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馮太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三十六計》中有一個重要計策,那就是“美人計”??鬃佑性疲骸笆成?,性也!”在美人面前,在荷爾蒙的刺激下,即使再理智、再英明的決策者也可能“因色制昏”。從古到今,“美人計”一直都是成本極低、成功率極高的計策。
然而出乎大多數(shù)人意料的是,“美人計”的實施者未必只能是女人,有時候也可以是男人,而且也同樣能夠奏效。
南北朝,是中國一大分裂時期,由鮮卑人建立的北朝和漢人建立的南朝劃淮河為治。為了爭奪天下,兩國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
北魏和平六年,24歲的女主馮太后上臺執(zhí)政。而這個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奇女子。馮氏出身北魏官宦之家,其叔叔馮邈在朝廷里當將軍。但在與柔然的戰(zhàn)爭中,馮邈戰(zhàn)敗投降,馮家也因此受到了株連。因此馮氏的父親馮朗被誅殺,而馮氏被迫進入平城皇宮充當婢女。
但在機緣巧合之下,馮氏卻意外得到文成帝拓跋濬的喜愛,并成為了他的正妻,當時馮氏僅僅只有14歲。但是天有不測風云,10年后,26歲拓跋濬意外去世。在葬禮上,傷心過度的馮皇后突然大叫一聲,撲入大火之中,想為亡夫殉情。但由于左右官員搶救及時,馮皇后僅僅只受了點小傷。
就這樣,24歲的馮皇后進位為馮太后,當時的皇帝——獻文帝拓跋弘不過12歲,朝政完全被馮太后掌握。
馮太后壯年守寡,又位高權(quán)重,自然難以按捺自己心中的悸動。因此,馮太后便開始大肆招納俊美男子作為自己的男寵。首先進入馮太后眼簾的,是相貌堂堂的李奕。她常常以奏事為借口,將李奕深夜召入宮中。具體在干啥事,宮中之人都知道。
馮太后不守婦道的行為,讓拓跋弘感到非常沒面子。而李奕又仗著太后的寵信,絲毫不將拓跋弘放在眼里。憤恨之中,拓跋弘羅織罪名,將李奕下獄斬首。
男寵的死,讓馮太后大感震怒。馮太后平時對衣食住行都很注意節(jié)儉,唯獨就有男寵這點“嗜好”。如今皇帝奪了自己心頭之好,她的心怎能平靜。而且,拓跋弘并非自己親生兒子,今天誅殺自己男寵,明天是不是連她的命也要奪?
于是馮太后當機立斷,逼迫18歲的獻文帝將皇位傳給孝文帝拓跋宏,并將之幽禁于宮中。而獻文帝,也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不久后,馮太后又將獻文帝拓跋弘毒死。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
“魏馮太后內(nèi)行不正,以李奕之死怨顯祖(拓跋弘),密行鴆毒。”
拓跋弘死后,馮太后吸取前代的教訓,決定以更嚴厲的方式教導拓跋宏。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就已經(jīng)慘遭賜死。在馮太后的掩蓋下,孝文帝至死也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誰。坊間甚至有傳聞,拓跋宏的親生母親就是馮太后,不然為何找不出他真正的母親呢?而且以馮太后的風流秉性,也是非常有可能,畢竟馮太后正值壯年,而男寵絕非只有李奕一人。
獻文帝死后,馮太后再無顧忌,不少健美強壯的男子成為其新寵。馮太后對其中的才干之士,任以要職,委為心腹,這些人多成為她政治上的得力幫手和股肱之臣。其中著名之人有王叡、李沖等人,他們均是相貌堂堂、年輕有為之人。一方面,他們陪伴在太后的床幃;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太后在政治上的左膀右臂,讓馮太后對北魏的統(tǒng)治穩(wěn)如磐石。
由于馮太后在私生活方面的肆無忌憚,導致宮廷中屢有丑聞傳出。甚至有傳聞,馮太后又懷孕了。為了治療她的“隱疾”,太后曾連續(xù)召見三個太醫(yī)。
第一個太醫(yī)直截了當?shù)卣f:“太后有喜了!”馮太后二話不說,直接將太醫(yī)處死。有了第一個太醫(yī)的教訓,第二個太醫(yī)選擇閉口不言,結(jié)果太后反而更加震怒,又將之處死。到了第三個太醫(yī),就徹底學乖了,他謊稱太后有其他疾病,開了兩副墮胎藥,最終得到馮太后贊許,算是逃過了一劫。
馮太后私生活雖然放蕩不羈,為了權(quán)力,甚至可以說是殺人如麻。但是馮太后卻有著出色的治國能力,作為漢人的她,對北魏初步進行了漢化改革,實行均田制、三長制度,改變了北魏野蠻的游牧習俗。在馮太后的治理下,北魏國勢蒸蒸日上,引起了敵國南齊的警惕。
當時,南齊太祖蕭道成剛剛篡奪了劉宋王朝的皇位,為了防止北魏趁虛而入,蕭道成決定用外交手段穩(wěn)住北魏。齊明帝繼位后,繼承了父親的穩(wěn)健政策。當他聽說馮太后壯年守寡,且喜好男色后,將年輕俊美、頗有才藝的驍騎將軍劉纘任命為使節(jié)。
