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光緒為什么叫慈禧為親爸爸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慈禧與光緒的關系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那個奇怪的稱呼—親爸爸。有的野史資料里也稱為“皇爸爸”,這一稱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引起了不少人的爭論,根據(jù)慈禧后人的說法,“爸爸”是滿語“母親”的意思,但也有研究者認為,根據(jù)清東陵滿人后裔的證明,滿語中并沒有這樣一種說法。
德齡女士《清宮二年記》中的一條記載:“皇帝及余(德齡)等皆呼太后以男稱?!倍宜泊_實聽到過光緒皇帝向慈禧請安時說:“親爸爸吉祥”,也就是說,“親爸爸”用的正是它漢語之意,是慈禧希望光緒將自己像生身父親一樣對待。
那么,慈禧為什么要這樣呢?有研究者指出,慈禧的這一心理可能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是一種心理感情和政治的需要,慈禧雖然是掌握大清王朝實際權力的人,但終究是個婦人,沒有辦法和九五之尊的皇帝相提并論,但慈禧不甘心于此,她曾經(jīng)說過,即使是光緒皇帝,也是我妹妹的孩子,就跟自己親生的一樣,那么,讓九五之尊的皇帝叫自己親爸爸,是對光緒帝的一種警誡:大清國的最高權力,在她慈禧手中!此外,對于天下臣民來說,也表明了慈禧的地位要高于光緒皇帝,她才是大清國的實際統(tǒng)治者。
慈禧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光緒親政以后,慈禧規(guī)定,光緒必須每隔一日想她奏報政務,聽候訓示,還經(jīng)常派人監(jiān)視他的行蹤,而光緒懾于慈禧的威嚴,每日請安時都渾身顫抖,有什么政務上的事情也根本不敢自作主張,還是主動向太后請旨才能實行,后來的戊戌變法,也是事事如此,甚至讓慈禧不勝其煩,只好告訴光緒,可以便宜行事,后來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以“訓政”為名,重新臨朝聽政,與光緒帝一起坐在須彌寶座上接受群臣叩頭謝恩,三呼萬歲。
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話在慈禧的面前被打破,有大臣奏對政務,全憑慈禧一一裁決,光緒只是在一旁默然不語,有時候,慈禧覺得不妥當,用胳膊肘碰他,示意他說兩句,光緒才提起精神,胡亂應付兩句,說的不妥,還要遭到慈禧的斥責。
有一次,光緒聽說英日同盟,很是擔心,認為這對中國極其不利,慈禧當即厲聲呵斥道:“外交上的問題,不要隨便發(fā)言,如果傳到外面去怎么辦!”光緒一時不解,頂了一句:“就是傳出去又何妨?”,慈禧大怒,居然舉起拐杖就要責打光緒,嚇得光緒連忙跪倒求饒,這種情況非只一次、兩次,往往要李蓮英從中調(diào)解,慈禧怒氣才能稍息。
在慈禧太后眼中,貴為天子的光緒帝不過是一個她實現(xiàn)權力欲望的玩偶和傀儡,或許,慈禧太后認為,光緒能夠做皇帝,這個權力與地位是自己給他的,所以他就必須要聽話,后來的戊戌政變也體現(xiàn)了慈禧的這種心理......
此親爸爸的含義:要力證慈禧就是能夠掌管天下的“皇帝”,而光緒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因那時候都是男人才能當皇帝,慈禧名義上不是,但實際上卻早就相當于皇帝,她內(nèi)心自卑,她只能通過稱呼來給自己的安慰。
光緒無論在何處拜見慈禧時,都要叫她"親爸爸"。這種稱呼的確令人感到離奇與費解,一般人以為這可能是滿族人的習俗叫法罷了。其實不然,這種別出新裁的稱呼,看來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因為慈禧是咸豐的皇貴妃,光緒的父親是咸豐的弟弟,而母親又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緒既是慈禧的親侄子,又是親外甥。慈禧曾解釋道:"光緒皇帝的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 而且慈禧之子同治與光緒是堂兄弟,同治死后由堂兄繼位也是符合皇家禮法的。 加之慈禧實行了同治、光緒兩朝的"垂簾聽政",實際處于太上皇的至高地位。所以慈禧喜歡光緒以男性的稱呼來叫她"爸爸",而且在前面加一個"親"字,以顯示她的尊貴、威嚴與親熱,所以出現(xiàn)了這種不尋常的叫法。
我們在觀看一些有關光緒皇帝的影視作品時,經(jīng)常會聽到光緒在向老佛爺慈禧太后請安時說的一句話:“親爸爸吉祥!”許多人對一荒唐滑稽的現(xiàn)象迷惑不解,以為是藝術虛構,或是滿族人的風俗習慣,其實不然。在正常情況下,滿族人稱父親為“阿瑪”,稱母親為“額娘”。光緒與慈禧是侄嬸關系,也是甥姨關系,最親近了也只能算是過繼的母子關系,按道理應該稱慈禧為“額娘”才對,可是,光緒為什么要稱其為“親爸爸”呢?
首先,要解釋一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關系,慈禧的親生兒子是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在咸豐帝死后,當時年僅6歲的同治帝繼位,因其年幼,慈禧垂簾聽政,真正掌握皇權的還是其母慈禧太后。慈禧掌握內(nèi)外朝政,也嚴格掌控著同治帝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連寵幸的妃嬪也要過問。
沒有多少自由的同治皇帝只有出宮微服“私訪”逛各大妓院來尋求快樂。萬花叢中過,哪有不沾身的,同治皇帝英年早逝,只做了13年皇帝就駕崩了,據(jù)說就是因梅毒而死。
同治皇帝19歲就死了,也沒留下子嗣,這大清皇位由誰來繼承?慈禧為了繼續(xù)能夠垂簾聽政,就又決定立一個少年皇帝,于是就選了醇親王的兒子愛新覺羅·載為皇帝。愛新覺羅·載,即后來的光緒皇帝,登基時年僅4歲,光緒帝的父親醇親王是咸豐帝的弟弟,即慈禧的小叔子,而光緒帝的親生母親還是慈禧的妹妹,光緒是皇帝,慈禧是太后,又加上前面的親屬關系所以光緒皇帝就登基了。
光緒即位后,慈禧繼續(xù)垂簾聽政,所以光緒幾乎對慈禧是言聽計從。按說光緒如此識趣,慈禧應該高興啊。但是有一件事兒慈禧一直不滿。什么事兒呢?原來,光緒帝每次向慈禧請安的時候都說“皇太后吉祥”。但慈禧顯然對這個稱呼不滿意,所以經(jīng)常莫名其妙地發(fā)火。
光緒雖然常常為此苦惱,但卻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慈禧如此生氣。后來慈禧身邊的太監(jiān)李蓮英對光緒說,“皇上您發(fā)沒發(fā)現(xiàn),老佛爺聽到您喊她皇太后的時候,總是一臉不高興,您是不是應該換個稱呼呀?”光緒就問他應該怎么辦才好,李蓮英告訴光緒應該稱呼慈禧為“親爸爸”。
李蓮英為什么會建議光緒稱呼慈禧為“親爸爸”呢?這事不太可能是李蓮英自己的主意,應該是慈禧的授意。所以,當光緒聽到李蓮英的提醒之后,雖然內(nèi)心極不情愿,但是再請安的時候還是硬著頭皮說了一聲“親爸爸吉祥”。慈禧聽了自然是喜笑顏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3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允炆和朱棣相比,究竟誰更加合適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