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書中對此記載的也很簡單,“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边@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
那么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jié)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xiàn)讓后人對春秋戰(zhàn)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xiàn)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tǒng)一。
廉頗是歷史上的名將,生活在戰(zhàn)國末期的趙國,戰(zhàn)國時期 ,出現(xiàn)了戰(zhàn)國四大名將,這其中就有廉頗。由于廉頗的功績突出,他被封為了上卿,在朝中地位極高。廉頗的戰(zhàn)斗力毋庸置疑,驍勇善戰(zhàn),否則廉頗也不會成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
長平之戰(zhàn)前期,廉頗奉命抵擋了秦軍的進攻,可是到了之后,趙括取代了廉頗,結(jié)果可想而知,導致了長平之戰(zhàn)的失敗。作為名將的廉頗,一生為趙國征戰(zhàn)沙場,可是一個叫做藺相如的人出現(xiàn)后,廉頗的地位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藺相如出身低微。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藺相如都不如廉頗重要。藺相如有何作為呢?首先藺相如替趙國“完璧歸趙”,之后又在“澠池會”中,面對秦王的無賴行徑臨危不亂,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偟膩碚f,藺相如沒有替趙國征戰(zhàn)沙場,只是“動動嘴皮子”。
維護了趙王的尊嚴,趙王封了藺相如為上大夫,再拜為上卿。廉頗也是上卿,可是藺相如的排名要做廉頗之前。這就讓廉頗非常不滿意,畢竟廉頗是征戰(zhàn)沙場的人,可是藺相如就不是這樣了。廉頗對此深為不服,認為自己有攻城之功,怎么是藺相如能夠相比的呢?
那么藺相如是如何處理廉頗這件事的呢?廉頗不服氣藺相如,可是在這之后,藺相如見到廉頗都是躲得遠遠的,這就讓人產(chǎn)生了懷疑,藺相如的門生大部分開始認為藺相如怕廉頗。后來藺相如解釋說:“秦王要比廉頗威嚴,我卻能夠羞辱他,我還有什么怕廉頗的?”
假如藺相如與廉頗爭斗,結(jié)局可想而知,兩虎相斗,必有一亡,正中敵人下懷。所以藺相如選擇了忍讓廉頗,為的就是不能夠讓敵人得逞。當廉頗知道這件事后,非常慚愧,這時候的廉頗大為感動,于是廉頗做出了一件事,就是身背荊條,在賓客的帶領下來到相如門庭請罪。由此廉頗與藺相如成為生死之交了。這樣的事跡被后世廣為傳頌。
藺相如的結(jié)局不太好,被處以極刑。對于藺相如的死,有兩種說法,第一是藺相如和太子郚被派往了秦國作為人質(zhì),結(jié)果到了秦國,太子郚死了,藺相如因此獲罪,被處以極刑。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長平之戰(zhàn)期間,秦軍與趙軍鏖戰(zhàn)。這時候的趙王選擇了撤下廉頗,這讓藺相如很是不滿意。趙王沒有聽從藺相如的建議,最終的長平之戰(zhàn)失敗,藺相如憂憤之下病故。史學家們對于藺相如的死,更偏向第二種說法。相比于藺相如來說,廉頗的結(jié)局就應該算是不錯的了。
長平之戰(zhàn)后,燕進攻趙國,這時候的廉頗奉命抵抗燕軍。這一仗讓燕國大敗,燕國提出了割讓五座城池求和,趙國難得打了一次勝仗。本以為廉頗的結(jié)局是在趙國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可是萬萬想不到,趙悼襄王繼位,讓廉頗的好日子走到頭了。
趙悼襄王聽信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從這之后廉頗受到了排擠,后來廉頗選擇了投靠魏國。到了魏國之后,廉頗肯定是沒有用武之地的,畢竟這是趙國的大將,魏國國君對此肯定是不放心的。就這樣,在魏國的國土上,廉頗終老。公元前243年,廉頗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廉頗去世沒多久,趙國就被秦國所滅。
搜索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廉頗、藺相如兩人雖說重歸于好了,但是事實上趙國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強大起來,最終藺相如病死于國家危亡之際,而廉頗則被流放,最終客死他鄉(xiāng)。《將相和》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我們還很小的時候,課本中便已經(jīng)有所提及,從?將相爭?再到?將相和?,無不體現(xiàn)著兩人的博大胸襟。