劉纘一到平城,果然將馮太后迷得神魂顛倒。一來二去,劉纘便被“馮太后私幸之”(《資治通鑒·齊紀一》)。在深宮中,劉纘果然不辱使命,讓馮太后同意了他的和平計劃,北魏和南齊的和平就這樣達成了?!顿Y治通鑒》記載:
“自此歲使往來,疆場無事”。
南齊的男版美人計,就這樣成功了。
但實際上,“男版美人計”并非齊明帝專利。早在西漢時,漢武帝就曾使用過一次。他聽說南越國是由太后執(zhí)政后,而且太后曾在西漢交過一位名叫安國少季的男友。
因此,漢武帝專門命令安國少季為使節(jié),前往南越說服自己的老情人。(《資治通鑒·漢紀十二》:上使安國少季往喻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內(nèi)諸侯……安國少季往,復(fù)與私通。)安國少季到了南越國,果然和南越太后舊情復(fù)燃,并說動了太后,讓她下定決心舉國內(nèi)附。如果不是宰相呂嘉阻礙,漢朝可以不戰(zhàn)而平定強大的南越。
片 名:北魏馮太后 別 名:大漠朝陽 片 長:42集 年 份:2006年 地 區(qū):中國 語 言:國語 導 演:衛(wèi)翰韜、張國慶 編 劇:焦祖堯、鄧興亮、張強 攝 像:黃翔、劉曉林 美 術(shù):甘軍 音 樂:伍惠年、萬家銘、崔迪 總顧問:朱維群 《北魏馮太后》日本版海報
出品人:吳思霆、王云飛 總監(jiān)制:區(qū)偉星、梁志祥 制片人:梁凱程、劉湘江、王碩卿 人物造型:鄒建華 道具設(shè)計:高建華 出品單位:天映企業(yè)有限公司、山西廣播電視總臺
編輯本段主要演員
吳倩蓮 飾 馮太后
吳倩蓮 飾 馮淑儀(文明太后) 張懿婧 飾 少年馮淑儀 張鐵林 飾 拓跋燾(北魏太武帝) 沈傲君 飾 花木蘭 郭育福 飾 花弧 王慶祥 飾 乙弗步渾(乙渾) 韓 東 飾 乙弗虎 張延玉 飾 乙弗豹 楊麗芳 飾 乙弗夫人 高寶寶 飾 常太后(常乳母) 李光潔 飾 拓跋濬(北魏文成帝) 王 尊 飾 少年拓跋濬 王 冰 飾 拓跋弘(北魏獻文帝) 李光潔 飾 拓跋浚
劉冠翔 飾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 沈保平 飾 曇曜 陸劍民 飾 李沖 李雙雄 飾 馮朗 劉長純 飾 馮熙 許 可 飾 少年馮熙 陳之輝 飾 馮邈 張詠荷 飾 馮姑(左昭儀娘娘) 李依曉 飾 馮妙蓮、馮妙媛 張頌文 飾 王惠 朱紫汶 飾 柳葉 于 枷 飾 少年柳葉 張鐵林 飾 太武帝拓跋燾
薛中銳 飾 高允 周世藝 飾 劉春 臧金生 飾 拓跋子推 張 平 飾 拓跋天賜 呂一丁 飾 拓跋晃(太子晃) 文 江 飾 拓跋他(淮南王) 樊志起 飾 拓跋丕(東陽王) 王有官 飾 拓跋修 田春虎 飾 拓跋狐 李大偉 飾 拓跋澄 許 峰 飾 拓跋禧 吳克堅 飾 賀洛拔 鄧立民 飾 宗愛 陸詩雨 飾 李弈 任東霖 飾 李彪 沈傲君 飾 花木蘭
譚非翎 飾 崔浩 張 晉 飾 丘穆陵泰 常云風 飾 老宮女 曹 艷 飾 西域公主 馬斯爾 飾 族長 雷恪生 飾 岱州刺史 洪 雁 飾 李氏 陳小藝 飾 抱嶷 王勇強 飾 鱈琥子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北魏馮太后
該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政績卓著的女改革家——北魏馮太后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故事發(fā)生在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qū)的北魏王朝正值太武帝當政。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頒詔,命大將軍馮邈帶兵征討柔然。大臣乙渾以馮邈是降將為由極力反對,左昭儀馮姑出面力挺大將軍馮邈,太武帝最終決定仍由馮邈帶兵出征。馮邈戰(zhàn)敗投降,大為震怒的太武帝派乙渾誅殺馮家老小,馮姑的哥哥馮朗也被賜死,馮朗的兒子馮熙因為逃到羌族部落,性命得以保全。馮朗的女兒馮淑儀幾經(jīng)波折,最終以戴罪之身進入皇宮做了一個小奴婢。 少年馮淑儀聰慧機敏,后來成為了少年皇子拓跋浚的伴讀。公元452年,年僅13歲的拓跋浚稱帝,成為歷史上的文成帝。馮淑儀被選為貴人,并最終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柔然進犯北魏,文成帝提出比武選將,馮皇后借機召回躲藏在羌族部落的哥哥馮熙。在比武大會上,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和馮熙脫穎而出,最終馮熙被任命為先鋒,他率部與柔然軍隊交戰(zhàn),大獲全勝,馮家兄妹終于洗刷掉了馮家的恥辱。文成帝打算興建云崗石窟,得到馮皇后支持的曇曜最終領(lǐng)命開鑿佛窟。 張頌文和王慶祥
