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有以下三種說法: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之于《史記》。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 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此說見之于王褒的《四子講德文》。
還有人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fēng)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zhàn)火連天。
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jīng)過連年兼并,到后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quán)。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quán)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quán),互相征戰(zhàn),爭做霸主,先后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中國歷史故事? ?
幼教資源實時更新
鏈接:/s/1QLE4-07wEQeCD_zgYKgsGQ?pwd=2D72
提取碼:2D72
歷史故事有紙上談兵、負(fù)荊請罪、黃袍加身;神話故事有女媧造人、神農(nóng)嘗百草、夸父逐日。
中華名人故事百度網(wǎng)盤免費下載
鏈接: /s/1HwNd8Wrb-NN9bg9BfDi3VA
提取碼: vus8?春秋時期的管仲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yè)。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齊桓公的政敵。齊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長齊襄公。齊襄公是一個喪失人倫的衣冠禽獸,把齊國搞得一塌糊涂,使齊國政治潛藏著極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機。諸公子紛紛逃亡,以避災(zāi)難。公子小白與心腹鮑叔牙投奔莒國,弟弟公子糾則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魯國。不久,國內(nèi)發(fā)生政變,齊襄公被殺。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得知消息后,分別由他們所居的國家派遣軍隊,護送他們回國。兩兄弟誰先回到齊國,誰就能成為國君。為了幫助公子糾奪得齊國君位,管仲單人匹馬馳向通往莒國的大道,奮力追趕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裝恭順,上前拜見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發(fā)一箭,直向小白心窩射去,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從車上栽了下來。管仲大喜過望,急忙策馬而逃。管仲趕上公子糾的隊伍后,把事情對公子糾講了。他們以為政敵已除,于是便從容不迫地向齊國進發(fā)。但是當(dāng)他們趕到齊國首都臨淄時,卻得知小白已經(jīng)登基為國君了。
原來小白并沒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帶的銅鉤上,便幸運地躲過了劫難。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栽下馬去,瞞過了管仲。然后他們抄小路疾馳回國,搶先登上了國君的寶座。魯國軍隊見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門,哪知齊國早有防備,魯軍大敗而回。
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極力推薦管仲,他對齊桓公說:“管仲之才,勝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圖,非管仲莫屬?!饼R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曠世奇才,又見鮑叔牙竭誠推薦,于是決定捐棄前嫌,重用管仲。為了能讓管仲回國,齊桓公派人對魯國國君說,殺掉公子糾,縛送管仲回國,以報一箭之仇。若不應(yīng)允,即興兵伐魯。魯國弱小,只得照辦,殺了公子糾,把管仲捆綁起來,裝入囚車,送回齊國。管仲自以為必死無疑,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大義凜然,泰然處之。哪知當(dāng)他被押進宮廷時,齊桓公快步走下座位,親自為他松綁,當(dāng)即拜他為宰相。齊桓公的這一舉動使管仲深受感動,從此他盡心輔佐齊桓公,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結(jié)果齊國大治,國力大增。管仲又建議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存邢救衛(wèi),九合諸侯,最后終于稱霸天下,成為春秋時期五霸之首。
晉文公(即重耳,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他是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
一、驪姬之亂
晉獻公有三個比較優(yōu)秀的兒子,分別是申生,重耳,夷吾。本來重耳是老大,應(yīng)該是他來做太子,但是他的母親是狄戎部落首領(lǐng)的女兒,而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當(dāng)時齊桓公已經(jīng)稱霸,實力遠超狄戎,于是申生憑借他姥爺?shù)膶嵙Ρ涣樘樱ㄗ怨乓詠肀群笈_?。?br>
不過重耳確實是品德優(yōu)良之人,一點也不記恨此事。他喜歡結(jié)交士人,包括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等等,都是在他當(dāng)公子時就已經(jīng)結(jié)交的。原本這樣下去倒也相安無事,說不定重耳會成為“門客三千”的春秋公子。如果真能這樣結(jié)束,也就沒有后來那些事了。
可惜,歷史總會用同樣的方式戲弄世人。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晉獻公更加寵愛妃子驪姬(跟褒姒、妹喜、妲己齊名的紅顏禍水啊),于是愛其母便欲立其子,可是申生已經(jīng)是太子了啊。于是驪姬進獻讒言,說了申生不少壞話,晉獻公當(dāng)然信她,于是申生被逼自殺也就很自然了。
然后,驪姬又開始進言誣陷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兩人知道此事后,趕緊出逃了(傻子才不跑呢)。兩人出逃之后,晉獻公非常生氣,派兵捉拿。
只是有件事我們都沒注意,這時候的重耳,已經(jīng)42歲了!42歲背井離鄉(xiāng),該是什么感受呢?
