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黻愗g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陳豨——在漢軍陣營中并不算是很出眾的人物,沒法漢初三杰相比、也不如英布、彭越,更比不過劉邦的親信樊噲、周勃、曹參等人。但是就是他的謀反,卻連著坑死了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
簡單介紹,謀反起因
陳豨是宛朐人(山東曹縣西北、菏澤西南),他最初跟隨劉邦的時間已不知道了,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反叛,兵敗逃入了匈奴,劉邦親征,從平城返回后,陳豨因多次隨劉邦平定叛亂有功勞,就被封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掌管率領(lǐng)趙、代兩國的部隊,北部邊境的部隊都隨他管制。但陳豨此人有個毛病,他平時就仰慕戰(zhàn)國高士養(yǎng)士之風(fēng)。有一次休假回鄉(xiāng)時,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帶著隨從回鄉(xiāng),光賓客坐的車輛就有上千輛之多。趙國都城邯鄲的官舍都住滿了。
這個周昌本來就是一個直言敢言之人,就把看到的事稟告了劉邦。還說了一些憂慮,劉邦本身就多疑,就派人調(diào)查陳豨的財務(wù)狀況,這不查不知道,一查果然有問題。查完了,陳豨自然很害怕。公元前197年七月,劉邦的老爹劉太公駕崩,不對應(yīng)該叫太上皇。劉邦派人召陳豨進宮,陳豨不敢去,謊稱病的厲害,九月,陳豨就和王黃等人反叛。自立為代王,劫掠趙國、代國的土地。劉邦率兵親征,很快就把陳豨滅了。
第一個被陳豨坑的人——韓信
就在劉邦剛出兵沒多久時,傳來一個消息,淮陰侯韓信被呂后滅三族。怎么回事呢?
其實在項羽剛被滅掉時,劉邦就收了韓信的兵權(quán),改封為楚王。在公元前201年,有人上書告韓信謀反,劉邦詢問手下親信的意見,手下人意見不一,有的說要出兵剿滅韓信,有的說召他進京收拾他。陳平站出來了說道:“陛下的兵馬和您的用兵都不如韓信,出兵肯定不行,反而會把事情鬧大,不如假裝去巡游云夢澤(今湖北平原地區(qū)),韓信來迎接時,可乘機拿下他?!?/p>
劉邦覺得陳平的話很對,就照辦了。果然把韓信拿下,帶回了洛陽,經(jīng)過一番審訊,并沒有查出韓信謀反的證據(jù)。就赦免了他,改封為淮陰侯。劉邦在出兵討伐陳豨前,韓信告病未隨劉邦親征,在京城好像是要準備接應(yīng)陳豨謀反,這更加引起劉邦的懷疑,果然,有人告密呂后,呂后讓蕭何騙來韓信,在長樂宮中殺了他,并誅滅了三族。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代名將,楚漢戰(zhàn)爭中最大的功臣就這樣死了。
第二個被陳豨坑死的人——彭越,死的最慘最冤
彭越,這可是劉邦的大將了,在楚漢戰(zhàn)爭中,功勞最大的一個是韓信,一個就他了。他可是游擊戰(zhàn)的始祖了,深得“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真諦啊。當初在項羽的后方,不斷的搶奪項羽的糧草,在歷史上被稱為“彭越撓楚”。對項羽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間接的支持了劉邦。劉邦稱帝后,封為梁王。
