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劉邦和張良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漢高祖劉邦開創(chuàng)西漢王國,于公元前202年稱帝。因為被項羽立為漢王,所以建國時定國號為“漢”,但是,為了和后來劉秀建都洛陽的“漢”相區(qū)別,歷史上稱為“西漢”。
劉邦出身農(nóng)家,早年當(dāng)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
作為開國皇帝,劉邦登上帝位,一切都百廢待興,忙得不可開交。他封賞了二十多位大臣,其余的還一時來不及封賞。但那些沒有得到封賞的大臣們心急如火。他們辛辛苦苦地跟著漢王打天下,吃了苦,流了血?,F(xiàn)在漢朝建立了,他們以為會很快身居高位,榮華富貴,沒有想到皇帝把這件事放在腦后不提了,當(dāng)然是怨氣滿腹。
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附近看見很多將軍聚在一起嘀咕什么,等他走近他們的時候,就停止了議論,只見將軍們的臉上帶有埋怨的神色。
劉邦感到奇怪,找來了張良,問:“你看見那些人了嗎?他們在說些什么?
劉邦即位稱帝后,封張良為留侯。張良的一些謀略對劉邦穩(wěn)固江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這么說,劉邦的天下,一半是他的功勞。
張良一向料事如神,他似乎有些不客氣,如實地對劉邦說:“陛下斬蛇起義,白手起家,全靠這些將士們出生入死 才奪取了天下?,F(xiàn)在,陛下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帝位,您位居天子,本來大家都是有功的,將軍們最關(guān)心的就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而你封功臣卻只封了一些老朋友和你喜歡的人,你不喜歡的人盡皆誅殺了所封的都是故人,所殺的都是仇敵,將軍們一邊盼著陛下盡快對他們進行分封,邊又擔(dān)心土地有限自己得不到封賞,還有一些人害怕平時得罪過陛下,會遭到陛下的處罰。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密謀發(fā)難。要是處理得不合適,就會發(fā)生內(nèi)亂。難道陛下忘了垓下一戰(zhàn)后,為了慶祝勝利,大擺酒席,宴請群臣,酒酣耳熱之際,陛下向眾人提問時的事情?
一句話讓劉邦想起那時的情景。當(dāng)時借著酒勁兒,他問大家,他如何能得天下,而項羽又如何失去天下?
有的大臣恭維說:“陛下獲天時、占地利。有上蒼保佑,有神靈扶持,顯示了真命天子的本色?!庇械拇蟪佳a充道:“陛下更有人和,有功必賞,有過則罰,賞罰分明,故而眾志成城,齊心協(xié)力,奪取天下。而項羽卻嫉妒有才能的人,誰有本事就懷疑誰,打了勝仗也不記功,得到了土地也不給記功,因此,他才會失敗?!?/p>
這時,劉邦吃了一驚,他剛做了漢朝的皇帝,天下初定,沒有想到現(xiàn)在會因為封賞問題居然有人出來造反。
劉邦開始著急了,他憂心忡忡,問:“事到如今,該如何收拾呢?”
張良不慌不忙地說:“陛下不必驚慌,事情只要了解其本質(zhì)后,總是有解決的辦法。我有一計,可以對付這個局面。陛下請告訴我,平時您最恨的而且將軍們都知道的人是誰?”
事已至此,劉邦只得如實相告:“我最恨的人是雍齒。此人作戰(zhàn)勇猛,立過許多戰(zhàn)功,在將士們中也有威望。可是他依仗著自己的功勞,說話不顧君臣之禮,幾次讓我在大臣面前難堪,使我受辱。我真想把他給殺了,以解我心頭這口惡氣。但想到那時正是用人之際,也就忍了。”
張良拍手笑道:“這就好了,陛下馬上封雍齒為侯,那些擁有戰(zhàn)功而擔(dān)心陛下為難他們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會消除一切顧慮,再也不會造反了?!?/p>
劉邦一時沒有表態(tài)。雍齒是何方人氏?原來他和劉邦是同鄉(xiāng),出身豪強,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打敗秦軍后,任命雍齒駐守豐鄉(xiāng)。雍齒經(jīng)魏國人周市誘反,遂行背叛劉邦,后來幾經(jīng)反復(fù)后,又再次歸向劉邦,因他曾經(jīng)立過許多戰(zhàn)功,所以,劉邦始終沒有殺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劉邦怎么能封賞他呢?
