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秦惠文王殺商鞅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秦國本來只是西方的一個邊陲小國
沒有秦孝公的賞識
可以說,商鞅對秦國的貢獻是巨大的
那么
一、變法的成敗
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變法的時期
遠的不說
這些變法在提出來的第一時間,遭到的不是眾人的贊同
以楚國為例
他們看得見
吳起變法的失敗,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楚悼王的死亡
這很重要
而秦國的商鞅變法
同樣是秦孝公的有力支持
,同樣是商鞅變法太過強硬(商鞅變法期間,當時還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犯法,商鞅堅持要對秦惠文王的老師懲罰,而這也是他日后生死的原因)。因此,在秦孝公死后
但是
這不對啊
這應該是當時秦國貴族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二
在戰(zhàn)國,君位繼承有時是十分兇險的
這是來自外部對君位繼承的威脅
當時的秦惠文王就算沒有那么大的危機,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商鞅的事情
,恐怕也會影響他的統(tǒng)治。而當時,商鞅變法已成
,秦國已經(jīng)強大起來,商鞅作為變法先鋒的作用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此時,能夠用商鞅的姓名來換取自己國家的穩(wěn)固,恐怕?lián)Q成是誰,都會同意。兔死狗烹的事情
,一直在上演著。站在我們的角度,這自然是無情的,但是站在秦惠文王的角度,卻是再劃算不過。為什么商鞅有這種想法呢
?一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二是華山派的新任掌門秦孝公發(fā)出了求賢令,有人獻計使秦國強盛的,我與之分土。商鞅到了秦國之后,通過賄賂老熟人景監(jiān)得以覲見秦孝公。第一次覲見,商鞅講了帝道
第三次
公元前359年
,秦孝公召開朝會商議變法之事。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都跳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這事早在商鞅的意料之中
,變法說白了就是利益再分配,這勢必會招來既得利益團體的反對,因為他們只看到變法之后,分蛋糕的人多了,而沒看到蛋糕變大了。
所以
,性情耿直的商鞅卻直截了當?shù)伛g斥了他們的說法,認為他們所說的,完全是凡夫俗子的言論!商湯、周武王都是靠不守舊而興盛的。為了實行變法,商鞅不但敢頂撞當朝大臣,就連秦國的太子,他也敢得罪。在太子犯法之后,商鞅都太子的師傅施加了嚴厲的懲罰。
除了貴族,秦國的百姓對變法也不滿
,因為變法打破了他們的寧靜生活,男人負責打仗,女人負責生產(chǎn)。稍有怠慢或不滿,就被狠狠的處罰。所以
但是
其一
,秦惠文王要通過殺死商鞅,來消解秦國人對集權統(tǒng)治的怨氣,否則,國家很可能發(fā)生動亂。其二,秦惠文王要通過殺死商鞅,來轉(zhuǎn)移權力格局,防止商家做大。因為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其三
,秦惠文王為自己的老師公子虔報仇,自從公子虔的鼻子被商鞅給削下來之后,他已經(jīng)八年沒有出過家門了。從表面上來看,商鞅被殺
這說明改革是個費力不討好的事
問題一:秦惠文王為什么要殺商鞅 一代功臣商鞅為什么會死?而且是死得那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