劉邦在出兵征討陳豨前,也同樣向彭越征兵。彭越也明白劉邦的為人,所以只派了幾個將軍帶兵前去,并未親自去。劉邦很火大,并派人責(zé)備彭越。彭越心里越想越怕。打算親自向劉邦謝罪。結(jié)果有個部將叫扈輒的,勸彭越不要去,這一去就回不來了,不如起兵反叛。此時的彭越還是比較清醒的,沒想造反,可是這個消息被彭越手下的一個太仆聽到了,就報告給了劉邦。劉邦派人襲擊了彭越,本來彭越就沒打算造反,就沒作抵抗,被劉邦囚禁在洛陽。劉邦念其功勞,也念舊情,就赦免了他的死罪,貶為平民,流放到蜀地青衣縣。
路上,碰上呂后從長安去洛陽,彭越向呂后求救并訴說自己的冤枉。呂后一口答應(yīng)下來,帶著彭越一起回了洛陽,彭越原以為這回得救了,沒成想,這呂后更狠,對劉邦說:“彭越此人本就豪壯勇敢,如今把他流放蜀地,這就是留下了禍患了,不如殺了他”。劉邦聽后同意,呂后著手讓彭越的門客舉報他謀反,劉邦順理成章的殺了彭越,覆滅了彭越的家族。
據(jù)說彭越死后被做成肉餅,分給了各個諸侯食用。這招殺雞儆猴太狠了,很多諸侯就這樣被嚇到了。
第三個被陳豨坑死的人——英布
劉邦的這招殺雞儆猴,把英布給嚇到了。英布看著一個個異姓諸候王被殺,擔(dān)心下一個說不定是自己。于是主動舉兵反漢,英布的軍隊可是相當厲害的,英布以前是項羽的大將,楚漢戰(zhàn)爭中跟了劉邦。劉邦一時半會也攻不下,因為英布的布陣和項羽的是一模一樣,劉邦是越看越生氣,命全軍出擊,激戰(zhàn)過后,英布敗,渡淮水逃向江南。劉邦也被流箭所傷,只好把軍隊交給部將,自己先返回國都。
英布逃走后,原想投靠老丈人長沙王吳芮,可是你現(xiàn)在是亂臣賊子,更是一個燙手的山芋,誰會收留你。就這樣,吳芮的長子吳臣派人暗殺了英布。英雄就此喪命。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抹黑一位對漢民族有著巨大貢獻的先輩,變成了一種潮流,一種風(fēng)尚。
廢話不多說,直入正題。世上從來都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兒,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漢高祖劉邦以十里亭長起家成為大漢王朝的創(chuàng)造者,這其中的艱險是難以想象,這事后的故事也是難以琢磨的。但不扯這些有的沒的,就說說劉邦到底有沒有殘暴不仁的屠戮開國功臣。
初任燕王臧荼(tu)
臧荼最早是燕王韓廣(這個燕王是自封的,不算數(shù))的手下,但巨鹿之戰(zhàn)后臧荼便拋棄韓廣并改投至項羽麾下。秦朝被推翻后項羽自號西楚霸王并分封18路諸侯于全國各地,其中臧荼被封為燕王,而韓廣則被改封遼東王。
按理說臧荼作為韓廣的老部下,起碼應(yīng)該給韓廣一些最基本的尊重和準備時間,但臧荼卻自恃有項羽撐腰(項羽忌憚韓廣在燕地的影響)而大肆羞辱韓廣,并于同年突然襲擊了韓廣的營地并將其殺死。韓廣死后臧荼將整個燕地和遼東都據(jù)為己有,并對項羽表現(xiàn)了絕對的順從。
公元前204年即漢朝(此時還是國)三年,韓信消滅趙國(項羽封的)并直指燕國,驚懼萬分的臧荼果斷的與項羽劃分界線并向劉邦稱臣。兩年后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漢王劉邦登基稱帝,但與此同時還有很多項羽的老部下在暗中活動,試圖再次推翻劉邦的統(tǒng)治。因此劉邦開始大肆捕捉這些叛黨,但此時臧荼的卻動了心思,因為他覺得劉邦是沖著他來的,畢竟他是現(xiàn)存的和項羽關(guān)系最好的諸侯王之一。
打定主意后臧荼搶先下手率先舉起了反抗劉邦的大旗,但可惜的是他的搶先下手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僅兩個月便被平定。
