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項羽和英布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起義為開端,各地郡縣紛紛響應,組成起義軍,攻擊秦朝軍隊。經(jīng)歷過一番的爭斗,最終形成了以項羽為首的各方諸侯。
項羽分封以后,包括劉邦在內(nèi)的許多人都對項羽的分封不滿,于是先是齊地造反,隨后是劉邦還定三秦,好不容易結(jié)束紛爭的中原再次陷入了混亂。
而在項羽前往齊地評判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件十分令人費解的事,那就是項羽手下的大將英布,始終對項羽的征兵行為表示推脫。
這是在令人費解。
在韓信對項羽的評價中特別指出了項羽對待手下十分小氣。如果項羽當初在分封的時候,沒有對英布封王,英布的行為我能理解,可是英布是被項羽封王的存在啊,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英布為何多次稱病不前往支援項羽,最后甚至背叛項羽?
英布對項羽來說,是重要的。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以破釜沉舟之計擊破秦軍,充當先鋒的就是英布。在項羽分封以后,派去殺害楚懷王的人,也是英布。
按理來說,項羽將如此機密的事情都交給英布來做了,兩個人的關(guān)系很好才對。
可是,當齊地造反,項羽前去平叛,向英布征兵之際,英布卻稱病不去,只派人幾千士兵前往,這太敷衍了。
是以,當英布作出這樣的舉動以后,項羽就對他心生不滿了。
那么,英布為何這么做?
一、英布野心很大
事實上,不只是英布,包括劉邦項羽在內(nèi)的眾多諸侯王,他們的野心都很大。秦始皇滅六國之前,并沒有皇帝,有的只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天子和眾多的諸侯,而他們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某某王。
因此,在秦滅六國以前,眾人的腦海里,覺得這輩子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耀,也就是稱王。
然而,在秦始皇滅六國以后,情形就發(fā)生了變化,因為秦始皇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分封制而是采用了全新的郡縣制。
郡縣制的誘惑是顯而易見的,軍政大權(quán)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各地官員的任命也有皇帝一手掌握。一句話,權(quán)力十分集中。
這是戰(zhàn)國時期各國君王想做而不敢做的,因為貴族勢力太大??扇缃瘢厥蓟首隽?,還做得很好,這就讓這群六國后裔十分心動了。
因此,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亦或是英布,都十分清楚,項羽的分封只是短暫的和平,接下來的才是重頭戲。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方諸侯的英布自然也就不會盡心盡力地幫助項羽了。畢竟,項羽作為諸侯之中的最強者,對自己的威脅太大,英布巴不得項羽衰弱,怎么又會派重兵去幫助他平叛呢?
二、劉邦的拉攏
當然了,這是英布一開始的想法。對此,我只能說,英布想得有點多了。
首先,根據(jù)項羽的為人,英布幾次稱病不前往,就算項羽沒能看出英布的自保之心,光是憑借著項羽本身的脾氣,也不會容下英布。
其次,隨著劉邦還定三秦,占據(jù)秦國故地,就已經(jīng)有了稱霸天下的資本。換句話說,在這么多諸侯之中,劉邦已經(jīng)率先入局,和項羽爭奪天下,其余的諸侯,要么投靠項羽,要么投靠劉邦,想要保持中立,顯然是行不通的。
正如劉邦派隨何游說英布時說的那樣:“大王提空名以鄉(xiāng)楚,而欲厚自讬,臣竊為大王不取也?!?/p>
因此,英布必須站隊。而英布幾次三番拒絕項羽,曾經(jīng)和項羽共事過的英布,自然知道繼續(xù)跟隨項羽的結(jié)局。于是,投靠劉邦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2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