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砟纤未髮㈨n世忠有哪些戰(zhàn)績?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宣和二年(1120)十月, 方臘率眾起義,自稱圣公,而后起義軍一度所向披靡,巔峰時期曾占領杭州,最后被朝廷鎮(zhèn)壓。在《水滸傳》中,方臘作為“四大寇”之一曾砍斷武松一只手臂,最后武松“單臂擒方臘”,將方臘生擒。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歷史上真正活捉方臘的韓世忠。
韓世忠字良臣,生于陜西省綏德縣,經(jīng)歷北宋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和南宋高宗趙構三朝。在重文輕武的宋朝,韓世忠是為數(shù)不多的從社會地位低微的士兵一路晉升到將軍,乃至樞密使的將領,而另一位可以跟他匹敵的則是同樣卓有成就的大將狄青。韓世忠十七歲入伍,先后參加了與西夏、遼、金的戰(zhàn)爭,因為作戰(zhàn)勇猛,屢次優(yōu)良戰(zhàn)績,被世人并同劉光世、張俊、岳飛稱為“中興四將”。
北宋徽宗趙佶時期,北宋的黑暗和腐朽達到了頂峰,宋徽宗雖然在書法上有所造詣,但在他的統(tǒng)治下的北宋卻一步步走向衰敗。宋徽宗寵信蔡京、王漏、童貫、李彥、梁師成、朱耐等人,這些人在當時被稱為“六賊”,他們在朝中培養(yǎng)親信黨羽,狼狽為奸。為了討好宋徽宗,在將宋神宗積累的家底揮霍一空后,他們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搜刮民脂民膏。當時有這樣一首童謠“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可見這些人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對百姓的壓榨之程度。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臘率眾起義,北宋時期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農(nóng)民起義就此拉開了序幕。隨后起義軍廢除了宋徽宗的年號,另立“永樂”為年號,干脆以當時的十一月為“永樂元年”正月,還一并確立的太子和丞相。當時的百姓安于太平,不識兵革,聽到金鼓聲就束手聽命,加上起義軍的蠱惑,不到十天時間起義軍就發(fā)展到數(shù)萬人。十一月打下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克衢州,北占新城、桐廬、富陽各縣,兵峰直逼杭州,杭州郡守棄城而逃,將杭州城拱手送給了起義軍。
杭州是宋王朝在東南的重鎮(zhèn),它的得失不僅關系著兩浙的局面,更牽動著宋王朝在東南的統(tǒng)治。占領杭州后,起義軍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一度造成了“東南大震”,“聲搖京師”的局面。宋徽宗驚恐之余先后七次招安,企圖用招撫的方式平定此次起義。被方臘數(shù)次拒絕后,宋徽宗召回了準備根據(jù)“海上之盟”與金聯(lián)合滅遼的重兵,再加上守衛(wèi)京城的禁軍,十五萬人日夜兼程南下鎮(zhèn)壓方臘的起義。
《宋會要輯稿》這樣記載:“徽宗宣和二年十一月,睦州青溪縣妖賊方臘據(jù)幫源洞僧號改元,妄稱妖幻,招聚兇黨,分道剽劫,本路將蔡遵、顏坦以兵五千死之,勢愈猖撅?!蝗?,詔童貫為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為制置使,王稟為統(tǒng)制,將兵討之。”時年三十三歲的韓世忠就是其中的一員,當時他是王稟的裨將,跟隨童貫一同南下參加戰(zhàn)斗。
對于這段歷史,宋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瓡r有詔能得臘首者,授兩鎮(zhèn)節(jié)鉞。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賊深據(jù)巖屋為三窟,諸將繼至,莫知所入。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shù)里,搗其穴,格殺數(shù)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
也就是說在宋軍生擒方臘的戰(zhàn)斗中,是韓世忠身先士卒,根據(jù)當?shù)匕傩盏闹敢?,找到了方臘藏身的地點。又以一當十格殺了數(shù)十人,最終活捉方臘,但功勞卻被等在一旁的大將辛興宗搶去,辛興宗也因此受到了獎賞,這段歷史在《宋史》和《忠武王碑》等史書中都有記載。當時韓世忠的上司王稟也沒有站出來為韓世忠說話,還是另一個叫楊惟忠的將領為韓世忠向朝廷申訴,才拿回獎賞。
有人將宋朝的武將分為四類,分別是武將世家、軍班行伍、潛邸親隨和外戚官員。出身農(nóng)民家庭的韓世忠是典型的“軍班行伍”出身的武將,年輕時雖然作戰(zhàn)勇猛,但功勞不免被人忽視和搶占。由士兵崛起成為將軍之后,在以求和為生存手段的南宋,韓世忠是最堅決的主戰(zhàn)派。黃天蕩之戰(zhàn)、大儀鎮(zhèn)之戰(zhàn),韓世忠在抗金戰(zhàn)爭中的一次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南宋百姓的斗志。用《宋史》韓世忠本傳中的一句話結尾:“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故事早已流傳,大家在贊譽武松勇武的同時又感嘆這位獨臂英雄,同時又為梁山與方臘“自相殘殺”而感到惋惜。其實,武松單臂擒方臘是影視劇所改的,《水滸傳》原著中擒獲方臘的人并不是武松。
原著中擒獲方臘的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方臘最后兵敗,逃到山林中,被魯智深撞見一杖打翻,將他捉住。這是原著的交代,而且之前五臺山的智真長老也給了他四句批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zhí),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逢夏而擒是說魯智深擒獲了方臘手下的將領夏侯成,遇臘而執(zhí)便是說擒方臘。所以,原著中捉獲方臘的是魯智深!
