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碇懿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p>
這句話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常常被后世引用,司馬遷果然有過人的智慧,他總結(jié)的歷史經(jīng)驗讓無數(shù)人嘆服。把漢文帝扶上皇位的周勃如果能看到這句話大概會說這就是他的真實寫照吧。
周勃是劉邦的左膀右臂,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大功臣,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劉邦對他是非常的器重,在他去世之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史記.漢高祖本紀》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劉邦的眼光毒辣,他少有看走眼的時候。在劉邦的最后時間,樊噲作為呂雉的妹夫遭到了劉邦的猜忌,劉邦擔心樊噲會成為呂雉的幫手,就把樊噲手中的軍權(quán)交給了他認為可以擔當大任的周勃。
周勃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公元前180年,太后呂雉去世了,但它的外戚呂家依然把持著朝政,丞相呂產(chǎn)和上將軍呂祿更是“矯制以令天下”,眼看劉家的漢室天下就要落入?yún)问现?,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在關(guān)鍵時刻巧用妙計奪了呂氏的軍權(quán),并與諸劉諸侯一起謀劃誅殺了二呂,滅了呂氏全族,立劉邦之子代王劉恒為帝,史稱漢文帝。
周勃因為從龍之功,受到了文帝的重用,一時春風得意。可是后來他卻淪為了階下囚,最后在他的封地默默的死去。難道真的應(yīng)了那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眴?漢文帝果然是個薄情寡義的人嗎?真相到底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去探究吧。
01.周勃帶兵打仗的能力毋庸置疑,可要治國安邦才能就不足了,偏偏又不自知。
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法國有一個天才數(shù)學家,他叫迦羅瓦,非常的聰明,但性格桀驁。參加巴黎理工的考試時,他的邏輯跳躍使考官感到困惑,在遭受到考官的質(zhì)疑之后,又不愿意做解釋,就遭到了拒絕,一怒之下把黑板擦擲向了考官。
19歲時他被送進了監(jiān)牢,在入院前他把自己的一份手稿交給朋友保管,他的這份手稿在他去世多年后由他的朋友交給了數(shù)學院,后來的研究者在之后的半個世紀里根據(jù)他的手稿做出了一個新的數(shù)學體系:群論。
后來的人對這份手稿評價甚高:再研究150年也研究不完??上救耸菦]有辦法享受這份榮譽的。因為他在2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是在決斗中死去的,當時他和另外一個男人同時愛上了一個女人,雙方?jīng)Q定用決斗決定女子的歸宿,不幸的是他的對手是法國最好的槍手,他毫無意外地中彈身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揚長避短,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而周勃就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因在戰(zhàn)場上驍勇善戰(zhàn),帶兵能力強引得劉邦的喜愛,但他做文官的能力卻讓人不敢恭維。
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xiāng)坐而責之:“趣為我語?!报D―《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周勃不喜歡文辭學問,所以他每次召見儒生和游說之士,都是面向東坐著,而且很不耐煩地催促說:“快快說完了?!?/p>
這只是他生活的一個片段,但從中可以看出他不喜歡文辭學問,并且打心里看不起那些儒生和游說之士,所以身邊自然也就沒有什么謀士了。朝堂可是比戰(zhàn)場更兇險的地方,這樣一個人在朝堂上,很多事情他都難以應(yīng)對。
周勃的質(zhì)樸和能征善戰(zhàn)在戰(zhàn)爭年代是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深得劉邦的喜歡,他的赫赫戰(zhàn)功更是讓他一路從武大夫、虎賁令、威武侯直升到太尉。但到了漢文帝時期,漢朝已經(jīng)成立很多年,國家需要的是休養(yǎng)生息,需要的是在于治理國家的才能,而這恰恰是周勃所不擅長的。
