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李公麟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畫龍點睛的故事
南北朝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畫家叫張僧繇,他很擅長畫人物像、龍、鷹等,名氣很大,名氣大的連梁武帝都很欣賞他。梁武帝是一個信佛的人。
有一年,梁武帝的新寺廟金陵的安東寺建成了,于是邀請張僧繇作畫,在寺廟的墻壁上畫四條金龍。張僧繇答應(yīng)了梁武帝的要求,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
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簡直就像真龍一樣,唯一不足的就是沒有畫眼睛。
于是大家都說張僧繇不會作畫,為什么不畫眼睛,難道眼睛很難畫嗎?
張僧繇說眼睛不難畫,只是畫完眼睛后,龍就會飛走。
張僧繇此言一出,大家都說他吹牛,這怎么可能,聞所未聞,表示不相信,不可思議。
沒辦法,在眾人的要求下,張僧繇只好畫上了眼睛。結(jié)果他剛一畫完眼睛后,突然一聲巨響,墻壁破裂,有眼睛的龍真的飛走了,飛入了云中,不見了蹤影。
大家都目瞪口呆,遲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個故事我們都知道,其實,無非就是說張僧繇的畫技高超,畫的龍跟真龍一樣。
其實,北宋時期,也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李公麟。張僧繇畫龍龍飛了,李公麟是畫馬馬死了。
李公麟是北宋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公認的“白描”一代宗師,甚至被譽為宋畫第一人。
那么,他到底厲害到什么程度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故事。
畫馬馬死的故事
《浩然齋雜談》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黃庭堅對曾紆說:“異哉,伯時貌天廄滿川花,放筆而馬殂矣。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之而去,實古今異事,當作數(shù)語記之 ?!?/p>
故事是這樣的,李公麟有個叫曹輔的朋友,因為曹輔的隔壁是宋朝皇宮的御馬園騏驥院。
所以,李公麟經(jīng)常不請自來,到了曹輔家,就徑直去了騏驥院,干什么呢?畫馬。
有一次,李公麟聽說騏驥院來了一匹好馬叫滿川花,于是第一時間沖到曹輔家,不打招呼,直接去觀看騏驥院中的滿川花。
李公麟實在太喜歡這個滿川花了,于是動筆將其畫了下來,很快,神作就畫好了,不過當李公麟畫完“滿川花”最后一筆的時候,一抬頭,那匹馬一頭栽倒在地,死了。
結(jié)果嚇得養(yǎng)馬的小吏弼馬溫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將此事傳了出去。后來大家都說是李公麟馬畫得太逼真,把活馬的精魄攝去了。于是李公麟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而且還有一個流傳,傳說他畫老虎從不敢畫老虎尾巴,因為一旦畫老虎尾巴,老虎就“活了”。這雖然都是傳說,但足可見李公麟畫馬傳神之高超本領(lǐng),而且也不無可能。
李公麟最擅長畫人物和鞍馬畫,他的人物畫不僅能表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態(tài),還能注重構(gòu)思立意,往往能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
李公麟有一副作品叫《五馬圖》,滿川花就是其中一匹,另外四匹馬為“鳳頭驄”、“好頭赤”、“錦膊驄”、“照夜白”。
這五匹馬都是北宋元祜初年西域邊地進獻給皇帝的名馬。
李公麟以其“行云流水”般的白描勾畫,卻非常具有質(zhì)感。你看馬的輪廓,似乎感覺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烘染后又似乎能感覺到其皮毛、斑紋。
五匹馬體格健壯,雖毛色不一,姿態(tài)各異,或靜止,或緩步徐行,比例準確,神完氣足,做到了“龍眠胸中有千駟,不唯畫肉兼畫骨”。
每匹馬前面均有一耷馬人,人物的面部刻畫很簡單,但結(jié)構(gòu)異常準確,狀貌極其生動。
前三位控馬者為西域少數(shù)民族的形象和裝束,姿態(tài)各異,無一雷同,其精神氣質(zhì)亦微有差異,或驕橫,或氣盛,或謹慎,或老成,舉手投足,無不恰如其分。
李公麟就是運用的是白描技法,藝術(shù)效果十分明顯,體現(xiàn)了文人畫注重簡約、儒雅和淡泊的審美觀。自此之后,幾乎所有的白描人馬畫無不源出于李公麟的白描藝術(shù)。
《五馬圖》先是在宋朝皇宮內(nèi)流轉(zhuǎn),最后經(jīng)過元、明,到清朝的時候,落入乾隆皇帝之手。之后這幅畫就在清宮珍藏了200多年,直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后,以賞賜溥杰的名義盜運出宮。
從此,下落不明,有人說此畫一直在一位日本私人手中密藏,不過這只是謠傳,誰也沒見過??傊段羼R圖》藏于何處、藏于誰人之手,至今成謎。
雖然《五馬圖》已經(jīng)不可尋,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李公麟這個人。
李公麟其人
李公麟從小生活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他的家族是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士大夫家庭。
李公麟剛開始學畫也是從模仿開始的,因為家里收藏的畫很多,這給李公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借鑒古人畫藝的機會。
而且李公麟天資聰穎,據(jù)說他看一遍就能體會到古人作畫的精髓之處,“即悟古人用筆意”。李公麟作畫臨摹過顧愷之、閻立本、李昭道、吳道子、王維、韓干等名家畫跡。
后來李公麟成功從模仿轉(zhuǎn)入到原創(chuàng)。他的創(chuàng)作的題材極為豐富,作品數(shù)量眾多,從現(xiàn)實生活到歷史故事、佛道仙鬼、山水樓閣以及鞍馬走獸、雜畫,無不涉及,無所不精,被譽為“宋畫第 一”。
同時期的蘇軾稱贊他是“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
其實,李公麟能有如此成就,跟他的刻苦用心分不開。據(jù)記載,李公麟一 生,作畫無一日間斷,甚至到了“有病不休”的地步。
有一次,他生病了,由于常年作畫,他的右手麻痹。但這依然阻礙不了他作畫的決心,他一邊呻吟,一邊用左手在被子上比劃著落筆之勢。家人勸其休息,他卻這樣回答:“余習未除,不覺至此?!?/p>
正是由于李公麟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所以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而且李公麟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世很多畫家深受其影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5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