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的軍事力量有多強?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清軍入關帶來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大量的“宮廷劇”充斥熒屏,讓吃瓜群眾們茶余飯后有了“八卦”清朝帝王、妃嬪們私生活之談資?!扒鍖m劇”如今已經(jīng)是泛濫成災,可獲取之題材不多了,觀眾也出現(xiàn)了審美疲勞。為此,近兩年來編劇們越來越關注清代之前的歷史,也拍攝了不少經(jīng)典影視劇,其中明朝就成為熱門之一,出了不少作品。談起明朝,史學家眼中大多是用專制、獨裁、殘暴、昏君等詞匯來形容,網(wǎng)絡上更是如此:大明昏君多,清朝則沒一個昏君。真相究竟如何暫且不談,大明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硬氣、強悍、決不罷休,傲氣十足。說起明朝初年之軍事力量,絕對可以用“無敵”來形容,可以暴打當時世界上所有武裝力量,也是古代中國王朝初年軍事力量最強大之代表。
說起明初軍事力量之強悍,大伙很快就想得到徐達北伐、朱元璋八次出塞北,尤其是藍玉在捕魚兒海一戰(zhàn),俘虜北元皇室、貴族、官員、兵丁等20余萬,摧毀了北元政權之根基。確實,明初的這些軍事行動,都能說明軍強悍,是一支常勝之師,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無論是徐達北伐、朱元璋八次出塞,都不是最能證明大明軍事力量之強悍,此種一邊倒之獵殺行動自然厲害,但卻比不上后來一次經(jīng)典戰(zhàn)役。那么,這是一場怎樣的經(jīng)典戰(zhàn)斗呢?大明騎兵長途跋涉3個月,沒有得到任何休整,且對方3萬重裝騎兵已經(jīng)事先設下埋伏,占據(jù)周圍山地,完全將明軍合圍。敵軍以逸待勞,準備充分,但明軍卻主動攻擊,血戰(zhàn)一天一夜后大獲全勝,殺敵數(shù)千人,俘虜王子、貴族等數(shù)十人。
朱棣奪取帝位后,蒙古草原已經(jīng)分裂成三部分:韃靼本部、瓦剌、兀良哈,每一部之軍事力量都非常強悍,尤其是瓦剌,更是強大無比。瓦剌為何強大?首領馬哈木軍事水平高超,指揮藝術一流;瓦剌常年與西域諸蒙古汗國、突厥汗國等交戰(zhàn),并從中獲益匪淺。瓦剌騎兵不是韃靼騎兵,他們都是重裝騎兵,手拿長槍沖刺,身披厚重鎧甲,且配置不少熱兵器,具有典型的中亞突厥風格。1410年5月,朱棣在飛云山與韃靼騎兵交戰(zhàn),斬殺對方5萬余人,大獲全勝,阿魯臺被迫逃難。然而,這對馬哈木而言不算啥,明軍騎兵還是以輕裝為主,怎能斗得過以重裝騎兵為主的瓦剌呢?馬哈木很自信,于是不斷侵犯韃靼,并侵擾邊境,挑戰(zhàn)大明之底線。如此,朱棣決定教訓馬哈木,進行第二次北征。
永樂十二年(1414年)2月,朱棣親率6萬步騎,號稱50萬出塞,準備征討桀驁不馴的馬哈木。對于此次征戰(zhàn),許多人都是朱棣動用了50萬兵馬,這絕對是不可能;朱棣是千里奔襲瓦剌,又不是去旅游,50萬兵馬吃啥呢?中原王朝主動出塞追殺游牧騎兵,能出動20萬就是巔峰了;衛(wèi)青、霍去病、李靖、徐達等出塞,也就5、6萬兵馬。要知道,漠北作戰(zhàn)不同中原,后勤補給困難,速戰(zhàn)速決才是關鍵,否則自己會被拖死。朱棣此次作戰(zhàn),兵力6萬左右,但卻帶來一支神秘的部隊——神機營,專門使用火器。可以說,朱棣非常自信,他有自己的“撒手锏”,他有把握在野戰(zhàn)中擊敗瓦剌重裝騎兵。事實證明,朱棣確實厲害,他的確做到了,身陷重圍,卻依然大獲全勝。