漢文帝要對周勃的從龍之功進行嘉獎,但那時周勃已官至太尉,漢文帝只好封他為丞相。一個國家的丞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要協(xié)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周勃卻不是一個好學之人,他的才能也無法一直為皇帝出謀劃策。漢文帝當初封他為丞相也是出于感恩之心,但在日后的相處過程中他暴露出來的問題,讓漢文帝生出了棄用之心。
在其位不謀其政,又總是拿出一副我是有功之臣的姿態(tài)。有一次漢文帝問他:“天下一歲決獄何?”“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周勃不知道,作為丞相,他失職了。就算不知道,有智慧也可以化險為夷,但他顯然沒有。同樣的問題,陳平的回答就堪稱經(jīng)典:“每一個官員都有自己負責的事情,陛下想知道判決案件的情況就可以問廷尉,想知道錢糧收支的情況,詢問治粟內(nèi)里吏就可以了?!敝懿犃岁惼綉?yīng)對,想到的不是自己下去之后應(yīng)該多用心思在政事上,反而責怪陳平為什么沒有告訴過他這些,陳平回答道:
“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史記.陳丞相世家》
可惜的是周勃不愛讀書,不知道這句話的含義,或者他明白但他覺得這不重要,他畢竟是有從龍之功的人,黃帝即位他是出了大力的。他沒有遠見而且做事缺乏思考,做出來的事就會落下把柄為之后的悲慘命運埋下伏筆。
周勃不當丞相之后來到封地,常常心驚膽戰(zhàn),害怕文帝會加害他,所以當河東郡的郡守來巡視官員的時候,他就穿上甲胄帶上武器,以防不測。這樣的行為讓人覺得他是對皇帝的不滿,給了別人告他狀的把柄。
02.周勃功高蓋主,權(quán)勢過重,引起了漢文帝的提防之心。
在歷史上有很多從龍之臣,下場都不怎么好。戰(zhàn)國時期的伍子胥幫助公子光頭得了王位,但公子光成王以后,覺得他的功能過剩不好控制,就啟用了太宰嚭來分權(quán)。
趙匡胤籠絡(luò)了一幫人來一個黃袍加身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接下來就是論功行賞了嗎?并不是,他擔心的是那些人的權(quán)利過大,影響他的統(tǒng)治,就來了一個“杯酒釋兵權(quán)”,輕而易舉地就把兵權(quán)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周勃他能力不足配不上丞相之位,但他為劉家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又是漢文帝的從龍之臣,為何就坐不完穩(wěn)這丞相之位,幾次被漢文帝廢掉呢?
難道是漢文帝的心太狠?其實也不盡然,讓我們來梳理一下漢文帝為何會對周勃下手?
①.在誅殺二呂匡扶漢室的過程中,周勃的號召力遠遠大于文帝
呂太后去世以后,丞相呂產(chǎn)和大將軍呂祿一個把持朝政一個手握軍權(quán),兩個人里應(yīng)外合眼看劉家的天下就要易主,作為劉邦的兒子劉恒只是一個茍且偷生的代王,想要守護江山卻沒有實力,這時候太尉周勃連同漢室的幾個諸侯誅殺了諸呂,迎接代王劉恒成為新的皇帝。
周勃對漢文帝劉恒的恩情不可謂不大,可他在軍中一呼百應(yīng)這樣強大的號召也讓漢文帝明白了一件事,如果有一日周勃背叛了他,也有能力讓別的人當皇帝。
這個情景一直就留在了漢文帝的心里,讓他如芒在背,如鯁在喉。這樣的元老重臣,留在身邊用起來不是那么的得心應(yīng)手,讓他“免相就國”遠離京城才是上上之選。
②.周勃在和諸呂斗智斗勇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城府和隱忍讓漢文帝印象深刻。
周勃是劉邦一手提拔上來的武將,他對劉邦的忠心日月可鑒,但當呂太后拉攏他,問他大封諸呂是否可行時,他并沒有像那些直臣一樣直接表達不滿,而是與他們進行周旋。他成功的避開了敵人的鋒芒,一直潛伏到關(guān)鍵時期,反戈一擊,成功的輔助代王劉恒登基為帝。
呂太后的狠毒與老辣是有目共睹的,周勃隱藏了這么久沒有被發(fā)現(xiàn),可見他的心機是多么的深藏不露,而且在與諸呂相處的過程中能夠細心謹慎隨機應(yīng)變,在騙取呂祿的兵權(quán)時精彩的表現(xiàn),都讓漢文帝覺得這樣的人一旦有異心,將是大患,為了能夠把危險扼殺在搖籃里,此人不可重用。
而且漢文帝的王位并不是名正言順繼承來的,周博一直呆在他的身邊,豈不是天天提醒他,他不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嗎。可惜周勃不明白,只覺得自己勞苦功高,應(yīng)當要得到文帝的敬重。
03.周勃花樣作死三部曲,步步驚心。
相比較周勃的凄慘結(jié)局,同樣的從龍之臣陳平卻得到了漢文帝的重用,并且能夠善終,這是為什么呢?