文成帝駕崩,火祭之時,馮皇后縱身火海,幸被侍官李弈救出。在眾臣的幫助下,馮太后一舉鏟除了陰謀篡權(quán)的乙渾。少年獻文帝繼位后,馮皇后被尊為馮太后,首次臨朝稱制。獻文帝長大成人,馮太后還政于朝,開始全心教導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5歲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馮太后二次臨朝稱制。馮太后是一位開明的政治家,她鼓勵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國強兵。在馮皇后的引導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頒布實施了《三長制》和《均田制》。在這些改革措施的激勵下,北魏王朝國力日漸強大,經(jīng)濟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fā)展。
編輯本段人物介紹
馮太后:8-49歲,名馮淑儀,罪臣馮朗之女,父死,她被罰入宮中為婢。幸得左昭儀馮姑的照顧、教育,馮淑儀成為天資聰穎,姿色絕佳,有見識,有才華的宮中佼佼者,被立為貴人,為文成帝所寵愛,又為常太后所眷顧,通過鑄金人成功而立為皇后。文成帝病逝,馮太后以投火殉葬之舉贏得朝野崇敬。使其在獻文帝接位后,經(jīng)歷一番周折,終于誅殺了妄圖篡位的丞相乙渾,臨朝稱制,威望日隆。孝文帝拓跋宏生,馮太后不得不還政于獻文帝,專心撫育太子,但朝中大事仍要過問。
主要演員(15張) 獻文帝與馮太后政見不合,受馮后摯肘,不得以18歲遜位,自為太上皇帝。孝文帝5歲登基,馮太后再次臨朝稱制。但是大臣拓跋子推等卻挾獻文帝與之對抗,殺了其寵信的中常侍李弈。馮太后為根除推行新政的阻力,毅然將獻文帝及其親信一網(wǎng)打盡。在經(jīng)歷長期、復(fù)雜的宮廷斗爭中,馮后耳濡目染,對其性格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在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過程中,因連年征戰(zhàn),北魏國庫空虛,大量難民流離失所,地方豪強乘機兼并土地,官吏貪腐成風。雄才大略的馮太后廣開言路,重用人才,接受重臣李沖等建議,突破重重阻力,推行了班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等三項改革,取得成功。北魏國力自此迅速增強,同時推動了鮮卑游牧文化走向先進的農(nóng)耕文化,對促進民族融和方面,也作出了貢獻。在中國歷史上,馮太后應(yīng)是最有作為的女政治家之一,為推動中國歷史前進,起到了可貴的作用。 馮太后具有遠見卓識,善于識人用人,生殺決斷,威嚴有加,但又胸襟廣闊,有大丈夫氣魄。她生活簡樸,體恤下民。感情上大膽而豐富,她23歲守寡,先后寵愛過俊美的李弈和才華橫溢的李沖。當然作為一個復(fù)雜性格的女性,為自己和馮氏利益,她也演繹了斬斷哥哥馮熙的愛情,犧牲馮熙女兒等常人無法接納的行為,而這些恰恰勾描出了這個兩度臨朝稱制,縱橫草原大漠之中,大魏國一代帝后的豐姿。 拓跋燾:43歲,北魏世祖太武皇帝,剛毅威武,魁偉霸氣。一生征戰(zhàn)東西南北,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向北,馬踏柔然;向南,威震劉宋.后因太子拓跋晃監(jiān)國權(quán)勢膨脹,在宦官宗愛的挑唆下,父子矛盾激化。拓跋燾先殺太子,卻又被宗愛所殺。太子監(jiān)國制度隨之終結(jié),使日后文成帝乳母常太后弄權(quán)干政和馮太后臨朝稱制有了可能。 拓跋浚:10-26歲,北魏文成皇帝,拓跋燾之孫。在乳母常太后保護下12歲登基,卻始終為常氏陰影困擾。常氏去世后,他20歲,才展現(xiàn)頭腳,文治武功,多有建樹。當政期間,他恢復(fù)佛教,開鑿石窟。其性格柔中有剛,善于在錯綜復(fù)雜的朝野紛爭中掌握“度”而得之平衡。 馮太后雖然是他兩小無猜的玩伴兒,但馮太后事事有主張,有見地的支配意識,使貴為天子的他與馮太后距離日漸疏離,而寵愛乙氏。當乙氏生子被賜死后,文成帝生命的最后歲月又撿起了與馮太后的情愫,26歲那年,文成帝病死。 拓跋弘:12-23歲,北魏獻文帝,拓跋浚長子。12歲登基,性情怯懦,多愁善感,雖由馮太后撫養(yǎng)長大,但是在鮮卑大臣拓跋子推等的影響下,試圖擺脫馮后的影子,漸政見有歧。不得已18歲遜位孝文帝,當上了太上皇帝。后在拓跋子推等的挑唆下,與馮太后矛盾日深,被賜椒酒毒殺。 拓跋宏:5-23歲,北魏孝文帝。他是獻文帝之長子,生母循祖制賜死,由馮太后養(yǎng)育教導,成為北魏一代英主。是中國歷史上有大作為的皇帝之一,5歲登基,大小國事均仰仗于馮太后,在馮后治國的熏陶下,日漸成熟,行事果敢,當政有謀。當皇親貪贓被擒后,他斷然賜死李洪。正是青年