次任燕王盧綰(wan)及代相陳豨(xi)
上面講臧荼一不留神說的有些多了,所以下面幾個就簡單的提一下,還請見諒。
盧綰的燕王是在臧荼死后重新被劉邦分封的,而且他基本繼承了臧荼之前的所有的領(lǐng)土。
盧綰是劉邦的絕對心腹,劉邦對他的信賴也超過了蕭何曹參等所有人(盧綰甚至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及劉邦寢室)。但問題在于,代王陳豨叛亂后盧綰在追擊的過程中竟然被他的門客(臧荼的兒子先說服了盧綰的門客)張勝所說服,因而決定放過陳豨,理由是養(yǎng)寇自重。
但可惜的是此事被劉邦得知,然而盡管如此劉邦還是沒有想過要殺死盧綰,而是派使臣去請他進長安將此事說清楚,畢竟沒有任何直接的理由證明他確實在養(yǎng)寇自重??蓪擂蔚氖牵瑒畹男袨樽尡R綰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因而對門客大肆抱怨(有人向劉邦告密,劉邦這才發(fā)兵攻打盧綰)。
陳豨是韓信曾經(jīng)的部將,二人關(guān)系也比較好,這點在漢朝建立之前很有優(yōu)勢,但在建立之后就是一張催命符。陳豨當時的身份是代相,主管代地(之后漢文帝的封國)的一切事物,而且獨自在外掌兵長達三年以上。漢朝十年太上皇(劉邦父親)病逝,劉邦以此為由令陳豨回長安祭奠。但陳豨想到之前劉邦曾讓人收集過自己門客所做的不法事件,因而擔(dān)心自己會一去不不返。
在劉邦的多次催促下陳豨果斷起兵叛亂并讓人去聯(lián)合匈奴一同入侵,但尷尬的是陳豨的部將沒有一個靠譜的,因此盡管有盧綰放水匈奴相助,但最終還是被劉邦平定。
梁王彭越及淮南王英布
彭越是諸侯王中最凄慘的一個,因為他是被剁成肉醬并分給了當時所有的諸侯王。但有一說一,彭越難道真的沒錯嗎?垓(gai)下之戰(zhàn)前,劉邦曾和項羽在固陵有過一場交戰(zhàn),但此戰(zhàn)是項羽獲勝。失敗后的劉邦讓人去通知彭越和韓信,因為當時二人手中都有大量的兵馬可供使用。但尷尬的是韓信要求封他為齊王,彭越更是在魏地稱病不肯行動(理由是自己有病且魏地剛剛平定需要駐守)。
后來劉邦承諾封打敗項羽后將雎陽以北的全部土地都封給彭越,彭越這才出兵相助。再后來陳豨叛亂劉邦令彭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但彭越又一次稱病不肯前來,而且只讓幾個屬下帶千余人前去支援。事后劉邦下令責(zé)備彭越,彭越的部將得知后勸說他造反自立,彭越雖然拒絕了此事但并沒有將那個部將怎么樣。
此事被劉邦得知后認為彭越有造反的想法,因此將他流放至蜀地。路上彭越又遇到了呂后,此時的他不知道哪兒不對勁竟然向呂后大肆抱怨劉邦的不對,而且還請求返回老家去。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彭越被呂后誣陷謀反,全家被誅(對皇帝不滿,還想回老家,那下一步是什么)。
至于英布都不想多提,這人本身就是個刑徒,若非項羽賞識能不能在亂世中活下來都是個問題。他被封為九江王后沒多久便在楚漢爭霸中投靠了劉邦,而且造反前自以為彭越與韓信已死自己天下無敵,后面更是在兩軍陣前囂張的對劉邦喊,我造反是為了當皇帝!
最后對于韓信是有一種比較復(fù)雜的心態(tài),說他被冤殺也能說過去,說他死有余辜理由也不少,所以這會兒相信各位應(yīng)該都明白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殺戮,劉邦能從泗水亭長做到漢朝開國皇帝沒有點本事和心胸是不可能做到的.
