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碇旌裾盏闹u號為什么是“明武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提到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大多數(shù)人的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四個字“荒唐天子”。朱厚照之所以會被后人評價為“荒唐天子”,不僅是因為他做過很多荒唐之事,還有就是因為史書對于朱厚照的評價普遍都不高,而且還是個昏君的典型。在清代的史料中對于明朝皇帝的描述大多數(shù)都是荒誕,淫亂,昏庸,弱智,這不由得讓人懷疑是清人存心在抹黑前朝。
然而被黑得最嚴重的還要屬明武宗朱厚照,甚至成為了教科書中的人物。清朝時期,如果皇子們不好好學(xué)習(xí),讀書,就會被批評你是想做前朝的朱厚照嗎?說完皇子們就馬上會好好學(xué)習(xí),認真讀書??梢娒魑渥谥旌裾盏耐τ卸啻?,同時有反應(yīng)出清朝對明武宗的評價可想而知。一個名字竟然讓孩子們?nèi)绱藨峙?,像極了小時候偷小孩的叫花子。那么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有那么昏庸嗎?既然那么昏庸為何他的廟號中還會帶一個“武”字?
一皇帝廟號的起法
關(guān)于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是否昏庸,答案是否定的。歷史上真實的明武宗朱厚照絕對不會像清朝史料中寫的那么昏庸,雖然明朝有關(guān)史料中對于朱厚照的評價也不高。明史將朱厚照的荒誕之事極力渲染,而且還告知天下,對于朱厚照的功績卻很少提及。對于不得不讓人心中懷疑是否明朝的史官也在刻意摸黑,畢竟朱厚照死后,繼位的是他的堂弟朱厚熜。二人并無交集,抹黑前朝,凸現(xiàn)本朝也是很正常的,更是歷代帝王的慣用手法。
關(guān)于明武宗朱厚照為何他的廟號中會帶有一個“武”字,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廟號,年號就是帝王死后,在宗廟中祭祀時起的稱號。廟號不同于謚號,廟號可以有多個根據(jù)后人追謚的不同,廟號也會更改。主要形式就是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等。
謚號是對帝王的蓋棺定論,廟號就是一個稱呼,雖然廟號在選字上不會嚴格參照謚號的取字方法。但也不是隨便起的,廟號也帶有褒貶,總結(jié)的意思。一般王朝的開國皇帝會被稱作太祖或是高祖,對于繼續(xù)傳承,將王朝發(fā)揚光大的皇帝就會被稱為太宗,例如唐太宗李世民。還有就是重新又打了一次天下的帝王就會被稱為圣祖宗或是成祖,例如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得了皇位,就被后世尊為了成祖。
還有一些因為世襲傳承發(fā)生了偏移的君主就會稱為世宗,世宗同樣也是對于守成之君的贊美,例如明世宗朱厚熜,通過繼承了堂哥朱厚照的皇位,坐上了皇帝,后人就把嘉靖皇帝朱厚熜尊為了世宗。像仁宗、孝宗、睿宗這些廟號都是用來形容仁愛孝順的帝王,例如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期間實行仁政,停止戰(zhàn)爭,與民休養(yǎng)。關(guān)于中興之主的帝王一般都稱為圣宗,還有些碌碌無為的守成之君,哲宗、興宗、成宗、顯宗等。
歷史上稱為肅宗的君主都是形容,有中興的意愿但最后沒有成功的帝王的。被稱為憲宗、宣宗、景宗的皇帝都是功過相伴,有功也有過,例如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期間,平反過冤案,任用過賢良,但也寵信奸佞,后期弊端橫生。稱為寧宗的皇帝就是過于懦弱的君主,德宗就是遭遇動亂后,被迫逃亡的君主,例如清朝的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恬死后的廟號就是德宗。還有一些玄宗、真宗、理宗、道宗類的廟號,都是形容帝王為人好玄虛。
文宗和武宗剛好相反,一個偏向于文弱,一個偏向武力。度宗、定宗、順宗就是單純的過渡君主,對整個王朝的影響并不大。穆宗、光宗一類的就是形容在位時間短且作為少的君主,例如明光宗朱常洛僅在位一個月。還有一些就是王朝接近于尾聲時的帝王廟號,如惠宗就是指的治國無方,使得江山殘破的帝王。僖宗表示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就帶有一絲悲情,哀傷的感覺了,一般用來形容亡國之君,如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檢煤山自縊,結(jié)束了明王朝276年的統(tǒng)治??偲饋砜磸R號也是對一個君主的概括和評價,相比謚號就是簡單了一點。
二明武宗朱厚照的“武”
明武宗朱厚照既然廟號是“武”,那就一定偏向武力了,那么明武宗的武“武”在哪里呢?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和張皇后的兒子,因為父親朱佑樘沒有納妃嬪,只有母親一個老婆。所以朱厚照也沒有太多的兄弟姐妹,有一個兄弟朱厚煒和一個妹妹朱秀榮,但是這兩個都是幼年就去世了。所以朱厚照就成了家里的獨苗,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造成了后期收不住的場面。
