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乾隆傳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乾隆禪位于永琰,后者就是清朝歷史上的“嘉慶帝”。
歷史上的中國,一直奉行“嫡長子、繼承制”,但清軍入關之后,一直沒有實行這個政策,傳位給誰主要看皇帝自身考慮,比如康熙是皇三子,雍正是皇四子,乾隆是皇四子。因此,乾隆帝一共有17個皇子,永琰僅排在第15位,得到皇位的幾率太低,而且永琰也并非能力突出之人,為何乾隆偏偏會傳位給永琰呢?其實,既有陰差陽錯,也有命中注定。
雍正帝繼位之后,吸取康熙朝九龍奪嫡的教訓,于是采取了一種“秘密建儲”的辦法,即將選定的太子詔書書寫兩份,一份藏于內廷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邊,一份自己收藏,以此告訴群臣太子已立國本以定。雍正臨終之前,大臣取下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的密旨,與他身邊收藏的密旨對照,兩相符合之后,皇四子弘歷才得以繼位。
乾隆帝繼位之后,也采取雍正的這一建儲辦法,至于乾隆立誰為太子,除了乾隆自己透露之外,群臣只能靠猜,連被選定的人都不知道。根據乾隆自己透露,早在1750年之前,乾隆先后立二皇子永璉和七皇子永琮為太子。
1736年,年僅7歲的永璉被乾隆秘密立為太子。之所以立永璉為太子,既因為永璉名字是雍正帝所賜,隱示承宗器之意,又因為清朝入關后四位皇帝都是庶出,于是乾隆決定改變這一現(xiàn)狀,由嫡子來繼承皇位,所以登基后不久便將永璉密定為皇太子。但天不假年,二年之后永璉因病夭折,年僅九歲。
1746年,乾隆第七子(嫡次子)永琮出生,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大約在1748年時乾隆準備立他為太子,但永琮卻在這一年1月因出痘薨,大約是得了天花,年僅二歲。
在永琮之前,由于乾隆一心想要傳位于嫡子,所以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四人一直沒有機會。
我們都知道,1746年時乾隆已經36歲了,皇后只有一個,又未必一定能生下兒子,因此如果一直沒有皇嫡子,那么最終未必不會妥協(xié),只能傳位于庶子。但以上四人卻因種種因素,完全告別了皇位爭奪。
1748年,乾隆原配皇后去世,在其祭禮上,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不懂禮數(shù),兩人受到乾隆帝斥責,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儲資格。
而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先后過繼給了旁支為嗣,也沒了繼承資格。1759年,17歲的皇六子永瑢奉旨過繼給乾隆的二十一叔公、慎靖郡王允禧,封貝勒;1763年,25歲的皇四子永珹過繼給了履親王后著即襲封履郡王。
1746年乾隆第七子(嫡次子)永琮之后到1766年,乾隆又有十個兒子出生,其中有五個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即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其中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三個嫡子早夭。這讓乾隆喜出望外,終于可以傳位嫡子了,但或許是之前立儲之后的太子早逝的陰影,這一次乾隆沒有立即立儲,而是等到了1773年。
至1773年乾隆再一次立儲時,一共有五個選項,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皇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十六子早夭)
1,皇十二子永璂身份最高,是乾隆帝第二個皇后那拉氏所生,當時十五歲,但在1765年時乾隆與永璂生母那拉氏皇后發(fā)生尖銳矛盾,原因至今是謎,第二年皇后那拉氏去世,乾隆余怒未消,僅以貴妃喪禮葬之,這一事件預示著皇十二子永璂已經出局。其實,即便沒有這件事,乾隆也不會傳位永璂,因為永璂1776年就去世了。
2,皇八子永璇舉止輕浮,人緣較差,乾隆曾經公開訓斥他,因此乾隆心目中永璇難堪大任,所謂“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
3,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較優(yōu),尤善書法,喜歡仿效漢族儒生,但不重騎射和仿效漢族儒生讓乾隆非常反感,曾經言辭訓斥過永瑆,所謂“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
4,皇十七子永璘與嘉慶帝是同母兄弟,是嫡八子,但本人并無特別之處,加之年齡最小,1773年時才8歲,與同母兄長永琰相比,他只能是備胎。
相比其他皇子,永琰不僅是嫡出的嫡六子,而且朝野口碑比較好,甚至被人猜測了出來。
時人評價:“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勤於學業(yè),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度量豁達,相貌奇?zhèn)?,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認為皇十五子永琰聲望、人緣、能力等都堪當大任,預測乾隆立了永琰為儲君。
果不其然,1795年乾隆帝終于揭開了謎底,這一年10月15日,乾隆召集皇子皇孫與群臣等,開啟了密藏22年的密旨,當日正式冊封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同時宣布第二年正月禪位。
筆者認為,永琰能夠脫穎而出,并非其能力有多突出,除了嫡子身份與皇兄們的“作死”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乾隆活的實在太長了,1773年時只剩7個皇子還活著,1795年時只剩4個皇子還活著,歲月淘沙,讓永琰的競爭者大大減少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在中國的清朝,乾隆算是一個特別有才華和有智慧的一個君主了。同時乾隆的兒子也特別的優(yōu)秀。但是乾隆卻選擇了一個特別平庸的兒子嘉慶做了皇帝,這是為什么呢?
