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太原人,五代十國時期后晉開國皇帝。樸實穩(wěn)重,寡于言笑。喜讀兵書,重視李牧、周亞夫行事,隸屬于后唐明宗李嗣源帳下,迎娶李嗣源之女。參與后梁朱溫與晉國李克用、李存勖“梁晉爭霸”,沖鋒陷陣,戰(zhàn)功卓著。后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后,拜為河?xùn)|節(jié)度使,封為趙國公,賜號“扶天啟運中正功臣”,然而君臣相互猜忌。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讓幽云十六州,甘做“兒皇帝”。隨后,在契丹援助下,滅亡后唐,正式即位,定都汴梁,建立后晉。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時期著名宰相,歷經(jīng)五代十國十代君王,世稱“十朝元老”。馮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劉守光,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莊宗、后唐明宗、后唐閔帝、后唐末帝、后晉高祖、后晉出帝、后漢高祖、后漢隱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dān)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謚號文懿。后世史學(xué)家出于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jì)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dāng)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比五胡亂華,戰(zhàn)國七雄還要亂的多,因為這是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地軍閥混戰(zhàn),政權(quán)更迭頻繁,亂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埋沒了多少位英雄。馮道,便是五代史中的一大奇人。后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十朝元老”,官場上的不倒翁;有人說他墻頭草,臭名昭著的“大漢奸”;有人說他參透了“無為”之道,懂得官場上的宦海浮沉;有人說他歷經(jīng)數(shù)朝,毫無建樹;還有人說他超越自我,堪比大至大圣之人;更有人說他仁人君子,造福了一方百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五代史中的奇人。
馮道,字可道,自號“長樂老人”,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人,他一生歷經(jīng)6個朝代,三入中書,擔(dān)任宰相、三公、三師等職近30年,前后事四姓、相六帝。
一、歷經(jīng)五代十帝,唯一“十朝元老”
在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人資歷很老,都稱他為“三朝元老”,而馮道歷經(jīng)五代十帝,是三朝元老的三倍還多,他歷經(jīng)桀燕皇帝劉守光、后唐莊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閔帝李從原、后唐末帝李從珂、后晉高祖石敬瑭、后晉出帝石重貴、遼太宗耶律德光、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在十朝為官,還沒有人把他當(dāng)“漢奸”,尤其是投奔契丹做了耶律德光的太傅時,馮道說:“南朝為子,北朝為父,兩朝為臣,豈有分別哉!”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贝笙鄰酵?,讓一眾看官大跌眼鏡。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后周太祖郭威更是封他為太師。無論在哪個老板底下都能被重用,真可謂:“五代十帝常青樹,宦海浮沉不倒翁”。
二、飽讀四書五經(jīng)、堪稱“滿腹經(jīng)綸”
馮道雖然無所謂大丈夫氣節(jié),但卻是飽讀圣賢書,是五代時期的第一名人,甚至在五代時期,各位霸主都以能聘請到馮道為官引以為自豪。他在南朝為官時,北朝契丹素聞馮道大名,想偷襲將他搶走,南朝為防止此類事情發(fā)生,在邊境駐扎軍隊,嚴(yán)防死守,才沒有被北朝得逞。馮道曾主持國子監(jiān)對《九經(jīng)》進(jìn)行刻板印刷,是中國歷史上首度大規(guī)模以官方財力印刷套書。后唐長興三年(932年),馮道奏請?zhí)泼髯?,以唐代開成石經(jīng)為底本,雕印儒家《九經(jīng)》,后周廣順三年(953年),《九經(jīng)》全部刻印完成,前后共歷時二十二年。
三、位居高官厚位、一副菩薩心腸
馮道雖然官位極高,卻能體察民間疾苦,造福一方百姓,有一年他的家鄉(xiāng)鬧饑荒,馮道慷慨解囊,拿出自己家里的全部財物接濟(jì)百姓,自己卻住在茅草屋里勤儉節(jié)約。在戰(zhàn)亂中,馮道看見被劫掠的婦女兒童,心中不忍,就變賣家產(chǎn)將她們贖回,然后派人將她們一一送回家,完全是一副菩薩心腸。在對后唐明宗李嗣源進(jìn)諫時,馮道說:“谷貴則餓農(nóng),谷賤則傷農(nóng),這是常理。”勸后唐明宗做一代明君。
顯德元年(954年)馮道病逝,終年七十三歲。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謚文懿。馮道一生自稱“無才無德癡頑老子”,但世人能有幾人懂得他處在亂世中的兇險與無奈,悲歡與心聲。
“莫為危時便悵神,
前程往往有期因。
終聞海岳歸明主,
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
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
虎狼叢中也立身?!?/p>
乾化元年(911年),劉守光率軍征討定州,并詢問僚屬意見。馮道加以勸諭,惹怒劉守光,被關(guān)入獄中,幸遇營救,得以出獄。劉守光兵敗后,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被監(jiān)軍使張承業(yè)辟為本院巡官。張承業(yè)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對他非常禮遇,后又薦為霸府從事。后來李存勖占據(jù)河北,將霸府文書全部委托給馮道,任命他為太原掌書記。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鄴都稱帝,是為后唐莊宗。馮道被授為省郎,充任翰林學(xué)士,獲賜紫衣。莊宗滅梁后,擢升馮道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后來,馮道因父喪離職,返回景城守孝。當(dāng)時年成不好,他便將剩余的俸祿全部賑濟(jì)鄉(xiāng)民,自己卻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對官吏所贈財物,分毫不受。這時契丹強盛,素聞馮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但因邊將有備,馮道才得以幸免。天成元年(926年),馮道守喪期滿,被征拜為翰林學(xué)士,到洛陽赴任。這時,李嗣源在鄴都被叛軍擁立為帝,并反攻京師洛陽。馮道正行至汴州,不顧孔循的勸阻,急速趕赴洛陽。四月,唐莊宗在兵變中遇害,李嗣源繼位,是為后唐明宗。明宗素知馮道之名,授其為端明殿學(xué)士、兵部侍郎。