二、四處漂泊
1.翟國生活。重耳與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胥臣等人(當(dāng)然還有介子推)一起逃到了他母親的母國翟國。翟國對他挺好,賞了兩個美女給重耳,但是重耳只要了一個,叫做季隗,另一個給了趙衰。
于是,重耳就有點享受這種生活了,有美女和知己相伴,如此生活下去,也很不錯。他一直在翟國生活了十二年(54歲了),還有了兩個兒子,原本這樣下去,說不定重耳就這樣老死了,但是,晉國國內(nèi)發(fā)生的一些事,讓重耳難以置身事外。
2. 奚齊被刺、夷吾上位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晉獻公去世,公子奚齊繼位,驪姬為國母。但是,一直支持申生的晉國大夫里克趁機作亂,刺死奚齊,改立另一個孩子卓子為晉君,但卓子又被刺死,驪姬被活活鞭死,并派狐偃之兄到翟國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擁立他(46歲了)。
但重耳于心不忍,他說:“違背父親的命令逃出晉國,父親逝世后又不能按兒子的禮儀侍候喪事,我怎么敢回國即位,請大夫還是改立別人吧?!?br>
于是里克又派人到梁國去迎接夷吾,夷吾的謀臣呂省、郤芮認(rèn)為里克不讓晉國國內(nèi)的公子為國君,反而尋找流亡在外的夷吾,難令人信服,就商量以河西之地?fù)Q取秦國支持夷吾歸晉,并允諾夷吾為君之后以汾陽之邑封予里克。
前650年,夷吾在秦國幫助下即位,史稱晉惠公。
3.離翟赴齊
夷吾即位后,違背了給秦及里克的約定,晉人認(rèn)為夷吾言而無信,所以對他都不順服。
夷吾又想多了,他自己做的不好,又怕國人依附重耳,于是派人追殺重耳,重耳聞訊就與趙衰等人商量,得知齊桓公喜好善行,體恤諸侯?,F(xiàn)在管仲、隰朋去世,齊也在尋找賢能的人輔佐。于是,重耳又去了齊國(54歲了)。
離開翟時,重耳對妻子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改嫁?!保ㄎ蚁胪虏蹆删洌耗愣寄敲蠢狭耍€讓人等你25年,怎么好意思的?)妻子季隗笑著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樹都長大了。雖然如此,我還是會等著你的?!保ü皇钦鎼郏?br>
4.輾轉(zhuǎn)至秦
他們先到衛(wèi)國,衛(wèi)文公看他落魄便沒有好好的招待,他們就離開了衛(wèi)國。一路上重耳餓得實在沒有辦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討飯,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樣子,就給了他一塊土讓他吃。重耳大怒,趙衰安慰他說:“土,象征土地,他們是表示對您臣服,你應(yīng)該行禮接受它?!保ㄟ@解釋我給90分)重耳拜謝村民并把土塊裝在車上去往齊國了。隨后便發(fā)生了“割股奉君”的故事,見小吏其它文章。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厚禮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個少女齊姜嫁給重耳,陪送二十輛駟馬車,重耳在齊國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后來齊桓公去世,齊國內(nèi)亂,內(nèi)憂外患霸權(quán)不在。重耳在齊住了五年(59歲了),愛戀在齊國娶的妻子,慢慢忘記了自己的鴻鵠大志,也沒有離開齊國的意思。不過他真的是命好,幾個妻子都不錯。齊國的妻子齊姜勸他離齊,他愛戀嬌妻,不愿走,齊姜便與趙衰等人一同把他灌醉,強行帶離了齊國。
后來又到了曹國、宋國、鄭國,都沒有受到如齊國般的禮遇。直到楚國,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jié)招待了他,重耳也十分謙恭,并在宴席上達成了晉對楚退避三舍的約定。在楚國住了幾個月,重耳一行到了秦國(前637年,60歲了)。
秦穆公比之前翟國、齊國更加熱情,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晉國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其實是他的侄媳婦,太子圉本在秦為質(zhì),私自跑回晉國去了),但經(jīng)不住秦人勸他,于是接受了太子圉妻。秦穆公十分高興,親自與重耳宴飲,答應(yīng)盡快送他歸晉。
