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兒子嗎?
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兒子是小兒子,也同樣是漢景帝唯一的一個親生弟弟,就是因為地位特殊,所以才會有一種奪嫡之心。
竇太后也同樣向漢景帝施加壓力,一直都提醒漢景帝必須要履行承諾,漢景帝沒有辦法,就只能夠讓所有的人一起去商議。有一些大臣馬上就陳述這中間的利害關(guān)系,因為所有的大臣都在反對。所以竇太后也沒有選擇繼續(xù)堅持,而是讓梁王劉武馬上回到梁國,在這種情況下,梁王的皇帝夢自然就已經(jīng)消失。
梁王的野心開始逐漸的膨脹,更是出現(xiàn)了比較大的一場政治風(fēng)波,所以就決定打擊報復(fù)一些大臣。有一天馬上就指使大臣去做一些自殺活動,事情在發(fā)生之后,漢景帝馬上就派人調(diào)查這件事情,最終也知道背后的兇手原來就是梁王。漢景帝在此時也會覺得有一些無法接受特別的生氣,所以就開始有意的疏遠(yuǎn)梁王,梁王在幾年之后看到已經(jīng)沒有機會繼承皇位,最終郁郁而終。
實際上對于劉武的悲劇,不論是竇太后又或者是漢景帝,全部都需要承受一定的責(zé)任,如果不是因為兄長的愛護(hù),如果不是因為太后的寵愛,那么劉武的地位也不可能會如此的珍貴,也不可能會享受著如同皇帝一樣的待遇。就是因為皇兄的承諾再加上母親的推波助瀾,讓他就有了一種想要成為皇帝的夢想,最終才變成了這個樣子,在皇帝夢的道路上也同樣會越陷越深,人其實必須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他能夠安分守己,那么就不可能會有這樣的一個情況。
只是很可惜,人生根本就沒有辦法重新來過,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們也同樣需要引起注意,在每一個細(xì)節(jié)上都不應(yīng)該過于的忽視。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梁王劉武是不是竇太后的兒子
劉武,西漢文帝之子,其母是文帝皇后竇太后,漢景帝的同母胞弟,文帝時封梁王,很受竇太后和景帝的喜愛,因此,性格驕橫,膽大妄為。文帝死后,景帝即位,一次,招待入朝的梁王,當(dāng)時,景帝無子,便隨口說道;‘’我若駕崩,便傳位于你?!?dāng)時,竇太后和劉武都明知景帝說的不是真心話,但都很高興,只有竇太后的侄子竇嬰以此言違反祖制而反對,竇太后當(dāng)時很不高興,從此不愿再見他,而梁王劉武卻做起了皇帝夢。
事隔不久,吳王劉濞發(fā)動‘’七國之亂‘’,由于梁國地處要塞,所以猛功梁國,而劉武表現(xiàn)英勇,指揮梁軍奮勇殺敵,拼死抵住了叛軍的進(jìn)攻,為周亞夫率領(lǐng)的漢軍包抄叛軍身后,贏得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平定叛亂后,漢中央賞賜了梁王大量的封地,財富,而劉武以功臣自居,更加無法無天,在封國內(nèi),公然用天子禮儀,以大漢未來的皇儲自居。
而恰在這時,漢景帝廢了栗太子[景帝此舉是為了傳位給武帝劉徹],但是,梁王劉武又認(rèn)為機會到了,他入京活動,希望被立為太子,但此舉被大臣袁盎等阻止,劉武老羞成怒,竟狗急跳墻,指使手下的無行浪人羊勝,公孫詭等人派刺客入京殺了袁盎等一批朝中重臣,一時間,朝野震動,舉國震驚,而景帝更是憤怒不已,誓撲兇手,他知道這事十有八九是他的不成器的弟弟干的,所以派人包圍了梁王府,要梁王交出兇手,起初,梁王還想包庇兇手,但他的手下將軍韓安國勸他,他才讓公孫詭等一干人等自殺,自己赴京師請罪,竇太后得知此事后,哭泣不已,景帝孝順,下令赦免梁王的罪,這樣,劉武才逃過一劫,但此后,他與景帝的兄弟之情不復(fù)從前,不久,郁郁而終。
西汗早期,各諸侯王擁兵自重,野心餑餑,但不少人卻身死族滅,像淮南王劉安,不僅自己自殺,而且連累妻子,兒女,媳婦,血染刑場,而劉武雖有不軌之心,但終未釀成大禍,也未累及后代,實屬萬幸。
竇太后希望她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能夠登上帝位,這件事首先不怪竇太后,應(yīng)該怪漢景帝劉啟本人。首先,劉啟在當(dāng)了皇帝的第三年,有一次,兄弟劉武進(jìn)京去拜訪他,他招待劉武喝酒,兩人喝得很高興,也很動情。
這時候,劉啟脫口而出,說將來他百年以后,就讓劉武繼承皇位。當(dāng)時劉啟還沒有立太子,天子金口玉言,誰也不敢說劉啟是說著玩兒的。當(dāng)時大臣竇嬰(竇太后的侄兒)在場。竇嬰聽了,立馬對劉啟說,從漢高祖開始,大漢的江山都是傳給兒子,哪有傳給兄弟的?
