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為石頭寫詩。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詩曰:
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葉。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這首《三年為刺史二首》(其二),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3年間,為官清廉,未收過任何賄賂或向他人索取過財物和貴重物品。
離任之后,白居易在行李中發(fā)現(xiàn)了到杭州天竺山游玩時撿到的兩塊石頭,他認為山石雖然不值錢,但自己拿走它們,就好像貪污了千金,敗壞了自己的名聲,于是,寫下這首詩“懺悔”。
這是何等可貴的慎獨精神和清正廉潔!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上《論行營狀》,論述河北用兵之策,不被皇帝采納。
史書記載:“時天子荒縱不法,執(zhí)政非其人,制御乘方,河朔復亂。居易累上疏言事,天子不能用。”
目睹宦官專權(quán)亂政,官員朋黨傾軋,對朝政失去信心的白居易,主動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外派為杭州刺史。
這一年白居易已經(jīng)50歲了,在天命之年來到杭州做官,他的心情應該是既激動又失落的。
激動的是,終于可以到心儀已久的杭州任職,失落的是,朝政江河日下,自己卻無力回天。
到達杭州之后,白居易按照慣例,給唐穆宗李恒寫了一份謝恩表,文中稱:“唯當夙興夕惕,思苦心。恭守詔條,勤恤人庶”,表明自己將勤于政事,造福于杭州人的心跡。
白居易在杭州任職時的政績,不勝枚舉,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為西湖筑堤和疏浚六井。
白居易到杭州之時,西湖可不是什么風景名勝,而是一個讓當?shù)厝朔浅n^疼的問題湖泊:干旱之年,西湖水淺,無法取湖水用于灌溉;大澇之年,湖水又會沖破湖堤,沖毀農(nóng)田。
當時西湖的面積遠比今天為大,向西延伸到西山腳下,東北則延伸到武林門一帶。
白居易經(jīng)過仔細考察和調(diào)研,制定出詳細的治理方案,但方案遭到很多當?shù)厝说姆磳?,白居易?jù)理力爭,最終成功說服反對者。
治理西湖期間,白居易親臨現(xiàn)場勘查,設(shè)計建造了一條將西湖一分為二、從錢塘門到武林門的長堤。
長堤修筑完畢后,既發(fā)展了交通,又改善了西湖周圍和錢塘、鹽官之間數(shù)十萬畝農(nóng)田的灌溉,杭州人為了紀念白居易,將長堤命名為“白公堤”。
經(jīng)過白居易的浚湖筑堤,使西湖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杭州標志性景觀之一。
明朝文人王稚登在《重修白公堤疏》中寫道:“若夫白公堤者,據(jù)采云之名里,實吳會之通逵。山郭近而輪鞅喧,水村深而帆檣集。西接金閶之繡陌,日出而萬井鶯花,北連海涌之翠微,風清而半空鐘梵。買魚沽酒,行旅如云;走馬呼鷹,飛塵蔽日?!菟抉R,筑此芳堤?!?/p>
有學者考證,西湖的名字也出自白居易:“ 西湖 ”之名最早見諸的文獻,是在白居易寫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兩篇詩里 。
此外,白居易還百姓重新疏浚在錢塘門、涌金門一帶的六口井,極大的改善了百姓的飲水問題。
白居易在杭州任職的三年(實際時間約為二十個月),公務(wù)之余,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杭州,到天竺山游玩時,白居易撿到了前文所提的兩塊造型別致的山石,帶回府衙。
卸任之后,白居易忘記將兩塊石頭留下,因而產(chǎn)生了很強的負罪感,寫詩懺悔,并提醒自己,以后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
白居易離開時,杭州人扶老攜幼,灑淚送別,白居易含著淚寫下《別州民》一詩。
詩曰: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nóng)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1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