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變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眾所周知,秦始皇長子扶蘇一直以來都是被大家惋惜的對象,因為他性格仁厚,且被認為是秦始皇的繼承人,卻在秦始皇死后,被胡亥趙高一行人矯詔搶走了皇位,并且賜死。
而胡亥坐上皇位之后,昏庸無道,與趙高一起將天下治理得混亂不堪。最終不堪重負的百姓們紛紛揭竿而起,秦朝便在這浩大的農(nóng)民起義大潮中覆滅了。甚至有人可惜,如果當初是扶蘇繼位,或許秦朝就不會亡。
但是,這一切的猜想的依據(jù),僅僅就只是《史記》一家之言。當然,不是說《史記》不權(quán)威,只是在關(guān)于這段歷史的記載中,司馬遷更多的只是像在講故事,并沒有依據(jù)。因為“沙丘之變”既然是密謀,司馬遷又是如何知曉趙高他們是矯詔呢?
所以,這僅僅只是司馬遷的一個猜測而已。而同樣,趙高胡亥等人沒有矯詔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比如在前些年出土的北大竹簡《趙正書》一篇中,關(guān)于沙丘之變的記載,就和《史記》大相徑庭。按照里面的記載,傳位于胡亥,是經(jīng)過秦始皇首肯的,所以并不存在矯詔篡位一說。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后。”王曰:“可。”——《趙正書》
當然,《趙正書》同樣是孤證,并沒有更多的史料佐證這樣的觀點,所以我們并不能以此去推翻司馬遷的論點。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按照這個觀點,去提出質(zhì)疑,并加以論證。而無論是邏輯層面還是史料依據(jù),都可以說明秦始皇當年選擇的繼承人是胡亥而不是扶蘇。
如果細讀歷史上關(guān)于扶蘇的記載,其實你可以發(fā)現(xiàn),秦始皇不選他做繼承人,其實是符合邏輯的。
首先,扶蘇雖然身為長子,但是并沒有任何史料能證明他是嫡子,因為歷史上并沒有秦始皇立后的記載。況且,秦國也沒有所謂嫡長子繼位的傳統(tǒng),所以,嫡長子繼位這一條其實行不通。其次,從扶蘇的名字來看,他似乎并不是秦始皇中意的繼承人。
扶蘇一詞,出自《詩經(jīng)》: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p>
按照《詩經(jīng)》注解,這個“扶蘇”其實就是灌木叢的意思。
“扶蘇、扶胥,小木也?!薄睹娮⑹琛?/p>
你很難想象,初為人父的秦始皇,居然會給兒子取這樣一個名字,這么也該是喬松這樣的大樹啊。而且如果結(jié)合整首詩你會發(fā)現(xiàn),其表達的是所見非人這么一個意思,這很可能是在意指扶蘇并不該來到這個世上。
至于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扶蘇的母親。雖然歷史上并沒有關(guān)于扶蘇母親的確切記載,但依據(jù)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可以推斷,扶蘇的母親應(yīng)該是楚國人。
首先秦楚聯(lián)姻,由來已久,秦始皇的后宮有楚國公主并不奇怪。而且扶蘇在楚地的聲望頗高,當初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就是打著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p>
打項燕的旗號可以理解,畢竟都是楚國人,但扯起公子扶蘇的大旗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歷史上,楚國為秦國所滅,所以楚人對秦國本就有仇怨。他們?yōu)楹我ゴ蹬跻粋€秦國的公子呢?除非扶蘇有著楚國血脈,得到了楚國人的認同。
而這就意味著,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而從扶蘇的長子身份來看,其出生時,秦始皇應(yīng)該還沒有稱帝,甚至于還沒有親政。
所以,他母親應(yīng)該是秦國和楚國政治聯(lián)姻的犧牲者。同樣,沒有親政的秦始皇,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婚姻,在華陽太后或者呂不韋的主持下,與扶蘇的母親結(jié)合。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秦始皇或許是不喜歡這位楚國女子,進而也就連帶著討厭扶蘇,這才給他取了這樣一個名字。
當然,僅從名字角度來解讀秦始皇對扶蘇的態(tài)度,未免有些片面。所以,我們還需要更有力的論據(jù)。而扶蘇被派往長城監(jiān)軍,其實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jù)。
按照《史記》記載,扶蘇因為與秦始皇政見不合,數(shù)次上諫的緣故,被派往上郡監(jiān)軍。
長子扶蘇以數(shù)直諫上,上使監(jiān)兵上郡,蒙恬為將。
許多人將其認為是秦始皇對于扶蘇的磨練,有意幫助其積累軍功,并與蒙恬這樣的未來將星搞好關(guān)系。
但請注意,扶蘇是去“監(jiān)軍”,而不是領(lǐng)兵。所謂監(jiān)軍的任務(wù),并不是打仗。他是需要監(jiān)督蒙恬,所以二人的關(guān)系其實是處在一個對立面。扶蘇在監(jiān)視蒙恬的同時,蒙恬也在監(jiān)視他。
再者,如果扶蘇是秦始皇理想的繼承人,他磨練的地方應(yīng)該是朝堂之上,跟著秦始皇一切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并和咸陽的王公貴族們搞好關(guān)系。而不是去往邊疆,遠離政治中心。-相較之下,胡亥卻是一直跟在秦始皇身邊,所謂近水樓臺,就從二人所處的位置來看,胡亥是繼承人的可能性確實要大一點。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那就是扶蘇被派往邊疆,其實是秦始皇的有意疏遠,使其遠離政治中心,降低其影響力。為胡亥日后繼承皇位,做好鋪墊。
甚至于這也可以解釋,扶蘇當初接到秦始皇賜死詔書,為何沒有懷疑真假就自盡了。因為那確實是真的,扶蘇知道父親要殺他。
使者至,發(fā)書,扶蘇泣,入內(nèi)舍,欲自殺。
對于秦始皇來說,扶蘇雖然是他長子,但卻與他政見不同,還身有楚國血脈,而且聲望頗高。這樣一個人的存在,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他要將其發(fā)配邊疆,讓蒙恬看管。而秦始皇臨死前,傳位給胡亥,也考慮到了扶蘇的影響。當初自己在時,自然不必擔心遠在長城的扶蘇。但是如今自己不在了,年輕的胡亥繼位之后,能否壓制得了自己的哥哥呢?