劉武聽了很不高興。但是,既然竇嬰都這么說了,他也只得趕緊推辭。但是,盡管推辭了,這句話卻讓劉武和竇太后聽進(jìn)去了。
其次,“七國之亂”之后,劉武因為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他打下的叛軍,和周亞夫中央軍打下的叛軍差不多。而且因為他拼死擋住吳楚叛軍的道,給周亞夫最終贏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因此劉啟對劉武非常器重。不但給劉武的賞賜非常多,而且,劉武回京城,劉啟還把載天子的車開去載他。在京城里,入宮則同輦,外出打獵則同車,和他根本不分彼此。
第三,劉啟對劉武十分縱容,劉武在諸侯國內(nèi)大興土木,修建城市,修建他的王府,劉啟從來不管。他的梁國因此成為當(dāng)時最富庶的諸侯國,他的宮殿成為當(dāng)時諸侯國中最漂亮最豪華的宮殿,他的儀仗出行也足以與天子媲美。他網(wǎng)羅了羊勝、公孫詭、鄒陽等非常多的人才,他甚至打造了武器十多萬件。這完全就是要做大的節(jié)奏,可劉啟從來都不提醒他一下。
既然劉啟對劉武這樣,作為當(dāng)娘的竇太后,怎么會不猜想劉啟真的有可能把皇位傳給劉武呢?都是自己的兒子,作為一個母親來說,大兒子把皇位傳給小兒子,肯定比傳給孫子更讓她高興(宋朝初年就流傳過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讓趙匡胤把皇位傳給趙光義的說法,也是一個證明)。所以,后來當(dāng)漢景帝劉啟廢黜他的太子劉榮后,竇太后就給劉啟說,請他把皇位傳給劉武。不過這一次,又遭到大臣的反對。
這次反對的是袁盎,當(dāng)然還有其他一些大臣。兩次被阻止,劉武的心里肯定非常不舒服。于是就和他的謀士羊勝、公孫詭策劃,派刺客把阻止劉啟立劉武為繼承人的袁盎等十多個大臣給暗殺了。這件事鬧得很大,劉啟不可能不調(diào)查,于是就派人到梁國去調(diào)查,調(diào)查了梁國兩千多個官員。最后,劉武逼迫為他出主意的羊勝、公孫詭自殺,這件事才作罷。這件事后,竇太后非常擔(dān)心劉武被劉啟殺掉。
劉武上書想到京城晉見劉啟,劉啟派人去接他,走岔了道,沒有接到。竇太后以為劉啟已經(jīng)把劉武殺死了,大哭說:“帝殺吾子!”她把劉啟稱作“皇帝”,把劉武稱作“我的兒子”,由此可見,在感情傾向上,她是非常護(hù)劉武的。當(dāng)然了,這種傾向,應(yīng)該是當(dāng)娘的,對弱勢兒子的一種保護(hù)本能。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有這種本能,也不能說竇太后對劉武特別偏愛。后來劉武又自己走回京城,這場誤會才算解除。
后來,竇太后看見事情鬧得實在太不像樣,也承認(rèn)了當(dāng)初勸劉啟立劉武為皇位繼承人是錯誤的。其實,劉啟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要把皇位傳給劉武,但正是他的一系列做派,害了弟弟,也害了母親。(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