天成二年(927年),馮道被拜為宰相,擔(dān)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他對有才識的孤寒士子加以引薦任用,而對品行浮躁的士人子弟則加以抑制。當(dāng)時,百官為明宗加徽號,都由馮道起草奏章。他的文章渾然一體,不是一般流俗的風(fēng)格,舉朝臣僚無不欽服。后來,馮道改任門下侍郎、吏部尚書、集賢殿弘文館大學(xué)士,加授尚書左仆射,封爵始平郡公。
清泰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陽,后唐愍帝逃往衛(wèi)州。馮道便率百官開城迎接李從珂,并擁其繼位為帝,是為后唐末帝,三日后愍帝被殺害。同年五月,唐末帝罷去馮道的宰相之職,讓他出鎮(zhèn)同州,授任匡國軍節(jié)度使。清泰二年(935年),馮道被召拜為司空。
天福元年(936年),河?xùn)|節(jié)度使石敬瑭勾結(jié)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后晉,是為后晉高祖。馮道再次被拜為宰相,授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為晉高祖加徽號。晉高祖也為耶律德光獻(xiàn)徽號,并遣馮道為使,出使契丹。
天福四年(939年),馮道自契丹歸國。晉高祖廢除樞密使,將樞密院職權(quán)劃歸中書省,將政務(wù)都委托給馮道,加授他為司徒、兼侍中,進(jìn)封魯國公。馮道曾上表高祖,請求退隱。晉高祖也不看表,便讓侄子石重貴前去探視,對他道:“您明日若不上朝,朕就親自來請。”馮道無奈,只得繼續(xù)任職。當(dāng)時晉高祖對馮道的恩寵禮遇,滿朝無人能及。天福七年(942年),晉高祖病重。他在馮道獨自侍疾時,命幼子石重睿叩拜馮道,并讓宦官將石重睿抱到馮道懷中,希望馮道能輔佐石重睿即位。高祖病逝后,馮道卻與景延廣商議,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為由,擁立石重貴為帝,是為后晉出帝。 出帝繼位后,加授馮道為太尉,進(jìn)封燕國公。
開運元年(944年),朝臣中有人在晉出帝面前離間道:“馮道只能做和平時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過艱難時期,就像參禪的僧人用不上鷹犬一樣!”出帝遂授馮道為匡國軍節(jié)度使,讓他出鎮(zhèn)同州。后來,馮道又移鎮(zhèn)南陽,改任威勝軍節(jié)度使,加授中書令。
天福十二年(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晉都汴梁,滅亡后晉。馮道前去朝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問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答道:“此時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此后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馮道和趙延壽暗中庇護(hù)的結(jié)果。 二月,河?xùn)|節(jié)度使劉知遠(yuǎn)在太原稱帝,建立后漢,是為后漢高祖。
同年四月,耶律德光北歸契丹,命馮道等后晉降臣隨行。不料,耶律德光途中病逝于欒城殺胡林,永康王耶律阮接掌兵馬,返回契丹爭奪皇位,馮道等人都被留在鎮(zhèn)州。八月,漢軍收復(fù)鎮(zhèn)州,驅(qū)逐契丹守將嘉里。馮道與同僚四處安撫,采取適宜措施處理各類事務(wù),使人各安其所。九月,馮道自鎮(zhèn)州入朝,歸附后漢。
乾祐元年(948年),馮道被授為太師,以“奉朝請”的名義參加朝會。 后來,漢高祖病逝,太子劉承佑繼位,是為后漢隱帝。河中節(jié)度使李守貞、永興節(jié)度使趙思綰、鳳翔節(jié)度使王景崇聯(lián)兵反叛。朝廷屢次征討,都未能平叛。八月,隱帝命大將郭威節(jié)度討叛諸軍。郭威臨行前向馮道問策,馮道道:“李守貞自恃朝廷老將,深得士卒之心。您不要愛惜財物,多賞賜士卒,便能化解他所倚仗的優(yōu)勢?!惫爮乃慕ㄗh,果然使軍心歸附,終于平定叛亂。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在鄴都起兵,攻入汴梁,漢隱帝遇害。郭威認(rèn)為后漢群臣一定會擁戴自己即位,在見到馮道時,如往常一樣向他下拜。馮道安然受禮,毫無擁戴之意。郭威方知還不到稱帝的時機(jī),便揚言欲立武寧節(jié)度使劉赟為皇帝,并派馮道到徐州迎接劉赟。劉赟尚未到達(dá)汴京,郭威便在澶州軍變中被士卒擁立為帝。 后漢太后冊郭威為監(jiān)國,并將劉赟廢為湘陰公。
廣順元年(951年),監(jiān)國郭威繼位,建立后周,是為后周太祖。馮道被拜為太師、中書令。周太祖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 不久,河?xùn)|節(jié)度使劉崇(劉赟之父)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
顯德元年(954年),周太祖病逝,養(yǎng)子柴榮繼位,是為后周世宗。劉崇趁機(jī)入寇,攻打上黨。周世宗欲御駕親征,馮道極力進(jìn)諫。世宗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征。”馮道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笔雷谟值溃骸皾h軍乃是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馮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笔雷诖笈?
同年三月,周世宗親征北漢,不讓馮道隨行,命他擔(dān)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喪事。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戰(zhàn)中大敗北漢。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還沒來得及袝祭太廟,馮道便在十七日病逝,終年七十三歲。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謚文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5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