蕭何的結(jié)局是在高祖死后,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謚號“文終侯”。張良是隱退了,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quán)位,據(jù)說晚年跟隨赤松子云游。卒于高帝崩后八年,在張良去世后,謚為文成侯。韓信是被殺害,被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
1、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斗中,張良因為一直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xùn),從不參與謀劃,對劉邦一點威脅都沒有,得以善終。
2、精通黃老之術(shù)的蕭何,深知他現(xiàn)在極為危險,說不定會成為下一個韓信。于是,他不僅把家產(chǎn)捐給朝廷,還大肆強占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說他壞話,留下罵名。
3、漢朝建立后,韓信曾經(jīng)的驚人戰(zhàn)績被劉邦看作一種極大的威脅,幾乎夜不能寐。于是,就奪了韓信的兵權(quán),并把他貶為淮陰侯。呂后用計斬殺。
擴展資料:
蕭何的主要功績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劉邦率軍進入咸陽后,其他將領(lǐng)忙于搶奪財物,蕭何卻搜集保存秦朝文獻檔案,為劉邦統(tǒng)一天下創(chuàng)造了條件。
作為劉邦的主要“智囊”。楚漢戰(zhàn)爭中,張良提出不立六國后代,聯(lián)結(jié)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堅實基礎(chǔ)。
韓信戰(zhàn)功累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背水一戰(zhàn),平定三齊”是他戎馬一生卓越軍事才能的體現(xià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韓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蕭何
劉邦手下大將10位分別是:
1、韓信:
韓信,泗水郡淮陰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軍事思想“兵權(quán)謀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為“兵仙”、“神帥”。
2、彭越:
秦朝末年在魏地舉兵起義,后來率兵歸順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協(xié)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并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后,封為梁王,定都于定陶。
3、英布:
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稱黥布。初隨項梁起義,迎娶吳芮之女,擁立楚懷王繼位,封為當陽君。項梁陣亡后,成為項羽帳下將領(lǐng)之一,屢破秦軍,封為九江王。受到漢朝游說,叛楚歸漢,為楚將龍苴所敗。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將。
4、樊噲:
樊噲出身寒微,以屠宰為業(yè),因迎娶呂雉之妹呂嬃,深得劉邦和呂雉信任。參加沛縣起義,驍勇善戰(zhàn),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zhàn)將,頗有功勛。鴻門宴時,曾出面營救劉邦。西漢初年,擔(dān)任大將軍、左丞相,封舞陽侯,參與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王信等。
5、周勃:
周勃弓馬嫻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隨沛公劉邦起兵反秦,歷任五大夫、虎賁令、將軍,封為威武侯。參加楚漢之爭,攻打趙賁、大敗章平、包圍章邯,屢建戰(zhàn)功。成皋之戰(zhàn)時,留守鎮(zhèn)關(guān)重地,突入成皋戰(zhàn)場。帶兵攻取曲逆、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封為絳侯。
6、陳平: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后,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陳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guān)破秦。劉邦東征時,又間行降漢。拜為都尉,使參乘、典護軍。
7、蕭何:
蕭何早年入仕秦朝,擔(dān)任沛縣主吏掾,輔佐沛公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8、灌嬰:
秦二世二年,灌嬰?yún)⒓觿钴婈?,以驍勇著稱。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guān)中時,參與攻塞王司馬欣,圍雍王章邯。楚漢彭城之戰(zhàn)后,被劉邦選為騎兵將領(lǐng)。
9、曹參:
初仕秦朝,起家沛縣獄掾。秦二世元年,參加沛縣起兵。身經(jīng)百戰(zhàn),反秦滅楚,屢建戰(zhàn)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定都長安后,論功行賞,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
10、張良:
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借出色的智謀,協(xié)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zhàn)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