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小編有兩句話想說,一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另外一句一句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魏國是當時的正統(tǒng),蜀漢和東吳不過是列土封疆之國罷了,所以蜀漢和東吳的實力自然是無法和曹魏相比的。
對于軍事能力來說很多人在評論三國的時候都會進入一個誤區(qū),那就是諸葛亮非司馬懿能敵,諸葛亮是三國后期最厲害的軍事家。在歷史上諸葛亮確實有五次北伐,而且每次都是無功而返,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是有的,但所說到無人可擋純屬扯淡。
諸葛亮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都是碰到了曹魏大將軍曹真,曹真兩次都是先發(fā)制人,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打退諸葛亮,所以曹真真乃諸葛亮之克星。而諸葛亮能牛起來就是在曹真死后,司馬懿抵抗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讓諸葛亮大放光芒。
所以問題就來了,既然司馬懿代替曹真之位并沒有獲得多大的勝利,那么還有人可以接替這個位置嗎?是否有比司馬懿更厲害的呢?
答案是有的,可以接替這個位置的人很多,甚至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曹真在世的時候由于他是曹叡的長輩,另外他的忠心和軍事才能都是被曹叡所敬佩的,因此曹真在世的時候打仗之事曹真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曹真死了之后就不一樣了。
司馬懿之所以選擇隱忍和防守,并不一定是司馬懿就真的害怕諸葛亮。一方面防守是曹叡的意思,另一方面防守確實可以讓曹魏利益最大化,而諸葛亮不過是徒耗糧草罷了,這樣對曹魏是最有利的。所以司馬懿當時這個位置是很多人都可以坐的,只要按照曹叡的意思行事,抵擋諸葛亮都是小意思罷了。
而能夠接替曹真位置的人并不局限于歷史上那些著名將軍張郃,郭淮,夏侯玄,司馬懿等人,只要曹叡愿意培養(yǎng),可能有成百上千個人都可以擔任這個位置并且做的很好的。
很多人可能會駁斥這個觀點,下面小編就來舉幾個例子說一下理由吧。
關(guān)羽和張飛皆非武將出身,卻可以做到曹魏的四方將軍,這不是他們天生就善于打仗,而是因為就被給了他們發(fā)揮的空間。若是劉備早早就滅亡了,歷史上就不會有關(guān)羽和張飛兩位猛將了,所以是劉備成就了他們。
馬超是一名驍勇善戰(zhàn)的悍將,為曹操所忌憚,但是馬超投靠別人之后再無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并不是馬超無能,而是已經(jīng)沒有人愿意愿意為他成就威名了。
韓信在項羽收下只是一個小兵,到了劉邦那里就可以成為兵仙,所以說韓信之所以能出名也是拜劉邦成就的。歷史就是如此,誰能取得最后的勝利誰手下的文臣武將可能就會很出名。這并不是說別人就不厲害,而是他們有機會在歷史舞臺上大放光彩。
但是當時司馬懿接替曹真的位置還是最合適的,一來是司馬懿資歷威望甚高,另一方面司馬懿當時對曹叡非常的忠心,而且很敬業(yè)。所以在當時來看司馬懿是最合適的人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0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