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過繼兒子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乾隆作為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關(guān)鍵人物,他的一生注定充滿爭議。乾隆晚年,僅剩4個兒子可以挑選,萬般無奈之下,才挑選資質(zhì)平庸,但為人善良的永琰為繼承人。為此,乾隆還祭告宗廟,希望祖先們能夠理解他的選擇。乾隆作為一國之君,在明知子嗣不多的情況下,還要把四阿哥和六阿哥過繼走,是政治作秀?還是為了保護五阿哥?
封建制度發(fā)展到了清朝,帝王已經(jīng)非常集權(quán),皇帝高高在上,皇子也是尊貴無比??滴跬砟?,九個皇子就能把朝政攪得天翻地覆,可見清朝皇子的政治作用之大。乾隆二十四年,六阿哥永瑢被過繼給允禧為嗣,4年后,四阿哥永珹又被過繼給允裪為孫。加上大阿哥永璜、二阿哥永璉、三阿哥永璋都已去世,相當于乾隆前十個兒子,僅剩五阿哥永琪和八阿哥永璇(七、九、十阿哥都早夭)。
皇子關(guān)乎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多一個皇子就等于多一條選擇。小編算了一下時間,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已經(jīng)53歲,乾隆絕對不會以為自己還年輕,兒子以后再多生幾個。因為第一是乾隆年過半百,他雖然身體康健,但也不能寄希望于再生小皇子。第二,即使再生皇子,到時候皇子年幼,傳位風險很大。所以永瑢和永珹都是乾隆早期的兒子,已經(jīng)被培養(yǎng)多年,他倆被乾隆過繼給宗室,相當于放棄了這兩個兒子的繼承權(quán),這里面一定有其獨特的原因。
乾隆二十四年,六阿哥永瑢奉旨過繼給允禧為孫,允禧是康熙的第21個兒子,被乾隆封為慎郡王。他有兩個兒子,但都去世。若是單純怕這個郡王爵位無人繼承,乾隆完全可以在宗室子弟中選一個過繼給允禧,不必挑選自己的親兒子。之所以挑選永瑢,原因有三點。(本文為博史通原創(chuàng),其他作者名下,均為抄襲)
第一,雍正時期,雍正對兄弟和子侄太過刻薄,導致宗室關(guān)系緊張。乾隆初年又發(fā)生過“弘皙逆案”,對宗室更是打擊。乾隆挑選一個親兒子過繼給宗室,能緩和他和宗室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能顯得他的“仁德”。第二,既然要選兒子,為什么選永瑢?這和永瑢的能力有關(guān),永瑢文采出眾,是個詩人,也是個畫家,但太過文弱,騎馬射箭樣樣落后,乾隆內(nèi)心已經(jīng)斷定他不會繼承大統(tǒng)。第三,和永瑢的背景有關(guān),他的母親純妃有兩個兒子,除了永瑢,還有三阿哥永璋。永璋在11年前在富察皇后的喪儀上表現(xiàn)的不夠悲切,被乾隆痛斥,最后惶惶而死,乾隆對永璋至死都沒有原諒,永瑢有這樣哥哥,繼承皇位難度很大。
4年之后,四阿哥永珹奉旨過繼給允裪,允裪和允禧一樣無嗣,唯一不同的是,永瑢是在允禧死1年才過繼過去的,而永珹是在允裪病重時過繼的,相當于永珹還曾為允裪披麻戴孝過。因為乾隆前三個兒子已死,永珹相當于是乾隆的長子,把長子過繼給叔叔當孫子,這很少見,原因值得推敲。
清史學者們都普遍認為,永珹被過繼,有兩個最明顯的因素,第一是上述提到的宗室關(guān)系。第二是他的生母地位低下。小編不這么看,第一,宗室的關(guān)系乾隆用一個兒子已經(jīng)完全可以緩和,沒必要再舍一個兒子。第二,永珹的生母地位不高,是包衣出身。后來乾隆選擇嘉慶的時候,難道沒考慮過他的生母也是包衣出身?所以這兩個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小編認為,永珹的過繼,最主要的原因是給永琪讓位。
乾隆二十八年,那拉皇后已開始失寵,十二阿哥永璂雖然有嫡子的身份,其實他并不被乾隆看好,乾隆最看好的是五阿哥永琪,永琪文韜武略,仁孝敦厚,是乾隆認為最好的接班人。同年五月初五日,圓明園九州清晏殿突發(fā)大火,眾位皇子各自逃生,只有永琪闖入火海,背乾隆逃出大火,這件事對乾隆內(nèi)心影響很大,他幾乎默認永琪為下一任皇帝。
而此時永琪最大的障礙只有兩人,第一是“長子”永珹,第二是“嫡子”永璂,乾隆把永珹過繼出去,是為永琪掃清第一步障礙,為永琪讓位。此后,那拉皇后和乾隆決裂,永璂因此也失去機會,永琪再無障礙??上в犁髅?,沒等到乾隆傳位,在26歲時病逝,乾隆的心血白費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8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