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薄拔崦谖餆o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我有類似疑問,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究竟哪個會最終勝出?
尚方寶劍作為皇權(quán)至上的象征,是中國古代集權(quán)政治的產(chǎn)物。明朝劉伯溫詩云:“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奸贓?!彼^“上斬昏君,下斬佞臣”,也是平民百姓對公平正義的一種精神寄托。
河南曾出土了一把寶劍,刻有“救賜兵部尚書”“先新后奏”的金字,坐實了歷史上確有“尚方寶劍”物證,并非文學(xué)作品“八賢王”之類人物的杜撰道具。
所謂“免死金牌”,官方正規(guī)說法是“丹書鐵券”或“丹書鐵契”,實用功效自然是犯罪可以免死,其稱謂和形式最早發(fā)明于漢朝劉邦,僅作為褒獎用,沒有免死作用,到了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它才始具“免死金牌”的意味。目前鐵券傳世的僅有四例,極為稀少。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都是皇帝賜給功臣的獎勵。元朝關(guān)漢卿名劇《竇娥冤》中竇娥有句哭訴唱詞:“枉自有勢劍金牌,把俺這屈死三年的腐骨骸,怎脫離無邊苦海?!边@里的“勢劍金牌”,分別是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的別稱。
我們不禁發(fā)問,如果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怎么辦?類似“最利的矛”遇到“最硬的盾”, 不可同世而立,“弗能應(yīng)也”。我讀書不多,反正我沒在歷史文獻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成的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第五十二回中,小旋風(fēng)柴進與殷天錫有段涉及免死金牌的別有意味對話。
柴進說:“我家也是龍子龍孫,放著先朝的丹書鐵券,誰敢不敬?”殷天錫接著說:“便有丹書鐵券,我也不怕!左右,與我打這廝!”
此時此刻,免死金牌形同虛設(shè),一文不值。
“尚方寶劍”皇帝御賜,有天子親臨的意味,可以先斬后奏;但“免死金牌”也是皇帝親批,可免皇帝定下的死罪,難道“兩者相遇勇者勝”?具體個案恐怕各找各媽,我是無能為力,猜不出個所以然來,還望各位賜教。
但如果最終由皇帝定奪,我倒是可以一言九鼎,那就是“君要臣死臣即死,君要臣活臣便活”……
理論上說不可以,因為免死金牌是免死的,而尚方寶劍就代表皇上,皇帝也不可以殺他。
可實際是免死金牌根本沒用,比如朱元璋賜過一些免死金牌給開國元勛,后來這些人都被他一個個的搞死了。
也就是說皇上最大,如果是皇上受益尚方寶劍的人去砍免死金牌的人就可以。
如果皇上站在免死金牌后面,那就不能砍。
都一樣。
尚方劍是指中國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劍,在漢代稱“尚方斬馬劍”,至明代稱尚方劍,即皇帝御用的寶劍,持有尚方寶劍的大臣,具有先斬后奏等代表皇權(quán)的權(quán)力。在戲劇、小說中以及民間一般俗稱其為“尚方寶劍”。成語尚方比喻上級特許的權(quán)力。
尚方(也作上方):掌管制造供應(yīng)御用器物的官署,秦已有之,漢負盛名。尚方寶劍 即皇帝御用的寶劍。持有皇帝所賜尚方寶劍的大臣,具有先斬后奏的權(quán)力。中國古代非常重視禮法,由于尚方制劍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這種寶劍從產(chǎn)生之初就被賦予了皇權(quán)和特權(quán)。
尚方寶劍反映的是一種人治觀念,見寶劍如見天子,它是中國古代皇權(quán)的象征,明朝萬歷年后,它的出現(xiàn)更為頻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2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