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韓信打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韓信,貧民出身,早期生活艱苦,經(jīng)常要向周圍的人乞討而得以生存。秦末參加反秦斗爭而加入項羽的行列,然而卻不受項羽的重用,多次進諫不被采納,萬分無奈去投奔了劉邦。
在楚漢戰(zhàn)爭中,韓信憑借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劉邦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先后平定了魏、代、趙、燕,被封為相國,繼而擊敗齊國被封為齊王。次年圍剿楚軍,大敗楚軍并迫使項王烏江自刎,自此位列西漢開國功臣之列。
韓信,天生的將才
世人都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確,韓信似乎就是為行軍打仗而生,是天生的將才。
想當年,劉邦為了削弱項羽的勢力,命令韓信帶兵攻趙,當時趙軍有20萬大軍而韓信只有一萬余人的士兵,為了激勵士兵的斗志打敗趙軍,他下令將軍隊駐扎在河岸邊,交戰(zhàn)后,漢軍無路可退只能浴血奮戰(zhàn),后韓信派部分騎兵從后面攻擊,前后包圍了趙軍并最終擊敗了趙軍20萬大軍,這場戰(zhàn)役成為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關鍵一戰(zhàn)。
劉邦與項羽對峙陷入困境之中,韓信帶兵進攻齊國,不料楚軍前來支援,形勢于漢軍相當不利,千鈞一發(fā)之際,韓信命人用草袋攔住淮河水并向其中加入木枝。開戰(zhàn)之日,韓信徉敗逃跑,齊軍與楚軍順勢追擊,韓信下令移走草袋,淮河水瞬時猛增,楚軍被四下沖散,沒淹死的也被木枝戳傷,韓信遂大勝。
楚河戰(zhàn)爭末期,40萬漢軍與10萬楚軍于垓下決一死戰(zhàn),其中漢軍以韓信為首,韓信首先出擊不利而退下,又命左右兩翼繼續(xù)進攻,楚軍迎戰(zhàn)不利,韓信又帶領大軍進攻,楚軍敵不過只能后退,繼而被漢軍包圍。晚上韓信命令士兵唱楚歌,致使楚軍思念家鄉(xiāng),無心再戰(zhàn)而軍心散漫,項王看已無勝算只能率領部分騎兵逃出,后迷路被漢軍追至烏江無路可逃只能自刎。
出身平民的韓信為何能夠橫空出世就縱橫天下?
韓信出身很普通但他的為人一點都不普通,由于出身平民,相較于趙括、項羽出身于貴族,韓信更懂得平民的想法,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當中,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也為韓信之后輔佐劉邦奠定了基礎。
韓信年輕時窮困潦倒形如乞丐,但身邊卻時常佩戴一把劍,當時身旁佩劍是十分尊貴的象征,有一天有兩個屠夫攔下韓信對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但其實是個膽小鬼,如果不怕死就拿劍殺了我們,否則你就從我的胯下鉆過去”,韓信思考良久最終從他的胯下鉆過去了。
正是當時韓信的容忍成就了后來的韓信,正值陳勝起義,其將領項梁率大軍經(jīng)過韓信的家鄉(xiāng),韓信果斷的加入了項梁的隊伍,而平時讓韓信受盡屈辱的小人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從中可以看出韓信的堅毅與果敢。韓信義無反顧的參軍也成為韓信出人頭地的第一步。
其實韓信在項梁的軍隊里面并沒有被賞識,頂多算是溫飽的狀態(tài),當然相比于在家鄉(xiāng)乞討還是強很多的。后來項梁戰(zhàn)死,韓信順勢歸附于項羽但依舊沒有出頭,于是韓信選擇投奔了劉邦。
這是一個很冒險的決定,畢竟當時項羽勢大,而劉邦只是個被排擠在漢中的將王,事實證明這么做是對的,韓信先被蕭何賞識后經(jīng)舉薦被劉邦賞識,令其覺得相見恨晚,韓信選擇跟隨劉邦也是成功的開始。
韓信之所以會成功與他的機遇選擇密切相關,但也與他出色的軍事指揮領導才能不可分割。歷代軍事家大多出身于貴族,而韓信的優(yōu)勢是喜歡讀兵書,韓信擅長兵法,很善于靈活用兵,面對不同的形式他可以提出不同的策略,他指揮的井陘之戰(zhàn)、淮水之戰(zhàn)都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戰(zhàn)爭。
如果當時項梁的軍隊不經(jīng)過韓信的家鄉(xiāng),韓信可能一直靠乞討度日。如果韓信沒有選擇投靠劉邦的軍隊,那么他可能一直在項羽的軍隊中默默無聞直至最后戰(zhàn)死在某場戰(zhàn)爭中。
因此并沒有什么橫空出世之說,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韓信本身有著很好的自身條件,而當機會來臨時韓信抓住了它,當面臨選擇時,韓信又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所以韓信逆襲了,他成為了名垂千古的將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7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