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磉B中六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連中三元”是指接連考中解元、會元、狀元。而“連中六元”又是什么呢?
在參加鄉(xiāng)試之前,考生必須要先參加縣試、府試和院試,而這三場考試又被統(tǒng)稱為童試。只有通過院試的人,才有資格去參加鄉(xiāng)試。換句話說,縣試、府試和院試,就是古代科舉的資格考試。
縣試是最基本的考試,一般來說都可以參加。在報名的時候,考生要填報姓名、年齡、籍貫、體格和容貌特征,這是防止有人代考。同時要填寫祖上三代履歷,這是要看考生是否身家清白。另外,每五個考生要互相擔(dān)保,如果其中一人作弊,其余四人皆會受到連坐。縣試通過后,就可以參加府試。
府試就在管轄本縣的府進(jìn)行,由當(dāng)?shù)刂鞒?,一般在四月舉行,其報名流程與縣試相同,同樣也要考生互保。府試通過的人,就被稱為“童生”,也就有資格參加院試。
院試的報名、作保等手續(xù),與縣試和府試相同,凡童生都可以參加。不過院試分為正試和復(fù)試兩場,分別考八股文和帖詩,并默寫《圣諭廣訓(xùn)》百數(shù)十字。通過院試的人,就被稱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便有資格參加鄉(xiāng)試了??忌绻辛诵悴?,就算是有了功名。
縣試、府試、院試中的第一名,被稱為“案首”,如果三場考試皆為案首,就可以被稱為“小三元”。
鄉(xiāng)試在明清時期每三年舉行一次,一般在八月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鄉(xiāng)試在各省的省城舉行,凡中秀才者皆可以參加。考中鄉(xiāng)試的人被稱為“舉人”,第一名就稱為“解元”。
會試的等級就更高了,所以不再由各省舉辦,而是需要舉人統(tǒng)一到京城的貢院應(yīng)試。也因為在貢院舉行,所以凡考中者,都被稱為“貢士”,第一名就叫做“會元”。
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后一關(guān),只有貢士才能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在紫禁城的保和殿內(nèi)應(yīng)試。凡考中者都被稱為“進(jìn)士”,而皇帝會欽定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稱為“進(jìn)士及第”。
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均為第一名,就被稱為“大三元”。而連續(xù)取得解元、會元、狀元,就可以說是“連中三元”。(具體關(guān)于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流程,以及明朝連中三元者,可參考筆者文章)
要連中三元已經(jīng)實屬不易,歷史上也只有21人做到。而要連中六元,可想而知有多難,堪稱是難于上青天,在我國科舉史上,僅有一人做到而已。
這個人就是明朝的黃觀。黃觀從縣試到殿試,均為第一名,所以被稱為“六首狀元”,時人更是贊譽(yù)他: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p>
或許有人會說,六首狀元還有一個清朝的錢棨,此人也是六場考試均為第一。但要注意的是,錢棨并非連續(xù)考中六首,他曾經(jīng)考了幾次童試,但都落榜。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他才考中秀才。之后參加鄉(xiāng)試,他又接連失利六次,直到乾隆四十四年,才考中解元,當(dāng)時已經(jīng)47歲了。
然而黃觀的六個第一,是一氣呵成,中途并未經(jīng)歷過落榜,他考中狀元的時候才28歲。所以說,黃觀是我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人。
黃觀考中狀元后,被授為翰林院修撰(狀元一般直接授此職位,榜眼和探花為翰林院編修),深得朱元璋賞識,沒多久便升到正三品(禮部右侍郎)的官職。建文帝即位后,黃觀任右侍中。
黃觀十分看不慣朱棣,認(rèn)為他對皇帝無禮,甚至曾經(jīng)當(dāng)眾斥責(zé)過他。在靖難之役中,黃觀也積極效忠建文帝,一心想平定朱棣。也正因為如此,朱棣對黃觀恨之入骨,將他列在“奸黨”的名單中。
建文四年,朱棣成功進(jìn)入南京,此時的黃觀還在長江上游督促軍事。當(dāng)他聽到燕王已即位,建文帝已喪生火海之后,便知道大勢已去。他知道朱棣不會放過他,而他也不愿受辱,更不愿為朱棣效力,于是選擇投江自盡。
黃觀死后,朱棣誅滅其九族,就連他的好友都全部收監(jiān),并削去了他的狀元稱號。直到萬歷二十四年,黃觀才沉冤得雪,朝廷為其補(bǔ)謚“文貞”。
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在翠屏山為他建了衣冠冢。在他故居貴池上清溪建了“黃公祠”,在縣城建了“狀元坊”。
(參考文獻(xiàn)《明史》《吳縣志》《清史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8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給孩子讀中國歷史24:火牛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