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砣龂墓适?,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三國演義》這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因為封建時期非常重視正統(tǒng)一說,在三國之中,唯有劉備劉皇叔才算得上是東漢正統(tǒng),而對于篡漢的曹魏一方更是不屑一顧,而劉備陣營中的首席謀士——諸葛亮就更是被神化了,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真正正的諸葛亮。
諸葛亮出身于瑯琊郡的名門望族——諸葛氏,而諸葛亮成年之后,整個東漢帝國已然風(fēng)雨飄搖,在從小接受“忠君愛國”教育之下的諸葛亮,骨子里對東漢王朝的認(rèn)同是不可更改的,就算是不能出將入相為王朝效力,但也絕不為那些割據(jù)一方的梟雄的“幫兇”,于是,他選擇了歸隱山林。
很多人不能理解諸葛亮的選擇,當(dāng)時離諸葛亮隱居的地方,近的有劉表,遠的有曹操,為什么就不愿出山輔佐呢?
說到底,這就是古代君子的氣節(jié),是對正統(tǒng)王朝的堅守!劉表,雖為皇室,卻不能為君分憂,鏟除國賊,反而是割據(jù)一方,不思進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所作所為又怎么是一個忠臣的所為?
這就是后來為什么諸葛亮愿為一個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劉皇叔奔走半生的原因,在那個群雄并起的年代,只有一個劉備打著振興漢室的旗號,并為其四處奔走,在諸葛亮看來,效忠劉備,便就是間接的效忠東漢皇室,可惜,后來的劉備也讓諸葛亮失望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jīng)]有,諸葛亮出山之后,前期只有在赤壁之戰(zhàn)中露國幾次面,之后,劉備占荊州、入益州,諸葛亮的出場便幾乎為零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劉備得到了蜀漢另一個重要的頂級謀士——法正,法正便就是蜀漢集團中以實際利益為導(dǎo)向的智囊,在法正的影響下,劉備想著的是怎么樣多去奪取地盤,而不是如諸葛亮期望的那般,興復(fù)漢室。
諸葛亮無法阻止,只能選擇沉默,后來劉備悍然東征,諸葛亮明知不可為,卻也沒有極力阻止,于是便有了白帝城托孤的那一幕……
在白帝城劉備病重的那一天,劉備和諸葛亮說的那番話,背后的潛臺詞不就是——蜀漢的江山是你我一同攜手打下來的,現(xiàn)在東漢沒了,蜀漢就是東漢的延續(xù),我死了之后,蜀漢江山就是你諸葛亮的,你總不可能把江山給丟了吧?
后來,諸葛亮掌握了蜀漢政權(quán),一直都在為著“匡扶漢室”的夢想努力,可惜,諸葛亮六出祁山,最終星隕五丈原頭。
另一個心系漢室的頂級謀士便就是以死明志的荀彧荀令君。
荀彧和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類了,成就了各自的主公,本是希望主公能夠匡扶漢室,卻沒想到最后都成為了不擇手段的梟雄。
有人就會說了,荀彧的主公是曹操,希望曹操匡扶漢室,荀彧是不是腦子有病?其實不然,曹操在最初的時候何嘗又不想匡扶漢室呢?不然曹操又怎會孤身刺殺董卓?正因如此,這位“王佐之才”才會選擇曹操,甚至為曹操獻上了逢迎天子的計劃,可是,曹操后來卻將其發(fā)展為“挾天子以令諸侯”。
荀彧希望曹操會是漢室力挽狂瀾的英雄,希望曹操會是漢室永遠的忠臣,可惜,漢室人心已失,退出歷史舞臺也只是時間問題,曹操最后選擇了篡漢之路,先是成為司空,把持朝政,其后成為魏公、加九錫,再成為魏王,離竊國也只是一步之遙了。
而荀彧在曹操想進位魏公之時,早已預(yù)見了這種情況,所以,他選擇站了出來,誓死捍衛(wèi)他所效忠的漢室,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漢臣。
結(jié)果,曹操沒能進位魏公,而荀彧呢,在見到曹操送去的空食盒后,知道自己終會“無漢祿可食”,也不愿見到自己為漢室挑選的力挽狂瀾的“英雄”成為“國賊”的那一天,他選擇了自殺明志……
千年光陰逝去,他們永遠都是那個時代的脊梁,其人格魅力仍照耀山河,為后人所敬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2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