電視劇劇照(2)(20張)皇帝雄才大略的初次展露。 馮妙媛的出現(xiàn),使青年孝文帝初嘗愛情的甜蜜,然而改革阻力巨大,馮后不得不借保全“子貴母死”祖制,而推行改革。年輕的皇帝失去愛妻,悲痛欲絕,經(jīng)歷了感情的大起大落。但是關(guān)系江山社稷前程,孝文帝最終理解了馮后的良苦用心,引領(lǐng)北魏繼續(xù)改制變革,勵精圖治,開拓大業(yè)。 常太后:30-40歲,文成帝拓跋浚之乳母,她培植朝中勢力,干預(yù)北魏政治10余年。文成帝繼位后,被尊為?;侍?。常氏也是因家族遭罪,以罪臣之女入宮的,身世與馮姑、馮淑儀相似,易產(chǎn)生共鳴,而保護和提攜了馮淑儀。她性格上既有母親的慈祥,又有怨婦的毒辣,她沒有象馮淑儀那樣從小在家里受過漢文化的教養(yǎng),才使得這個熱衷于弄權(quán)的女人,不關(guān)心治國安邦,不理會江山社稷。但是她如何在宮廷斗爭中生存,如何走向權(quán)利高峰的點點滴滴,卻深刻地影響了少年馮太后。 馮姑:33歲,馮淑儀和馮熙的姑媽,拓跋燾的左昭儀。正是因為她的保護,馮熙得以逃脫誅殺,馮淑儀得以在平城皇宮內(nèi)生存下來。她是從小失去家庭,從小經(jīng)歷磨難的淑儀的精神保護傘。馮姑憑著太武帝的信任,一面與常乳母結(jié)成同盟,一面悉心培養(yǎng)馮淑儀。將小淑儀推到拓跋浚身邊,成為貴人。馮姑是一個美麗而智慧的女性,在一次宮廷斗爭中她過早地喪失了生命。 馮熙:10-50歲,馮太后的親兄長。曾任刺史,太師等北魏重要職務(wù)。兩個女兒均入宮中,他偉岸英俊,善征戰(zhàn)。是馮太后堅強的后援和重要的支撐點。但是他卻胸無大志,熱衷于修寺造塔,即便是自己的愛情,都屈服于馮后的最終無情選擇,曇花一現(xiàn)泯滅了。 乙渾:38歲,野心家,擅長心機。出身于鮮卑武將世家,性情上專橫跋扈。政治上是馮太后的死敵,他借開鑿云崗石窟機會,獻媚文成帝,封太尉,丞相,位居諸王之上。文成帝死后公然企圖篡權(quán)謀逆,被馮太后巧計誅殺。 崔浩:50歲,北魏之大儒,是少年文成帝的老師,漢家文化的代表。為人正直,敢于進諫,拓跋燾一向頗為信任。比作漢之張良。但其持才自傲,遭朝臣中的鮮卑人嫉恨,借其奉詔修《國史》中,直書拓跋祖先亂倫的家丑,被拓跋燾賜死。馮太后陪讀時多受其教育。 拓跋子推:40歲,獻文帝的叔叔。為人陰險,排斥漢文化和漢臣,挑唆獻文帝將皇位禪讓于他。但是遭到漢臣和鮮卑大臣的一致反對,沒有得逞。但他心思不死,擔心皇權(quán)旁落馮太后之手,鼓動退位的獻文帝再次與馮太后一決高低,被亂箭射殺。 李弈:25歲,英俊健朗,擔任中常侍。其人有文采,謹言慎行,曾于火中救出馮太后,為馮太后寵幸。后獻文帝受挑唆欲打擊馮太后,首先將其誅殺。 曇曜:40-70歲,高僧。太武帝滅佛期間隱匿民間,以游醫(yī)治病認識少年
拍攝探班照(13張)馮太后。復(fù)佛后,“馬識善人”被文成帝委任沙門統(tǒng),并委以開鑿云崗石窟之責。曇曜生性機敏,借皇家勢力宣傳佛法,提出“帝就是佛,佛即是帝”取悅文成帝。所鑿五窟佛像,即北魏五個皇帝樣貌。并深得馮太后信任。 花木蘭:8-40歲,有尚武之風的邊民,代父從軍,功成之后不愿受封賞,為情所怨,負氣與開鑿石窟的石匠劉春結(jié)合復(fù)歸故里。卻飽受地方官吏豪強的盤剝,難于生存憤起反抗,幸得馮太后賜予“鐵卷”保全,均田制后始得安居樂業(yè)。其性剛毅,其貌端莊,戰(zhàn)場上巾幗賽須眉,情感上愛恨斷然割舍,是北方女性鮮明個性化的代表。 馮朗:40歲,馮太后之父,任秦、雍兩州刺史。其弟馮邈兵敗投降,馮朗全家遭牽連,被誅滅,幸存女兒馮淑儀和兒子馮熙。其性剛毅,慷慨赴死之際仍上書太武帝表述忠心,太武帝拓跋燾感其忠心,不再追究其子女之咎。 王惠:20-50歲,宦官。性機巧,善察言觀色,左右逢源,受文成帝寵信, 李沖:30-50歲,拜為內(nèi)秘書令,后遷中書令,進爵隴西公。貌若太白,神采飄逸,博通經(jīng)史,才華橫溢,沉穩(wěn)老練有經(jīng)緯之才。力主除舊布新,是馮太后推行“三項改革”的堅決策劃者、支持者。馮太后深欽其才,宮闈之內(nèi)深得寵幸,為馮后最重要的知己。 李彪:25-40歲,出身微寒,由李沖引薦馮太后,拜御史中尉。其性情耿直,敢于直言政弊,不憚奸佞,不藏匿鋒芒。孝文帝比之為“漢之汲黯?!? 李安世:30歲,原本為出家修行之人,卻胸懷憫民濟世之心,出言直,性情爽,蒙李沖,李彪推薦入朝為官,官至主客令,提出均田建議并奮力實踐。后夙愿以償,又飄然出世。 高允:40-80歲,孝文帝之師,四朝老臣。博綜經(jīng)文,黯熟周禮,拜北魏中書令,侍中,參議大政。老成持重,人情練達,一生廉潔,澹泊明志。 拓跋澄:襲任城王,孝文帝堂叔,拜尚書令。性情豁達,不戀鮮卑舊制舊俗,支持改革,忠心職守。