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硭抉R遹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司馬炎的這個孫子,叫做司馬遹(yù),又稱愍懷太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司馬炎之所以傳位給白癡兒子司馬衷,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馬衷有司馬遹這樣一個好兒子。
司馬遹在五六歲時,就表現(xiàn)出驚人的聰慧,比如有一次宮中晚上失火,司馬炎登樓遠望,身旁的司馬遹趕緊拽著司馬炎的衣襟到暗處,司馬炎好奇地詢問他原因,司馬遹回答說:“夜晚倉卒之間,應(yīng)該防備非常變故,不應(yīng)讓火光照見陛下。”
類似的行為非常多,所以司馬炎面對這樣一個聰慧的孫子,曾毫不遮掩地對一個臣子說,帝國的未來就在這個孩子手中。甚至而言,司馬炎還曾說過,看著這個孫子,我總會想起我的爺司馬懿,因為他們實在太像了。
一個人夸自己的孫子,竟然說他像自己的爺爺,而且他的爺爺還是一個舉世公認的大牛人,我們大約可以想象,司馬炎對這位司馬遹的期許之情。
不僅如此,司馬炎還給這位孫子配備了龐大的軍政資源,比如司馬遹直屬的軍事力量,有四個衛(wèi)率,約一萬多人,是東宮太子司馬衷直屬軍事力量的二倍。
按照司馬炎的構(gòu)想,只要他能夠夠活到60歲,司馬遹就滿18歲,這樣司馬遹就會成為帝國最重要的實權(quán)派人物,沒有之一。到時即便白癡司馬衷智力有問題,也不會影響帝國的正常運行,因為司馬遹作為帝國太子,又是帝國最大的實權(quán)人物,他完全可以代替他爹治理國家。
甚至而言,成年后的司馬遹想提前取代自己的父親司馬衷,這對于司馬炎而言,也沒有什么。因為,處于司馬炎的角度,這無非是自己聰慧的太孫,取代自己智力有問題的太子,提前當(dāng)皇帝而已,這有什么問題嗎?
但可惜的是,司馬炎在54歲時就去世,那一年司馬遹才12歲。在這種背景下,司馬遹雖然擁有龐大的軍政資源,也是帝國名義上的二號人物,更是帝國最重要的實權(quán)派人物,問題是,因為司馬遹還未成年,他的父親又無法照顧他,所以他只能在嫡母賈后的陰影下生活。
于是乎,司馬遹突然在一夜之間完全變成為另外一個人。換句話說,原先的司馬遹,那是聰慧伶俐,英明果決,而之后的司馬遹,變得奢侈殘暴、紈绔放浪,整日沉迷于游樂,以至于大臣們都感嘆,那個天才少年不復(fù)存在了。
那么,司馬遹的這個轉(zhuǎn)變,究竟是自己真的變得墮落,還是政治上的韜光養(yǎng)晦,我們已經(jīng)無從得知。因為在不久之后,這位司馬遹就被賈后給毒死了,所以一切都變得無法確切證明。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很明確,那就是賈后一直視司馬遹為眼中釘肉中刺。 因為,司馬遹并不是賈后的親生兒子,而賈后又一直想獨攬后宮大權(quán),所以這位司馬遹,就成為賈后最大的政治對手。事實上,如果不是早年司馬炎的庇護,司馬遹和他的母親恐怕早就被賈后給害死。
后來,司馬炎給司馬遹配備了大量大軍政資源,就更讓賈后不滿,因為這樣的司馬遹一旦成長起來,賈后必然會喪失專權(quán)的資格。
也正因為雙方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司馬遹在失去爺爺司馬炎的庇護后,自己老爸因為弱智又無法照顧自己,所以只能從此看賈后的臉色過日子,所以整個人就完全變了樣。
如果從這方面來解讀,司馬遹性格的轉(zhuǎn)變,更應(yīng)該是政治上的韜光養(yǎng)晦,讓賈后覺得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不會對賈后權(quán)力造成威脅。
事實上,從司馬遹后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絕對是一個有大智慧和大勇氣的人,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確實有司馬懿的風(fēng)范:能忍。
因為,以司馬遹所擁有的軍政力量,即便他是一個未成年人,但只要他想殺賈后,那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此,在司馬遹和賈后矛盾激化時,東宮的高級將領(lǐng)就曾說過,以東宮的軍事實力,只要先下手為強,想滅賈后,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甚至而言,禁軍的高級將領(lǐng)趙俊曾都勸司馬遹先下手為強,并表示帝國的禁軍愿意站太子這邊,但是呢,司馬遹卻沒有這樣做。表明上看,這是因為司馬遹軟弱無能,但其實呢,是因為這場權(quán)力爭奪,是一場標(biāo)準(zhǔn)的群體博弈。
換句話說,司馬遹想殺掉賈后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問題是,司馬遹一旦殺掉賈后,就會承擔(dān)弒母的罪名。到時帝國其他的軍政大佬、還有各個諸侯王,紛紛以此為借口來討伐司馬遹,關(guān)鍵是司馬遹又還是個未成年,這樣他靠什么來應(yīng)對呢?