朱厚照在位期間功過都有,原本就愛玩,可偏偏他又是皇帝。親征以后的朱厚照老樣子依然愛玩,不過朝中的大臣們可就不樂意了。滿朝文武總會有人說好說壞,這時候以劉瑾為首的宦官馬永成、丘聚、谷大用、張永等八人,就組成了聯(lián)盟,專挑皇帝喜歡的說,而且還是變著法地帶皇帝玩,修建豹房,讓朱厚照整日沉迷其中。一度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而且宦官的恣意妄為導(dǎo)致了接連不斷的農(nóng)民起義,史稱八黨亂政。
不過宦官終歸是宦官,在得瑟也是皇權(quán)的附庸者,不是掌權(quán)人。所以劉瑾宦官等人,彈指間就被明武宗朱厚照處決。不過走了劉瑾又來了江彬,在江彬的惑亂下,使得朱厚照屢屢出巡。一連四次出巡,導(dǎo)致荒疏朝政,引發(fā)了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奪位。
這個寧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六世孫,寧王朱權(quán)第四代繼承人,正德初年就開始蓄謀,曾經(jīng)多次賄賂朱厚照近臣劉瑾、錢寧、伶人臧賢等人。諂媚武宗,從武宗手機換取好處。寧王在藩地是不僅欺壓百姓,還私下里畜養(yǎng)亡命之徒。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擁兵十萬,因朝廷有人密保明武宗是平民的孩子,引發(fā)爭端。
便起兵反叛朝廷,寧王軍隊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占安慶,其實這場戰(zhàn)役從一開始就不順利。第一天,寧王獻祭時,祭壇坍塌,祭品掉到了地上。最先啟航的一些船在一場暴風(fēng)雨中全部被毀。本想御駕親征的明武宗,結(jié)果在贛南巡撫王守仁的計謀下,還沒等明武宗到地方,寧王就被俘押送南京了,明武宗也只好回京,曾以為可以大顯身手結(jié)果被手下?lián)屃斯凇?/p>
安化王朱寘鐇的叛亂比寧王之亂要早,他是以宦官劉瑾亂政為理由起兵反叛,結(jié)果朱厚照果斷處死劉瑾等人,安化王叛變僅堅持了18天就被平定了,這場叛亂是促進劉瑾倒臺的主要因素。這是明武宗在位期間的兩次叛亂,毫無驚險,果斷出兵,迅速平亂。
明武宗朱厚照從小就喜歡練武,非常羨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軍功,于是他便去了找了蒙古小王子。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顏叩關(guān)率兵進犯明朝邊境。明武宗朱厚照十分高興,火速回京布置親征。這個時候,距土木堡之變不到七十年,一說要親征嚇壞朝中大臣,紛紛勸阻,明武宗朱厚照也是個倔脾氣,堅決要親征,不會放過這次實戰(zhàn)機會。
《明史·武宗本紀》說他“耽樂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
最終明武宗給自己起了個名字朱壽,還封他自己為大將軍,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tǒng)兵出戰(zhàn)。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這場戰(zhàn)役后蒙古兵時間內(nèi)不敢內(nèi)犯。在這場戰(zhàn)斗中,武宗親為指揮布置,戰(zhàn)術(shù)正確,指揮得法,體現(xiàn)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史稱“應(yīng)州之役”,這場戰(zhàn)役成為明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功績。
三明武宗朱厚照小結(jié)
《明史》贊曰:明自正統(tǒng)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jié)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后人之訾議哉!
圣人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只不過作為君王時,一個很小的錯誤,就會引發(fā)天下一場巨大的爭端。明武宗廟號“武”這其實就是對朱厚照最真實的評價,相比其他帝王,其實朱厚照文治武功并不在他人之下。清朝人認為,他荒淫暴戾,一生無所建樹,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所行之事多荒誕不經(jīng),為世人所詬病。
然而隨著,近些年來,歷史學(xué)界的一些學(xué)者,專家深入了解,對這個結(jié)論提出了質(zhì)疑,首先并不客觀,且存在摸黑,史料沖突很多。也許朱厚照他想做一個天真快樂的人,并不想做什么皇帝,在朱厚照的有關(guān)記載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只要是和做皇帝無關(guān)的事兒,明武宗朱厚照一學(xué)就會,從斗雞走狗、騎馬射獵到吹拉彈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難不倒他。對于朱厚照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9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