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砝钍烂窈蛢晌幻嫉挠颜x!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貞觀之治”是中國封建王朝治世的高峰,它使國家政清國宴,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yè)。這豐功偉績的取得,離不開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三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房玄齡,史稱有“倚馬立成”的文才,18歲就考取了齊州的進士。早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房玄齡就成為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出謀劃策,處理政務(wù),起草文書。此外,他還為李世民四處網(wǎng)羅人才,讓這些能人異士甘愿為秦王效忠。后來李世民還寫詩贊頌此事:“太液仙丹迴,西園隱上才。未曉征車度,雞鳴關(guān)早開。”
和房玄齡一樣,杜如晦也是李世民的老部下,但他一開始并沒有被李世民重視。當(dāng)唐高祖李淵為了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將秦王府的一批人調(diào)離時,是房玄齡出來阻止了杜如晦的離去。
他對李世民說:“秦王府雖人才濟濟,但這些人離開都不足惜。只是這杜如晦有王佐之才,秦王若要經(jīng)營天下,離不開此人?!?/p>
正是由于房玄齡的推薦,杜如晦不僅留在秦王府,還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因為房玄齡和杜如晦能力出眾,也成了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釘。他不斷在高祖李淵面前中傷兩人,房玄齡和杜如晦雙雙被逐出秦王府。
但李建成低估兩人對李世民的忠誠,在“玄武門之變”前夜,兩人冒險潛入秦王府,為第二天的行動出謀劃策。
“玄武門之變”成功后,李世民論功行賞,房玄齡被擢升為宰相,不久以后,又接替長孫無忌任尚書左仆射,總理朝廷政事。
杜如晦先是掌管兵部,后來轉(zhuǎn)任吏部尚書,貞觀三年升為尚書右仆射,和房玄齡同掌朝政。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兩人卻能和睦相處,關(guān)系融洽,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為少見的。
房玄齡擅長出謀劃策,而杜如晦擅長判斷大勢,做出決斷,后人稱為“房謀杜斷”。正是由于兩人的悉心輔佐,“貞觀之治”才能迅速實現(xiàn)。
貞觀四年,杜如晦得了重病,辭官回家養(yǎng)病。唐太宗批準(zhǔn)了,但俸祿照發(fā)不誤。在杜如晦病重期間,唐太宗親自去探視,看到奄奄一息的心愛之臣,李世民也流下了英雄淚。
貞觀四年三月十九,年僅46歲的杜如晦英年早逝。唐太宗聽到死訊,哭之甚慟,罷朝三日,還為杜如晦親手撰寫了碑文。
唐太宗說:“朕與如晦,君臣義重?!泵康蕉湃缁藜扇?,都派人到杜家問候。有一次,唐太宗賞賜給房玄齡一條黃金帶,不由得想起了杜如晦。他對房玄齡說:“從前如晦和你一起輔佐我,可謂同心同德,但現(xiàn)在眼前只剩下你了?!闭f完,好不傷感,隨即流下了眼淚。
后來,房玄齡考慮自己在相位任職太久,而且年老體弱,不能勝任繁重的工作,就向唐太宗辭職。
唐太宗對房玄齡的多番推辭,始終不肯松口,最后他對房玄齡說:“讓,誠美德也。然國家相眷賴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顧公筋力未衰,毋多讓!”
見皇帝如此挽留,房玄齡只好留任,但兩年后,還是被罷相。
房玄齡晚年多病,唐太宗駕臨玉華宮,下詔令他睡在總留臺。兩人相見時,都老淚縱橫,不能自已。唐太宗下詔派御醫(yī)救治,每天對他供應(yīng)御膳,房玄齡每天的身體狀況都要向他匯報。每當(dāng)聽到房玄齡病情好轉(zhuǎn),唐太宗就喜形于色。
房玄齡在臨終之前,還不忘國事,上疏給唐太宗,勸他不要輕易征討高句麗。
后來房玄齡病情加重,唐太宗就讓人鑿開宮墻開門便于問候。兩人又見了最后一面,握手相別,悲不能忍。
不久,房玄齡就去世了,享年71歲。死后謚號“文昭”,陪葬昭陵,高宗時,配享太宗廟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1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