三、歸晉即位
晉惠公死后,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晉懷公害怕秦國討伐,就下令跟隨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殺死整個家族。晉國大夫欒枝、郤谷等人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趙衰等人回晉國,作內(nèi)應(yīng)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晉懷公聽說秦軍來了就派出軍隊抵拒,可是大家知道重耳要回來都不愿意抵抗,只有晉惠公的幾個舊臣不愿讓重耳即位。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61歲了)春,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重耳即將登上大位,狐偃對重耳說:“我跟隨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過錯,我自己都知道,我請求現(xiàn)在離去吧?!敝囟f:“如果我歸晉后,有不與您同心的,請河伯作證!”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黃河中,與狐偃明誓。那時介子推也是隨從,正在船中,就笑道:“確實上天在支持公子興起,可狐偃卻認(rèn)為是自己的功勞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無恥了。我不愿和他同列?!闭f完就到綿山隱居了。后來晉文公即位后帶人來找介子推,但介子推拒絕出山相見,被晉文公一把火燒死子(詳見小吏相關(guān)文章)。
二月,狐偃與秦晉大夫在郇結(jié)盟,重耳到武宮朝拜即位,是為晉文公。
四、稱霸諸侯
重耳即位后所做的事,其實與齊桓公等霸主的作為相差無幾。挑幾件重要的說一說。
1. 平周王子帶之亂
晉文公元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帶盜嫂事發(fā),與周襄王發(fā)生火并,王子帶聯(lián)合狄人攻周,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居于鄭國的汜,并向諸侯求救。
晉文公二年春,秦穆公收到了周天子的求救書信,便屯兵于黃河岸邊準(zhǔn)備勤王。趙衰敏感地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便勸晉文公說:“爭奪霸權(quán)最好是擁護周天子,周王室與晉國同為姬姓,如果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國之后,就無法在天下發(fā)號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晉國稱霸的資本。”結(jié)果,晉軍果然搶先護送周襄王回到洛邑,并殺死王子帶。周襄王大為感動,把河內(nèi)、陽樊兩地賜給了晉國。
2.圖霸中原
晉文公四年,楚成王和同盟諸侯包圍了宋國,宋國公向晉國求援。晉文公率三軍討伐楚國的同盟曹、衛(wèi),救了宋國(圍魏救趙的先例?。?。
晉文公五年春,晉國討伐曹國時向衛(wèi)國借路,衛(wèi)國不答應(yīng)。晉軍只好迂回從南渡過黃河攻打曹國,又討伐衛(wèi)國。爾后晉文公、齊孝公在斂盂結(jié)盟。
衛(wèi)成公見晉大軍壓境,晉、齊又結(jié)為盟好,請求參加結(jié)盟,晉文公不答應(yīng)。衛(wèi)成公想與楚國結(jié)盟,衛(wèi)國人又反對,結(jié)果衛(wèi)國趕出衛(wèi)成公以討好晉國。楚國救援衛(wèi)國,因相距太遠未能成功,晉軍不戰(zhàn)而得衛(wèi)國。