相反,司馬遹只要熬到18歲,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從賈后手里將權(quán)力接回來。因為,司馬衷是弱智,但他的兒子司馬遹卻是正常人,在司馬遹年幼的時候。作為司馬衷的妻子,賈后代替白癡司馬衷行使大權(quán)自然是應(yīng)該的。
問題是,等到司馬衷的兒子成年后,這份權(quán)力自然要交回給司馬衷的兒子,更何況人家本身就是帝國未來的儲君。更重要的是,等到司馬遹成年后,如果賈后仍然不肯歸還大權(quán),那司馬遹作為帝國的儲君,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對賈后采取行動,別人也無法說三道四。
而且,基于司馬遹的角度來思考,賈后是絕不敢殺害自己,因為司馬家族所擁有的軍政權(quán)力太過龐大,賈后一旦背負這樣一個弒殺儲君的罪名,那絕對是沒有活路的。因為,到時地方上的眾多司馬藩王,以此為借口殺入京城,賈后又靠什么來阻擋。
從這層意義上說,司馬遹明明擁有強大的實力,但面對賈后的一逼再逼,甚至是死亡威脅時,卻一直沒有輕舉妄動,這絕對是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氣。因為,換做一般人處在司馬遹的位置上,難免會心生出先下手為強的念頭。
但可惜的是,司馬遹遇到了一個豬一樣的對手,所以他的各種隱忍和退讓,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被殺害的結(jié)局。當(dāng)然,賈后在殺掉司馬遹后,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因為眾多司馬藩王,很快就以此為借口殺入京城,最后賈后的全族人,都被拉到刑場砍了腦袋。
臨死之前,賈后流著淚悔恨:“我作為皇帝的妻子,卻伙同別人謀劃丈夫的兒子,這不是害自己么?”
晉惠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正是因為他的愚蠢,賈南豐皇后才有機會獨攬朝政,給皇位帶來了麻煩和混亂。司馬衷的愚蠢是眾所周知的。著名的?你為什么不吃肉末?出自司馬衷,之口,這充分證明了司馬衷在一定程度上是愚蠢的。換句話說,有一次一個宮女伺候司馬衷吃飯,看到太子浪費糧食,就說:?殿下,這是荒年,好多人都吃不上飯。?
司馬衷一臉驚訝,問宮人:?沒有食物吃的時候,他們?yōu)槭裁床缓热鉁?司馬衷是武帝顏和的兒子。顏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他是一個有血性和智慧的皇帝,能征善戰(zhàn),治理國家。可是顏為什么要把辛苦了幾代的傳給一個傻兒子呢?雖然司馬有很多兒子,但楊艷女王只有三個兒子,也就是說,司馬只有三個兒子:司馬鐵路、司馬衷和司馬柬埔塞。司馬死得早,所以司馬衷成了司馬炎的長子。
當(dāng)然,一個強大的皇帝并不一定要立長子,但對于西王朝來說,有兩個原因使顏不得不考慮長子的繼承問題:在的封建君主制的繼承往往誘導(dǎo)皇帝在兄弟姐妹的面具下有許多子侄。先不說太平間,爭甲的人間悲劇。這些人是血親,但在絕對的權(quán)力面前,他們表現(xiàn)出了極其邪惡和貪婪的人性。正如李世民砍下了自己兄弟的頭,趙光義被懷疑為了獲得權(quán)力而毒死了自己的侄子。
這些故事充斥著報紙。都是因為皇室子弟認國家為自己的私有財富。更惡心的是,被最好的老師教育出來的王子,為了獲得權(quán)力,不得不在一些傳世的規(guī)則中書寫自己的繼承人地位神話,危害后代。對嚴(yán)本人來說,必須堅持長子繼承制。父親是趙,而趙則是繼承了哥哥的衣缽常說,大位會給了司馬分部一脈,他曾考慮把太子的位置傳給司馬攸,后者被領(lǐng)養(yǎng)到司馬Division,其實是自己的兒子。最終即位,是因為和沖等人在面前堅持要挺立趙?,F(xiàn)在如果不遵循長子繼承制,那么,不就否定了自己作為皇帝的合法性嗎?而且,西晉,建立后,司馬司也被尊為皇帝。因此,如果長子繼承制被否定,司馬攸有很大的潛在威脅。
因為司馬衷的父親,也就是晉武帝司馬炎希望自己的孫子也就是司馬衷兒子司馬遹做皇帝,所以也就讓司馬衷國君,好將來傳位于孫子。傻人有傻福,司馬衷這樣的笨蛋才做得了皇帝。