孝文帝贊譽其曰:“若非任城,朕事業(yè)堪憂也?!? 拓跋禧:20-40歲,孝文帝之長弟,咸陽王。兄弟情深,他支持孝文帝改革,但生性驕奢,貪戀財色,孝文帝屢次告誡,終不改操,為守舊派拉攏。 拓跋丕:30-70歲,東陽王,鮮卑宗室中,德高望眾的元老貴族,長孝文帝四輩,為四朝老臣。馮太后誅滅乙渾后拜尚書令。其性深沉,藏而不露;其行謹慎,暗醞玄機;其言平和,善觀君顏;其貌忠厚,實多詭詐。使之終成為宗室的精神領(lǐng)袖,亦為改革的真正阻路石,但潮流所趨,其只能望背興嘆。 拓跋他:30-40歲,淮南王。征西大將軍,后遷司徒。人高馬大,聲言洪亮,自恃戰(zhàn)功顯赫,力阻馮太后的改制,形成以拓跋丕為核心,拓跋天賜等鮮卑宗室的守舊派。當改革之勢不可逆轉(zhuǎn)時,其坦然咆哮朝堂,慷慨以死明志。 拓跋天賜:30-50歲,孝文帝叔祖,征北大將軍。有戰(zhàn)功,體魄魁偉,性情粗野,守舊派的代表,后因貪贓被削爵為民。 丘穆陵泰:30-50歲,鮮卑人,定州刺史,戰(zhàn)功赫赫,性情驕橫,守舊派。 馮妙媛:18-20歲,馮熙長女,姿色絕代,溫情聰慧,善詩書畫。深得馮太后
電視劇劇照片(2)(19張)和孝文帝的喜愛。選入宮中,立為皇后。生太子拓跋恂。馮太后推行班祿制遭遇阻力,為緩解矛盾,不得不依照祖制“子貴母死”揮淚賜死馮妙媛,她成為了推行新政的犧牲品。 馮妙蓮:18-25歲,馮熙次女。馮妙蓮貌美嫵媚,同時與妙媛被選入宮,雖為姐妹,卻與妙媛性情相異,爭寵孝文帝,后偷情宮闈,淫亂后宮。馮太后怒其不爭,哀嘆馮家后繼無人。 柳葉:7-49歲,本為棄女,后入宮為婢,馮太后自小的伙伴,一生追隨侍奉馮后,忠心耿耿。性情機敏,善解人意,洞悉宮廷內(nèi)斗,成為馮后耳目和可以傾訴的對象。 王遇:20-50歲,宦官。性機巧,善察言觀色,左右逢源,受文成帝寵信,監(jiān)督云崗石窟修建,但見財望義,多次被利用,卻未被牽連。宮廷中各派角逐的常青樹。 抱嶷:25歲,宦官,謹小慎微,恭以奉上,常侍馮太后身邊,因忠謹被提升為殿中侍御。 宗愛:40歲,因罪為閹人,宦官,拜中常侍。性情陰險殘暴,與太子拓跋晃結(jié)盟篡逆朝政,為太武帝發(fā)現(xiàn),其先下手逆殺拓跋燾和馮姑,后被常太后聯(lián)合眾臣誅殺。 源賀:30-50歲,征南大將軍,冀州刺史,封隴西王。正直老臣,忠于拓跋王室,先誅宗愛,推文成帝,后力阻獻文帝遜位拓跋子推而擁立孝文帝,并力諫獻文帝保國家免于殘殺陷入動亂,后坦然追隨獻文帝赴死。 馮邈:35歲,馮朗弟,奉太武帝詔征討柔然國,兵敗降敵。牽連馮家遭滅門之災(zāi),后遇馮熙對陣兩軍前,羞愧而逃,縱馬躍下懸崖自殺。 拓跋晃:25歲,北魏太子。受宦官宗愛挑唆與太武帝爭奪皇位,被誅殺。 乙氏:18歲,乙渾的妹妹,姿色艷麗,為文成帝寵愛,鑄金人失敗未被選為皇后,生子后被常太后依“子貴母死”祖制賜死。 劉春:20-50歲,憨厚本分的石匠,參與開鑿云崗石窟,被乙渾毒啞。后與花木蘭結(jié)為夫婦,歸居故里守土務(wù)農(nóng)。 李洪:30歲,孝文帝族舅,秦州刺史,表似清廉,實則貪婪。上任一年,秦州民不聊生。在廢班賞制推行班祿制的改革中,被李彪查察,為孝文帝決然賜死。
編輯本段幕后花絮
武則天和慈禧太后是熒屏上展現(xiàn)最多的兩個強勢女人,除了她們以外,歷史上還有一個女人,她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死后被稱為“文明太后”,她就是中國第一個女改革家———北魏馮太后。 北魏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改革家,在馮太后49歲的生命中,她有20年掌握著國家最高權(quán)力,她在世的時候經(jīng)歷了北魏王朝的四位皇上。在拍攝現(xiàn)場,盤著高高發(fā)髻的吳倩蓮看上去格外瘦弱,吳倩蓮告訴記者,她在劇中塑造的馮太后實際上是很威嚴的,“我以前很少接古裝劇,接演這部劇是因為馮太后的一生實在是太豐富了,馮太后經(jīng)歷了從一個奴仆、宮女到皇后、太皇太后的過程,她的威嚴不是表面上的霸氣,是那種內(nèi)心有震撼的感覺?!惫叛b劇在受到廣電總局在制作上的限制之后,不少制片方都調(diào)整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路線,放棄了古裝劇,對于“頂風”拍攝《北魏馮太后》,該劇制片方負責人表示,《北魏馮太后》是一部歷史正劇,該劇中人物的服飾、造型、配飾都將還原歷史原貌。而北魏一直是影視作品中展現(xiàn)的空白地帶,該劇把北魏的真實風貌展現(xiàn)出來。 在《北魏馮太后》中,有皇帝專業(yè)戶之稱的張鐵林又演了一個皇上,不過當天并沒有他的戲份。吳倩蓮介紹說,張鐵林演的太武帝是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少數(shù)民族皇帝,戰(zhàn)爭場面比較多,性格也比較兇悍。