰的野心和欲望都是靠著這一座座城池,一對對人馬堆積出來的。
以上是關于劉備借荊州的相關信息,如你想了解更多詳情,敬請關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