乾隆一共有十七位皇子,嘉興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這個位子其實不是那么的好他不是最大的,在中國歷史上一般都是由長子來繼承皇位。他不是最小的,也得不到父親過多的寵愛。同時嘉慶的這些哥哥們的出身都要比嘉慶要好,嘉慶的母親只是一個漢人,因此在生母的地位這一方面嘉慶是沒有優(yōu)勢的。嘉慶的哥哥們一個個的都有自己的才能,而嘉慶自己又沒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本事,可見憑他自己,他也不夠和他的哥哥抗衡。那為什么乾隆不選他的哥哥呢?而選了嘉慶做皇帝的?
其實原來乾隆也想讓長子做皇帝的,但是不幸的是,長子在后來的成長過程中都去世了。而且乾隆的兒子們從小就命運多舛,乾隆雖然說有十七位皇子,但是到最后只有了九位皇子。對于乾隆來說,這讓他覺得很是悲痛,但是對于嘉慶來說,這可是一個奪取皇位的好機會啊。這樣子一來的話,自己原本靠后的位子也越來越排前了。
后來在乾隆老了以后,兒子就只剩下四個了。選皇位就看誰能夠更加賢能了。這個時候嘉慶的一個優(yōu)點就有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孝順。嘉慶對于乾隆很孝順額,對于乾隆的話,嘉慶向來都是很聽話的。這讓乾隆很喜歡。于是乾隆就決定了讓嘉慶來做皇帝。
嘉慶也沒有讓乾隆失望,在嘉慶做皇帝后也對他特別的孝順。對于朝廷上的事情,嘉慶也會積極聽取乾隆的意見??梢娗〉难酃饬恕?/p>
一、首先是乾隆皇帝很長壽,他基本是等到了自己即將要壽終正寢的時候,才把自己的皇帝位置交出來。
乾隆皇帝在位的時候,就曾經說過自己都在位時間長度絕對不會超過爺爺?shù)脑谖粫r間長度,但是最終他的在位時間長度也沒有一個人敢說不是,所以他基本上在80幾歲的時候才把真正的權力交出來。再將皇位傳給十五阿哥永琰之后,依舊在對朝政做出自己的判斷,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十五阿哥還沒有完全得到實權。真正得到實權是在三年之后,自己的父親也就是乾隆皇帝死亡之后。
二、乾隆皇帝本來有17位皇子,但是由于乾隆皇帝在晚年期間才把皇位放出來,所以那個時候能夠選擇的皇子已經非常有限。
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娶妻生子的時間比較早,所以他的孩子與他之間的年齡相差并不是太大。并且那個年代當中能夠長壽的人也比較少,所以在乾隆皇帝晚年期間的時候,有一些皇子已經年歲比較大了。目前能夠勝任皇子人選的人只有四個,在這四個當中能夠出類拔萃的人員就更少。在乾隆皇帝一再選擇之下,最終將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十五阿哥永琰選中,只能說永琰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一般,沒有特別突出,但是也沒有特別弱。
三、乾隆皇帝不僅要考驗皇子的各方面能力,還得要考慮到皇子母親的地位能夠匹配,最終才會選擇十五阿哥永琰。
乾隆皇帝考驗皇子能力的時候,不僅要觀看一個方面,而且要看各個方面。他尋找到的這個皇子必須要各方面都達標,雖然十五阿哥并沒有在每個方面都特別出突出,但是在每個方面都發(fā)展得非常平均。并且十五阿哥的母親是孝儀純皇后,并且還被立為黃貴妃,可謂是地位比較高,有這樣的母親作為鋪墊,也能夠幫助到十五阿哥永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0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