談及和十大“戲霸”之一的張鐵林的合作,吳倩蓮說:“他做皇帝的時候我還是宮女,只有一場對手戲,感覺他人非常和藹,沒有你們說的那么兇悍。其實,不管是在好萊塢,還是中國,有時都會有類似‘戲霸’的情況出現(xiàn),大家應(yīng)該互相遷就。” 與《北魏馮太后》相同的是,吳倩蓮在電視劇《阮玲玉》中的年齡跨度也非常大,談及這部作品一波三折的拍攝過程以及制片人和導演間的矛盾,吳倩蓮表示“不清楚”,但記者追問是否影響到她的表演時,她說:“沒多大影響,一直是拍拍停停,但也沒有間斷,給多少錢,辦多少事?!? 北魏馮太后所處的年代比武則天要早兩百多年,在她49歲的生命歷程中,有20多年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quán)力,她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魏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yè)。馮太后一生中歷盡坎坷無數(shù),曾淪為奴婢,歷經(jīng)生死,她的人生經(jīng)歷與她所生活的朝代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飾演馮太后的吳倩蓮是業(yè)內(nèi)公認的演技派高手,駕馭這樣一個傳奇歷史人物卻是第一次,她顯得格外心事重重。吳倩蓮說:“馮太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我以往很少演古裝劇,現(xiàn)在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眲≈?,吳倩蓮要從馮太后19歲一直演到49歲,這也是她第一次飾演年齡跨度如此之大的角色。 《神醫(yī)喜來樂》里的“賽西施”沈傲君在《北魏馮太后》中女扮男裝,搖身一變成了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三伏天穿著厚重的盔甲拍戲還不算什么,最讓沈傲君頭疼的是騎馬,因為她一向怕馬?!膀T馬的戲特別多,我也豁出去了,沒想到騎到第三天我的腿就被磨得生疼,上樓都費勁,得用一只手搬著腿爬,而且要吃止疼藥才行?!彪m說吃了不少苦,但沈傲君卻覺得很值,她認定這部戲一定會被拍成精品。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第16集(18分55秒、19分20秒)御馬選高僧的劇情中,當馬匹在操場移動時能明顯看到一位現(xiàn)代裝著的白衣訓馬人誘導馬匹走向。
編輯本段主題歌曲
《月滄桑》
作曲:萬家銘、崔迪 作詞:金放 演唱:崔迪(女)、高斌(男) ?。校? 紅塵白月光 鎦金瓦泛清霜 君不見群狼餓望朝綱 皇權(quán)路陪葬 多少兒女情長 換來江山千古流芳 (女) 曾經(jīng)清風紅院高墻 輝煌一炷香 如今燭影水面搖晃 誰冥思苦想 前塵過往盡情遺忘 又回頭一望 流水無常歲月無疆 誰別來無恙 ?。校? 紅塵白月光 鎦金瓦泛清霜 君不見群狼餓望朝綱 皇權(quán)路陪葬 多少兒女情長 換來江山千古流芳
《紅燭光》
作曲:郝雷 編曲:崔迪 作詞:佳佳 演唱:郝雷 不忍凝望 琉璃掩車窗 漸行漸遠的墻 鎖住舊時光 凡塵難闖蕩 生死兩茫茫 路在你的腳下蔓延希望 燕難成雙 枉愛得癡狂 前方路還漫長 對鏡慢梳妝 忍痛折翅膀 鴻鵠定高翔 只能留心夢里憶過往 紅燭光 笑無常 幾人讀懂你的傷 點燃黑夜盼天亮 趕不走心中凄涼 淚幾行 獨自嘗 已是青絲泛白霜 孤枕遺夢見一輪朝陽
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掌握中樞大權(quán)的太后有不少,不過沒有一位的歷史功績比得上北魏的馮太后。影視劇《錦繡未央》的女主人公就是以她為歷史原型塑造的。
北魏馮太后(441~490年)的人生經(jīng)歷極富傳奇色彩。她本是漢女,祖父曾做過五胡十六國時北燕國的國君。馮氏生于北燕被北魏滅亡幾年后,幼年時父親馮朗被北魏孝武帝下令誅殺,她被沒入后宮成為一名奴婢。在姑母馮昭儀的幫助下,馮氏沒有吃太多苦,反而出落得有沉魚落雁之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12歲就繼位登基,有一次他在宮中偶遇馮氏。《魏書》十分八卦地記載了兩人的邂逅:
“高宗登白樓望見,美之,謂左右曰:‘此婦人佳乎?‘左右咸曰‘然’”。
就這樣,馮氏成了拓跋濬的妃子。兩人感情十分深厚,456年,文成帝封15歲的馮氏為皇后。同年,妃子李氏同文成帝所生的拓跋弘以不足兩歲的幼齡被立為太子。
其他朝代,皇帝的妃子巴不得“母憑子貴”??稍诒蔽海瑓s有一項“子貴母死”的奇葩制度,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皆要賜死,以防未來的母族擅權(quán)。于是拓跋弘生母李氏被賜死,馮后擔當起了養(yǎng)育太子之責。
