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多爾袞和趙光義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趙匡胤駕崩以后,趙光義立刻宣布自己是皇帝,這顯然是非比尋常的。
照一般的情況來說,必定有一些死忠的大臣,要擁戴趙匡胤的兒子們當皇帝的。比如皇太極去世后,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想當皇帝。但是以鰲拜、索尼等人為代表的大臣,就堅決反對多爾袞當皇帝,一定要擁戴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最終在鰲拜、索尼等人的執(zhí)意擁戴下,多爾袞沒有辦法,只得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為皇帝。
(趙匡胤)
那么,趙匡胤去世后,為什么卻沒人這樣做呢?
一、宋初大臣手里沒兵權(quán)。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還是因為宋朝初年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與清朝初年不一樣。
清朝初年的時候,軍隊是八旗軍,兵權(quán)都在各個宗室成員手里,并沒有統(tǒng)一。同時,當時的政體還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所謂的“議政王”,既包括宗室里的王爺,同時也包括手握兵權(quán)的大臣。也就是說,誰手里有兵,誰就有權(quán)力和別人掰手腕。當時的八旗軍,不僅掌控在王爺手里,還掌控在八旗大將手里。作為鑲黃旗重要大將的鰲拜,以及作為正紅旗元老的索尼等人,在朝廷中自然有發(fā)言權(quán)。多爾袞及其兄弟,也就是掌控著兩白旗,他們的力量并不雄厚,因此,多爾袞如果強行登位,勢必和其它八旗軍打起來,多爾袞并沒有絕對的取勝把握。
而且,鰲拜、索尼等人明面上是擁戴皇太極的兒子,實際上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在努爾哈赤當政的時候,八旗軍并沒有上下之分。但皇太極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把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鰲拜、索尼等人的自然是“上三旗”。如果多爾袞當皇帝,他勢必把他掌控的兩白旗變成“上三旗”,把鰲拜、索尼等人的軍隊變成“下五旗”(事實上他當了攝政王以后,也是這樣做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鰲拜、索尼等人必須這樣做。
但是宋朝初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與清朝初年有根本的不同。
趙匡胤當了皇帝以后,害怕大將們擁兵自重,一方面把禁軍分裂成幾大塊,另一方面,又用杯酒釋兵權(quán)的方式,解除了開國大將們的兵權(quán),重新提拔了一些“新兵蛋子”的將領(lǐng)起來。這些將領(lǐng),在軍隊中并沒有什么威權(quán),同時,趙匡胤又不讓他們帶兵。從而形成了一種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所以,整個朝中大臣,基本上沒人掌控著兵權(quán)。
在沒有兵權(quán)的情況下,他們又如何與掌控著整個國家機器的趙光義對抗呢?
(趙光義)
二、趙匡胤有傳位給趙光義的意思。
除了權(quán)力以外,還有一點,大臣們也是不好干預(yù)的。這一點,就是趙匡胤與趙光義的關(guān)系。
因為趙匡胤與趙光義兩兄弟的關(guān)系一直都非常好,好得以至于當時大臣們都有一種感覺,就是趙匡胤是要把他的皇位傳給趙光義的。而趙匡胤自己也沒有立過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反而把趙光義立為晉王、開封府尹。這些似乎都在暗示著,趙匡胤有把權(quán)力讓給趙光義的意思。
既然趙匡胤有把權(quán)力讓給趙光義的意思,如果大臣在那時候站出來,說趙光義獲得皇位不恰當,而趙光義在那時候拿出什么“證據(jù)”出來,證明他獲得皇位是恰當?shù)?。這些大臣手里又沒有什么權(quán)力,他們不是尋死嗎?
(杯酒釋兵權(quán))
三、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成了趙光義的人。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雖然解決了朝中大臣們擁兵自重的問題,但是,也把大臣們都得罪完了。因為趙匡胤解除兵權(quán)的那些人,都是他的義社兄弟。大臣們當時肯定會想,你趙匡胤連自己的義社兄弟都不放過,還能對誰好呢?想當年,唐太宗把功臣們都放進凌煙閣,而你卻這樣冷酷無情!
也就是在這時候,趙光義趁虛而入,和大臣們把關(guān)系搞得非常好。以至于趙光義出行的時候,都是前呼后擁的樣子。這一點,連趙匡胤都看出來了。
既然朝中大臣,早就被趙光義給籠絡(luò)過去了,趙光義奪了皇位,大臣們都巴不得,誰還站出來,反對趙光義呢?
當然了,從傳統(tǒng)意識來說,大臣們肯定都是想趙匡胤傳位給兒子的。后來趙光義帶領(lǐng)大家北伐,由于北伐戰(zhàn)敗,趙光義慌張南逃,一時間大家都找不到他了。于是商量著,把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立為皇帝。后來,還是因為找到趙光義了,這事才作罷。這也就是大臣們心中的傳統(tǒng)意識。他們還是覺得,應(yīng)該讓趙匡胤的兒子當皇帝,才會做這樣的選擇。否則的話,就應(yīng)該立趙光義的兒子為皇位,怎么會立趙匡胤的兒子們呢。
(參考資料:《宋史》《宋實錄》等)
多爾袞之所以沒有自己做帝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他,其實權(quán)力已經(jīng)等同于帝王,至于有沒有那個名分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了。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在皇太極駕崩之后,新的繼承人還沒有定下的時候,國家就已經(jīng)陷入了爭端之中,而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多爾袞都有登上皇帝寶座的可能。
不過這個時候卻是清兵入關(guān)的最好時機,如果兩人為了這個位置大起爭端的話,很可能會錯過這一個良好時機,于是為了不落到兩敗俱傷的下場,經(jīng)過兩人的討論,決定先讓福臨當上君王,等入關(guān)之后再好好討論。
隨著時間的流逝,距離清兵入關(guān)已經(jīng)過去了許久,而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此時的豪格早已不是多爾袞的對手,雖說現(xiàn)在的多爾袞仍然只是一個攝政王,但是卻也在這個位置上一再加封,漸漸的也就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掌權(quán)人,雖然沒有身披黃袍,但也有著君王之權(quán)。
而且我們都知道,在多爾袞去世之后,還獲得了?忠?的謚號,甚至被追封為了?懋德修道廣業(yè)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雖說多爾袞不是君王,但卻手握君王之權(quán),不僅如此,多爾袞的喪禮也都是依帝禮,但是即便如此,人們依舊不明白,為何多爾袞一生都沒有考慮當皇帝這件事情呢?其實并不是多爾袞不想自己當君王,而是當初當福臨當上君王時,多爾袞的追求便開始發(fā)生變化了。
根據(jù)相關(guān)史料的記載,多爾袞的一生中,并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僅有的還是一個從弟弟多鐸手中過繼的孩子。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即使多爾袞坐上了皇位,也不能將皇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此時多爾袞的權(quán)力和皇帝已經(jīng)沒有任何區(qū)別了,他沒有必要為了一時的名號而成為后世唾罵的對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3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的一支神秘部隊,屢建奇功威震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