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馮云山讓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太平天國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為:起于馮云山,成于楊秀清和石達開,最后被洪秀全給玩死。
也就是說,太平軍能夠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是與馮云山的努力開創(chuàng)分不開的。但是當他拋妻棄子、歷經(jīng)千辛萬苦把盤子做大以后,卻把老大的位子讓給了洪秀全。
他為何要這么高尚,是他穿越到了未來,學習到了雷鋒精神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實際上太平天國雖然口口聲聲提倡“人人平等”,但其內(nèi)部等級制度卻相當嚴格。馮云山后來被一炮轟死,就是因為大軍過全州時他非要坐轎,還是黃轎,這等于是在變相地告訴全州城頭的炮兵:我是個重要人物,快開炮。
因此從這里就能看出,所謂的人人平等是不存在的,所謂的高風亮節(jié)也是不存在的。馮云山當初決定把拜上帝會從一個信仰團體變成武裝反清部隊,就是因為清地方政府損害了他的尊嚴和利益。
所以他對于權力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他之所以把老大的位子讓出來,是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種名義上的東西。
一 馮云山的影響力
1844年,洪秀全和馮云山兩人前往廣西山區(qū)傳教,之所以跑那么遠,是因為當時那里的經(jīng)濟條件相對廣東更差,而他們的教義是“人人平等”,這種理念在越窮的地方越有市場。
他們最開始在八排瑤山地區(qū)活動,但效果不理想。隨后洪秀全回廣東,馮云山則深入更窮的紫荊山區(qū)發(fā)展,最終他選定了山區(qū)里的平在山落腳,因為這里有大量的燒炭工,是真正的“一無所有階級”,比較容易接受他的理念。
1847年,馮云山大獲成功的消息傳到了洪秀全那里,于是他立馬趕到平在山。隨后幾個人確立了管理層,當時洪秀全是被推為老大。
管理層建立后他們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下山砸廟宇,然后他們就被抓了,最后官府留下馮云山,讓其他人回去拿錢來交罰款。
這里問題就來了,既然洪秀全是老大,理應留下他才對,但是留下的卻是馮云山。這說明洪秀全當時雖然名義上是老大,但沒有什么影響力,或者說沒有什么實權。這從另外一件事上也可見一斑,在后來起義之初,由于是在韋昌輝所在的金田村起事,來鎮(zhèn)壓的清軍隊還以為韋是逆首,由此可見洪秀全在早期確實是沒有多少存在感的。
作為一個沒有存在感的老大,洪秀全自然也沒有擔當,馮云山被抓后他就找個理由跑回廣東了,搞得當時的拜上帝會差點就地解散。
最終馮是被燒炭工們從本就“一無所有”的家當里,硬生生湊錢贖出來的。而且被放出來后,他還把兩個押解他的差役給拉入了會。
從這里可以看出當時馮云山的影響力有多大,遠不是洪秀全所能比的。但等到洪收到消息再次來到平在山時,馮云山?jīng)]有計較他跑路的行為,再次把領導的位子讓給了他。
二 馮云山的盤算
馮云山為什么要放手自己艱辛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老大的位子讓給“無能”的洪秀全做?答案很簡單,他不需要做老大,換句話說,他影響力大,手上已經(jīng)有了實權,倒不如把洪秀全推到前臺當傀儡。這在他后來擬定的一系列制度中都體現(xiàn)了出來。
首先說說他的實權。上面已經(jīng)分析過了他的影響力,準確的說是在貧民中的影響力,實際上在入會的富農(nóng)那里,他的份量也是無人能比的,這些富農(nóng)的代表人物包括韋昌輝和石達開等。
韋昌輝是他親自拉攏入會的,兩人關系很好,石達開入伙也是他去親自拜訪談下來的。這兩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家里有錢,后來起義時所需的錢財和糧食大部分都是他們提供的,石達開甚至在起事時還帶了一大批人來入股。
另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馮云山比較服。雖然后來洪秀全聯(lián)手楊秀清奪了權,但韋石兩人始終是位在馮云山之下,是屬于馮的人,和楊秀清、蕭朝貴一派是對立的。(太平軍早期的派系斗爭下一章會分析)。
所以馮云山不當老大的底氣就來源于此,所謂槍打出頭鳥,他有影響力有實權,躲在后面操控就行了,何必要出頭呢?