但是這也只是小說家之言,歷史上真正捉獲方臘的人既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韓世忠!據(jù)《宋史·韓世忠卷》所載:“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shù)里,搗其穴,格殺數(shù)十人,擒臘以出。”宋史上記載得很明白了,方臘是韓世忠捉獲的,只不過此時韓世忠可不是抗金名將,而是一名裨將(副將),因為此時距金兵入侵還有五年左右的時間。
如果按歷史說是韓世忠,即便按小說也是魯智深,但是為什么影視劇都改成了武松呢?大概是因為魯智深這樣捉獲方臘顯得太平淡了,為了增加看點,所以改成武松,恰好武松又斷了一臂,于是就安排了單臂擒方臘。這樣效果更好,所以電視劇上關于這個故事,每個作品都是將武松單臂擒方臘演的淋漓盡致!
只是這樣一來,韓世忠的功勞被被人給領取了,但好在大家對韓世忠還是很敬佩的!武松雖然“冒領了”韓世忠和魯智深的功績,但是好在武松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英雄,這一功績送給武松,也絕對對得起武松!
中興四將是指宋室南渡之后,朝中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戰(zhàn)功最為卓著,他們在抵抗金兵、保證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被譽為“中興四將”。
據(jù)史書記載,劉光世一貫畏懼金軍,一有詔令讓他到前線,他就設法退避。由于他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反而投靠他,他的部隊在當時人數(shù)眾多,成為高宗依靠的主力部隊之一,他死后被追封鄜王。由于名聲不好,在“中興四將”的另一種說法中,劉光世被名將劉锜替代。
韓世忠,18歲就應募入鄉(xiāng)兵。北宋末年方臘起義,他曾率人擒獲方臘,此后在北宋末及南宋初的抗金戰(zhàn)斗中,逐漸升為高級將領。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后,韓世忠曾責問秦檜:“‘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他臨終前對岳飛被奸相秦檜害死之事仍然念念不忘,后被追封為蘄王。
張俊,16歲入鄉(xiāng)兵,從一名普通的弓箭手逐漸成長為高級軍官。南宋初年,金軍不斷大舉南下,高宗時常倉皇出逃。張俊多次率部將頑強抵御,功績卓著。后來張俊協(xié)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與秦檜合謀制造岳飛謀反的冤獄,死后被追封為循王。
岳飛,北宋末入行伍,南宋初經(jīng)過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他是“中興四將”中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jié)的高級將領。岳飛指揮郾城、朱仙鎮(zhèn)大捷后,宋軍逐漸掌握戰(zhàn)爭主動權,一路追擊金軍,而正當岳飛大獲全勝,宋朝原首都開封收復在即時,宋高宗、秦檜卻要岳飛班師回朝。據(jù)說金軍主帥宗弼在給秦檜的信中要求必須殺岳飛然后才能議和。這個條件可能真有其事,也可能是秦檜編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決心殺岳飛。結果一代名將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于大理寺獄,年僅39歲,死后被追謚為武穆,追封鄂王。
方臘是真實存在的,方臘起義也是事實,規(guī)模挺大,攻占了東南大片地區(qū),包括江南第一大城市杭州。武松、魯智深不是真實歷史人物,擒方臘不可能。據(jù)正史記載,擒方臘的人選有三個。
官方給出的說法是辛興宗,當時韓世忠的上司。據(jù)說韓世忠擒得方臘以后,剛走到山下,上司辛興宗早已等候多時,說:“韓將軍干得好,留下方臘就可以走了。”這很容易理解,即便是韓世忠抓的,辛興宗也可以說是他抓的。
還有一個競爭者是折可存,楊家將折老太君一族后人,出身名將家族。折可存的墓志里說:“奮然先登,士皆用命,臘賊就擒,遷武節(jié)大夫。”保守估計,折可存的部隊參加了平滅方臘之戰(zhàn),但并不能證明他的部隊擒得方臘。折可存作為高級軍官,親自冒險搏殺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最可信的就是韓世忠親手擒得方臘。《宋史》中記載:“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shù)里,搗其穴,格殺數(shù)十人,禽臘以出?!边@是正史,寫的場景又非常真實,韓世忠當時是一裨將,沖殺在前是職責所在,親手擒得方臘合情合理。
結合韓世忠的個人風格,擒得方臘的可能性很大。兩宋之交的名將里,韓世忠出身最低,18歲當兵,身材雄偉,勇冠三軍。入伍后,宋夏戰(zhàn)爭暴發(fā),第一戰(zhàn)是進攻銀州,一個人沖上城頭,斬關殺將,把敵將人頭扔出城外,宋軍一擁而入。第二戰(zhàn)是奉命去蒿平嶺解圍,他完成任務按說就得撤退,這時大批敵軍開過來,韓世忠以極少兵力擊敗敵人,問俘虜說,那個騎兵很厲害,是誰?俘虜說是西夏駙馬。韓世忠單人單騎,一刀砍倒駙馬。
韓世忠是將軍中的異類,他總是表演個人英雄主義。全國兵馬大元帥童貫,要論功行賞的時候,看了韓世忠的履歷,根本就不相信。這樣一個人,發(fā)現(xiàn)了方臘的巢穴,殺了幾十人,擒得方臘,才是合理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5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