明軍出長城后,朱棣開始派遣騎兵刺探情報,確定馬哈木之位置所在,而后快速與之交戰(zhàn)。6月,朱棣大軍來到雙泉海,遭遇瓦剌騎兵,一戰(zhàn)擊敗之,并抓到了俘虜。從俘虜口中,朱棣得知馬哈木就在百里之外的忽蘭忽失溫,即今天的烏蘭巴托東南方。為此,朱棣決定加快進軍速度,并于6月7日挺進了忽蘭忽失溫山地,進入了馬哈木伏擊圈。當然,朱棣不是傻子,他明知道是伏擊圈,卻依然要闖入,因為他想速戰(zhàn)速決,且有必勝之把握。此時,馬哈木3萬重裝騎兵屯駐在周圍山頂,每位騎兵攜帶4匹戰(zhàn)馬,用于更換,以保持足夠沖擊力。從軍事部署以及戰(zhàn)場指揮能力而言,馬哈木已經(jīng)做到了一個名將應有之水平,在他精密運作下,對手進入了伏擊圈,勝利就在眼前??上В龅降氖侵扉?,是明初的軍隊,這注定他要倒霉。
進入瓦剌伏擊圈后,朱棣派前鋒數(shù)百人到山下挑戰(zhàn),馬哈木則命令重騎兵從三面沖殺而來,如同滔滔洪流,不可阻遏。瓦剌重裝騎兵殺到跟前,明軍前鋒立刻回撤,向兩邊有序退卻,然后安遠侯柳升率神機營迎戰(zhàn)。瓦剌騎兵進入射擊距離之內時,神機營數(shù)千桿槍齊射,且采取輪射方,瓦剌騎兵數(shù)百人成了篩子,攻勢受到阻遏。接著,朱棣下令明軍重裝騎兵出擊,從兩側包抄而來,追殺正在撤退的瓦剌兵。不過,瓦剌兵也不認輸,直接掉頭與明軍進行廝殺,馬哈木繼續(xù)增派軍隊作戰(zhàn),讓士兵從山頂沖殺下來,加入混戰(zhàn)。不得不說,瓦剌兵確實彪悍,憑借重型裝備與主場優(yōu)勢,個個如同打了雞血。如此,雙方戰(zhàn)斗入白熱化,明軍悍將滿都戰(zhàn)死,都督鄭亨中箭,瓦剌也是多位戰(zhàn)將陣亡。
戰(zhàn)況激烈,呈膠著狀態(tài),這一切都被朱棣看在眼里。此時,朱棣身披鎧甲,跨上戰(zhàn)馬,親自率數(shù)千直屬精銳重裝騎兵發(fā)起沖刺,朝瓦剌軍中殺來,也一起投入戰(zhàn)斗?;实塾H自沖鋒陷陣,明軍倍受鼓舞;大明重裝騎兵部分手持彎刀,部分拿著火銃,以雷霆萬鈞之勢殺入。如此,瓦剌再也支撐不住了,軍隊全線潰敗,馬哈木一路逃跑,明軍則不斷追擊,又連續(xù)擊敗之。此戰(zhàn),瓦剌被斬首數(shù)千,傷亡一萬多,元氣大傷。此時,朱棣若是繼續(xù)追殺,就算馬哈木不死,瓦剌也會再無復蘇之希望。但是,為了保持草原力量平衡,不讓韃靼、兀良哈等坐大,朱棣下令撤兵。第二年,馬哈木上表朱棣,表示臣服,不再侵犯大明。沒能打大明,馬哈木就去打阿魯臺,結果輸了;后來又去打中亞,結果在里海陣亡。
1414年6月的忽蘭忽失溫一戰(zhàn),明軍6萬余人長途跋涉3個月,未嘗得到休整便陷入敵軍重圍,卻能主動發(fā)起進攻,且大獲全勝。要知道,瓦剌的3萬重裝騎兵是嚴陣以待,以逸待勞,并選擇自己理想的地點交戰(zhàn),結果卻被朱棣暴打一頓。就此而言,明初軍事力量確實強大,朱棣確實一位軍事天才,學者說他是“世界級大帝”也不無道理。縱觀中原王朝與游牧騎兵交戰(zhàn),陷入敵軍預先設置好的埋伏圈,且在長途跋涉后依然大獲全勝的只有倆人:衛(wèi)青(漠北之戰(zhàn))、朱棣(忽蘭忽失溫之戰(zh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6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