說到底,周勃會有這種結(jié)局,是他本身的原因。
①.周勃討伐諸呂時動機不純,在輔助漢文帝登上皇位后又居功自傲。
同朝為官的袁盎是這樣評價他的:
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史記袁蠱晁錯列傳》
袁蠱性格耿直,他向皇帝進言的這番話有兩個意思:第一點是,在呂后當權(quán)時,諸呂把持朝政,但當時身為太尉的周勃手中握有兵權(quán),卻沒有匡扶劉氏的打算,等到呂后駕崩,諸位大臣都要討伐呂氏,他覺得是立功的大好時機才會倒戈一擊。所以周勃只是一個功臣,并不是社稷之臣。第二點是,皇上對周勃態(tài)度恭敬,每次下朝都親自送他出去,周勃不感恩戴德卻得意洋洋,這不是君臣應(yīng)應(yīng)有的禮節(jié)。
漢文帝雖然一直念著周勃的從龍之功,但周勃居功自傲,這種行為也讓漢文帝覺得非常不舒服,心中自然生了棄用之心。
②.膽子不是一般大,敢給皇帝下馬威。
在迎接漢文帝入宮登基的時候,周勃為了搶功,在渭橋的時候就進獻了天子玉璽,但是漢文帝認為登上皇位應(yīng)該按照程序來進行,而不能就這樣私下接受玉璽,所以并沒有接受他的這個安排。碰了釘子的周勃立馬就進行了反擊:
代王即夕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戟衛(wèi)端門,曰:“天子在也,足下何為者而入?”代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聽政。――《史記.呂太后本紀》
這個下馬威不可謂不大,這些人這些士兵他們不認你皇帝,但他們認我這個太尉。雖然當時漢文帝忍了下來,但這跟刺一直埋在他的心里。
③.周勃有結(jié)黨營私的嫌疑 。
如果周勃愿意做個孤臣,漢文帝也許能夠容忍他。但顯然周勃沒有這個覺悟。因為外戚專權(quán),劉氏的江山差點斷送,所以漢文帝對外戚是抱有警惕之心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撥動他的神經(jīng)。當周勃把漢文帝賞給他的錢財都拿去拉攏漢文帝的舅舅薄昭,漢文帝的惱怒之情可想而知了。為了防止他在朝中結(jié)黨營私,就讓他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當時的周勃可能是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可是他采取的自救辦法讓皇帝更不放心了,只能面對慘淡的結(jié)局。
我們都知道劉邦在“楚漢爭霸”中成功擊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史稱“漢高祖”!
而劉邦原本只是沛縣的一名小小的亭長,最后卻逆襲成為一個強大王朝的帝王!可以說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的色彩,但他的成功離不開這三個人。而這三個人就有著“漢初三杰”之稱的張良、韓信和蕭何,其中張良和蕭何都是劉邦最重要的謀臣。
張良
說起張良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劉邦的最重要謀士之一。劉邦曾評價他"運籌于帷幄之內(nèi),決勝于千里之外"。當初劉邦面對鴻門之難,聽取了張良的勸諫,保存實力,取信于項羽,并助他拉攏項伯,才能轉(zhuǎn)危為安!之后,更是憑借他的無雙智謀多次擊敗項羽,成功幫助劉邦奪得天下!之后張良雖被封侯,卻并不貪戀權(quán)位,最終病逝于長安,謚號“文成侯”!
