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可沒有完全漢化。我國歷史是春秋戰(zhàn)國——秦漢——唐宋——元——明——清。而印度歷史,如果用中國朝代來做比較,是秦,漢、唐、宋、元、清。發(fā)現(xiàn)了沒有,和我國歷史有什么區(qū)別?對,他們沒有明朝,沒有朱元璋。
這造成了什么結果?也就是說,從13世紀到20世紀整整700年的時間,印度主體民族,沒有當家作主建立過自己的王朝,這樣的狀態(tài)會有兩個結果會很容易把印度史導向一個被殖民狀態(tài),既然你主體民族一直是被外族入侵和被外族統(tǒng)治,近千年,更何況不同于元清,元清主體民族活動范圍一直在中國內部,是內族,而印度的入侵民族大多來自于中亞,是外族,所以有些歷史學家說印度人歷史是殖民歷史。一直想不明白印度千萬甚至上億的主體民族,都沒有敢站出來豁出性命去反抗;而中國時元末,劉福通韓山童們敢于喊出“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而從13世紀起印度的王朝更替,就再沒有來自于民間反抗,而都是外族入侵,沒有人站出來大聲疾呼,奔走相告,呼吁大家站起來保護家園,維持文明與秩序,反而是讓中亞來的伊斯蘭文化逐漸發(fā)展開來,民族的軟弱性如此傳承,印度的故事也沒人再講,逐漸模糊,印度歷史上的偉大英雄們的故事,可能還不如德里蘇丹時期某個部落的一個突厥酋長,那么當英國人到來時,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
我從不否認印度歷史的悠遠和印度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的歷史可以追到三皇五帝,他們的文明傳遍了東南亞,甚至歐洲和我國也有影響。也不否認印度今天的發(fā)展?jié)摿Γ撬麄兊能浫鹾屯讌f(xié)讓人有一絲不齒。還有一點不容忽視,該國內部離心傾向。印度國內生活著很多民族和我們中華一樣,但不一樣的是他們每個民族地區(qū)都有自己的日常用語。據(jù)統(tǒng)計,印度國內有1652種語言,如果展開一張10盧比紙幣,可以看到15種語言等等;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他們國內很難凝聚起來。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因為他們主體民族沒有出現(xiàn)一個像朱元璋這樣的人物。所以回到主題,朱元璋帶給了我們什么,沒有朱元璋,我國占人口多數(shù)的民族,在元清之際,就沒有任何故事,當然了一個國家占多數(shù)的民族,并不是說就必須當家作主,而是說,如果占民族的多數(shù)的主體從來沒有建立成一個自己國家,這個民族看不到希望的。
那么明朝或者是朱元璋有哪些貢獻?明王朝朱元璋對漢民族融合貢獻更為巨大。只有明王朝,南人漢人才出現(xiàn)萬眾一心的景象,南人漢人才重新融合成一個整體。在明以前別說少數(shù)民族對漢民族沒有認同感,就連北方漢人和南人都有隔閡,是明王朝276年治理,才讓南北的漢民族有了凝聚力有了認同感,不僅是漢民族,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包括國外東南亞漢化最嚴重時期也是明朝,沒有明王朝,中國面臨的可能是漢民族分離的情況,有了朱元璋,中國延續(xù)五千年的文化和歷史在明朝續(xù)上了,讓很多事變得順理成章,因為明的存在,讓元清也都被串在了中華歷史的主體上,正是有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清朝才會以繼承明朝,所謂“清承明制”就是這樣來的。清朝皇帝打著旗號是繼承中華帝王宣傳中華文明為己任,而不是以繼承蒙古大汗的大業(yè)而榮光,這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民族情感。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元朝是中國歷史朝代,為什么有的人說是朱元璋恢復了華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漢武帝和乾隆誰的貢獻大,他倆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