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硖瞥炭?,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p>
前言:
刺客,想必大家有所耳聞。歷史上也有很多關于刺客的歷史記載,最有名的便是《刺客列傳》,出自司馬遷《史記》?!洞炭土袀鳌废蛭覀冋故玖吮姸嘤嘘P戰(zhàn)國時期刺客的故事。
刺客哪朝哪代都存在,這不足為奇。但是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看似繁盛穩(wěn)定的大唐,刺客之風卻也是非常盛行的。這是為何呢?
一、刺客的起源
刺客,是古代最久遠的職業(yè)之一。刺客的前身,是在很古老的時代就存在著的一群人——游民。而春秋戰(zhàn)國,列國爭霸的局勢,使復仇這種氏族遺風面向了廣闊的社會,如朝政、諸侯、地方權貴之間等。
另外,復仇行為與社會政治緊密相聯(lián)。原始復仇中某些行為觀念隨著時代變化,朝著不同方向演變,這時復仇行為的執(zhí)行者就由群體性的原始集體行為發(fā)展成為刺客的個人行為,這就導致了游民中出現(xiàn)以行刺復仇為職業(yè),并依附于權貴的專門刺客的出現(xiàn)。
先秦文獻中記載的刺客行為,絕大多數(shù)是一種復仇行為,即借軀報仇。
在春秋末到戰(zhàn)國初期,刺客大多行劍攻殺,養(yǎng)于公室或私門權貴;到了以"爭于氣力"為特征的戰(zhàn)國,養(yǎng)士之風更高于春秋,刺客這一職業(yè)也跟著大大擴展了。
隨著歷史的傳承和推演,刺客一直流傳至了唐朝。
二、唐朝時期,刺客具有的新特點
數(shù)量眾多
唐代發(fā)生了許多刺殺事件,而每一起刺殺事件,背后都有刺客的身影。
比如說著名"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李世民出于政治野心,在長安城的宣武門內(nèi)謀劃了一場針對李淵長子李建成的刺殺。此次刺殺不僅導致了政治巨變,更是在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玄武門之變"的同一天、同一個地方,尉遲恭對李元吉進行了刺殺。
值得一提的還有震驚了整個唐朝,發(fā)生于公元757年的"安史之亂"。在憲宗十年六月癸卯,鎮(zhèn)州節(jié)度使王承宗刺殺宰相武元衡。
▲玄武門之變
唐朝更是有幾任皇帝死于刺殺。公元820年,李純皇帝遇刺暴斃;公元904年,唐昭宗李曄死于節(jié)度使朱溫的刺殺……
這還僅僅只是部分出名的刺殺事件。刺客之多在唐代史書中有明確的記錄:
"承宗、師道之濟惡也,奸人遍四海,刺客滿京師……"
“刺客滿京師”,可見唐朝刺客之多。
刺殺事件多出自于政治斗爭
刺殺本身就是一種非法、血腥的異常舉動,超出了人們正常生活的秩序。很難想象,唐朝作為一個繁華盛世、相較于古代而言的和平年代,卻有著如此多的刺客,實際上這與唐朝的政治斗爭有極大的關系。
"玄武門之變"是刺客盛行出自政治斗爭最顯著的代表。太子試圖收買尉遲敬德未果,便派李元吉尋找刺客暗中除去李世民的勢力。不過最后,還是李世民先下手為強。
實際上李元吉被殺還有一段恩怨。李世民欲謀反,各位皇子內(nèi)心其實都心中有數(shù)。尉遲敬德在當時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有天晚上尉遲敬德和李世民夜談后回家,卻不料遭遇刺殺,刺客招供自己是李元吉派來刺殺的,目的是為了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李世民知道后,最終設法刺殺了李元吉。
上文提到的唐朝皇帝的被刺殺,也同樣是出于政治因素,比如唐憲宗。唐憲宗李純晚年立太子一事遇到困難,而太子李恒的母親郭妃不論后宮還是朝堂,都有著強大的勢力。即便李純不喜李恒,但李恒的登基上位是勢在必得的。為了讓太子上位,郭妃代表的集團主導了一場刺殺。最終李純死于820年,李恒登基。
由上可知,唐朝刺殺的政治色彩明顯濃于其他朝代,而且唐朝被刺殺的高級政治官員的數(shù)量也急劇增加,且規(guī)模巨大,手段也不再收斂。刺客被用作政治上爭權奪利的工具,借以達到非正常政治交涉可達成的目的;甚至有的刺客還直接參與了政治。
三、刺客之風在唐朝為何會如此盛行?