后來秦穆公、齊昭公又心懷異志,與晉國消極合作,晉國面臨著單獨與楚決戰(zhàn)的境地。晉文公用先軫建議,讓宋用土地賄賂秦、齊,請兩國出面求楚退兵,并告訴楚國這件事,制造秦、齊與楚國的矛盾,一面分曹、衛(wèi)之地與宋,堅其抗楚決心。楚國不愿放棄曹、衛(wèi),齊、秦為得到宋國的土地便不愿與楚國結(jié)盟,最后就無可選擇的與晉國結(jié)成同盟,兵鋒直指楚國。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65歲了),晉文公在城濮與楚國決戰(zhàn),因為之前許諾如果晉、楚打仗,晉國要退避三舍。于是晉國按照約定退避三舍,但這實際上是誘敵深入之計,楚國真以為這是晉國君子作風(fēng),沒想到進入了晉軍的包圍圈,于是大敗,史稱城濮之戰(zhàn)。因為這一戰(zhàn)晉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所以晉國的名聲一下子傳了出去,后來晉文公組織踐土之盟(類似于齊桓公的葵丘之盟),確立了霸主的地位。
重耳在成為晉文公九年(前628年,69歲)去世,后人將他與“齊桓公”并稱為“齊桓晉文”。
五、啟示
晉文公,其人重義,喜交友,少有大志,但流亡十九年,再大的志向應(yīng)該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伤罱K成為春秋霸主,有什么原因呢?小吏認(rèn)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有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 。被父兄追殺,不得以輾轉(zhuǎn)流亡;流亡時,一國公子竟至討飯的地步;討飯被人拿土塊取笑,雖然生氣,但也沒有惱羞成怒,走向極端;流亡經(jīng)衛(wèi)、曹、宋、鄭時,都不受人待見,但他都能夠欣然接受現(xiàn)實。往往機會就是給這樣的人準(zhǔn)備的。流亡十九年,他哪怕是做了任何一件出格的事情,都不會走到最后,得到秦穆公的幫助,歸晉上位就更不用想了。雖然長年的流亡也曾讓他志向消弭,甚至就想在翟國或者齊國做一個富家翁了此殘生,但命運還是把他推到了時代的風(fēng)口,他的心態(tài)一直很好。
二是有一群能力強大的旁助 。①狐偃,是他的小舅,逃亡途中多次獻計于重耳,老謀深算的他成功幫重耳奪取霸業(yè)。②狐毛(他母親叫狐姬,一家都與狐有關(guān)),重耳的大舅,城濮之戰(zhàn)中的主要指揮官。③趙衰,股肱謀士、戰(zhàn)略家、政治家,具備高超的道德修養(yǎng),為人低調(diào)也不迂腐,是趙國始祖。④魏犨,又名魏武子,晉國望族,其父曾是晉獻公滅國十七,降國三十八的重要功臣,他也是跟隨重耳的重要武將。⑤先軫,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元帥頭銜的軍事家。按照周禮的約束,春秋打仗還是有許多禮節(jié)的框架限制著,而這位先軫不管,第一個敢走在時代的前端,提出一百年后孫子的“兵者,詭道也”的軍事謀略,取得“城濮之戰(zhàn)”和“崤之戰(zhàn)”的軍功戰(zhàn)績。⑥賈佗,晉國公族,見多識廣而謙恭有禮,是隨行謀臣。⑦胥臣,重耳的老師,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力勸重耳娶了秦穆公之女懷贏,這在周朝是需要很大勇氣才能辦得到的一件事。⑧介子推,“割股奉君”者,詳見小吏相關(guān)文章。⑨顛頡,晉國大夫,是少年時期重耳結(jié)交的好友,敢于仗義執(zhí)言,義氣剛烈。
三是有一個健康強壯的體魄 。晉文公42歲開始流亡,整整十九年,61歲即位為君,通過8年努力稱霸中原。69歲去世,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代,算是高壽了吧!先是被人追殺,后經(jīng)狄國(翟國)-衛(wèi)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19年的坎坷流浪,困難的時候甚至沒有飯吃,歸國后又連年征戰(zhàn),身為國君必然還要為國事操勞,這樣的日子,他能把身體保養(yǎng)的很好,壽終正寢,也算是他成功的秘訣了!
另外,小吏還想說一句,秦晉之好、行將就木、竭澤而漁、號令三軍、退避三舍、一戰(zhàn)而霸、危如累卵、唇亡齒寒…等等…等等,中華漢語5000個成語中,有關(guān)晉國的有1500個,與公子重耳有關(guān)的就有500個。有興趣的同學(xué)可以了解一下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4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還會回收射出去的箭嗎是怎么回收的
下一篇: 魯肅厲害在哪里讓孫劉聯(lián)合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