司馬遹從小就和自己的爺爺司馬炎形影不離,又非常的聰慧。雖然年幼,卻是在司馬炎諸多的子孫當(dāng)中是最出色的。為長遠計,雖然小孫子有一個白癡一樣的父親,晉武帝仍然希望將來自己疼愛的小孫子能夠繼承大統(tǒng)。
司馬衷這個人白癡在哪里呢?當(dāng)時民間發(fā)生了饑荒,很多百姓沒有糧食,靠剝樹皮,挖草根茍活。司馬衷聽說后,竟然問周圍的人:這些百姓沒有糧食,為什么不吃肉粥呢?這就是典故?何不食肉糜?的來歷。從小衣食無憂,他并不懂得民間疾苦,所以會說出這樣可笑昏聵的話來。
像司馬衷這樣的人成為一國之君,無異于是一場災(zāi)難。不過為了自己的孫子將來長大后能夠繼承皇位,司馬炎仍然決定傳位于司馬衷,也就是后來的晉惠帝。
除了為自己的小孫子考慮,另一方面,司馬衷作為司馬炎法理上的嫡子,傳位于他,能夠在制度上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古人非常講究長幼尊卑,名正言順。廢長立幼往往會導(dǎo)致整個家族的內(nèi)斗,引起禍端,乃至于讓家族覆滅,這方面的因素也是司馬炎所考慮的。
基于以上兩點原因,愚笨的司馬衷成為了國君。
為了自己死后司馬衷能坐穩(wěn)帝位,司馬炎留下了一大批忠臣良將輔佐他。有了這些,就沒什么擔(dān)心了。至于出現(xiàn)賈南風(fēng)這樣千百年一遇的奇葩,也算是司馬氏家族倒血霉。賈南風(fēng)是司馬衷的皇后,非常聰明,又非常狠毒,同時還具有強烈的權(quán)利欲。
賈南風(fēng)不但害死了司馬炎疼愛的孫兒司馬遹,還由此引起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后,五胡亂華,生靈涂炭,最終導(dǎo)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梢赃@樣說,西晉的滅亡完全是因為司馬炎一己私心,讓晉惠帝司馬衷做國君所導(dǎo)致的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帝王都不會允許賈南風(fēng)這樣的人興風(fēng)作浪,只有空前絕后的傻子君主司馬衷才回。
司馬衷的?何不食肉糜??千古名問,讓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傻子皇帝的代名詞,但我認為,這句話并不能完全說明他就是個傻子,某種程度上和?先定個小目標(biāo),比如掙它一個億?是一個意思,都是站在高處久了,不知道底層疾苦鬧得笑話。
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二兒子,算下來,應(yīng)該是司馬懿的曾孫。其實司馬炎也看出來自己這個兒子有點不靈光,但隔輩兒親,司馬衷有個兒子叫司馬遹,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所以司馬衷算是沾了點兒子的光,成了皇帝。
實際上,司馬炎的眼光也不咋地,這個司馬遹長大后貪玩厭學(xué),胡作非為的事情做了不少,最后被八王之亂時的司馬倫等人給宰了,這是后話。
司馬衷做了皇帝以后,基本上就沒有當(dāng)過政。由于過于木訥呆滯,所以最開始由太傅楊駿輔政,皇后賈南風(fēng)殺楊駿,獨攬大權(quán)。
接下來便是八王之亂,先是被叔祖父趙王司馬倫奪了帝位,被封為太上皇,然后齊王司馬冏和成都王司馬穎反司馬倫,群臣并起,誅殺司馬倫父子,司馬衷復(fù)位,但依舊在諸王之間輾轉(zhuǎn),始終逃不過傀儡的命運。
也許司馬衷腦子不靈光,但一件事卻表明其并非昏聵,八王之亂之初,司馬倫的兵馬入城,護佑皇宮的軍隊被擊潰,群臣四散而逃,只有侍中稽紹留下護駕。
亂軍射箭雨入皇宮,稽紹用身體保護司馬衷,被亂箭射死,鮮血濺了司馬衷一身。
當(dāng)亂事平定后,宮人為驚魂未定的司馬衷更換衣服,準(zhǔn)備把他身上的血跡洗干凈,但司馬衷說:
?稽侍中血,勿浣之。?
意思就是說,這是忠臣稽紹的鮮血,不要洗去。
一個?何不食肉糜?而聞名于世的傻皇帝,能說出這種深情的話語,說明他殺的并不通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1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沒有洗頭水,古人洗頭都用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