張良見劉邦沒有說話,繼續(xù)幫他分析當(dāng)前的形勢和利害關(guān)系。張良并不著急,他知道劉邦最后會聽從他的建議的。因為劉邦進占咸陽后,見到秦宮室里的豪華的帷帳、狗馬、珍寶和成百上千的美麗的宮女,就留戀起來,想長住宮中。樊噲勸說劉邦,劉邦不肯聽。張良也極力勸說,劉邦終于聽從勸告,退到霸上,得到了秦民的擁護。不久,項羽西進,打算進兵攻打劉邦固守的函谷關(guān)。
張良曾在項羽的叔叔項伯殺人后掩護過他,所以,項伯聽到項羽要發(fā)兵的消息后,連夜到漢軍中要張良趕緊逃命。張良認為丟下劉邦逃命不仗義,于是拉項伯去見劉邦。一方面說服劉邦委曲求全,一方面請項伯回去向項羽說情。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在鴻門宴上卑辭表示臣服,項莊舞劍想加害劉邦時,項伯又出來掩護劉邦這才得以脫身逃出虎口。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包圍在了滎陽,劉邦為擺脫困境,打算用酈食其的計謀,復(fù)立六國的后裔,牽制項羽。張良回來后,拿過劉邦面前的筷子,一條條為劉邦陳述利害。張良說現(xiàn)在很多人跟隨你四處奔走,就是想以后得到封地。如果你現(xiàn)在扶植六國后裔,等于把這些人的希望滅掉了,他們以后還要重新侍奉原來的君主。這些人肯定會離開你的。劉邦聽了,馬上改變了主意,把刻好的印信也銷毀了,有許多事情,劉邦都是最后采納了張良的建議。所以,這一次張良心里也有數(shù)。果然不出張良所料,劉邦采納了張良的計策,說:“就按照你說的去做吧?!?/p>
于是,劉邦趕快下令封雍齒為什邡侯。一方面叫丞相御史辦理定功行封手冊一方面置酒,親自款待雍齒。劉邦當(dāng)著大臣和將軍們的面,封雍齒為什邡侯,又讓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賞的進度。
雍齒做夢也沒有想到會這樣。什邡侯雖然不大,但食邑二千五百戶,畢竟也是獨占一方的諸侯國,并且蔭及三世子孫。他相當(dāng)于撿了一個什邡侯來當(dāng),連忙到什邡走馬上任去了。
在這之前還準(zhǔn)備鬧事的將軍們吃過酒宴,高高興興地說:“雍齒都能封,我們還有啥話說呢。現(xiàn)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擔(dān)心了,我們就等著陛下的分封獎賞吧?!睆埩嫉倪@一計策,平息了這場將要發(fā)生的叛亂,將軍們的怨言也沒有了。
張良屢次向劉邦獻策,劉邦的軍隊也因此屢戰(zhàn)屢勝,所向披靡。劉邦很賞識他,常常采納他的計策。張良受到了劉邦的另眼看待。
張良能夠考察人的本質(zhì),順應(yīng)人的性情。做到反顧而回溯以往,回首察驗未來,知古知今,了解對方,又知道自己。
其實,任何智謀的運用和成功,一定要以順應(yīng)他人為前提。對方是什么樣的人,需要什么,避諱什么等都要胸中有數(shù),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對癥下藥,采取方案,才能制服他人。事情就一定會成功。知人者智,而在知人之下再運用智謀,成功的概率就會很大,至少也能免于失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7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