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崇禎拒絕南遷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領農(nóng)民軍來到北京城下,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身亡,大明王朝以“國君死社稷”的悲劇方式宣告終結。后人常常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崇禎帝為何拒絕遷都南京呢?其中的原因非常復雜,既有政治原因,也有崇禎帝個人的問題。不過,咱們今天從軍事戰(zhàn)略的角度,來解讀這件歷史疑案。
崇禎十六年十月,明朝三邊總督孫傳庭戰(zhàn)死,西安陷落,李自成擺脫了“流寇”的身份,開始以陜西為根據(jù)地,開始向大明王朝的統(tǒng)治發(fā)出挑戰(zhàn)。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舉行誓師大會,親率大軍北伐,準備一舉推翻明朝。對于這些事情,崇禎帝都非常清楚,但他沒有離開北京,因為他覺得自己手中還有三張牌!
第一張牌就是北京城。北京城是永樂年間開始營建的,城防堅固,堪稱是明朝城防體系最完善的城池。自從朱棣遷都北京以來,先后發(fā)生過四次敵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不過都沒有出現(xiàn)問題。無論是驍勇善戰(zhàn)的蒙古騎兵,還是勇猛剽悍的八旗鐵騎,都無法攻破北京城防。
第二張牌是三大營。朱棣經(jīng)常率軍北征,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京軍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是當時明朝戰(zhàn)斗力最強的軍隊。三大營人數(shù)眾多,有數(shù)十萬人,而且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包括火銃、火炮等。明朝中后期,三大營開始腐化墮落,朝廷不斷整飭這支軍隊。
第三張牌就是邊軍。明朝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在北方地區(qū)修建長城的同時,還設置了許多軍鎮(zhèn),統(tǒng)稱為”九邊“。北京城附近就有大同、宣府、薊鎮(zhèn)、遼東四鎮(zhèn)。陜西、寧夏一帶還有幾個軍鎮(zhèn)。邊軍常年處于戰(zhàn)斗一線,因此戰(zhàn)斗力很強。崇禎帝認為他可以隨時調(diào)遣邊軍入京勤王。
由于手中有了這三張牌,崇禎帝認為,李自成的軍隊即使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后,“必不犯天下重兵處(指大同、宣府)以入”,因此他判斷“朝廷之憂則在保定,不在宣大”。于是,崇禎帝派大學士李建泰代朕親征”,”統(tǒng)禁旅出保定“。不過事實證明,崇禎帝純屬于紙上談兵,他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對手。
李自成在渡過黃河后,就開始第一次分兵,他親率主力北上,攻打山西中北部,另一路由劉芳亮率領,攻取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部、北部一帶,然后在向北進軍河北中部,切斷崇禎南遷之路。占領太原后,李自成又進行了第二次分兵,他率主力北上,攻打大同、宣府,派馬崇禧率領萬余人,東出井陘,攻打河北真定府。
大同、宣府的守將紛紛不戰(zhàn)而降,導致京城西部防線崩潰。崇禎帝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下詔讓天下兵馬入京勤王。寧遠總兵吳三桂進軍緩慢;山東總兵劉澤清謊稱墜馬負傷,率軍南逃;密云總兵唐通直接率軍投降李自成。京軍三大營不堪大用,根本無法守城。此時崇禎帝如夢方醒,但為時已晚,只得自縊殉國。
參考資料:1.《明史》;2.《明史紀事本末》;3.《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5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