蕭何
蕭何和張良同為漢初的三杰之一,雖然他的智謀不如張良,但也是劉邦身邊不可或缺的謀臣。蕭何不但有治國之才,而且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因為蕭何在,韓信才有機會在劉邦面前展露手腳,也可以說,是蕭何成就了韓信!而且蕭何每次都能為劉邦軍隊提供了穩(wěn)定的供給,無論有多遠,行軍打仗,蕭何的供給都能及時跟上!在助劉邦奪天下后,被任命為丞相。之后又助呂后智擒韓信,深得劉邦的信任!不過“狡兔死、走狗烹”,蕭何也知道劉邦對自己不放心。最終他自污其名,換得了一個壽終正寢的好下場!
陳平
陳平雖然比不上張良和蕭何這兩位的功績,但是他也是西漢建國功臣之一。曾六出奇計幫助劉邦奪得天下,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之一!在劉邦死后,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莸哿?,與王陵并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quán)。在呂后死后,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見漢文帝劉恒)。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于職守,受到文帝贊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于孝文二年去世!
當然除了這三位以外,曹參、王陵、以及周勃是劉邦不可或缺的重要謀臣。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在現(xiàn)在,能跟對人,能有一個懂你的人賞識你,培養(yǎng)你,那都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而在古時候,這種情況體現(xiàn)的更是淋漓盡致。
韓信作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劉邦的左膀右臂,為西漢政權(quán)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他在劉邦稱帝后,所被賦予的權(quán)力也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而早期的韓信,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凡夫俗子,而且出身也不是多么的高貴。
他最早投奔于項羽麾下,雖然有一身的抱負和能力,但是他滿身的能力卻并沒有能得到項羽的賞識。韓信也是在夏侯嬰的舉薦之下,才能進入到劉邦的隊伍中,所以看來韓信前期的奮斗生涯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
后來加入到劉邦的隊伍中以后,韓信受到了劉邦的賞識,終于得到了機會來施展他一身的才華。于是韓信開始開始幫助劉邦分析當時的形勢,并陸陸續(xù)續(xù)幫助劉邦擴大勢力范圍,從背水一戰(zhàn)等多次戰(zhàn)爭中,我們很容易看到韓信內(nèi)心深處潛藏的野心。
因為之前的戰(zhàn)爭都獲得了成功,劉邦給了韓信職位的提升,韓信官拜相國,在這位置上,韓信就能更好的發(fā)揮出自己的軍事天賦,在西漢四年的時候,在戰(zhàn)場上將二十萬楚軍殺得片甲不留,可謂是風頭盡出。
隨后韓信被劉邦封為了齊王,韓信也非常的爭氣,在攻打項羽的時候,逼得項羽最后選擇了自刎。這一戰(zhàn),被人們稱之為"戰(zhàn)神"的項羽,被韓信擊敗,韓信的聲望和戰(zhàn)功已經(jīng)攀登到了巔峰。
韓信的成功并非是偶然的,除了有伯樂劉邦的賞識和支持以外,他自己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在那個看重出身的年代,韓信出身卑微,在當時的社會,根本不可能給他施展自己理想和抱負的機會。當他跟隨到劉邦的時候,劉邦給予他的機會,他也都一一抓住,沒有讓劉邦以及他自己失望。
而且韓信這個人出身卑微,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對人性的掌控是非常厲害的。他看得通透,所以才能抓住對方的弱點,再逐一擊破,這也是他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韓信也非常善于去學習和總結(jié)經(jīng)驗,在前期他雖然沒有什么實際的帶兵經(jīng)驗,但是他抓住了學習的機會,總結(jié)別人策劃戰(zhàn)爭的教訓與經(jīng)驗,當自己正式指揮戰(zhàn)爭時,就可以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局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1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