當時秦始皇暴病得太過突然,根本來不及回到咸陽安排后事。那么扶蘇完全有可能再回到咸陽,聯(lián)合支持自己的勢力,爭奪皇位。那么,為了秦國的穩(wěn)固統(tǒng)治考慮,秦始皇只能是快刀斬亂麻,選擇了賜死扶蘇,以免除后顧之憂。而扶蘇接到這樣一則旨意,在并不知道秦始皇已經(jīng)駕崩的情況,自然是無法反抗,最終選擇了認命。
所以,我們據(jù)此得出結(jié)論,歷史上的沙丘之變其實并不存在,胡亥沒有密謀篡位,趙高也沒有矯詔殺扶蘇。
秦始皇死后胡亥繼承了皇位。
秦始皇遺詔是讓其長子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但是趙高聯(lián)合胡亥李斯等人串改遺照,賜死扶蘇,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
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quán)實際上落到了趙高手中。趙高陰謀得逞以后,開始對身邊的人下毒手。
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fā)覺趙高陰謀后,就上書告發(fā)趙高。秦二世胡亥不僅偏袒趙高,并且將李斯治罪,最后將李斯腰斬于咸陽。趙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擴展資料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奉始皇帝敕令,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法律。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游,要求跟隨著,秦始皇答應(yīng)了他。 ? 十一月,走到云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
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了病。始皇討厭說“死”這個字,群臣沒有敢說死的事情。 皇帝病得更厲害了,就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公子扶蘇說:“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 ? ”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東府令趙高兼掌印璽事務(wù)的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制造變故,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fā)布喪事消息。?
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辒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shù)牡胤?,就獻上飯食,百官像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鹿倬驮谵d涼車中降詔批簽。 ?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
趙高過去曾經(jīng)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里很喜歡他。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 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
接著繼續(xù)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尸體在辒涼車中發(fā)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里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鮑魚,讓人們分不清尸臭和魚臭。 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發(fā)布治喪的公告?;侍永^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長兄扶蘇。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蘇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蘇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zhàn)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
扶蘇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蘇賜劍自刎。蒙恬對扶蘇的行為不進行勸說,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扶蘇聽了詔書,流著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jīng)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蘇卻說:“父皇讓我死,還有什么可申訴的呢?”說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jù)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聽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陜西子長北)的監(jiān)獄里。
胡亥做了皇帝后,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毫無人性。
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yè)區(qū))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今陜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
他們?nèi)齻€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wěn),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關(guān)在了宮內(nèi)。
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后,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說:“宮廷中的禮節(jié),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guī)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yīng)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么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 ? ”
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yōu)槭裁幢欢ㄗ锾幩?,我只是奉命行事?!睂㈤側(cè)讼鄬Χ?,最后引劍自刎?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難逃厄運。
但逃走又會連累家人,于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胡亥,說愿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胡亥很高興,又賜給他十萬錢。
秦二世即位后,趙高掌實權(quán),實行殘暴的統(tǒng)治,終于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于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胡亥
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秦始皇很有可能是被胡亥趙高等人所害
秦始皇去世是在秦始皇巡游各地的時候。秦始皇在巡游的途中,帶了自己的小兒子胡亥,還有一些其他的臣子。在秦始皇死了之后,胡亥和趙高等人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獲得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在秦始皇去世期間,秦始皇身邊負責守衛(wèi)秦始皇的官員也被趙高調(diào)走了。因此很有可能秦始皇就是被胡亥和趙高所害。
一、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而亡。
秦始皇是秦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秦始皇把自己稱為始皇,就是希望秦朝能夠世世代代延續(xù)下去,但是非??上У氖窃谇厥蓟嗜ナ乐?,胡亥并沒有堅守住秦朝的江山。秦朝在胡亥在位期間就滅亡了。并且項羽還把秦朝的宮殿都給燒了,歷史上把項羽燒秦朝宮殿的事件稱為火燒阿房宮。
二、秦始皇去世后扶蘇自殺。
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胡亥和趙高不光在秦始皇的詔書上寫了胡亥繼位,而且也讓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殉葬。扶蘇是一個非常重視孝道的人,而且秦始皇并沒有把扶蘇立為太子,所以扶蘇在看到假的詔書之后,就選擇了殉葬。我覺得扶蘇完全可以不選擇殉葬,雖然在后人眼中可能會給扶蘇安上一個不孝的罪名,但是如果扶蘇當時不選擇殉葬,而是憑借自己手中的士兵跟胡亥較量一番的話,說不定最后秦朝就不會落到一個秦二世而亡的結(jié)果。
三、秦始皇的身體不夠好。
雖然說秦始皇的死跟趙高和胡亥等人有著非常強的關(guān)系,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否認,秦始皇的身體本來就不是特別的好。根據(jù)歷史資料的記載,秦始皇在他少年的時候,就經(jīng)常發(fā)病。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秦始皇可能是患有腦膜炎。而且秦始皇沉迷于長生不死,吃過很多的丹藥,所以身體素質(zhì)不太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3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