1、刺客文化和隋朝遺留問題的影響
刺客文化自古以來就流傳不絕,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刺客就形成了一種文化精神,受到文人、詩人的推崇。到了唐朝,李白還寫了數(shù)百首有關刺客文化的詩歌。而文化屬于上層建筑中的思想層面,對整個社會的意識潮流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這些刺客文化默默地影響著人們對刺客的看法,為唐代刺客、俠客的培育、盛行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另外,隋朝動蕩不安的社會遺留了很多刺客,甚至民間的恩將仇報也動用刺客,這使刺客的運用范圍瞬間泛濫到整個社會。而民間的風氣也是會遺傳的,這就導致唐朝的刺客受到歷史遺留的影響之深。
2、“胡風”的影響,使刺客快速遍及唐朝
唐朝熱衷于對外開放,民族政策開明,對少數(shù)民族的歧視較少,百姓的思想較開放,社會深受"胡風"影響。
"唐人大有胡氣",就唐代社會看,一方面胡人給內(nèi)地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好斗、粗獷的精神,習武之風盛行。另一方面,李唐統(tǒng)治者實際上是李初古拔的后裔,在最開始創(chuàng)立唐朝的時候,蕃姓少數(shù)民族功不可沒;同時唐統(tǒng)治者也多將胡人遷徙內(nèi)地,或征發(fā)胡人戍邊征戰(zhàn)。
受胡風影響,唐代首次舉辦了武舉。武舉的設立,進一步刺激了官宦子弟習武的欲望,然而這種崇尚武力的風氣一旦普及社會,就會導致刺客文化的異變——暴力傾向。這就是為什么唐朝刺客之風不僅盛行,而且刺客之風日趨殘暴的原因。因為平民百姓崇尚武力、崇尚刺客文化,但卻沒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式的“人間大義”的引導,就容易走向歪路。
▲唐朝武舉
唐朝的積極開放,也使得這一時期的人民的思維方式迥異于前朝,價值觀受社會風氣、文化熏陶的影響,也發(fā)生了偏移,背離了正確的觀念。同時,唐朝律法的寬泛,刑罰的減弱、政府隨意大赦天下、血親復仇被政府默許等行為,均導致唐朝法律不嚴密、缺少威懾力,對刺客之風更是難以起到遏制的功效。
3、政治斗爭盛行
從上文我們可以得知唐朝發(fā)生過很多起刺殺案,并且刺殺事件逐漸面向上層政治人物,這種刺客之風的趨勢表明了,刺客的盛行大部分主要出自朝野權貴之間的政治斗爭。
唐朝設立節(jié)度使,制定節(jié)度使制度以進行國家的行政管理,在唐初有效地治理了社會、促進了民族團結;但是到唐朝后期,節(jié)度使作為地方官員,缺少中央的管控,權力逐漸擴大,并與中央抗衡,造成了不同地域各自為政的荒唐局面。
加之國家權力實際上偏向外強中干,這就更讓地方格局有機可乘。各地勢力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和勢力,派遣眾多刺客前往刺殺妨礙自己的人。
一個事實是,社會上有名的、文武兼?zhèn)涞拇炭痛蠖嘁驯恢醒牖适液蜋噘F收用;或被地方藩鎮(zhèn)官吏收買、豢養(yǎng)。
刺客顯示出了在消除異己的政治斗爭中的特殊作用,刺客在唐朝已經(jīng)最大程度的政治化了。
隨著刺客成為一種謀權的工具,且效果十分顯著,那么自然會有很多豪門世族、朝野權貴豢養(yǎng)刺客以備不時之需、充實自己的實力隊伍。上層人物對刺客的極大需求更是直接推動了刺客行業(yè)的發(fā)展,有需求、有利益便會刺激刺客的產(chǎn)生和繁盛。
結語:
在古代,刺客一直存在于社會,區(qū)別只在于繁盛與否的問題。而唐朝刺客之風盛行,是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潛移默化的形成的。出于唐朝特有的政治、文化特色,唐朝官員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對于刺客進行豢養(yǎng)和利用。而在政治斗爭的需求下,刺客急劇繁衍,最終導致刺客之風盛行于世。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0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