他在制定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時,也體現(xiàn)了這個理念。這個制度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君主立憲,天王是名義上的最高首腦,但是并不處理具體事務,所有的政務和決策都由軍師負責。就好比現(xiàn)在的日本,天皇只是國家的象征,國家治理權則在首相那里。軍師就相當于首相。
三 軍師制度產(chǎn)生的本質(zhì)
軍師制度是由馮云山親自設計的,它并不是起義時才確立的,而是在1848年就制定了,此時也是開始籌劃起義的時候。
由于創(chuàng)業(yè)時候的管理層隨著當初馮云山入獄已經(jīng)被破壞掉了,盧六死、曾氏兄弟退出,所以這時候重新建立了領導機構,包括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蕭朝貴等人都在這時進入管理層。
韋和石是因為家里有錢,提供了大量的錢糧,而且他們在當?shù)赜幸欢ㄓ绊懥?,對起義的實質(zhì)性幫助比較多。楊和蕭則是因為在馮云山坐牢時,假裝天父天兄下凡穩(wěn)定了人心,作用大不大不好說,但起碼他們有這個頭腦,是適合做管理的。
管理層確立后,馮云山理所當然地自命為軍師,并決策了絕大部分的起義籌備工作,做為二把手,他用軍師制度來將權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也就是說他制定的軍師制度,就是為自己掌握實權服務的,如果他真的是大度無私,那直接把決策權給老大就是了,何必要多此一舉搞個這樣的制度出來呢?
此后一直到起義前夕的1850年,馮云山在管理層都是手握實權的二把手。直到臨近起義時,他才被洪楊聯(lián)手奪權,這是在他意料之外的。
馮云山生于清末。少年時和洪秀全老家住在鄰村,和洪秀全是同學。兩人有血緣關系,所以年輕時相處融洽,為以后的共同事業(yè)打下了基礎。馮云山是一個怎樣的王者?
馮云山從小就喜歡看史書,對之前發(fā)生的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試了幾次,但不幸失敗了。因為他不喜歡清政府的舊制度,不想留在清政府,所以他回到了荒山村做一個傻乎乎的私塾老師。后來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從一個追隨者逐漸成為領袖。由于工作出色,馮云山后來被封為南王。
當時正是天京事變后,才有封王論。但起初對有大成就的人加封,強調(diào)立功制度。馮云山是一個怎樣的王者?先是洪秀全自稱和平王,后改名天王。而馮云山作為他從小到大的好伙伴,最好的朋友,一直在他身邊,被封為南王。
這期間因為很多人從廣東一路跟隨他們,這些人被封為王,不管有沒有實際作用。真正能為太平天國做貢獻的,也就那么幾個人。但馮云山確實為好友洪秀全獻計獻策,可以說是盡心盡力。
直到洪秀全病逝后,新天王才接任。不久后,天京被攻占。太平天國領袖之一的馮云山也戰(zhàn)死沙場。
馮云山是太平天國的完人嗎?
馮云山的經(jīng)歷,我們可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這個生于動蕩時期的人物,對整個太平天國運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那么,馮云山是太平天國的完人嗎?接下來,請看看下面。
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到結束,世人對它的評價莫衷一是。在漫長的革命中,很多也是有爭議的。作為領導者之一,馮云山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被所有人稱為完美的人。
歷史上的馮云山是軍事家的形象。他幫助了洪秀全,他盡了最大的努力,不僅是為了他最好的朋友,也是為了革命事業(yè)。很多民間傳言也說,馮云山脾氣很好,只是為了工作,沒有名利欲望。他對洪秀全的忠誠,大家都知道。
在許多傳記中,甚至有研究者做出了這樣的推測。如果當時馮云山?jīng)]有被清政府俘虜,繼續(xù)為那場運動效力,那么后來的太平天國也不會這么早就開始內(nèi)斗,至少可以在幾年后滅亡。
雖然對馮云山的評價不一致,但總的來說,全世界都欽佩他的勇敢和聰明。只有歷史上像他這樣的人多了,所謂革命或者運動,才有更大的勝算。所以馮云山堪稱太平天國的完人。
馮云山是死在蓑衣渡嗎?
根據(jù)很多野史和民間傳說,太平軍和清軍在這個地方發(fā)生過戰(zhàn)爭,馮云山就死在這個地方。但目前很多史書上說馮云山只葬在譚益都。那么,馮云山是死在潭柘渡嗎?
很多已出版的書籍給出的解釋是,當時在水塘灣發(fā)生了戰(zhàn)爭,馮云山在那里被炮擊受傷,最后逃到索衣渡,死在那里。所以,馮云山真正的戰(zhàn)場是水塘灣,真正的墓地是索衣渡。
水塘灣之戰(zhàn),馮云山率太平軍在全州大獲全勝。之后在途中遇到清軍,與清軍在水上交戰(zhàn)。由于他所乘坐的船只滿載貨物,被清軍炮擊毀壞,馮云山最后不得不棄船,被清軍堵在水塘灣,戰(zhàn)敗后逃往蓑衣渡口。
其實馮云山率領的太平軍應該能打贏水塘灣戰(zhàn)役。但當時清軍更怕馮云山,將士遠遠扎營,似乎不敢前進。這就造成了馮云山輕敵的心態(tài)。他本來想從清軍背后包抄過去,但是因為馮云山的心態(tài),打得很起勁,結果慘敗。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太平軍作戰(zhàn)時,沒有合理的安排,造成了戰(zhàn)場上士兵的混亂。不知道從哪里進攻清軍,加上清軍的麻痹作用,以為清軍會被打敗。但在戰(zhàn)場上,清軍有序的攻防讓太平軍失去了立足之地,只造成馮云山受傷,最后死于蓑衣渡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7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