465年,文成帝英年早逝,年僅25歲。11歲的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北魏獻文帝,馮后被尊為太后,臨朝聽政。當時因為新君年幼,政局動蕩,權(quán)臣乙渾圖謀不軌,馮太后定策將其誅殺。
467年,獻文帝妃子李夫人生下一子拓跋宏。馮太后得知長孫出世后大喜,將朝政歸還于獻文帝。469年。拓跋宏被立為太子,生母李氏依據(jù)“子貴母死”的制度被賜死,這一幕同文獻帝當年成為太子何其相似,恍若一個歷史循環(huán)。
還政后馮太后還不到30歲,正值女人大好年華的她開始琢磨起自己的第二春。結(jié)果獻文帝感覺丟失了顏面,找了個借口將馮太后最喜歡的情人,宿衛(wèi)監(jiān)李奕處死。馮太后得知后大怒,兩人關(guān)系破裂。471年,獻文帝被迫退位,成為年僅17歲的中國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獻文帝之子拓跋宏以4歲幼齡登基,這就是北魏孝文帝。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稱是被馮太后毒殺。馮太后再次臨朝,被尊為太皇太后。
馮太后在北魏獻文帝和孝文帝時期實際掌權(quán)約二十年,成功實施了大量的社會政治改革。諸多改革中,她和孝文帝主導的土地公有制改革影響最為深遠,不僅后來的西魏和北周將之奉為圭臬,之后還被隋朝所繼承,最終唐代以北魏的土地公有制為模版分配土地,國力日盛,達到了自西漢后又一個封建王朝的巔峰!
歷史上的北魏的馮太后臨朝聽政25年,私生活不檢點,她堪比武則天和慈禧,但她卻是一代賢后。她像武則天和慈禧一樣殺伐果斷,也像武則天一樣喜歡小鮮肉,跟慈禧一樣早早守寡,她是女王,高高在上,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婢女飛上枝頭變鳳凰,但并非是幸事,只是悲劇的開始。北魏的馮太后本是北燕皇族,但在北燕滅亡后,她淪為北魏皇宮的一個小奴婢。但她的運氣逆天,在13歲的北魏文成帝登基后,就直接選12歲的馮太后為貴人。不久之后,15歲的馮太后就被冊封為皇后,并且常伴于文成帝身邊輔政。就是這個時間里,馮太后掌握了大量的執(zhí)政經(jīng)驗。兩人婚后甜蜜,但是好景不長,文成帝英年早逝,那一年馮太后才25歲,跟后來的慈禧太后一樣早早就成為了寡婦。
在文成帝死后,年僅12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當時的太原王乙渾欺負馮太后這對孤兒寡母,意圖謀反。馮太后秘密布置,迅速將太原王乙渾給誅殺了,但引起了北魏朝局的震動。緊接著,馮太后宣布自己臨朝稱制,掌握朝中大權(quán),很快就穩(wěn)定北魏動蕩的局勢。但她并不像慈禧那樣貪戀權(quán)力,在前后臨朝稱制一年半后,就將權(quán)力給到了他的養(yǎng)子獻文帝。
在文成帝死后,耐不住寂寞的馮太后跟武則天一樣喜歡上了小鮮肉,私生活很不檢點。獻文帝對此很是不滿,就借機將馮太后非常寵愛的李弈給處死了。這一下,可是惹惱了馮太后,馮太后直接逼著文獻帝退位,禪位給不滿5歲的太子拓跋宏,也就是北魏孝文帝。這個文獻帝退位后,依然不老實,不僅繼續(xù)掌控朝中大權(quán),還出去帶兵打仗,甚至還在都城搞閱兵,馮太后擔心文獻帝對她不利。于是乎,她果斷出手,將文獻帝給囚禁了。不久之后,文獻帝暴斃,傳言是馮太后害死了文獻帝。
隨后,馮太后再度臨朝聽政,馮太后運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鋼鐵般的手腕,縱橫捭闔,任用賢能,維護朝局的穩(wěn)定,對北魏的政治經(jīng)濟進行改革。同時,她悉心培養(yǎng)自己的孫子孝文帝,她身體力行,對日后著名的孝文帝改革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馮太后雖然手握大權(quán),但是她在日常生活上厲行節(jié)儉,不僅不穿戴華麗的衣服和飾品,而且吃的也非常簡單,就在一種寬僅幾尺的幾案上就餐,而且菜也少的可憐,這跟后來的慈禧太后餐餐上百道美味佳肴的形成了鮮明了對比。
公元490年,49歲的馮太后去世。在臨終的時候,他曾降遺旨,要求自己死后,一切從簡,要薄葬。但孝文帝感念馮太后的養(yǎng)育之恩,違背她的遺旨,提高了馮太后的陵墓規(guī)格,按國君的葬禮規(guī)格。
馮太后以個人智慧實現(xiàn)了北魏兩代人的順利交接,為北魏王朝的政局穩(wěn)定做出重大貢獻。去除她私生活不檢點這一條,可以是她是一代賢后,比后來的武則天和慈禧強多了。總之,她是女王,高高在上,但終究也只是一個可憐的寡婦,只能忍受無限的寂寞空虛冷!各位,你們說呢?
