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七王之亂和八王之亂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過兩次親王與中央王朝的大規(guī)模對抗:一次是漢朝七王之亂,另一次則是西晉的八王之亂。
這兩次直接導致了全國大戰(zhàn)。
因此,后世千年朝廷都不對藩王權力大規(guī)模節(jié)制。
二者雖然同為藩王作亂,但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七王之亂被很快平定,而八王之亂則是直接導致西晉亡國。
這是為何呢?
首先,七國之亂是發(fā)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
漢景帝采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后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
這時吳王劉濞就聯(lián)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叛亂。
由于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nèi)被平定。
七王皆死。
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因此,七王之亂反而沒有使大漢亡國,反而使得大漢更深一步的加強了集權。
再來看看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fā)生于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fā)的內(nèi)亂,因皇后賈南風干政弄權所引發(fā)。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
實則最后參加的不止八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nèi)亂之一。
當時社會經(jīng)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
由此看來二者差距如此之大,究竟是為什么呢?
原因便是領導者不一樣,七王之亂是在漢景帝時期,而漢景帝此人十分冷血和強硬,因為本身就是晁錯積極幫他削藩,但是他卻為了讓七王出師無名,竟然腰斬晁錯,并斬其全家。
再者就是,七國進攻中央王朝時,被漢景帝親弟弟梁王劉武頑強抵抗,吳楚聯(lián)軍并力攻城,攻下梁國南面的棘壁。
梁王劉武向朝廷告急,而漢景帝居然用梁王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補給,然后伺機擊潰叛軍,如此一來就讓自己的親弟弟陷入險境。
可見其人夠陰夠狠。
而八王之亂的時候,領導可就不一樣了。
八王之亂,最先之所以爆發(fā),表面是因為賈南風禍亂朝廷,藩王們不滿。
實際上是因為藩王們看見皇帝是一個白癡,好欺負,想取而代之。
提出的口號也是清君側(cè)想要殺賈南風,但賈南風又是領導者,因此藩王們越打越熱火。
再者就是帶兵將領。
漢景帝時期平定七王之亂時期將領是周亞夫這等名將,而周亞夫此人堪比白起。
而八王之亂的背景是司馬氏剛剛篡權不久,處于人才凋零的狀況,加上忠于曹魏的名將們被司馬氏屠殺殆盡。
而司馬氏自身又無良將,故此缺乏良將,導致戰(zhàn)爭很難結束。
其三,便是準備不一樣。
平定七王之亂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削藩,因此中央王朝準備已久,包括兵馬、錢財、糧草軍械等。
而平定八王之亂純粹就是藩王的作亂。
藩王此時準備已久,但是中央王朝根本毫不知情,加上朝政昏暗,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又怎會是藩王們的對手?
因此,七國之亂最終平定,漢朝實力大增。
八王之亂所導致的混戰(zhàn),致使國家實力大損,從而引發(fā)了五胡亂華的黑暗時代。
漢是七國之亂,西晉是八王之亂西漢初期,劉姓諸侯王的勢力漸漸強大,一些有識之士深感擔憂,建議對這種勢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時候,賈誼就提出把大的諸侯國變成幾個小的,以削弱其面積及實力。景帝的時候,御史大夫晁錯又提出削藩的建議,即削奪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本暗劢邮芰诉@個建議,削去了楚王、趙王和膠西王的部分封地。這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漢景帝三年(前154年)當景帝下令削奪吳王一些封地時,吳王劉即與楚、趙、膠西、膠東、川、濟南等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公開反叛。他們打著“誅晁錯以清君側(cè)”的旗號,舉兵而西。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率36萬大軍平叛。三個月以后,叛軍失敗,劉被殺,七國之亂結束。
七國之亂發(fā)生于西漢漢景帝時期。漢景帝即位后,為加強中央集權,采納了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先后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漢景帝的削藩計劃震驚了朝野,吳王劉濞擔心遲早輪到自己,就想進行謀反,并聯(lián)合了其他七王。很快景帝就降詔剝奪吳王的封地,吳王隨即殺漢官,和其他六王公開反叛,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cè)"的名義向長安進兵。
漢景帝先把晁錯滿門抄斬滿足了叛軍"清君側(cè)"的要求,隨后派遣太尉周亞夫等將軍抵抗七國聯(lián)軍。吳楚聯(lián)軍進攻梁國,景帝之弟梁王劉武頑強抵抗,吳楚聯(lián)軍久攻不破。吳楚聯(lián)軍轉(zhuǎn)而進攻周亞夫,被周亞夫擊敗,隨后五王也相繼失敗。七國之亂,共歷時三個月,西漢中央政權取得了絕對勝利。七國之亂后,諸侯王勢力受到致命打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對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政治穩(wěn)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西漢王朝實力不斷強大。
八王之亂發(fā)生于晉惠帝時期,惠帝本是弱智兒,在朝堂之上并無實際權力,前期由前期楊駿輔政?;莸刍屎筚Z南風懷有政治野心,手段毒辣,291年利用楚王東海公繇殺死楊駿,得以開始亂政,八王之亂由此開始。賈南風推行女性專制主義政策成為八王之亂的導火線,賈南風無法穩(wěn)固朝政,隨后越來越多的王加入了朝堂的王位之爭,而賈南風也被殺死。直到307年,晉惠帝死亡,司馬熾即位,是為晉懷帝,八王之亂才宣告結束,但掌握了朝廷大權的為東海王司馬越,成為八王之亂的最終勝利者。
西晉建國之初,由于三國以來戰(zhàn)爭的破壞,經(jīng)濟凋敝,晉武帝司馬炎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jiān)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開始恢復并獲得發(fā)展。
但西晉士族地主特權過大,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日益腐化,貪暴恣肆,奢侈成風。晉武帝去世后,惠帝即位。
可惠帝是個白癡,一即位就由楊駿輔政。后其皇后賈南風殺楊駿,操縱朝政,引發(fā)八王之亂。當時的西晉中央實力弱,所以各藩王都懷揣野心,為爭奪中央統(tǒng)治權而爆發(fā)內(nèi)亂,中央已無力控制。所以八王之亂后,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jīng)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fā),西晉統(tǒng)治已無力回天。之后,"五胡亂華",西晉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