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明太祖朱元璋開創(chuàng)了明朝以來,在這300多年里明朝經(jīng)過許多滄桑和巨變,社會盛衰,有蒸蒸日上的繁華盛世,也有危急存亡的多事之秋,在這座王朝的大廈從建立到坍塌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臣子參與到其中來,為王朝的未來勵精圖治,伴隨著明王朝一起走過這風(fēng)雨飄搖的300年。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下這明朝二十四名臣都有誰。
1.徐達——功高蓋世、食鵝疾終的開國功臣
2.劉基——孔明再世、運籌帷幄的開國謀臣
3.胡惟庸——奸黨魁首、叛逆之臣
4.方孝儒——舍生取義、慘遭十族之誅的明朝大臣
5.姚廣孝——滿腹儒道、助燕奪位的釋家大臣
6.解縉——恃才傲物、賜死獄中的文臣
7.楊士奇——力佐四朝、功德卓著的內(nèi)閣大臣
8.鄭和——傳播文明、廣建友誼的和平使者
9.于謙——力挽狂瀾、遭誣棄市的忠臣
10.劉瑾——權(quán)擅天下、凌遲致死的太監(jiān)
11.王守仁——創(chuàng)立“心學(xué)”、用兵如神的儒將
12.夏言——迎合帝意、失寵被殺的首輔
13.嚴(yán)嵩——誤國亂政、惡貫滿盈的一代奸臣
14.戚繼光——蕩平倭寇、保家衛(wèi)國的民族英雄
15.俞大猷——熱血報國、淡泊功名的民族英雄
16.張居正——勵精圖治、死后蒙冤的改革家
17.海瑞——正直清廉、不畏權(quán)勢的“青天”
18.李贄——著書立說、割喉自殺的儒臣
19.葉向高——盡忠盡職、無力回天的宰輔
20.徐光啟——學(xué)貫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
21.魏忠賢——自閹入宮、惡貫滿盈的權(quán)宦
22.袁崇煥——威震遼東、凌遲屈死的英雄
23.史可法——以身殉國、血濺揚州的抗清名臣
24.鄭成功——忠貞抗清、收復(fù)臺灣的民族英雄
這二十四位大臣,他們是明朝不同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在交織著榮耀與恥辱、抗?fàn)幣c屈服、輝煌與衰落的歷史進程中,他們以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共同繪制了斑斕多彩、意蘊悠長的歷史畫卷。也有禍國殃民的罪大惡極之徒,但是他們已然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了,讓我們學(xué)習(xí)先賢的精神,摒棄那些奸臣的惡性,建設(shè)自己的精神家園。
太祖時期,著名文臣有:開國宰相,韓國公李善長.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大奸臣胡惟庸.第一謀士,誠意伯劉基.
著名武臣有:大元帥魏國公,中山王的徐達.第一前鋒大將,大將軍鄂國公,開平王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大將軍馮勝 、湯和、鄧愈、傅友德,沐英,李文忠,藍玉等等.
建文帝時期,著名的就那么幾個,主導(dǎo)削藩的文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盛庸、平安、和武將膿包李景隆.
成祖時期,文臣有靖難第一文臣和尚姚廣孝.明朝第一才子,主編《永樂大典》的謝縉.靖難起兵的大將張永,朱能、邱福.
1、孫承宗
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人。明末軍事家、教育家、學(xué)者和詩人。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lǐng)袖 。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xué)士等。
孫承宗遺留的軍事著作有《車營扣答合編》。這是他在督師薊遼,經(jīng)營遼西防務(wù)時,籌劃反攻遼東與其屬下討論軍事問題的記錄整理而成的。
全書共一百零八個問答,由《車營總說》、《車營百八扣》、《車營百八答》和《車營百八說》等四部分組成,通過問、答、說、圖等對車營編組方法、營陣布列、行軍作戰(zhàn)、后勤保障等問題,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說。在作戰(zhàn)指導(dǎo)思想上,很重視發(fā)揮火器的作用與各兵種的協(xié)同動作。
2、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wèi)軍籍 ,生于江陵縣,故而時人又稱之“張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歷時期的內(nèi)閣首輔,輔佐萬歷皇帝朱翊鈞開創(chuàng)了“萬歷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3、藍玉
藍玉,定遠人,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lǐng)。有膽有謀,勇敢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于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拜征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biāo)岳父,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 ,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
4、劉基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xiāng)人,故稱劉青田,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在依法治國方面劉基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劉基認為法治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有力保證,法律的制定要相對寬松,但是在執(zhí)行時一定要嚴(yán)格執(zhí)法,特別是對執(zhí)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劉基的法律思想在當(dāng)時的社會制度下,對打破中國古代“人治”傳統(tǒng),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觀、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發(fā)展的進步趨勢。
5、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人。明朝開國名將。勇猛敢戰(zhàn),這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并貫穿于歷次重大戰(zhàn)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孫承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居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藍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常遇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4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從平民到皇帝的劉秀,他殺過功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