名馮淑儀,罪臣馮朗之女,父死,她被罰入宮中為婢。幸得左昭儀馮姑的照顧、教育,馮淑儀成為天資聰穎,姿色絕佳,有見識,有才華的宮中佼佼者,被立為貴人,為文成帝所寵愛,又為常太后所眷顧,通過鑄金人成功而立為皇后。文成帝病逝,馮太后以投火殉葬之舉贏得朝野崇敬。使其在獻文帝接位后,經(jīng)歷一番周折,終于誅殺了妄圖篡位的丞相乙渾,臨朝稱制,威望日隆。孝文帝拓跋宏生,馮太后不得不還政于獻文帝,專心撫育太子,但朝中大事仍要過問。 獻文帝與馮太后政見不合,受馮后摯肘,不得以18歲遜位,自為太上皇帝。孝文帝5歲登基,馮太后再次臨朝稱制。但是大臣拓跋子推等卻挾獻文帝與之對抗,殺了其寵信的中常侍李弈。馮太后為根除推行新政的阻力,毅然將獻文帝及其親信一網(wǎng)打盡。在經(jīng)歷長期、復(fù)雜的宮廷斗爭中,馮后耳濡目染,對其性格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在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過程中,因連年征戰(zhàn),北魏國庫空虛,大量難民流離失所,地方豪強乘機兼并土地,官吏貪腐成風。雄才大略的馮太后廣開言路,重用人才,接受重臣李沖等建議,突破重重阻力,推行了班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等三項改革,取得成功。北魏國力自此迅速增強,同時推動了鮮卑游牧文化走向先進的農(nóng)耕文化,對促進民族融和方面,也作出了貢獻。在中國歷史上,馮太后應(yīng)是最有作為的女政治家之一,為推動中國歷史前進,起到了可貴的作用。 馮太后具有遠見卓識,善于識人用人,生殺決斷,威嚴有加,但又胸襟廣闊,有大丈夫氣魄。她生活簡樸,體恤下民。感情上大膽而豐富,她23歲守寡,先后寵愛過俊美的李弈和才華橫溢的李沖。當然作為一個復(fù)雜性格的女性,為自己和馮氏利益,她也演繹了斬斷哥哥馮熙的愛情,犧牲馮熙女兒等常人無法接納的行為,而這些恰恰勾描出了這個兩度臨朝稱制,縱橫草原大漠之中,大魏國一代帝后的豐姿。
歷史評價
馮太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北燕天王馮宏的孫女,主持北魏政權(quán)多年,推動民族融合和漢化政策,對北魏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北魏百官原無俸祿,馮太后稱制時,公元484年(太和八年),定每戶增調(diào)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祿。稱為“班祿”。班祿以后,貪贓滿一匹者處死。規(guī)定地方守宰任期按“治績”好壞為定,不拘年限。太和九年采納給事中李安世建議,實行均田制,使農(nóng)民附著於土地,勞力得以利用,荒田得以墾辟。北魏原來沒有戶籍制度,由宗主管理戶口,稱宗主督護制。因此宗主廕庇人口甚多,往往三五十家合為一戶。在九品混通制之下,賦役負擔不勻,政府收入也受影響。公元485或486年(太和九年或十年)初,李沖建議,仿古制立黨、里、鄰三長,用以代替宗主督護的統(tǒng)治(見三長制)。定民戶籍,按戶徵發(fā)調(diào)役,當時反對李沖建議者很多,馮太后力排眾議,認為立三長則廕庇的戶口可以檢出,課調(diào)可有常準,決定實行。結(jié)果不僅北魏本土見效,同南朝歸於北魏的淮北州郡戶口,幾十年間也比屬南朝時大見增長。馮太后主持制定的三長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調(diào)制三者配合實行,為孝文帝遷洛以后的繁榮富庶打下了基礎(ch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2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