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東周和西周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壽命最長?
不少人會說是漢朝,其實在嚴格意義上,漢朝并不是最長壽命的朝代,從西漢建立到東漢滅亡,即使算著中間的新朝和玄漢,也僅僅只有425年。
而周朝的國祚整整有791年。
所以在朝代壽命的排行榜上,周朝該是穩(wěn)坐第一,即便是算上有爭議的夏商兩朝,周朝依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壽命王。
因為周朝的國祚太長,為了方便后世研究,歷史上又習慣把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
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fā)建立周朝算起,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攻破國都鎬京所殺結(jié)束,歷時275年,這段時期史稱“西周”。
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把都城從殘破的鎬京遷到洛邑起,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去世結(jié)束,歷時515年,這段時期史稱“東周”。
東周的起點也是春秋的起點,但是東周的終點卻不是戰(zhàn)國的終點,因為戰(zhàn)國的終結(jié)是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為標志的。
這也就是說,東周是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的,但是春秋戰(zhàn)國又不完全屬于東周,最起碼在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21年,這35年是單單屬于戰(zhàn)國時期的。
這么一說是不是感覺東周和西周其實很好理解的,那東周國和西周國又是怎么回事呢,他們又該怎么區(qū)分,這兩國為何又紛爭不斷呢?
我們接著來看。
西周國和東周國。
周朝為了鞏固社稷,分封了很多諸侯國,目的也很明顯,是讓他們來鞏固周王室統(tǒng)治的,所以在周朝的特色就是國家林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有數(shù)百個之多,而周王室充當?shù)慕巧翘煜鹿仓鳌?/p>
而在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中,有兩個國家很獨特,因為他們兩個分封之后,還是用的“周”,為了和周王室區(qū)分開來,所以只能用不同的稱呼來稱呼他們,所以周王室又被稱為宗周或者成周,而被分封的兩個諸侯國,則習慣稱之為東周和西周國。
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王畿之地,是為西周桓公,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位于王城的西周小國,經(jīng)過這次分封,周天子的所管轄的土地基本全部被分封完畢了,想想也是,連王城都分封出去讓宗族成員辦公了,周天子也僅只剩下洛邑這座城周圍方圓不過200里的土地。
公元前367年,西周國的威公姬灶去世了,其子姬朝承襲公位,但是此時威公的小兒子姬根在趙國和韓國的支持下,在鞏邑之地獨立了,于是由建立起了另外一個小國,也就是東周國,姬根也被成為東周惠公。
自此,在諸侯林立的東周時代,洛陽周邊巴掌大的地區(qū)卻出現(xiàn)了三周并立的局面,即周天子的宗周或成周,都城在洛邑,西周國,都城在王城,東周國,都城在鞏邑。
西周國和東周國的紛爭。
既然東周國和西周國并立,還是兩個相隔不遠的地方建立起的政權(quán),這也就導致了這兩個小國之間也有有紛爭,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小國之間發(fā)生的事。
東周與西周戰(zhàn)。
東周國和西周國雖然都是不大,但是脾氣卻都不小,一言不合那就只有打仗,有一次東周國和西周國就打起了仗,而西周國就向韓國發(fā)起了救援請求,韓襄王一聽,覺得有利可圖,就想著出兵救援西周國,東周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于是就派人向韓王進行了“攻心”:
西周者,故天子之國也,多名器重寶,案兵而勿出,可以德東周,西周之寶可盡矣?!稇?zhàn)國策·東周策》
意思是說,西周是過去周天子的國都,那里的器皿和寶物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韓國按兵不動,不僅可以使東周國感激,同時西周國的寶物也都能被韓國占有。
東周與西周爭。
隨著東周國和西周國之間的沖突不斷升級,西周國就決定與楚國和韓國聯(lián)合,來削弱東周國的勢力,而東周的一位大臣就對東周公說,讓東周國提前聯(lián)絡這兩個大國,并且向這兩個國家說,想要得到西周的寶物,就只能督促東周國進攻西周國。即:
西周寶出,是我為楚、韓取寶以德之也,西周弱矣?!稇?zhàn)國策·東周策》
意思是說,東周國對西周國制造了壓力,那么西周國的寶物就會被送出來,這就等同于東周國為楚、韓爭得了西周國寶物,從而讓這兩個大國對東周國感恩戴德,這樣西周自然就被削弱了。
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
東周國在西周國的東邊,而處于水源上游的西周國,總是想著法來難為東周國,比如說東周國想要種植水稻,西周國就毫不猶豫截斷了水源,讓東周國無能為力。
而最終在一位叫做蘇子的謀士勸說下,西周國放了水,但是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東周稱心如意,而是想要放水毀壞東周的莊稼,等到東周國種植了水稻之后,在斷他們的水,最終達到“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的目的。
所以從這些紛爭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西周國和東周國之間的紛爭,是在爭奪“周”的主導權(quán),西周國想讓東周國屈服,而東周國也想讓西周國衰落,紛爭的核心是在爭奪“權(quán)和利”。
東周國和西周國的紛爭,也是那個時代的天下諸侯戰(zhàn)爭的縮影,連兩個親兄弟之間都可以打成這樣,更別說周王室分封的其他諸侯國了。
說到這不少人就會有個疑問,這兩個小國紛爭不斷,那么周天子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周政權(quán)的全部覆滅。
在東周國和西周國沖突不斷的時候,周天子的地位更是悲催,因為他們爭來爭去都是想著削弱對方而取得對方的土地,周天子有心阻止也無力辦到,因為周天子要人沒人要地沒地,任何勢力都不買他的賬。
在公元前315年,作為周天子的周赧王,在東周國和西周國的雙重壓力下,在都城洛邑也待不下去了,于是他就搬到了西周國居住,這樣一來西周國和周天子就合二為一,不過周天子即便是搬到了西周的都城,他依然還是只有天子之名。
公元前256年,秦國向西周國發(fā)起了進攻,西周文公姬咎毫不猶豫就投降了,于是西周國滅亡,而在這一年,作為周天子的周赧王也去世了,宗周政權(quán)也徹底覆滅,東周時代也因為周赧王的死畫上了句號,不過此時的東周國還存在著。
公元前249年,秦相呂不韋為了增加自己在秦國的話語權(quán),帶兵進攻東周國,東周靖公姬杰也毫不猶豫就投降了,東周國也迎來了滅亡。
東周國的滅亡,標志著周武王姬發(fā)建立的姬周政權(quán)已經(jīng)全部覆滅,而在這時,天下林立的諸侯也已經(jīng)消失地七七八八,而剩下了韓、趙、魏、楚、燕、齊也愈發(fā)衰弱了,而秦國逐一攻滅六國的戰(zhàn)爭也正式提上了日程,最終在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tǒng)一華夏,成就了不世之功。
參考文獻:《史記》、《戰(zhàn)國策》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7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