讀過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直到,藺相如是一個賢相,而廉頗則是一個良將,在兩人重歸于好之后,劇情理應有個美好的結(jié)局才對,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兩人的和好雖說是一件好事,但這并不代表著趙國一定會強大起來,雖說趙惠文王十分信任他們,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從趙孝成王開始,廉頗和藺相如便開始不再那么重要了。
根據(jù)相關史料的記載,在趙孝成王繼位以后,秦國再次起兵討伐趙國,但是這個時候卻是趙國最困難的時候,新王剛登基,名將剛?cè)ナ溃瓦B藺相如也久病在床,整個趙國只剩下廉頗一人在苦苦支撐,但是昏庸的趙孝成王卻選擇將廉頗換下,讓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上了戰(zhàn)場。
藺相如聽說了這個消息以后,急忙拖著病重的身體去勸誡趙王,但是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趙王怎么可能會將藺相如的話聽下去呢,于是就這樣,趙國40萬的軍隊全部慘死,要不是有其他國家的幫助,或許這個時候趙國就已經(jīng)滅亡了,藺相如得知這個消息以后,更是被直接氣死了,自此整個朝堂可用之人就只剩下了廉頗。
無奈的趙孝成王只好再次啟用廉頗,但是當趙孝成王死后,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就更是不堪了,廉頗最終還是被趙王給逼走,游走他鄉(xiāng),直到晚年都不曾回過趙國,最終客死異鄉(xiāng),不由讓人感到可惜。
廉頗和藺相如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很小的時候就在課文中學習過。廉頗作為一名善戰(zhàn)的將軍,打起仗來十分勇猛,公元283年的時候,廉頗一舉拿下陽晉,趙王十分高興,就直接封他為上卿,可以說是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了。
而藺相如則是文人出身,打仗自然根本不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的厲害之處在于口才,而且極具智慧。先是完成了“完璧歸趙”的使命,后又在澠池會盟的時候,當場斥責秦國,從而保住了趙王的尊嚴。因此,趙王就認為他功勞很大,就同樣拜他為上卿,但是高于廉頗。
廉頗當時就很不服氣,一想到自己是帶著一幫弟兄在戰(zhàn)場上拼命才換來的爵位,而藺相如只是動了動嘴皮子,居然功勞能比他還大,而且官位要高于自己,這是廉頗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一件事情。心里不滿的他,只有經(jīng)常故意找他碴才能讓自己舒服一點。因此,惡語針對藺相如那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面對藺相如的“軟弱”躲避不回應,他是更加的得寸進尺。
藺相如能忍,但是他的門客哪里能接受這樣的侮辱,于是就建議立即反擊廉頗。而藺相如卻是坦然一笑,秦王相比廉頗誰更威嚴?我敢當面指責秦王而毫不畏懼,難倒我真會怕了廉頗?之所以選擇不回應,是因為顧全趙國的大局,若我們二人起了斗爭,高興的是敵人,損傷的卻是我們自己。
這樣的一席話最終傳到了廉頗的府上去了,他感到十分慚愧,居然自己是這么一個小心眼的人,于是就有了負荊請罪的典故。但故事只是告一段落,后面的故事是怎樣呢?似乎也沒有哪個語文老師告訴過你,那么他們究竟都是怎樣的結(jié)局呢?
首先說下廉頗,原本他是趙國的得力大將,趙王也一直很欣賞他,但后來遭到了奸臣的陷害,導致被撤掉了官職,被樂乘頂替了自己的職位。廉頗的性格向來是不服輸?shù)?,怎么會就此善罷甘休呢?因此就對樂乘打擊出手了,成功之后就直接投奔魏國去了。但在魏國的廉頗只是表面上受到尊重,但實際上并不受魏國人的待見,而此時的他由無法再回到故國,因此最終郁郁不歡,死在了魏國。
而藺相如的下場似乎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一是因為隨同太子去秦國作為人質(zhì),但不知為何太子不幸染上惡疾死了,那么藺相如成了最大的罪人,因此導致了被殺的結(jié)局。還一種說法是,藺相如屢次上書不要用趙括指揮長平之役,但是趙王一意孤行,對他的建議不置理睬。藺相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幾十萬大軍的葬送,而絲毫沒有挽回的能力,因此抑郁寡歡,最終染病不幸去世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3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